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桡骨下端骨折
释义

§ 疾病概述

桡骨下端骨折多见于成年及老年人。其骨折发生在桡骨远侧端3cm范围内。桡骨下端膨大,由松质骨构成,松质骨与坚质骨交界处为应力上的弱点,此处容易发生骨折。

桡骨下端构成桡腕关节,其关节面向掌侧倾斜10-15°,向尺侧倾斜20-25°,当骨折发生移位元时,其关节面角度发生改变,因此可形成常见的伸直型骨折(colles)和屈曲型(smith)骨折,曲型骨折(Smith骨折)占四肢骨折的0.11%,关节面骨折伴腕关节脱位(Barton骨折)罕见。

§ 疾病原因

桡骨下端骨折

1、伸直型骨折(colles骨折)最常见,多为间接暴力致伤。1814年由A.Colles详加描述。跌倒时腕关节处于背伸及前臂旋前位、手掌着地,暴力集中于桡骨下端松质骨处而引起骨折。骨折下端向背侧及桡侧移位。儿童可为骨骺分离;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轻微外力即可造成骨折且常为粉碎骨折,骨折端因嵌而短缩。粉碎骨折可累及关节面或合并尺骨茎突撕脱骨折及下尺桡关节脱位。

2、屈曲型骨折(Smith骨折)较少见,由R.W.Smith在1874年首次描述。骨折发生原因与伸直型骨折相反,故又称反柯利氏骨折。跌倒时手背着地,骨折下端向掌侧及尺侧移位。

3、巴尔通骨折(Barton骨折)系指桡骨下端关节面纵斜型骨折,伴有腕关节脱位者。由J.R.Barton 1838年首次描述.跌倒时手掌或手背着地,暴力向上传递,通过近排腕骨的撞击引起桡骨关节面骨折,在桡骨下端掌侧或背侧形成一带关节面软骨的骨折块,骨块常向近侧移位,并腕关节脱位或半脱位。

§ 疾病表现

桡骨下端骨折

1、症状

桡骨下端骨折是指距桡骨下端关节面3cm以内的骨折,这个部位是松质骨与密质骨的交界处,为解剖薄弱处,一旦遭受外力,容易骨折。桡骨下端关节面呈由背侧向掌侧,由桡侧向尺侧的凹面,分别形成掌倾角(10度—15度)和尺倾角(20度—25度)桡骨茎突尺侧与尺骨小头桡侧构成尺桡关节,与尺桡上关节一起,构成前臂旋转活动的解剖学基础,桡骨茎突位于尺骨茎突平面以远1—1.5cm,尺、桡骨下端共同语腕骨近侧列形成腕关节。主要表现为腕部肿胀、压痛明显,手和腕部活动受限。

2、临床表现

腕部肿胀、压痛明显,手和腕部活动受限。伸直型骨折有典型的餐叉状和枪刺样畸形,尺桡骨茎突在同一平面,直尺试验阳性。屈曲型骨折畸形与伸直型相反。注意正中神经有无损伤。

1.受伤后腕关节上方明显肿胀,疼痛,局部压痛,有纵轴叩痛。

2.移位骨折有典型畸形,伸直型骨折下端向背侧移位可出现“餐叉样”畸形,向桡侧移位可出现“枪刺刀”畸形。屈曲型骨折则出现相反的畸形。

§ 疾病检查

桡骨下端骨折 1、检查

本病的辅助检查主要是X线检查,X片可清楚显示骨折及其类型。伸直型者桡骨骨折下端向背桡侧移位,关节面掌侧及尺侧倾斜角度变小、消失、甚至反向倾斜。桡骨远骨折端与近侧相嵌插,有的合并尺骨茎突骨折及下尺桡关节分离。屈曲型骨折桡骨下端向掌侧移位。对轻微外力致伤的老年患者,应作骨密度检查,以了解骨折疏松情况。

2、辅助检查

X片可清楚显示骨折及其类型。伸直型者桡骨骨折下端向背桡侧移位,关节面掌侧及尺侧倾斜角度变小、消失、甚至反向倾斜。桡骨远骨折端与近侧相嵌插,有的合并尺骨茎突骨折及下尺桡关节分离。屈曲型骨折桡骨下端向掌侧移位。对轻微外力致伤的老年患者,应作骨密度检查,以了解骨折疏松情况。

