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后晋 |
释义 | § 简介 石敬瑭 五代之一。石敬瑭(即后晋高祖石敬瑭)所建。都开封。盛时疆域约为今山东、河南两省,山西、陕西的大部及 河北、宁夏、甘肃、湖北、江苏、安徽的一部分。历二帝,前后约十一年。 石敬瑭是沙陀人,后唐明宗的女婿。后唐长兴三年(932),任北京(太原)留守、河东节度使。明宗去世前后,屡次发生争夺皇位的乱事。石敬瑭看到后梁、后唐皆自藩镇得国,早就觊觎帝位。清泰三年(936)夏,石敬瑭与桑维翰勾结契丹,认契丹主耶律德光为父,并将幽蓟十六州拱手献给契丹,另加岁贡帛三十万匹。十一月,契丹主在太原册立石敬瑭为大晋皇帝,改元天福,国号晋,史称后晋。后晋大致与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后蜀等政权并存。天福元年闰十一月二十六(937年1月11日),石敬瑭攻入洛阳,后唐末帝李从珂自焚死。二年,石敬瑭迁都汴州,三年升为东京开封府。 石敬瑭的帝位并不稳固。他对契丹的屈辱行为,遭到人民的唾弃;一些方镇如成德(今河北正定)的安重荣、河东(今山西太原西南)的刘知远,都准备抢夺帝位;此外,尽管石敬瑭卑屈地侍奉契丹,仍常遭到契丹的责备。天福七年他忧郁而死。侄石重贵继位,史称少帝或出帝。大臣景延广掌权,在向契丹告知敬瑭死讯时,用对等的书式,称孙不称臣,契丹主于是驱兵南下。晋军士兵英勇作战,开运元年(944)和二年两次击退契丹军。三年十月,重贵任其姑父杜威(即杜重威)为元帅,率军抵御契丹,杜威效法石敬瑭,暗中进行勾结,契丹主答应立杜威为中原皇帝。杜威信以为真,决意投降,遂引契丹军南下,十二月十七日(947年1月11日)入开封,虏重贵北迁,后晋灭亡。次年正月,契丹主耶律德光在开封称帝, 改国号为辽。德光纵兵抢劫, 称为"打草谷",东西两都数百里成为白地。辽帝肆虐遭到了中原人民反抗,三月,被迫引众北撤。 § 出帝石重贵 石重贵,生干后梁乾化四年(914年),约卒于北宋乾德二年(964年),五代太原(今山西太原)人,沙陀族,后晋第二个皇帝。 石重贵 石重贵本为后晋高祖石敬瑭的侄儿。其父石敬儒早逝,石敬瑭遂将他收为己子。石重贵少时谨言慎行,质朴纯厚,善好驰马射箭,颇有沙陀祖辈之风,深得石敬瑭厚爱,后唐清泰二年(936年),石敬瑭在晋阳举兵叛唐,后唐大军围攻太原。石重贵或出谋划策,或冒矢拒敌,都受到石敬瑭赞赏。石敬瑭借契丹兵挫败后唐军队,离太原赴洛阳夺取帝位,临行前选石重贵留守太原,授以北京留守、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徒、行太原尹,掌河东管内节度观察事。官衔不少,但政绩平平,“未著人望”。尽管如此,因受到叔父倚重青睐,石重贵仍步步高升,到天福七年(942)石敬瑭死前,石重贵已进封齐王,兼任侍中。 石敬瑭死后,石重贵承制即位及为后晋出帝。石重贵在叔父尚有嫡子在世时,能继承大统,其间不乏宫中密谋。石敬瑭生有六子,大多早夭,仅剩幼子石重睿一人。本来石敬瑭在病中托孤与宰臣冯道,意思要冯道铺立石重睿。但他死后,冯道与当时掌握实权的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景延广却擅立石重贵为帝。 