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华中工学院
释义

§ 华中工学院的诞生

1953年5月,高等教育部在审定中南区高等院校院系调整方案时,决定将筹建中的华中工学院、中南动力学院合并为一校,撤销中南动力学院的建制,把华中工学院建设成为以培养机械工业和电力工业建设人才为主的工业大学。华中工学院由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南昌大学、广西大学4等所综合性大学的机械系全部和电机系的电力部分,以及华南工学院机械系的动力部分、电机系的电力部分合并组成机械制造工程、金属切削工艺及其工具、汽车、内燃机、水力动力装置、热能动力装置(热力发电厂设备)、电机与电器、发电厂配电网及电力系统8个本科专业,金工、铸造、汽车修理与维护、发电厂配电网及电力系统4个专修科。

武汉大学是我国历史较久、比较著名的国立大学之一,成立于1928年。她的前身是1893年建立的武昌自强学堂,1913年改名为武昌高等师范学校,1924年改名为国立武昌大学,1926年改名为国立武昌中山大学,1928年改称武汉大学。1949年武汉解放时,武汉大学设有文、法、理、工、农、医6个学院,有297老师人(其中教授134人、副教授32人),在校学生近1600人。武大工学院成立于1929年,设有土木工程系(1929年)、机械工程系(1933年)、电机工程系(1935年)、矿冶系(1938年)共4个系,教师75人,其中教授31人、副教授8人。

湖南大学也是一所历史较久、具有一定影响的国立大学,成立于1926年。它的前身是1903年成立的湖南高等学堂,1913年改名为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1926年,以湖南工业专门学校为基础,并入湖南法政专门学校(1906年成立)、湖南商业专门学校(1912年成立),建成省立湖南大学,1937年改为国立。湖南大学成立时,设理、工、法、商4科,工科设有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和电机工程3个系。1929年改科为学院。1949年湖南解放时设有理、工、文、法、商、农6个学院,在校2421学生人,教师364人(其中教授195人、副教授39人)。工学院设有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电机工程、矿冶、化工、水利共6个系,711学生人,教授44人、副教授13人。

广西大学创立于1928年,为广西省立。校址设在梧州。1936年,广西省政府决定将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并入,成立文法学院;又将省立医学院并入,将理、工两院并为理工学院。这样,便设有文法、理工、农、医四个学院,校址分为南宁(校本部和文、医两院)和梧州(理工、农两院)两地。1939年8月改为国立广西大学。抗战胜利后全校迁到桂林。解放时,广西大学有文学院(下设中文系、外语系、教育系、历史地理系)、法商学院(设政治系、经济系、法律系、会计银行系)、理学院(设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物系)、工学院(设土木系、机械系、电机系、矿冶系、化工系)、农学院(设农艺系、园艺系、畜牧系、兽医系、病虫害系、森林系);在校学生1602人。1953年调入华中工学院的教师44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0人、讲师6人、助教18人。

南昌大学成立于1940年10月,原名为国立中正大学,校址在江西省泰和县的杏岭。中正大学时期,全校设有文、法、理、工、农5所学院,23个系。“正大”自创办至南昌解放止,共培养毕业生1882人,其中本科生1507人,专科生312人。“正大”办学九年,聚集了一大批著名学者,至40年代中期,学校已有教授69名,副教授39名。南昌解放后,江西工专、江西农专等校先后并入,改名国立南昌大学。南昌大学院系设置的初期基本沿袭了中正大学的旧制,共设5院22系,后又创设师范部。工学院下设四个系和六个专修科:电机工程学系(附设电厂)、机械工程学系(附设机械工厂)、土木工程学系、化学工程学系;专科计有:土木工程科、机械工程科、化学工程科、采冶工程科、农业工程科、水利工程科。

1953年院系调整时,从上述四校及华南工学院调入华中工学院的教师共202人,其中教授46人、副教授25人、讲师45人、助教86人;调入的二、三年级学生1459人。

§ 筹备工作

1953年5月20日,中南高等教育管理局通知:成立华中工学院筹备委员会,聘任查谦为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刘乾才、朱九思为副主任委员,张培刚、文斗、刘颖、朱木美、万泉生、余克缙、黎献勇、蔡名芳、龙瑞图、周泰康、陈泰楷、陈日曜、万发贯、许实璋、刘正经、殷德饶为委员。

华中工学院筹备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于1953年6月5-6日在武昌举行。中南高等教育管理局局长潘梓年到会对华中工学院的任务和筹备工作作了重要指示。会议讨论了教学组织、行政机构和筹备工作中的几个主要问题。会议决定设立机械制造系、内燃机及汽车系、电力系、动力系和实习工厂;设办公室、教务组、总务组3个职能办事机械。会议推定了各系、厂和各职能部门的临时负责人。