§ 疾病诊断

桡骨下端骨折

1、诊断

(1)、伸直型骨折

伤后局部疼痛,肿胀,可出新典型畸形姿势,即侧面看呈“银叉”畸形,正面看呈“枪刺样”畸形,检查局部压痛明显,腕关节活动障碍。X线拍片可见骨折下端向桡、背侧移位,近端掌侧移位,因此表现出典型的畸形体征,可通知伴有下尺桡关节脱位。

(2)、屈曲型骨折

受伤后,腕部下垂,局部肿胀,腕背侧皮下淤斑,腕部活动受限,检查局部有明显压痛。X线拍片可发现典型移位,近折吨向背侧位,远折端向掌侧、桡侧移位,与伸直型骨折移位方向相反,成为反Colles骨折或Smith骨折。

(3)、桡骨下端关节面骨折伴腕关节脱位

临床上表现为与Colles骨折相似的“银叉”畸形及相应的体征。X线拍片可发现典型的移位,当跌倒时,腕关节屈曲手背着地受伤,可发生与手术相反的桡骨下端掌侧关节面骨折及腕骨向掌侧移位。这些骨折较少见,临床上长漏斩或错误诊断为腕关节脱位,只要仔细阅读X线片诊断并不困难。

2、鉴别诊断

本病主要表现为腕部肿胀、压痛明显,手和腕部活动受限等,这与许多骨骼或关节损伤有着相同的表现,故临床上需与许多疾病进行鉴别,但一般利用X线检查便可确诊。需要与本病做鉴别诊断的有:

(1)、桡骨骨干骨折;

(2)、桡骨颈骨折;

(3)、桡骨头骨折;

(4)、腕关节脱位等。

3、诊断依据

(1)、跌伤时有手掌或手背着地的创伤史。

(2)、具有上述症状和体征。

(3)、X线摄片可确诊。

§ 辨证分析

桡骨下端骨折1、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均可造成桡骨下端骨折,但多为间接暴力所致。根据受伤姿势和骨折移位的不同,一般可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两种。跌倒时,腕关节处于过伸位,手掌先着地,躯干向下的重力与地面向上的反作用力交集于桡骨下端,造成伸直型骨折;骨折下端向背侧和桡侧移位,桡骨下端关节面改向背侧倾斜或成为负角,向尺侧倾斜减少或完全消失,甚至形成相反的倾斜。若被重物打击、碰撞等直接暴力造成的骨折,多为粉碎型。老年人肝肾亏虚、骨质疏松,骨折常呈粉碎并可波及关节面。跌倒时,若腕关节处于掌屈位,手背先着地,可造成屈曲型骨折,骨折下端向背侧和桡侧移位。

2、骨折初期,暴力伤及人体经络血脉,气机运行不畅,气滞能使血凝,血凝能阻气行,瘀血滞于肌表则为青紫肿痛,阻于营卫则郁而化热,故其病机多为气滞血瘀。老年患者则多素体虚弱,气血亏损,肝肾亏虚。

§ 治疗措施

1、整复方法

桡骨下端骨折(1)伸直型骨折线未进入关节、骨折端完整者患者坐位或平卧位,患肢外展,肘部屈曲90°,前臂中立位。助手握住患肢前臂上段,术者两手紧握手掌,两拇指并列置于骨折下端背侧,其余四指置于其腕掌部,扣紧大小鱼际肌。先顺势拔伸2-3分钟,待重叠移位完全矫正后,将前臂远段旋前,两拇指将骨折下端向掌侧按压,其余四指将腕关节背伸,加大骨折端向掌侧成角;然后利用牵引力,顺纵轴方向骤然猛抖,两食指将骨折近端向背侧托顶,两拇指将骨折下端向掌侧按压并将腕关节掌屈,以矫正骨折端向背侧移位,同时迅速将腕关节尺偏以矫正骨折端向桡侧移位。

(2)伸直型骨折线已进入关节、骨折粉碎者患者坐位或平卧位,肘关节屈曲90。、前臂中立位。一助手握患肢前臂上段,另一助手握患肢拇指及其余四指,两助手行拔伸牵引,持续2-3分钟,矫正骨折断端的嵌入或重叠移位。术者立于患肢外侧并面向患肢下端,双手拇指在背侧按压骨折下端,双手其余各指置于近端的掌侧提近端向背侧,以矫正骨折下端向背侧移位;术者一手将骨折下端向尺侧推挤,另一手将骨折近端向桡侧推挤,同时令下端的助手将患腕掌屈、尺偏,以矫正骨折下端向桡侧移位。