石重贵在位时间不长,前后不过五年。五年中,生活的浪涛既把他涌上了顶峰,也把他无情地摔到了谷底,成为亡国之君。石重贵即位前,后晋的形势并不乐观。契丹凭扶立石敬瑭有功,挟制中原,虎视眈眈;后晋的南面有割据称王的吴越、后蜀;后晋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加之连年的旱、蝗、涝、饥,饿殍遍野,民怨沸腾。后晋的政权内外交困,危机四伏。后晋疆域 石重贵一即位,就遇到一棘手问题。就是如何向契丹主耶律德光报告。景延广傲气十足,力主向契丹主称孙不称臣,结果给伺机南下的契丹主提供了机会。恰逢青州节度使杨光远这时外连契丹造反,于是将石敬瑭时与契丹称臣修好,虽屈辱倒还大致和平的局面打破了。与契丹的战争时断时续,一直到后晋的灭亡。开运元年(944年)正月,契丹前锋赵延寿、赵延昭引五万骑入寇,兵分数路陷贝州、入雁门,长驱直入。石重贵在众将的簇拥下亲征。这时他可能感到大祸临头,就遣人致书契丹主,求修旧好。契丹主正志得意满,岂愿中途罢兵。石重贵求和遭到拒绝,只好迎战。在这一年与第二年的抗击契丹的战争中,尽管他指挥无能、用人不当、号令不灵,但赖中原军民的英勇战斗,契丹两次大规模的进攻都被挫败了。 契丹兵退走,石重贵凯旋还朝,以为从此天下太平,又过起醉生梦死的生活。他本来就是个声色犬马之徒,视国事为儿戏。石敬瑭尸骨本寒,梓宫在殡,石重贵就纳颇有美色的寡婶冯夫人为妃,并恬不知耻地问左右说“我今日作新婿何如”。开运元年,晋军与契丹军战于戚城,他却每天听乐不止。他在宫中听惯了“细声女乐”。亲征以来,只能召左右“浅藩军校,奏三弦胡琴,和以羌笛,击节鸣鼓,更舞送歌,以为娱乐”,所以他常给侍臣们抱怨说“此非音乐也”。宰臣冯道等投其所好,奏请举乐,这时石重贵还算清醒一了一点,没有允许。开运二年(945年)三月,后晋与契丹在阳城决战前夕,石重贵仍出外游猎。他不做战守准备,反而大建宫室,装饰后庭,广造器玩。为铺地毯,不惜用织工数百,费时一年。为玩乐尽兴,他对优伶们赏赐无度。在国难当头,百姓饿毙于道的时刻,石重贵还如此的挥霍,后果可想而知。 石重贵在位期间,很少有惠民之举,偶而杀上两个贪官污吏,也是掩人耳目。身为一国之君,朕即国家,应有尽有,但他贪得无厌。为应付战争费用,为满足自己滥耗,他甚至在大蝗大旱之年,还派出恶束,分道刮民。天福八年(943)六月,他遣“内外臣僚二十人分往诸道州府率借粟麦,时使臣希旨,立法甚峻,民间泥封之,隐其数者皆毙之。”而这一月,“诸州郡大蝗,所至草木皆尽。”开运元年(944)四月,他“命文武官僚三十六人往诸道括率钱帛”。只管自己享受,不管百姓死活,这样的君主怎可避免“覆舟”之命运呢?后晋《疑狱集》石重贵昏昏噩噩,全靠一群将相扶持,但他所宠信重用之辈,很少有德才兼备,忠心为主之人。石重贵任命杜重威为北面行营部招讨使,对此番出征,石重贵充满了狂妄的信心。他在诏书中声称要“先取瀛莫,安定关南;次复幽燕、荡平塞北”。可事实再次嘲弄了他。杜重威在前线投敌,另一将领张彦泽引兵南下,直趋汴梁。腊月十七日,张彦泽大兵压城,包围了皇宫,石重贵无以为计,欲纵火自焚,多亏了近侍一把拉住,他才免为灰烬。张彦泽自作主张,强把石重贵一家迁到开封府派兵把守。 次年正月初,契丹主到京。石重贵此前已派儿子石延煦、石延宝奉表、国宝、金印求降,这时欲与太后一起迎接,遭到拒绝。