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兰屿 |
释义 | § 概述 兰屿地图 兰屿,是台湾台东县离岛乡。位于台东市东南方约90公里(56里),北距绿岛约60公里(37里),南临巴士海峡。周长约38公里(24里),面积约46平方公里(17.8平方来里),为台湾第二大岛,仅次于澎湖岛。其东南端约4.8公里(3里)处有小兰屿,面积仅1.6平方公里,因缺乏淡水、食物而不宜人居。全岛概由火山岩构成,系一座火山岛,丘陵绵亘,溪流呈辐射状,海岸蜿蜒曲折。该岛邻近菲律宾北部的巴丹群岛,地当台湾本岛与菲律宾之间的过渡地带,气候潮湿多雨,覆布热带雨林,是典型的热带岛屿。岛上最高点芬兰峰(旧称红头山)海拔548公尺(1,798尺),位于岛中央。 § 基本简介 Lanyu 兰屿是台湾东部的一个小岛。因岛上安山岩含大量硫化铁而呈赤红色,远望如红色人头,故旧称红头屿;又因岛上盛产名贵的蝴蝶兰,后改名为兰屿。 兰屿是一个火山岛,岛上以红头山为最高峰,海拔548米此外还有杀蛇山(494米)、青蛇山(438米)、大森山(480米)等,山形均颇圆秀匀称,是典型的死火山形态。兰屿四周沿海,风光十分秀丽。海滩是由珊瑚礁岩组成,地貌形态千姿百态。尤其是东、南两岸,断崖陡立,曲折险峻,拍岩浪涛,雪堆涌起,景色壮观。较著名的奇石怪岩有情人洞、兵舰岩、双狮卧以及龙头岩、战车岩、红头岩、玉石岩、母鸡岩、鳄鱼头、坦克岩、青蛙岩、帽子岩、猴岩等等,均是惟妙惟肖,巧夺天工。 兰屿上有一个天然的港湾,名曰“东清湾”。海湾两端礁岩陡峭,突兀于海中,然湾内则沙浅滩平,海水清澈,渔舟停泊,景色宜人。游人赞誉东清湾兼有“海涛、云絮、夕阳、渔舟”四美,极富诗情画意。 当然,吸引游人的远远不止于兰屿旖旎的自然海滨风光,更主要的是这里浓厚的雅美族风情。雅美族是高山族的一个支系民族,至今仍保持着他们的传统风俗习惯,这些风谷习惯,引起了有关专家和广大游人的极大兴趣。 由于兰屿地处热带海洋之上,气候炎热,常年无冬,四季似夏。一年之中,约有10个月是炎夏,住房就近乎地穴。雅美人将地面下挖四、五尺深,砌以石墙,盖以茅草芦苇,即成住舍。当然,这样的建筑也许在另一方面,可以起到防台风的作用。室内无被褥,吃睡会客全在一室之中。 雅美人的衣着也甚特殊,男子习惯裸体,只在下部用丁字布带遮住;女子穿围裙,以红布遮住胸脯。雅美人的衣服可谓十分简朴,但其帽子却很讲究。男子喜欢戴银盔(由银币敲扁拼成,并且世代相传,做为传家宝),上山时戴藤帽,出海时戴木块挖成的帽子。 兰屿上的雅美人,以水芋、甘薯为主食,鱼为副食。很少吃肉,也不太吃别的蔬菜。当地有多种鱼类,按照风俗,老人有老人吃的鱼,小孩有小孩吃的鱼,青壮年男女吃的鱼也是不同的,界限分明,一清二楚。女人吃的鱼最为讲究,色彩鲜艳,肉厚而肥。唯有飞鱼,男女老少皆可食之。有些男人有生吃鱼眼、内脏的嗜好。雅美人不仅吃食有界限,而且许多食品不能随便吃,被列为禁忌食品。如不敢吃鸡蛋,认为吃了鸡蛋会丧失生殖力,没有鳞的海产如海鳗、螃蟹、贝类等也是不敢吃的,认为吃了会生病。