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叶蜂
释义

§ 简介

叶蜂

叶蜂Tenthredinidae;sawflies

膜翅目叶蜂科的通称。触角简单,小盾片具后背片的广腰亚目蜂类。已知5000多种,全世界分布,中国已知336种。体长3.8~14.0毫米,触角7~15节,刚毛状、丝状、或稍带棒状,仅枝叶蜂属的雄虫触角为栉齿状。中胸侧板和中胸腹板之间的缝不明显。孤雌生殖普遍,有些种的未受精卵产雄,有些产雌,有些则产雌和雄。通常在嫩茎或叶上产卵。幼虫一般营自由生活,有腹足6~8对,但也有生活在叶片、瘿、茎或果实中的。

膜翅目(Hymenoptera)叶蜂总科(Tenthredinoidea)昆虫,一大类群,分布广,有5个科。三节叶蜂科(Argidae)包括400多种,体粗壮,世界性分布,幼虫多取食蔷薇、柳、栎和桦。简复叶蜂科(Pergidae)喜食的栎、山胡桃和桉主要在南美和澳大利亚,只有一个属Acordulecera属。锤角叶蜂科(Cimbicidae)的种类大而粗壮,触角锤状。北美最常见的榆叶蜂(Cimbexamericana)约2.5公分(1吋)长,幼虫吃榆和柳。锯节叶蜂科(Diprionidae)中等体长,其中包括落叶树的一些大害虫。叶蜂科(Tenthredinidae)约有4,000种,形态和习性各有不同。一般美丽,常见於花上。有许多不善飞行。北美的梨樱叶蜂(Caliroacerasi)吃梨、樱桃和李树的叶。落叶松叶蜂(Pristiphoraerichsonii)有时严重为害美国和加拿大的落叶松。榆潜叶蜂(Fenusaulmi)有时为榆树的大害虫。

§ 种类简介

中国主要有: 叶蜂

①油茶叶蜂。

②白蜡叶蜂,为害白蜡树叶,分布于四川。

③樟叶蜂,为害樟树,分布于广东、福建、浙江、江西、湖南、广西、四川、台湾。

④杨黑点叶蜂,为害杨柳,分布于新疆(伊宁)。

⑤落叶松红腹叶蜂,为害落叶松,分布于山西、内蒙古、黑龙江。

⑥橄榄绿叶蜂,分布于西藏、四川。

⑦小麦叶蜂,为害小麦,分布于华北。

§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为6毫米左右,翅展为16毫米左右。体土黄色,有黑色斑纹,翅脉多为黑色。雄成虫尚未发现。卵椭圆形,黄白色。幼虫老熟时体长为15毫米左右,黄白色,稍弯曲,体表光滑有背皱。胸足3对,腹足8对。蛹黄白色。茧长椭圆形。 叶蜂幼虫

头部

头部明显,正面观横形,有时几成球形,颈部细小,可自由转动。触角形状多变化,有丝状、棒状、膝状、栉状和扇状等,通常以雄性为发达,多为13节,雌性较短,多为12节,少数种类节数减少到6—8节。复眼1对,较发达,位于头部两侧。单眼3个,位于额的上方,呈三角形排列。少数种类单眼退化或缺如。口器多为咀嚼式,各组成部分的形态构造以及下颚须和下唇须的节数、形状、长短常可作为分类特征。蜜蜂总科的口器为嚼吸式,下颚、下唇延长成喙,用以采食花蜜。

胸部 叶蜂前胸

胸部包括前、中、后胸及并胸腹节。前胸一般较小,横形或不明显。头与前胸之间有颈,有的前胸前缘明显锋锐,将前胸与颈分开,有的前缘消失。中胸背板分中胸盾片及小盾片。盾片有的平整无沟缝,有的则有1对完整或部分消失的盾纵沟,有的中部下陷成槽或隆起。小盾片一般圆形、三角形、卵圆形或舌形,有的很短,有的末端延长或具叉状突起。并胸腹节是由腹部第1节并入胸部形成的,其形状、大小、长短、倾斜度等变化很大。许多种类(细腰亚目)腹部第2节缢缩成细柄状,称为腹柄或“腰”。

多数种类都具有两对正常的膜质翅,且前翅显著大于后翅,仅少数种类的翅退化或变短。前翅前缘通常有翅痣,其形状多有变化。多数种类的翅脉较复杂,纵脉多愈合或变形,并与横脉围成若干翅室。对脉序和翅室的命名,各学者意见不一,较常用的为康氏系统(Comstock和Ross系统)。有的种类翅脉极为退化,翅脉在膜翅目分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胸足3对相似。但某些寄生性种类的转节为2节;有的前足腿节膨大,如肿腿蜂;有的后足腿节特别膨大,如小蜂科的某些种类;蜜蜂总科的后足则特化成携粉足。跗节2—5节,末端具爪1对。

