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十六国政区
释义   在中国北方历时一百三十多年的十六国时期中﹐各王朝不断交替﹐立国久者几十年﹐短者仅两年。每一国当西晋数州﹑或一州﹑或不足一州之地﹐境域时有伸缩﹐州郡屡有变迁﹐因此﹐这个时期的政区﹐十分混乱。

西晋末年﹐全国有二十一州﹐大致在淮河﹑桐柏山﹑秦岭以北为司﹑兖﹑豫﹑青﹑徐﹑冀﹑幽﹑平﹑并﹑雍﹑凉﹑秦十二州(略有参差﹐部分州伸展至长江流域)﹐以南为梁﹑益﹑宁﹑荆﹑江﹑湘﹑扬﹑交﹑广九州。十六国约当西晋北方十二州及南方梁﹑益二州地﹐各政权境域一般不大﹐但往往分置许多州﹐以致州境缩小﹐如刘曜在位时﹐前赵约占西晋雍秦两州﹐却分为雍﹑秦﹑朔﹑幽﹑益﹑并六州﹔苻坚在位时﹐前秦地域最大﹐约有西晋十四州﹐共分为司隶﹑雍﹑秦﹑南秦﹑洛﹑豫﹑东豫﹑并﹑冀﹑幽﹑平﹑凉﹑河﹑梁﹑益﹑宁﹑兖﹑南兖﹑青﹑荆﹑徐﹑扬二十二州﹔北燕仅有西晋平州之半﹐也设平﹑幽﹑冀﹑并﹑青五州。

各政权为求虚名﹐以示境域广大﹐常将境外的州﹐取其旧名置于境内﹐造成西方的州名移至东方﹐南方的州名移至北方等。例如后燕置雍州于长子(今山西长子东)﹔刘聪时﹐汉置荆州于洛阳﹐成汉置荆州于巴郡(今四川重庆)﹔刘渊时﹐汉置幽州于离石(今属山西)﹔刘曜时﹐前赵置幽州于北地(今陕西耀县)﹔南燕置幽州于发干(今山东聊城西)﹐夏置幽州于大城(今内蒙古伊克昭盟杭锦旗东南)﹔南燕置并州于阴平(今江苏沭阳北)﹐北燕置并州于白狼(今辽宁建昌)﹐置青州于营丘(今辽宁锦州一带)﹔前赵置益州于仇池(今甘肃西和南)﹐西秦置益州于川(今白龙江上游一带)﹐等等。各政权并存时﹐往往同时存在几个同名异地的州﹐如北燕﹑南燕﹑夏﹑北魏同时有幽州﹐后秦﹑北燕﹑北魏同时有冀州和并州等。

西晋永嘉以后﹐中原人民大量流迁﹐东晋设置侨州郡县﹐以管辖南迁人民﹐另一部分人北迁到东北和西北﹐十六国也有专为流人设置的郡县。约317年﹐慕容廆以流迁到辽东的冀州人设冀阳郡﹐豫州人设成周郡﹐青州人设营丘郡﹐并州人设唐国郡。347年前燕废冀阳﹑成周﹑营丘等郡﹐以勃海人为兴集县﹐河间人为宁集县﹐广平﹑魏郡人为兴平县﹐东莱﹑北海人为育黎县﹐吴人为吴县。河西走廊西晋末已有为流民设置的郡县﹐301年﹐张轨为凉州刺史﹐以秦﹑雍流人设武兴郡(今甘肃武威西北)。苻坚建元末年﹐江汉人万余户﹑中州人七千余户﹑武威及张掖以东人数千户西迁敦煌﹑晋昌﹐西凉建初元年(405)﹐以南人置会稽郡﹐中州人置广夏郡﹐余置武威﹑武兴﹑张掖三郡。这些郡县略同于东晋南朝的侨州郡县﹐只是并未全部采用流人原籍的地名。

十六国一些政权胡汉分治﹐如前赵刘聪置左﹑右司隶﹐各领户二十余万﹐万户置一内史。凡内史四十三﹐主要统辖汉人﹔单于左﹑右辅﹐各主六夷十万落﹐万落置一都尉﹐主要统辖胡人。其它还有镇﹑城等﹐如后秦有匈奴镇﹑西秦有大夏镇等﹔夏的州均置于城﹐州以下未见有郡﹑县记载。

北魏统一中原后﹐着手划一政区﹐但因州境缩小﹐郡就逐渐失去意义﹐到隋代又演变为州﹑县两级制。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1 12:4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