雅美人吃饭时,都是席地而坐,以手代筷。平时,他们还喜欢吃烟和嚼榔槟,但从不饮酒,可算是台湾少数民族唯一不饮酒的一个民族了。 兰屿 雅美人喜群聚而居,遇重大事情,采取原始民主方式,少数服从多数。由于男人只承担打渔,妇女担任耕作和管教孩子,所以女子地位很高,享有绝对的配偶选择权和离婚自由权。 雅美人的婚姻也非常有趣。由于地处热带,少男少女早熟较多,故此早婚现象甚为普遍。通常,女子都在15~16岁出嫁,男子在20岁左右聚妻。每年飞渔节前后,未婚男女在渔场上彻夜歌舞,此歌彼和,倾诉爱慕之情。当两情相悦时,女方亲自上山采集一种兰屿特产的植物,抽其纤维织成丁字带(男子的唯一衣服)送给男方,做为定情之物;而男方则回赠玛瑙、珊瑚之类的首饰品。在一些男女之中,还保存着“试婚”习俗,即女方嫁到男方之前,男方先要在女方家里住上一个月,由女方父母考察一番,若感到满意,方可正式结为夫妻,否则可解除婚约。雅美人的嫁妆一般比较简单,几乎全是女子亲手加工制成的,如象征爱情的玛瑙工艺品,用植物种子串起来的项链,还有铝质的弓形饰物等等。正式结婚时,只须男方派人将新娘迎至家中,与家人相见后,宴请亲友并接受他们的祝贺,婚礼即告完成。 雅美人几乎人人极富艺术歌舞天才,无论男女老少,个个能歌善舞,每遇新屋落成,或渔船出海,都要以歌舞庆贺一番。每年的四、五月份间,岛上有所谓的“飞鱼季节礼拜”。时值飞鱼污期来临,每个部落选择一天,邀集亲朋好友,置备牲畜果品,在海滩上举行祭拜。参与礼拜的人,全身盛装,围成圆圈席地而坐,由出海捕鱼的男子主持其事,年事稍长的坐于中央,面对大海,口中不住叨念着:“飞鱼来吧,飞鱼来吧,我们非常欢迎你的来到。”这时候,所有的与会人,均须息声屏气,闭目沉思,时而发出随声的附和,仪式进行长达两个多小时,才告结束。 蘭嶼的拼板舟是捕飛魚的工具 雅美人的渔船,全是手工凿成,过程颇为艰苦,故此下水仪式十分隆重。届时,宾客如云,先祭神,后抛船,船主站在船上,一群身着丁字裤的青年将船高高举起,一路飞奔到海边,一声令下,船便“(左口右扑)嗵”一声被抛入海中。 兰屿地处热带,终年高温,这里原是雅美族人的群居地。其居民生活方式古老,衣着十分简单。随着时代文明的传入和积极开发,雅美人的生活水准已大大提高,现在,岛上除雅美族人外,另有不少汉族人生活居住在那里。 兰屿是因海底火山爆发隆起而成的火山岛,大多为山地,仅部分海岸地区有地势较为缓和的平地。岛的四周大多被隆起的珊瑚礁所环绕,海岸线十分曲折。由于剧烈的波浪侵蚀,沿岸形成许多海蚀岩、海蚀洞,以及奇形怪状的巨大岩块,酷似各种动物和物体,惟妙惟肖,开元港是兰屿对外交通的主要门户,位于椰油村内,地位重要。 § 历史溯源 兰屿海桐 雅美族人(达悟族)的拼板舟;取自1931年总督府文书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政府禁止一般人进入兰屿内开发,并设立研究区。 1897年,日本人鸟居龙藏第一次入内探勘,称居民(雅美),这是达悟族以前被称为雅美族的由来。 