(3)屈曲型骨折患者坐位,肘关节屈曲90°,前臂中立位或旋后位。一助手握患肢前臂上段,另一助手持握手指,两助手拔伸牵引2—3分钟。待嵌入或重叠移位矫正后,术者用两手拇指由掌侧将骨折下端向背侧推挤,同时用食、中、环三指将骨折近端向掌侧按压,与此同时牵引手指的助手徐徐将腕关节背伸、尺偏,使之复位。

2、桡骨下端骨折的固定方法

在维持牵引下,局部外敷药物后,用四块夹板超腕关节固定。伸直型骨折先在骨折下端背侧和近端掌侧各放一平垫,然后用四块夹板固定,桡、背侧夹板下端应超过腕关节,限制手腕的桡偏和背伸。屈曲型骨折则在下端掌侧和近端背侧各放一平垫,桡、掌侧夹板下端应超过腕关节,限制桡偏和掌屈。固定垫、夹板放妥后,用三条布带缚扎,将前臂置于中立位,用三角巾悬吊于胸前,保持固定4~5周,儿童患者则固定3周左右。桡骨下端骨折3、无移位的骨折用石膏四头带或小夹板固定腕关节于功能位3-4周。

4、有移位的伸直型骨折或屈曲型骨折多可手法复位成功。伸直型骨折,非粉碎性未累及关节面者,常采用牵抖复位法;老年患者、粉碎骨折、累及关节面者,常采用提按复位法。复位后,保持腕关节掌屈及尺偏位,石膏或外固定架固定4周。屈曲型骨折纵向牵引后复位方向相反,复位后,腕关节背屈和旋前位固定4周。固定后即拍X线片检查对位情况外,1周左右消肿后需拍片复查,如发生再移位应及时处理。

5、粉碎性骨折复位困难或复位后不易维持者(如巴尔通骨折),常需手术复位,克氏针、螺丝钉或T型钢板内固定。术后石膏固定6周。

6、合并症的处理骨折畸形连接,凡导致功能障碍者,应手术纠正畸形及内固定。下尺桡关节脱位影响前臂旋转者,可切除尺骨小头。合并正中神经损伤,观察3个月不恢复者,应探查松解神经,并修平突出的骨端。迟发性伸拇肌腱断裂者,应去除骨赘、修复肌腱。骨质疏松者应给于相应治疗,以防止其它严重骨折(如股骨颈骨折)合并症的发生。

7、功能锻炼骨折固定期间要注意肩、肘及手指的活动锻炼。尤其老年人,要防止肩关节僵硬。

§ 药物治疗

初期

治法: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方药

1、主方桃红四物汤(吴谦等《医宗金鉴》 )

处方:当归12克,白芍12克,生地黄15克,川芎5克,桃仁12克,红花9克。水煎服,每日l剂。

若肿胀、疼痛较甚者,可加三七末3克(冲服)、木通12克、乳香5克。

2、外用方双柏散(上海中医学院《中医伤科学讲义》 )

处方:侧柏叶2份,黄柏l份,大黄2份,薄荷l份,泽兰1份。共研细末,以水、蜜糖煮热,调成厚糊状,

外敷患处。

中期

治法:和营生新,接骨续损。

方药

1、主方和血舒筋方(《广东省中医院《四肢骨折和脱臼治疗图解》 )

处方:当归12克,续断12克,木香12克,威灵仙12克,白芍12克,五加皮12克,忍冬藤18克,鸡血藤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2、外用方接骨膏(广东中医学院 《外伤科学》 )

处方:五加皮2份,地龙2份,乳香1份,没药l份,土鳖虫1份,骨碎补1份,白及1份。共为细末,用蜂蜜调成厚糊状,外敷患处。肢伤三方后期

治法:养气血,补肝肾,壮筋骨。

方药

1、主方肢伤三方(广东中医学院《外伤科学》 )

处方:当归12克,白芍12克,续断12克,骨碎补12克,威灵仙12克,木瓜12克,天花粉12克,黄芪15克,熟地黄15克,自然铜10克,土鳖虫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2、外用方上肢损伤洗方(上海中医学院《中医伤科学讲义》 )

处方:伸筋草15克,透骨草15克,荆芥9克,防风9克,红花9克,千年健12克,刘寄奴9克,桂枝12克,苏木9克,川芎9克,威灵仙9克。解除夹板固定后,煎水熏洗患肢,每日l剂。桡骨下端骨折的练功活动骨折整复固定后,即应鼓励患者进行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屈伸活动,及肩、肘关节活动。解除固定后,作腕关节屈伸、旋转和前臂旋转活动锻炼。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0 5:0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