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南岭自然保护区 |
释义 | § 简介 雪树南岭具有悠久的生物发展历史,是古热带动植物的避难所和近代东亚温带、亚热带植物的发源地。南岭自然保护区保留下来的原生林是生物进化史中形成的珍贵遗产。世界上与南岭同纬度的地区大都成为了稀树草原或热带沙漠,南岭是仅存面积最大的绿洲,并保存着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沟谷雨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和山顶矮林等森林植被类型。这些宝贵的森林资源是人类不可多得的自然遗产。作为众多濒危野生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家园,加强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对维护生态平衡、拯救珍稀濒危物种、开展科学研究、发展经济等有着重要意义。1994年4月,在原乳阳、大顶山、阳山龙潭角、阳山秤架、连州大东山五个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经国务院批准合并组建了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6年成立南岭自然保护区管理办公室,下设五个管理站。2002年撤消管理办公室,成立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定编42人,局址设在乳源瑶族自治县境内的乳阳林业局,为广东省林业局直属正处级事业单位,人员经费由省财政全额核拔,原五个管理站改为五个管理处(即乳阳管理处、大顶山管理处、龙潭角管理处、秤架管理处、大东山管理处),管理局下设办公室,各管理处设置综合科和保护管理科。保护区现有在编人数34人,其中研究生1人,本科6人,大专24人,中专、高中3人;中级职称6人,初级职称20人,中高级职称占20%。 南岭保护区是亚热带最大的物种宝库,是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中心,还是许多植物的发源地和分布中心。因此,将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誉为“北回归线沙漠带上,一座面积最大的物种宝库”。 § 地理气候 小溪流1、地质地貌 南岭自然保护区位于南岭山脉中段南坡,为珠江支流北江的发源地。构造上属华南褶皱带的一部分,在地史上属华夏古陆和杨子古陆的华南地台,海浸盛期的泥盆世,以大瑶山海岛露于海面,中生代以来,经过几次强烈的华南地台上升,海相沉积,砂岩、石灰岩、泥炭岩和白云岩侵入,形成了从连州市潭岭向东南经莽山、秤架、天井山的西北—东南走向山脉。保护区最低处海拔200m,最高峰石坑崆为“广东第一峰”海拔1902m,区内千米以上高峰30多座,属中山地貌,重峦叠峰,地形峻峭,山高谷深,山地坡度一般在25º~50º之间,局部可达60º以上,山峰多呈浑圆形式。 南岭自然保护区成土母岩有花岗岩、砂页岩、变质岩等。海拔900m以下,分布着山地红壤,土层深厚质地稍粘;海拔900~1800m为山地黄壤,是保护区主要土壤类型,土层较薄,有机质含量高;海拔1800m以上,局部形成山地灌丛草甸土,其母岩风化程度低,土层浅薄,但有机质含量极高。 2、气候 南岭自然保护区属典型的亚热带温湿气候,兼具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因地势较高,又兼具山地气候特色。年平均气温17.7ºC,历史最高气温34.4ºC,最低气温–4ºC(1954年),冬季霜期较长,最长可达100天,年均通常有10天左右的降雪期,山顶伴有结冰,中山云雾多,日照率40%。降水量充沛,年平均达1705mm,最高年份可达2495mm,降雨量多集中在3~8月份,年相对湿度84%。 § 自然资源 南岭的土猪1、植物 南岭自然保护区是广东北部的天然屏障,是南方生物物种的发祥地和集中地,其物种起源古老,种类繁多,南北动植物交错渗透,孕育着丰富的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是中国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在生物进化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其中安息香科植物有8个古老的属分布在南岭,是安息科植物的发源地;另外还有半枫荷属、果红花山茶组、石笔木属等植物也以南岭为分化中心。