契丹主下制,降石重贵为光禄大夫、检校太尉,封负义侯,封地偏僻,在渤海国界的黄龙府。石重贵一家北行时。有时饭也吃不上,只得杀畜而食。石重贵一行人风餐露宿,忍饥挨饿,倍受凌辱,好容易到了黄龙府,契丹国母又召往怀州。怀州在黄龙府西北千余里,石重贵只得重新上路。幸逢契丹内部发生了王位之争,新王永康王允许他们暂住辽阳,自此供给稍有保证。后汉乾信元年(948年),永康王至辽阳,石重贵着白衣纱帽拜之。石重贵有一幼女,永康王之妻兄求之,因年幼谢绝。不几日,永康王就遣人夺走,送给妻兄。乾佑二年(949),石重贵一家被允在建州(今辽宁朝阳西南)居住。行至中途,石重贵生母安妃病死。到建州后,得土地50余顷,石重贵令一行人建造房屋,分田耕种。这年,契丹述律王子又强娶石重贵宠姬赵氏、聂氏而去。石重贵悲愤不已,但也无奈。 根据当时人的记载推测,石重贵死于宋太祖乾德二年(964),大约50岁。 § 货币 公元936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称帝,国号晋,史称后晋,年号天福。三年(938年)十一月癸亥,诏“许天 后晋天福元宝下私铸钱,以天福元宝为文”。十二月戊寅,诏“宜令天下,无问公私,应有铜欲铸钱者,一任取便,酌量轻重铸造”.从此,公私铸造天福元宝钱,以救钱荒。当时是,因缺少钱币,迫使钱币升值,施行短陌制,即以八十文,作为一百文使用。开禁后,民铸情况迅速失控,恶钱大量出现,仅半年之后,皇帝于四年秋七月戊申,下诏“先令天下州郡公私铸钱,近多铅锡相兼,缺薄小弱,有违条制,今后私铸钱下禁依旧法”.高祖禁止私铸钱币,维护了钱币的正常流通。 § 灭亡之战 后晋天福八年至开运三年(契丹会同六年至九年,943~946),契丹军数次南下,攻灭后晋的战争。后晋疆域后晋出帝石重贵即位后,拒绝再臣事契丹。天福八年,契丹太宗耶律德光为迫晋臣服,在降将杨光远、赵延寿劝诱下,乘中原饥荒、后晋国用困竭,决定兴师南伐。十二月,以卢龙节度使赵延寿率山后妫(今河北怀来东南)、檀(今北京密云)、云、应(今山西大同、应县)等州及卢龙兵共5万人为前锋,太宗自率军10余万继后,出南京(即幽州,今北京)趋魏州(今河北大名东北)攻晋;另以伟王耶律安端率军入雁门关(今山西代县西北)趋太原策应。九年(开运元年,944)正月,契丹前锋军陷后晋粮储重镇贝州(今河北清河西),进占南乐(今属河南),耶律德光牙帐设于元城(大名东北);耶律安端军破代州(今代县),逼近忻州(今属山西)。后晋出帝闻知,遣使致书契丹,求修旧好,遭拒,遂以黄河为障,部署防御。命高行周为北面行营都部署,率军进驻戚城(今河南濮阳北);遣张彦泽戍黎阳(今浚县东北);出帝自率禁军抵澶州(今濮阳);以刘知远为幽州道行营招讨使,抵御契丹耶律安端军。耶律安端军攻秀容(今忻州)受挫,被杀3000人,余众逃至鸦鸣谷(今山西寿阳东南),出潞州(今长治),东与契丹主力会合。二月初,出帝遣石赟、何重建、白再荣、安彦威等分守麻家口(今山东鄄城东北)、杨刘(今东阿东北杨刘镇)、马家口(今聊城东)、河阳(今河南孟县南)诸津要;耶律德光知后晋正面防守严密,右翼空虚,遂以部分兵力攻戚城,另遣耶律麻答率兵数万攻博州(今山东聊城东北),抢占马家口,钳击正面晋军。