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化学热力学
释义

§ 研究历史

反应热示意图

热力学第一定律给出了热和功相互转化的数量关系。为了提高热机效率,1824年卡诺提出了著名的卡诺定理,他得到的结论是正确的,但他却引用了错误的“热质论”。为了进一步阐明卡诺定理,1850年克劳修斯提出热力学第二定律,他认为:“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相当于热传导过程的不可逆性。

1851年开尔文认为:“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完全变为有用的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相当于摩擦生热过程的不可逆性。除上述两种说法外,热力学第二定律还有几种不同的叙述方式,它们之间是等效的。在研究化学反应时,需要确定熵的参考态。

1912年,能斯脱提出热力学第三定律,即绝对温度的零点是不可能达到的。其他科学家还提出过几种不同表述方式,其中1911年普朗克的提法较为明确,即“与任何等温可逆过程相联系的熵变,随着温度的趋近于零而趋近于零”。这个定律非常重要,为化学平衡提供了根本性原理。

吉布斯给出了热力学原理的更为完美的表述形式,用几个热力学函数来描述系统的状态,使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描述更为方便和实用。他发表了著名的“相律”,对相平衡的研究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实际系统常常是开放的、非平衡的,所涉及的物理化学过程通常是不可逆的。

19世纪人们开始研究热导扩散和电导等现象,但仅仅限于对近似平衡的非平衡状态和过程的研究。20世纪60年代,开始对远离平衡的非平衡状态和过程的研究以后,热力学理论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昂萨格和普里戈金等都曾作出杰出的贡献。

§ 研究内容

相关书籍

热化学

主要内容是用热力学第一定律研究“化学反应热”方面的问题。在化学反应中,一摩尔物质的变化(指主要的生成物或反应物)所吸收的热量名为化学反应热,简称为反应热。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知道,在定温、定压(或定容)下发生的化学反应,其反应热Qp(或Qp)等于反应过程焓(或内能)的变化 ΔH(或ΔU)。所以方程 (1)是热化学中的基本热力学公式。利用态函数U、H 的性质,就可以从某些已知的反应热计算未知的反应热。由式(1)可见,反应热Qp(或Qp)仅由反应物的初始状态及生成物的终了状态所决定,而与中间过程无关,这称为赫斯 (Hess)定律。例如化学反应 C O2─→CO2可以分和两步实现,若这三个反应的反应热分别为Qp、Qp1、Qp2,则 Qp=Qp1 Qp2。赫斯定律是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早期实验基础之一,它可以帮助人们从易于测定的Qp(或Qp)值,计算难于测定的Qp(或Qp)值;它是热化学中的重要定律之一。

反应热与温度的关系由基尔霍夫定律给出。它的内容是:定压下,在两个不同温度(T1和T2)进行的同一化学反应,其反应热Qp(T1)和Qp(T2)不同。由赫斯定律可导出反应热随温度的变化满足如下关系 (2)式中ΔCp为生成物的定压热容和反应物的定压热容之差。式(2)就是基尔霍夫定律,它也是热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定律。

化学平衡

主要内容是应用热力学的平衡判据研究化学反应的平衡条件。在化学热力学中通常把化学反应方程写作等式,例如,在化学热力学中将高温下氢分子和氧分子化合成水的反应式写为2H2O-2H2-O2=0。一般地,把任意一个化学反应写作如下形式

(3)

式中Ai表示第i种组元。vi表示第i种组元在化学反应中的计量系数,并规定对生成物而言vi取正号,对反应物vi取负号。

对在不同条件下发生的化学反应,可使用不同的平衡判据。例如,在恒温、恒压、恒组成(N)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其自发进行(相应于下式中的小于号)或平衡条件(相应于下式的等号)由自由焓判据确定。即 (4)式中μi为系统中某物种的偏摩尔自由焓(或称化学势),dni为该物种摩尔数的变化。

由于化学反应 vAA vBB …─→vLL vM M … (5) 发生时,各物种的数量变化dni要服从计量系数之间的比例关系,即

(6)式中ξ为反应进度,dξ为在一个无穷小过程中化学反应的进度。因而在式(4)中化学反应的自由焓判据为

dGT,p,N=(-vAμA-vBμB vLμL vMμM)dξ≤0 (7) 或

(8)

为在恒温、恒压、恒组成的系统中单位进度的反应(按计量系数的摩尔数发生的反应)产生的自由焓变值 Δ埥。为了满足恒组成的条件,可以设想系统非常大,因而发生了单位进度的化学反应后,系统的组成只变了无穷小量。Δ埥称为反应自由焓,-Δ埥称为化学亲合势。Δ埥越小(或-Δ埥 越大)则在该T、E、N(组成)时,反应趋势越大;Δ埥 等于零时,反应达到平衡。

当系统中没有产物时,产物的化学势为零;这时Δ埥= 即正向反应趋势极大;反之,若反应物的浓度为零,则Δ埥=∞,即逆向反应趋势极大。在反应的过程中,组成不断变化,Δ埥值也随之变化,变化的情况如附图中所示,正向反应的Δ埥由AB曲线表示,逆向反应的Δ埥由A┡B┡曲线表示。R为反应物,P为产物。O点处Δ埥=0,所以O代表平衡混合物。 化学热力学化学反应的平衡条件为 (9)μi为平衡系统中第i个组元的化学势。当系统为理想气体时,μi=μ孂(T) RT lnpi。μ孂(T)为一个与温度有关的常数,称为标准化学势,Ei为平衡系统中第i个组元的分压,R 为摩尔气体常数。联合平衡条件式(9),可以得到平衡系统中各组元分压Ei之间的关系