1982年,台湾电力公司在兰屿建造低放射核能废料储存场,直到现在在乡内仍然有不少反对的声音。[ 1996年,达悟族人因怀疑台电运料船夹带高放射核废料而发动激烈抗争,停运任何核废料至今,目前台湾核电厂产生的低阶核废料,都暂时贮存在各电厂中。 § 雅美族(达悟族) 雅美(達悟)族 族群简介 雅美族分布于台东的兰屿岛上,为台湾唯一的一支海洋民族,人口约有3千多人(民国96年6月資料), 由于生活环境的独立,传统文化保存的最为完整,部落间的纠纷都以亲族群体相互协调解决, 社会活动则主要端赖父系氏族群体及鱼团组织来管理。 在物质文化上表现的极为丰富,雕造板舟技术,打造银器,捏塑陶壸泥偶之技艺均具特色。 传统的地下屋冬暖夏凉极具特色,全年的祭典仪式以配合捕捞飞鱼之活动为主,视飞鱼为神圣物, 歌舞方面妇女的头发舞在各原住民族群是独树一格的,而男士们的勇士舞则是另一种力与美的表现。 地理分布 雅美族分布于台东的兰屿岛上的六个村落,为台湾唯一的一支海洋民族。 文化特质 传统的雅美族社会中有三个主要的共作团体:渔船组、粟作团体和灌溉团体。 渔船组为例,每一组拥有一艘由全体成员共同建造的六人、八人或十人大船; 当飞鱼祭来临时,同一组成员共同举行仪式、遵守禁忌、捕捉及分享所获的洄游鱼类。 它是种自愿性团体,但他们的成员彼此间的亲属关系几乎都包括在双边亲属内,随着时间的流逝, 成员的血缘关系会越来越疏离,原本的船组会发生瓦解的现象, 因应的方式即是另外再成立数个新的、成员彼此关系较近的团体。 雅美族的歌咏有五分之四属于男性的专利,舞蹈方面,除了小米丰收节打小米的动作外, 其它的舞蹈均为女子的专利,形成有趣的特殊现象。 雅美族无头目制度,是以各家族的长老为意见领袖。渔团组织是男人捕鱼时形成的另一个组织。 宗教信仰 在宗教信仰方面,雅美族人的宇宙观共分为八个层次,天界有五层,掌管陆地、海洋、食物、生命等。 雅美族人也相信灵魂观,尤其以死去的灵魂(Anito)最为惧怕。 许多不好的事物都归咎于恶灵作崇,因此对死亡特别害怕。 飞鱼祭 兰屿四面环海,鱼捞为主要生活方式,为祈求飞鱼丰收,雅美族人便举行「飞鱼祭」,新船造好下水前则依例举行「船祭」 共分13次举行,第一次是'飞鱼祈祷祭',这天黎明,所有的船在海滩集合,祈求神的保佑和飞鱼的丰收。 结束后,每艘船杀一只鸡,将血用食指点在卵石上,表示收获的鱼将和石头一样长久。 最后一次是庆祝飞鱼每一丰收和鱼季结束,女子不能参加。 新(船下水)祭 達悟族的拼板船出海了 雅美族的船是由20余块的刳木并成的,再由一种叫'巴洛'的树根剥成棉花状物填塞,以防渗水为时需2 ~ 3个月的工作天。 船祭开始时,客人须头戴银盔,手持长枪,盛装参加高潮是船员坐在自己的新船位子,向船灵祈祷, 全村男子吟唱着涌向新船。最后,将新船抛入空中,再至海中试船,即礼成。 飞鱼终食祭 在每年的中秋节以后,停止食用飞鱼,并将未食的飞鱼丢弃。 工艺 達悟族人在盛裝時男子頭帶銀盔雅美族男子銀盔 男子的传统服饰以无袖、无领、短背心,配合丁字裤。 