晋廷遂遣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李守贞、神武统军皇甫遇等率兵万余,沿河水陆并进,疾趋阻截。及至马家口,契丹步骑万余已于河东筑垒,正掩护后续数万兵渡河。晋军乘其半渡而击,拔其垒。东岸契丹军溃败,西岸契丹军见势而逃,被溺死、俘斩各数千人。时戚城攻战相持不下,耶律德光伪弃元城,佯作退兵,伏兵顿丘(今河南清丰西南),诱晋军出战。适值霖雨,后晋军旬日未出,伏击落空。三月初一,耶律德光亲率军10余万再次与晋军交战。两军于澶州城北鏖战至暮,皆死伤甚众。契丹军乘夜退营30里,旋撤兵北归。 契丹撤军后,晋廷遣军收复失地,调整部署,扩军备战。四月,令高行周戍澶州;命李守贞讨青州(今属山东)杨光远叛军。八月,以刘知远为北面行营都统,杜威为都招讨使,统领河北、山东、河南诸地防务;闰十二月,李守贞破青州,杀杨光远。耶律德光率大军二次南下,至元氏(今河北元氏西北),分兵攻掠邢、洺(今邢台、永年东南)、磁(今磁县)三州。开运二年正月,后晋护国节度使安审琦等以数万兵于安阳水(今河南安阳北安阳河)南,列阵阻截。十五日,义成节度使皇甫遇率数千骑前出侦察,至邺县(今河北临漳西南)猝遇数万契丹军,且战且退,至榆林店(今河南安阳北),苦战半日,双方杀伤甚众。日暮,安审琦率军往救,契丹军见势回师北走。后晋乘势转守为攻,集诸军于定州(今属河北),命杜威为北面行营都招讨使统军北上。三月,后晋军连克泰州(今河北清苑)、满城(今满城北)、遂城(今徐水西北)。后闻契丹8万骑反攻将至,杜威惧战,退至阳城(今清苑西南)白团卫村,立栅为营。契丹军追及,围之数重。时北风大起,契丹出奇兵断其粮道,耶律德光令骑兵下马拔鹿角,变骑为步,冲晋军营阵而入,短兵奋击,纵火扬尘以助其势。晋将药元福、皇甫遇等率先领精骑从营寨西门突击,符彦卿等引万余骑继后横击,李守贞令步卒尽拔鹿角出击,契丹军未及上马,大败而逃。 后晋恃阳城之捷,轻视契丹,欲伺机北伐。契丹攻晋接连受挫,不甘罢休。三年七至九月,耶律德光指使赵延寿及瀛州刺史刘延祚诈降,诱后晋出兵接应。出帝不察真伪,即命杜威、李守贞等会兵广晋(今大名东北),将宿卫禁军悉调隶杜威麾下,企图先取瀛(今河间)、莫(今任丘北鄚州镇),安定关南,尔后进取幽州。十一月,杜威率兵30万抵瀛州,闻契丹将高模翰已引兵潜出,遂遣偏将梁汉璋率2000骑追击,汉璋战败被杀。杜威闻讯,退兵武强(今武强西南)。耶律德光乘势率大军沿易、定趋恒州(今正定)。时张彦泽与杜威合兵返恒州,进至滹沱河,中渡桥(正定东南)已被契丹军占领。张彦泽率骑争夺,契丹军焚桥,两军夹河而阵。耶律德光遣别将萧翰等迂回晋军之后,抢占栾城(今栾城西),扼晋军粮道及退路。十二月,后晋都指挥使王清自请率兵2000前出,为大军入守恒州开道。但杜威心怀异志,怯懦惧战,不许大军继进,致使王清所部皆战死,主力亦陷入包围。杜威以穷途末路为由,谋举军投降。耶律德光佯许立其为帝,杜威迫将士出降。契丹军乘晋后方空虚,挥师南下,直入后晋东京(今河南开封),出帝奉表降,后晋灭亡。 此战,历时数年,几经反复。契丹初战受挫后,因形应变,采取有利则进、不利则退、诱敌深入的方略,乘晋军精锐全部出动之机,以骑兵突起反攻,直取东京灭晋。晋廷小胜轻敌,倾军出战,致后方空虚;交战中,主帅惧战叛降,导致败亡。[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