(10)或

。 (11) 称为标准反应自由焓。由式 (11)知道,在恒温下为一常数,称为平衡常数, 以Kp表示

Kp= (12)和以上的论证相似,可以由μi与浓度的关系得到

, (13)由μi与摩尔分数xi的关系可得出

, (14)

Ka,Kx是平衡常数的另两种表示方法。

当系统处于非平衡态时,设其组元的分压为E媴,则当时,反应正向进行;当 时,反应逆向进行。

溶液理论

用热力学方法研究多组元体系的理论。 溶液是液态溶体。溶体是一个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元的均匀系。当溶体是气相时,通常叫做混合气体;当溶体是固相时,叫做固溶体。

在研究溶液性质方面,理想溶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模型。化学势具有以下形式 (15)

的溶液称为理想溶液。式中xi表示组元 i在溶液中的摩尔分数;是温度T与压强E的函数。形成理想溶液的各组元在T、E不变的情形下混合时,总体积不变,也不吸收或放出热量,但其熵的变化为。实际溶液的性质与理想溶液的有差别,但非常稀的溶液,或化学结构极为相似的组元混合而成的溶液,均很接近理想溶液,例如苯和甲苯形成的溶液。此外将理想溶液服从的规律经过“校正”,就可以研究非理想溶液的性质。

理想溶液的蒸气压与组元浓度的关系服从喇乌耳定律。设溶液与其蒸气达到平衡,并把蒸气看作混合理想气体,其中第i组元的化学势为 (16)μ孂是在温度T及1个大气压时第i组元纯气体的化学势。若在同温度时,此纯液体的蒸气压是E孂,则按照喇乌耳定律,有 (17)式中xi为第i组元在液相中的摩尔分数。将式(17)代入式(16)可得。 (18)由于在平衡系统中μi=μig,所以对比式(15)及式(18)得出 (19)在理想溶液中,任一组元从xi=0到xi=1都服从式(15),即无论是溶剂还是溶质,在整个浓度范围内都服从喇乌耳定律。

常遇到的溶液是稀溶液,即其中一种组元的数量远远大于其他组元的数量。数量占得较少的溶质不服从喇乌耳定律而服从亨利定律 (20)因而对于溶质在式(15)中的  (21) 除上述溶液的蒸气压受到溶质摩尔分数(或说浓度)的影响外,随着溶质浓度的增加,溶液的沸点升高而凝固点下降,这些性质在实际中均有重要应用。

非理想体系中各组元的化学势与压力(或摩尔分数)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但将理想体系中各组元的化学势的表达式加以“校正”,就可使其既适用于理想体系又适用于非理想体系,在形式上统一起来。为了达到这一目的,G.N.路易斯提出了逸度f与活度α的概念。在真实气体混合物中,用逸度fi代替理想混合气体中的分压Ei,则化学势表达为 μi=μ孂+RTlnfi。 (22)逸度f相当于“校正压力”,它与T、E及混合物的组成有关。与此相似,在溶液中用活度αi,代替第i组元的摩尔分数,则化学势表达为 μi=μ孂+RTlnai。(23)活度αi是第i组元的化学势的量度,它与T、E及溶液的组成有关,相当于“校正浓度”。逸度与压力的比值称为逸度系数;活度与摩尔分数的比值称为活度系数。二者代表非理想体系与理想体系偏差大小的量度,可以通过实验方法测定。

§ 基本定律

相关书籍

化学热力学的核心理论有三个:所有的物质都具有能量,能量是守恒的,各种能量可以相互转化;事物总是自发地趋向于平衡态;处于平衡态的物质系统可用几个可观测量描述。

化学热力学是建立在三个基本定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热力学第一定律就是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它是许多科学家实验总结出来的。一般公认,迈尔于1842年首先提出普遍“力”(即现在所谓的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的概念。焦耳1840~1860年间用各种不同的机械生热法,进行热功当量测定,给能量守恒和转化概念以坚实的实验基础,从而使热力学第一定律得到科学界的公认。

热力学三个基本定律是无数经验的总结,尚未发现热力学理论与事实不符合的情形,因此它们具有高度的可靠性。热力学理论对一切物质系统都适用,具有普遍性的优点。这些理论是根据宏观现象得出的,因此称为宏观理论,也叫唯象理论。

热力学所根据的基本规律就是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从这些定律出发,用数学方法加以演绎推论,就可得到描写物质体系平衡的热力学函数及函数间的相互关系,再结合必要的热化学数据,解决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方向和限度,这就是化学热力学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经典热力学是宏观理论,它不依赖于物质的微观结构。分子结构理论的发展和变化,都无需修改热力学概念和理论,因此不能只从经典热力学获得分子层次的任何信息。并且它只处理平衡问题而不涉及这种平衡状态是怎样达到的,只需要知道系统的起始状态和终止状态就可得到可靠的结果,不涉及变化的细节,所以不能解决过程的速率问题。欲解决上述两个局限性问题,需要其其它学科如化学统计力学、化学动力学等的帮助。

热力学理论已经解决了物质的平衡性质问题,但是关于非平衡现象,现有的理论还是初步的,有待进一步研究;热力学在具体问题中的实际应用,仍有广阔的发展前途。[1]

§ 相关学科

化学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 分析化学物理化学

化学动力学 结构化学 量子化学 光化学 电化学

核化学 高分子化学 放射化学 同位素化学 辐射化学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6:5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