词条 | 嘉靖大地震 |
释义 | 嘉靖大地震 § 概述 嘉靖大地震震区图 嘉靖大地震的震中位于陜西华县。由于地震于午夜(子时)发生,多数人还在熟睡之中,所以引致83万人死亡,死亡人数与黄河泛滥造成的伤亡相若,是中国历史上死亡人数最高的地震,方圆二千里(800公里)的人口有六成死亡。据报是因为大多数死者都是居住在陜西黄土高原一些建在崖边的窑洞里,而当地震发生时,他们被坍塌的窑洞压死。不过,西方历史学家对这个数字抱怀疑态度。 嘉靖年间由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板块对亚欧板块的持续碰撞,中国的震情时有发生。明嘉靖三十四年腊月十二日(1556年1月23日)发生在陕西省关中地区东部的大地震,是中国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史称“嘉靖大地震”。 § 影响 科学家根据史书记载对嘉靖大地震进行研究 地震祸延97个县,包括山西、陜西、河南、甘肃、河北、山东、湖北、湖南、江苏及安徽十个省亦受到影响。余震在半年内每个月都有三至五次。唐锡仁引顺治《邓州志》,指当夜河南邓县、内乡“分闻风雨声自西北来,鸟兽皆鸣,已而地震轰如雷。”地震造成水位下降。邱仲麟引明代《露书》作者姚旅亲身经历,记到关中在地震后所出现的地下水位下降及地温现象:“关中王孙长房招予游(长安)曲江,不羁宗族,谓曲江昔时掘地三尺即及泉,自嘉靖末年地震后,十尺始及泉;昔时冬无青草,地震后,冬且原原芊芊,不殊春日。验之,信然,盖地气渐暖耳。” 而另一方面,他再引贺明静关于这次地震的研究,谈及关中地震后水位下降,仅言及渭南县在地震后,“水泉半堙,而桔皋以废”;亦及华县凤谷寺石泉涸废,泉中养鱼为此中断。地震亦造成建筑物毁坏。例如小雁塔本来楼高15层,地震后塔顶被震毁,只余下13层。嘉靖大地震地震波形图 现代科学家根据当时的历史记录,推断当时的地震强度为8至8.3级,烈度为11度。重灾面积达28万平方公里,分布在陕西、山西、河南、甘肃等省;地震波震撼了大半个中国,有感范围远达福建、两广等地。余震在半年内每个月都有三至五次。 据《明史》记载:“三十四年十二月壬寅,山西、陕西、河南同时地震,声如雷。渭南、华州、朝邑、三原、蒲州等处尤甚。或地裂泉涌,中有鱼物,或城郭房屋,陷入地中,或平地突成山阜,或一日数震,或累日震不止。河、渭大泛,华岳、终南山鸣,河清数日。官吏、军民压死八十三万有奇。”方圆800公里(明代《嘉靖实录》中所谓“二千里”)六成人口死亡。灾民因冻饿和次年瘟疫及其它次生灾害而死者,尚未在统计之中。 有明一代发生过数百次的地震灾异,其中尤以嘉靖乙卯陕西大地震最为惨重。明政权面对这种惨烈的自然灾害,往往采取发银赈济和蠲免税徭等措施,在地方,大灾之后的饥荒和病疫往往引起地方社会秩序的严重混乱,而在地方的震后救济中,赈济和救助成效的好坏,往往只能依赖于州县官的个人素质和能力,并以维持社会稳定为地方治理的首要目标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