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吕大防 |
释义 | § 人物简介 吕大防 ,公元一0二七年至一0九七年,字微仲,京兆蓝田人,吕大忠之弟。生于宋仁宗天圣五年,卒于哲宗绍圣四年,年七十一岁。皇佑初,(公元一0四九年)举进士第,调冯翎主簿。历监察御史里行。英宗时,首言纪纲赏罚未厌四方之望,议濮王称考,是顾私恩,违公议,章累十数上。元丰初,知永兴军。神宗议彗星求言,大防陈三说九宜,累数千言。时用兵西夏,调度百出,有不方便者,辙上闻,务在宽民。元佑初,(公元一0八六年)封汲郡公,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与范纯仁同心辅政。进退百官,不可干以私,不市恩嫁怨以邀声誉;八年始终如一。后为章纯等所构,贬死。追谥正愍。大防著有文录二十卷,文录掇遗一卷,《文献通考》并传于世。 § 家族背景 其先汲郡(今河南卫辉)人。祖吕通,太常博士。父吕蕡简,比部郎中。吕大防和他的兄吕大忠,弟吕大钧、吕大临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的官宦之家,兄弟四人人皆登及第,,并称蓝田吕氏四贤。 § 政治生涯 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任冯翊主簿、永寿县令,县无井,饮水困难,大防将泉水引入县,县民名之曰“吕公泉”。英宗即位,改太常博士、监察御史里行。因参与濮议而被贬黜。哲宗时,召为翰林学士,发遣开封府。元祐元年(1086年),升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省侍郎,封汲郡公。哲宗时,以元祐党争,知随州,贬秘书监。绍圣四年(1097年),再贬舒州团练副使,循州(今惠州市)安置,至虔州信丰(今江西信丰县)病卒[2],其子吕景山伴父贬谪,大防临死前曰:“吾不复南矣,吾死尔归,吕氏尚有余种,苟在瘴乡,无俱全之理”。大忠请归葬,许之。谥正愍。 § 人物评价 吕大防不但是北宋名相,在政治、军事方面有所作为,而且是一位在经学、地理学、文学等方面都很有造诣的学者。[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