南岭还保存着许多孑遗种和特有种植物,如樱井草、双花木、广东松、乐东木兰、长苞铁杉、大果马蹄荷等。同时还保留着许多古树名木,如杉木、紫杉、锥树、红豆杉等,粗者胸径达1.4m。 2、动物 南岭自然保护区地势北高南低,地形复杂,山地、峡谷、盆地、平原俱全,森林类型多样,是广东保存面积较大的原始林和原生性较强的次生林分布区域。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各种野生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繁衍条件。据不完全统计,南岭有陆生脊椎动物500多种,其中鸟类300多种,兽类90多种,两栖类30多种,爬行类近100种。广东省陆生保护动物中的绝大部分都布栖息在南岭南坡地区。 保护区内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熊猴、平南虎、豹、云豹、黑麂、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鼋、蟒蛇等;二级保护动物有短尾猴、白鹇、豹猫等25种之多。广东现有濒危珍稀动物,绝大多数栖息在南岭。 (1)华南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广东省境内有6-8只华南虎,南岭保护区内有3-5只,是华南虎主要栖息地。在南岭山脉中段有10多只。这一地区高山低谷错综复杂,森林茂密,野生动物资源、水资源十分丰富,人烟稀少,交通不便,因此,成为华南虎理想的栖息地。 (2)鼋——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俗称“癞头鼋”,也叫“绿团鱼”。为爬行类,鳖科动物。吻突而短,长不及眼径的一半。背甲近圆形,散生小疣,暗绿色,一般长26-72cm,大者达1.29米,腹面白色,前肢外缘、蹼均呈白色。 § 区内林场 广东松1、天井山林场 创建于1958年,1994年底,有人工林7万多亩,天然林20万亩,其中15万亩天然林已划为保护区,包括1.4万亩的山地矮林在内。天井山林是“中国南方典型的不可多得的面积最大且保存完好的亚热带常绿阔叶山地矮林”。 山地矮林生长在海拔1500米以上,主要是常绿阔叶林,也有一部分竹林。林内主要树种为杜鹃花科、壳斗科、山茶科、樟科植物。山地矮林的高度并不一致,低凹风小的地方,矮林有6-7米高,风大的部位刚4-5米。杜鹃花科植物只有2-3米。矮林内有珍贵稀有的植物华南五针松和莽山红山茶等。 2、乳阳林场 是南岭中心地带,是南岭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目前世界同纬度的地区都已成为沙漠地带,而南岭是仅存面积最大的绿洲,保存着较完整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得天独厚、世界唯一的亚热带自然生物宝库。林场面积为28500公顷,已全部划为保护区。 亚热带原始林全部被高高矮矮的树林所覆盖,阔叶林中,树木种类极多。保护区植物种类多达2300多种。 区内针叶原始林区,面积为4.5万亩,内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南方红豆杉、白豆杉、福建柏、长苞铁杉、穗花杉。华南五针松、长苞铁杉、福建柏共生并且都是优势种。 初步调查结果:区内有木兰科20多种,金缕梅科19种,山茶科植物有62种之多。安息香科有8个古老的属分布在南岭,专家们认为南岭是安息科植物的发源地。 § 主要景观 亲水谷1、石坑崆 海拔1902米,是广东第一高峰,峰顶为一平台,长60米,宽30米。 2、瀑布群 八道瀑布,构成一个大瀑布群。其中飞流瀑布高48米,上宽7米,下宽2米,底部冲出一个大深潭。飞流瀑下面,一条120米长的峡谷——擦耳峡,那条窄而又窄的通道让人擦耳而过。由擦耳峡流出的瀑布为惊心瀑。此外还有孔雀瀑布、虎口瀑布、清心瀑布、白龙瀑和双飞瀑。整个南岭可谓一座天然的大水库。 3、亲水谷 亲水谷以其“幽峡,碧潭,陡峭”而出名,最是美丽亲水谷。 4、小黄山 小黄山以其堪比黄山的陡峭与险峻,以其独一无二的蓝松而闻名遐迩,其最高海拔为1600M。 5、惊心瀑 惊心瀑位于瀑布群中部,溪涧狭小,落差较高,观此瀑布,触目惊心。 6、南岭蛤蟆石 在南岭主峰下大概200m的地方有一对石头,酷似蛤蟆母女,惟妙惟肖,神灵活现,堪称一奇。[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