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嘉祐禅院
释义

嘉祐禅院嘉祐禅院

北宋仁宗是一位与佛教有夙缘的皇帝。据说他在初降生时,昼夜啼哭,吵闹不息,太医束手无策,宫中慌乱不安。至第三天傍晚,宫门外忽然来了一位癞头和尚,司阍太监问其何事?答称:“不化斋、不化缘,只要小太子见一面”。问其为何必欲一见太子?和尚说,他一见我就安。太监据实禀报入内,皇后知其中必有原故,遂令其进宫。宫女将太子抱出,犹自啼哭不已。和尚接过,双手托起,只听口中念念有诗:“莫哭莫叫,何如当初莫笑。”念毕,啼声顿止,众方惊喜。僧已飘然而去。原来,当初佛祖会聚众仙曰:今世须降下一位明君,谁愿转世?众皆默然不语,独赤脚 大仙开颜大笑,因即转世为帝,但降生后又觉懊恼,于是啼哭不已。这固然是一段神话,但仁宗好佛,史有记载。《大藏经》又名释经,宋版宋纸,就是仁宗降旨首制雕本。该经卷帙浩繁,为史传著名经文版本。

仁宗皇帝于嘉祐年间外出巡游,久闻淮右招信县(即旧县)有敕建“大寺”,为国内名刹。再因淮河两岸为兵空必争之地,占争亡魂不散,请旨超度。仁宗因此御驾亲临,携水陆(即水中、陆地神佛绢画,相传为唐代名画家吴道子手笔)、藏经(即大藏经)驻跸于招信县古大寺内。作七七四十九天水陆道场。仁宗日与方丈禅师谈经说法,大有出世脱俗之感,竟至忘归。后经随行大臣文彦博、傅弼等劝驾,方始回銮、特将所带水陆、藏经等施舍该寺,并在寺院门额亲书:“嘉祐禅院”。从此该寺就名为“嘉祐院”。

嘉祐院的前身“大寺”,不因山水得名,不以神佛为名,而独以“大”名之者,盖因其庙宇宏大,殿阁罗列之故。举凡一堂一殿,一楼一阁,无不气势雄伟一,造型典雅。里面假山怪石。奇花异草,松风竹影,鸟语蝉鸣,更有荷塘鱼跃,水榭月明,真是别具洞天,清幽佛境。

这样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又是如何建成的呢?

原来南朝梁武帝萧衍,毕生信佛,曾三度舍身同泰寺,由朝廷三度用钱赎出。大通元年,天竺禅师达摩来到江淮,梁武帝亲自迎至金陵,因在江淮一带敕建佛寺十余所,其中就有古招信县(旧县)的这所大寺(所谓圣工)。至唐代宪宗,也信奉佛教,曾亲迎释迦“指骨”,以至国内佛教更加兴盛,各大寺院皆为之一新。古招信大寺便修饰得恢宏壮丽,寺内僧侣如云。再经宋仁宗亲笔题名“嘉祐禅院”,该寺的名气就更大了。

迨至元世祖时,疆土改制,将招信县所属,划去八堡归泗县,其余统属盱眙,废去招信县治。旧治及附近辖地改名旧县镇,当时尚有居民数千户,原有庵堂寺院,依旧完好如故。

清乾隆初期,连年大水,泛滥成灾。乾隆五十二年,黄、淮相继决溢,旧县淹没,居民住宅及寺院均迁西阜高地,嘉祐院亦迁至华万隆油坊的宅院(华是苏州巨商,在旧县经营油业)。虽仅有一所四合庭院,但具有大厦气势,且造型优美,仍可作为一所寺院。直至民国初年,每逢农历六月初六(天贶节)远近各界人士,都来敬香拜佛,特别是为了参观“水陆”。

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正月十九日下午,嘉祐院突然起火,居民赶往抢救,已无法扑灭,眼看闻名全国的古嘉祐禅院竟遭火灾,《大藏经》亦化为灰烬。“水陆”虽被抢出,但以后迭经土 匪骚乱,多已散失无存。

其后,经该院寺僧参远四方募化,集资千元,重建大殿五间,但已无力再塑佛像。这一大殿,先被学校借用,又为粮站仓库。直至“文革”后才经文化部门报批成为国家文保单位。

相关链接:虎岩寺  少林寺  紫云禅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2: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