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倒卵叶黄肉楠 |
释义 | § 概况 所属卷:Actinodaphne Nees 所属科:Lauraceae 中文名:倒卵叶黄肉楠 其它中文名:假蓑衣叶(屏边)、莫苏(屏边哈尼语)、把漂(河口徭语),恰嘎兴(西藏墨脱门巴语). § 文献来源: B1.(1851);Meissn. (1864);Hook.f.(1886);Lawson(1894);Liou Ho(1932),(1934);Allen(1938). Tetranthera obovata Hamilt.ex Wall.(1830);Tetradenia obovata Nees (1831),non(Hay.)Makino et Nemoto(1931);Laurus obovata Hamilt.ex Nees (1831);Litsea obovata Nees(1836),non Hay.(1911). § 描述字段: 乔木,高8—18米,胸径约20厘米。老枝粗壮,圆柱形,具细纵条纹,散布小疣点,有大的叶痕,无毛;小枝多少具明显的沟槽,密被黄褐色微柔毛。顶芽大,卵球形,长达2厘米,芽鳞紧密覆瓦状排列,卵形或宽卵形,先端钝,褐色,软骨质,边缘膜质,下部的无毛,上部的外面密被黄褐色微柔毛。叶3—5片簇生于枝端成轮生状,倒卵形、倒卵状长圆形或椭圆状长圆形,长15—50厘米,宽5.5—22厘米,先端渐尖或钝尖,基部楔形或略圆形,薄革质,幼叶两面有锈色短柔毛,老叶上面无毛或沿脉略被短柔毛,有光泽,下面粉绿色,有锈色短柔毛或近于无毛,离基三出脉,中脉在上面略隆起,下面隆起,粗壮,侧脉每边约6—7条,最下的一对侧脉对生或近对生,离叶基部1—2厘米处发出,斜展,先端弧曲,其余侧脉互生,全部侧脉均延伸至叶片中部以上,近叶缘处消失,横脉平行,在上面略凹陷,下面明显,小脉在上面时而近于消失而平滑,时而形成蜂窠状小窝穴,但在下面却隐约可见,不形成蜂窠状小窝穴;叶柄长(2)3.5—7厘米,粗壮,腹凹背凸,被黄褐色短柔毛。伞形花序多个排列于总梗上均成总状,总梗长1.2—2.5厘米,密被黄褐色短柔毛,每一伞形花序有花5朵;苞片早落,开花时已不见。雄花花梗长约3毫米,被黄褐色短柔毛;花被片6,卵圆形,长4毫米,宽2.5毫米,黄色,两面有明显3脉,并有腺点,外面被黄褐色短柔毛,内面基部被柔毛;能育雄蕊9,长约3.6毫米,花丝短,基部有长柔毛,第三轮基部有2个扁球形无柄的腺体;退化雌蕊长约2.5毫米,子房有柔毛,花柱短,柱头大,2浅裂。雌花略较雄花小,花梗长1.8—2毫米;花被片6,卵圆形,长2.8—3毫米,宽1.5—2毫米;退化雄蕊9,长2.2—3毫米,花丝被长柔毛,花药呈棍棒状,无毛,具腺点,第三轮花丝基部有2个扁球形无柄腺体;子房卵球形,长1.5毫米,无毛或于一面略被长柔毛,向上渐狭成长约1.2毫米的花柱,柱头大,盾状,直径约0.8毫米,2浅裂。果长圆形或椭圆形,顶端具尖头,成熟时紫红色或黑色,长2.5—4.5厘米,直径1—2厘米;果梗粗壮,粗2—3毫米,长5—6毫米;果托扁平盘状,顶端全缘,直径可达1厘米。 花期4—5月,果期7—11月。 分布及生境:产南部及东南部;生于山谷溪旁或润湿的混交林中,海拔1000—1500米。西藏东南部也有。印度有分布。 § 植物的用途及功能: 本种果实大,种子含油脂,可供榨油,群众多用作点灯。树皮辛温香,民间入药,外敷治骨折。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