教务组主任刘乾才(兼),副主任文斗、刘颖;

总务组主任张培刚,副主任殷德饶、万发贯;

办公室秘书陈日曜;

机械制造系负责人万泉生;

内燃机及汽车系负责人余克缙;

电力系负责人朱木美;

动力系负责人黎献勇;

实习工厂负责人龙瑞图。

会议听取了建校规划办公室关于校园规划和第一期基建任务的情况汇报,并分组审查了教学大楼、实验大楼和实习节节胜利的初步设计方案。会议还就教材、教学设备和经费预算等问题交换了意见考虑。考虑到新建校舍不可能赶上1953年暑假招生、开学的需要,筹委会提出先分散在武昌、长沙、南昌、桂林上课,1954年再逐步集中的方案。

第一次筹委会后,着重抓了4项工作:

1、   调查可能调入的教师情况和学生人数,计划、组织各专业的师资队伍;

2、   向各校调查教学情况,订购教材,拟订各专业的教学计划;

3、   分别向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南昌大学、广西大学商借校舍;

4、   向国外和国内定购教学设备。

7月9~12日、9月1~11日分别举行了筹备委员会第二、第三次会议。决定在武昌(借用武大校舍)成立院本部,分别在长沙、南昌、桂林立分部的方案各分部的组织开工和负责人院本部和各分部的学生分配方案和教师调配方案;审定了8个本科专业和4个专修科的教学计划;讨论了开学日期和开学前的各项具体工作。

各分部成立常务委员会主持工作,设办公室、教务组、总务组作为办事机构。

长沙分部常务委员会由文斗、魏开泛、黎献勇、余克缙、龙瑞图、周泰康、李灏组成,文斗任主任委员,魏开泛、黎献勇、余克缙任副主任委员。

南昌分部常务委员会由刘乾才、万泉生、许实璋、胡寿秋、李如沆、戴良谟组成,刘乾才兼任分部主任委员、万泉生任副主任委员。

桂林分部常务委员会由朱九思、陈泰楷、陈日曜、杭维翰、叶康民、朱海组成,朱九思兼任分部主任委员,陈泰楷、陈日曜任副主任委员。

1953年实际招收新生1214人,并入的老生1459人,在校学生总数为2673人。根据相对集中而又尽可能减少搬迁的原则确定的学生调配方案是:武昌院本部476人,全部为老生;长沙分部684人,全部为老生;南昌分部810人,全部为当年招收的新生;桂林分部703人,其中新生404人、老生299人。

经过筹委会的周密筹划和全校人员的共同努力,10月初完成了开学前各项准备工作,为学校的正式成立奠定了基础。

§ 华中工学院的成立大会和开学典礼

华中工学院的成立大会和开学典礼于1953年10月15日在武昌本部举行,正式宣告华中工学院的成立。这一天就成为华中工学院的校庆日。

在成立大会上,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查谦教授作了题为《加强团结,克服困难,为完成祖国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而奋斗》的报告。中南高等教育管理局潘梓年局长出席大会发表重要讲话,武汉大学校长李达到会并致词表示祝贺。

查谦主任委员在简要地回顾了筹备经过后着重指出:“今年,1953年,是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展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的第一年,我们华中工学院在今年成立开学有着重大的意义。”他说:“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国共产党、中央人民政府和毛主席的领导下,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为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需要数量很大、质量合乎规格的建设人才。我们华中工学院承担着培养重工业建设人才的任务。这是一项非常光荣的而又很艰巨的任务。”接着,他分析了我们的有利条件和面临的困难,号召全院师生员工“加强团结,一心一德,群策群力,为完成祖国交给我们的任务而努力奋斗!”

潘梓年局长在讲话中阐述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指导方针和基本任务,发展和改革高等教育的任务与要求。他说:“华中工学院在伟大的经济建设中担负着培养重工业建设人才的任务。这个任务是很艰巨的和光荣的。培养建设人才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建设,关系到工业化的成败。”“每一个师生员工都要发挥高度的积极性、创造性,克服工作上、学习中的困难,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潘梓年局长还着重指出:“大学既是教学机构,也是科学机构,大学既要培养人才,又要开展科学研究,要善于把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结合起来,提高学术水平,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

武汉大学李达校长在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还指出:办好大学,培养人才,需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他希望师生员工都有计划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积极学习苏联的经验,努力掌握当代的科学技术,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搞好教学,提高水平。

长沙分部于10月24日举行开学典礼,湖南省人民政府唐生智副主席、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朱凡部长、湖南省教育厅肖敏颂副厅长出席。桂林分部和南昌分部也于10月26日开学上课。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1 9:5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