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升平署戏曲人物画册 |
释义 | § 简介 题名: 升平署戏曲人物画册 主题关键词: 古籍善本 图片 Image Image Image 更多... § 原文 清内府书画处书画人绘。无年月,应绘于清咸丰同治年间(1815-1874)。绢底彩绘本。二册,共九十七幅图。每面高32.8厘米,宽23.6厘米。每图高26.4厘米,宽21.1厘米。册页装。 升平署位于北京市南长街南口路西,清初称为‘南花园’,系宫廷种植花木、栽培盆景之处。 升平署为内务府掌仪司的一部门,是清代掌管宫廷专司戏班的机构。其前身最早为和声署。乾隆五年(1740)为了扩充宫廷演戏机构,把和声署移到南海和南长安街之间的南花园,隶属于内务府,对位于西华门内的内务府而言,称此处为南府。擢选内监,专司宫廷演戏事宜。南花园原为明代的灰池,清初在这里种花、种树,培植从苏杭所进的盆景。除了内廷戏班以外,蒹管来自各地的民间戏班。乾隆时最盛,总人数达两千人,嘉庆时开始衰败,减少到四百人,后来不断递减,最少时,只有六十余人。道光七年(1827)改名为升平署。咸丰、慈禧喜好戏曲,因之剧坛有回光返照之势。清代,宫廷内每逢朔望节令、喜庆大典以及某些日常演出,大都由升平署所属演员承应。演员有宫内太监,也有民间的职业演员。 《升平署戏曲人物画册》收集中国京剧人物扮相写真图。画册虽无文字记载年代,应为清咸丰同治间(1851-1874)宫廷画师作品。二册中有《泗洲城》十二幅、《太平桥》八幅、《空城计》十幅、《玉玲珑》六幅、《落马湖》十幅、《普天乐》二十三幅、《千秋岭》六幅、《蔡天化》十二幅以及《反西凉》十幅,共九十七幅。每一出剧的剧中人名下边皆有一行小楷:“穿戴脸儿俱照此样”,应是从清宫流散以后,收卖者所加。故宫博物院所藏若干幅、梅兰芳旧藏若干幅与此画册是同一来源。 画册所画全部剧目属于“乱弹”剧种,即京剧。清朝初年,昆曲在艺术上趋于精美、完善,当时士大夫、文人学士把它作为雅乐来欣赏,视为中国戏曲之正统,昆腔被称为“雅部”。弋阳腔与其它梆子腔、秦腔等被称为“花部”或“乱弹”。初始统治者推崇“雅部”,贬低“花部”。由于御用的结果,到清末时,昆腔内容日益僵化、衰落,失去其主导地位,而其它剧种则吸收其精华,获得空前发展,京剧占领了整个戏剧舞台。 此画册绘制非常精细,是属于帝后所用之“御赏物”,而并不是作为演员以及管理戏箱人员的备忘录。该谱具有很高的艺术和资料价值,是研究京剧早期穿戴、脸谱的珍贵史料。 此处所选为第一册的六幅画。前四幅为《泗洲城》之“状元”、“知州”、“孙悟空”与“水母”。该剧的内容情节如下:泗州城附近之虹桥,有水母娘娘在水晶宫中,已修炼千年,然贪恋红尘,凡念未绝。一日,见泗州太守之子时廷芳风度翩翩,心爱之。廷芳赴京赶考,路过虹桥,水母施展法术,将时摄至水府,欲偕伉俪。廷芳惧祸临身,假意应允。后一夕,发现水母衣襟之上缀有避水珠一颗,乃向水母索取。水母以爱公子心诚,欣然相赠。公子遂将水母灌醉,怀珠而逃。及水母酒醒,不见公子,知已逃去,不禁怒火中烧,率领族众,水淹泗州,勒令太守还珠并允与其子成亲。太守求观世音相救,观世音恐大水殃及百姓,召天神天将擒之。水母与之相抗。菩萨幻化一老妪,哭于道旁。水母问故,老妪言口中干渴,心如火焚,是以啼哭。水母怜之,以桶中清水相赠。正饮时,水母发现老妪行迹可疑,恐非凡人,急夺水桶。观世音亦复原形,双方争斗。观世音复化作卖面老媪伺侯道旁。水母与天神天将争斗良久,不意面条化为锁练,拴其肺腑,遂被擒。此剧源出于神话传说,《梼杌闲评》载其事。元明杂剧有《泗州大圣淹水母》为京剧《泗州城》蓝本。据《清代伶官传》,此剧清咸丰十一年孙小六始演于内廷。 后二幅为《太平桥》之“朱温”与“卞宜随”(所题“卞宜随”应指“卞应遂”)。剧情大意:晋王李克用与梁王朱温有宿怨。李克用巡视河南,朱温命其弟朱义婉请李至汴梁赴宴,周德威谏阻,李不听,竟偕部将史敬思欣然前往。甫入席,朱温托辞转入内室。朱妻王銮英,原系皇室之女,朱温初隋黄巢破京时据为己妻,銮英因恨朱温谋篡,将设伏谋害之事乘机向李透露。史敬思闻之,疾保克用乘机逃走。朱温据报立斩銮英,并率从将追赶。史敬思护李克用至太平桥,不意伏兵四起,为梁将卞应遂所乘,被刺伤,史敬思立斩卞应遂,并裹伤再战,因力不敌,遂自刎。克用败走,幸遇李存孝送粮至,始得救。朱温畏存孝之勇,追兵乃止。 栏目关键词: 善本特藏 辅助分类项: 善本特藏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