女子则以斜系手织方巾配上短裙,所有手织衣物均以白色为底,黑、蓝相间的色彩。 不同材质各种式样的礼帽在不同场合时配戴。 雅美族的制陶粗矿、朴质,木雕规则而细腻,拼板船雕刻甚为优美,渔舟下水礼是他们的大事。 男子银盔或黄金饰片的打造也是其特色,在台湾原住民当中是唯一有冶金工艺的民族。 达悟族则是由男子制陶。他们用圈泥条法制作罐形器;用模制法制作碗形器。器坏先阴干后露天烧制。 主要陶器为陶罐和陶碗,也有供赏玩用的陶偶。制作陶偶是达悟族特有的技艺。 至于对居住在兰屿岛上的达悟(雅美)族人而言,大船和房屋是男人最重要的财产, 因此大船制作及房屋建造时,达悟人就会在大船上雕刻图腾花纹。 这些图腾和花纹,除了代表各个家族的徽号外,也有一些独特的意义。 雅美織布 在外来的绵纱线未输入之前,达悟(雅美)人采用荨麻科的落尾麻、瘤冠麻、异子麻及山苎麻的韧皮纤维, 成男性的短背心与丁字带,及女性的短裙与上身斜系的方布; 并以芭蕉科马尼拉麻的叶脉纤维织成背心、婴儿摇篮和船帆。 此外,还用马尼拉麻来编织网袋,及结成粗绳,用以固定船舵和船浆等。 取用的麻纤维,除瘤冠麻和马尼拉麻是人工栽培之外,其余三种都是野生植物。 瘤冠麻的纤维除用于织布外,主要的用途是结鱼网。 达悟族织布可同时表现多种不同织纹,族人称为十七种织纹。其织纹、衣别则依年龄、性别及审美观点而有别。 夹织时各有其禁忌,至今族人仍遵行不改。 如singat、gazok之织纹,相传早期有人织成衣物,穿用后不久即死,后人因而遵守禁忌,不敢织之。 Rakowawoko因其织纹宽广,如织在男性上衣及丁字带上不甚美观,因此都织在女性的方衣上。 拼板舟是达悟族主要文化特色。达悟人在兰屿岛上农耕渔牧, 发展出与台湾本岛其它原住民族完全不同的海洋文化,而成为台湾原住民各族中唯一的海洋民族。 拼板舟 船的制作过程 兰屿的大船是由两边各十二块大小不同的船板和三块曲形的龙骨拼接而成, 不放一根钉子,对于各部位木材的选用也依照木质的特性,充分发挥了达悟人高度的智慧。 他们先由船底的龙骨与船首、船尾的龙骨接合,其次接合中央两端之间的船板,船板之间各在侧边打孔, 并用兰屿红椒来填塞隙缝,防止漏水。不同船板所使用的材质各异。 一艘船的制作,需动用十一种不同的木材。船身有很精致的雕刻图案,包括人型的木雕纹饰,代表各家族的图腾记号; 另外有含锯齿状的同心圆记号,则象征着渔船的眼睛。 達悟拼板舟上的『船眼』 船眼-特寫 有关船身雕刻的部份:达悟族的雕刻主要着力在他们最重视的大船和住屋上,因此在制作大船或房屋时, 雅美族男子总是竭尽所能的雕上细致、整齐的花纹。一艘曲线优美的兰屿大船展现了达悟人高度的艺术美感。 大船制作完成后,船身还要经过仔细的雕刻玛瑙纹、银盔纹、波浪纹与齿轮状的眼睛纹, 这也是达悟族极为特出的工艺。 玛瑙纹、银盔纹、波浪纹象征贵重的财物;齿轮状的眼睛纹代表着船的眼睛,同时也有避邪的功用。 朗島村礫石海灘上的拼板舟 大船落成礼大船落成禮 大船落成礼 每个达悟成年男子都隶属于某一个父系家族的渔团组织,而每一艘渔船上也都刻有不同家族的图案。 