腹部 叶蜂足

腹部通常l0节,少的只可见3—4节。细腰亚目的第1腹节已并入胸部形成并胸腹节,第2节通常很小,或呈柄状。雌虫第7、8节腹板变形,形成产卵器。膜翅目昆虫的产卵器极度特化,适于锯、钻孔和穿刺等,同时有产卵、蜜刺、杀死、麻痹及保存活的动物寄主食物的功能。产卵器的形状变异很大,有的呈长针状,有的呈短锥状,有的自腹末伸出,有的自腹末前方腹面伸出,有的只作为防御器官而已失去产卵作用。

雄性外生殖器由第7、8腹节腹板及生殖节组成,生殖节主要包括生殖突基节、阳茎、阳茎腹铗及生殖刺突等,部分隐藏于体内,一般种间变异很大,是种类鉴别的重要特征。

幼虫

根据食性和生活习性的不同,可将膜翅目幼虫分为两类。一类为蠋型幼虫:体型近似鳞翅目幼虫。即体表通常有毛斑,头部骨化程度强,上颚强大,具触角及下颚须,常有侧单眼,除胸足止常发达外(少数退化),还具腹足。与鳞翅目幼虫的主要区别是,腹足数目在6对以上(如叶蜂类为6—8对),无趾钩。蠋型幼虫多营自由生活,植食性。第二类为无足型幼虫:如腰亚目的幼虫。体无色斑,无足,头部骨化弱,口器及触角退化,触角柔软不分节,下颚须乳突状,上颚弱,无单眼。多营寄生或拟寄生生活,或生活于由母蜂准备好的饲料中或由工蜂喂食,少数在寄主植物上造成虫瘿。

§ 生活习性

叶蜂在北京、沈阳一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结茧越冬。翌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成虫羽化,中为羽化高 叶蜂峰,羽化后几小时后即可进行孤雌生殖。产卵于柳叶组织内,1处1粒,卵期8天左右。幼虫孵化后就地啃食叶肉,受害部位逐渐肿起,最后形成虫瘿,虫瘿近茧豆形,无毛,由绿渐变为红褐色。虫瘿以叶背面中脉上为多,严重时虫瘿成串。带虫瘿叶片易变黄提早落叶,影响植株生长。秋后幼虫随落叶或脱离虫瘿入地结薄茧越冬。

全变态。一般为两性生殖,也有的行单性孤雌生殖和多胚生殖。单性生殖较为普遍,如蜜蜂已交配的蜂产的未受精卵,产生雄性个体;胡蜂及叶蜂的一些种类未交配过的雌蜂产的未受精卵,可产生雌或雄两性个体。多胚生殖多见于茧蜂、小蜂及缘腹细蜂科中的一些种类,如多胚跳小蜂1个卵可产生2000多个后代个体。

膜翅目昆虫的绝大多数种类是对人类有益的传粉昆虫和寄生性或捕食性天敌昆虫,只有少数为植食性的农林作物害虫。植食性者如叶蜂科幼虫食叶,茎蜂科幼虫蛀茎,树蜂科幼虫钻蛀树木,瘿蜂科幼虫形成虫瘿等。寄生性者包括细腰亚目大部分种类,其中又分为内寄生和外寄生两类。捕食性者主要包括胡蜂、泥蜂、土蜂等科的成虫。以花粉和花蜜为主要食物的蜜蜂有助于作物授粉,提高作物的结实率,并为人类提供蜂产品。

§ 综合防治

(1)人工防治幼树生长期,人工摘除带虫瘿叶片。秋后清除处理落地虫瘿,并烧毁。有利于保护啮小蜂、宽唇姬蜂等天敌。

(2)药剂防治4月下旬至5月上旬发生严重时,喷施40%菊马合剂2000倍液,或用内吸性药剂灌根防治。

§ 相关词条

飞蛾黄蜂黄守瓜独角仙马陆潮虫跳虫胭脂虫法老蚁

§ 参考资料

1.摇钱树http://www.666338.com/jszs06/shownews.asp?newsid=17388&typename

2.中华园林网http://www.yuanlin365.com/yuanyi/13951.shtml

3.农业昆虫中的重要目http://etc.lyac.edu.cn/courseware/02_03putongkunchongxue/chapter23/CH239/CH2392.HTM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5:5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