一艘刻上了家族图案的新船在下水之前,必须举行盛大的新船下水仪式。 大船下水礼的举行时间多在招鱼祭之前,是全岛的盛事,全村的村民均盛装参与。 新船下水典礼最特别的场面有三项:第一位迎接前来观赏的客人,每个船员会亲吻客人,并点燃鞭炮以示欢迎。 头戴银盔,身穿盛装的达悟男子,将芋头装满在新船中。 船主在亲友的祝福与礼歌声中,杀猪并分配礼芋、礼肉与众人分享。随后举行禳祓驱邪仪式。 在驱赶恶灵的集体行动之后,男人们从四面八方慢慢的移动新船,一举将船抛到空中, 船主就坐在被举抛的大船上。配合波浪起伏的韵律,众人慢慢将新船抛举入海。 等到新船下水,在海上划行后,整个大船下水典礼才算圆满完成。 建筑 蘭嶼傳統達悟族建築物-地下屋 传统达悟族建筑物-地下屋 穴居的地下屋下雨时是否会积水? 聪明的达悟人在挖地基时,以卵石铺陈,让雨水渗透进地下,连接天然的水道送至海里。 雅美族的住屋一半在地下, 称为半穴居。 雅美的家屋,一般皆由主屋、 工作房、凉台三部份组成, 建筑在面海的平缓山坡地, 家屋紧密相连, 组合成错落有致的特殊村落景观。 建筑用材是以 木、石、竹、茅为主, 营建时需精致的木工、堆石、暗渠 等建筑技术。 主屋依山坡高低挖成阶梯式的地面, 将挖出的土壤置于四周, 成为半地下式的形式。 主屋分两门、三门、四门三种,四门主屋的平面由前至后分为檐廊、前室和后室(两门和三门主屋缺前室), 其地面一间比一间作阶级式升高。 工作房建筑在地面上,为长方形的单房,铺设木地板,有地下室为工作场所。 凉台建在屋前是也极通风良好的位置,是雅美人休憩﹑聊天惬意的场所。 在村落与港口之间,搭建船屋作为放置渔船的地方。船屋系以木材为支柱搭成帐棚的尖顶,上覆禾草, 渔船不用时留置屋内。 船是雅美族人重要的生计工具,船屋作为船的住所,联系雅美族人从村落到渔场的动线,让雅美文化绵延不绝。 http://tungpu.apc.gov.tw/vpage.aspx?pno=009 § 风景景点 東清灣 2012 红头岩:红头岩位于开元港北方不远的一个小公园内,是一座伸入海中的小山,尾部山头像一个人头,无论是眼睛、嘴巴、鼻子、耳朵都非常逼真,因而得名“岩头”。又由于夕阳照耀时,“岩头”是赤红色,所以也称“红头岩”, 台東縣蘭嶼鄉自中央氣象局蘭嶼測候站 (EL.318 m) 南眺 鋼盔岩方向 山脊線及天際線景觀 坦克岩:坦克岩是一处靠珊瑚礁岸的岩石奇景,整块岩石如同一辆坦克车一般,上面长满了绿色的苔藓,岩石中有大洞穿过,运气好的游客可以看见当地的牛、羊穿梭其间,景致美不胜收。 玉女岩:玉女岩是一认中空岩石,又名阴阳石,岩石的形状十分特殊,中间有一巨大空洞,里面夹着一块小岩石,奇异优美,被人们称为“玉女岩”, 蘭嶼八代灣 双狮岩:双狮岩也叫双狮卧,位于东清到朗岛之间的海滨,从远处看就像两只狮子,面对面地卧在一起,样子十分逗人。双狮岩是火成岩地形的岩石礁块,不易受自然气候的影响而改变形状。 军舰岩:军舰岩由一连串珊瑚礁岩所形成,形状酷似两艘停泊在海上的军舰。事隔多年,军舰岩仍屹立海上,然而珊瑚岩上却布满千疮百孔,仿佛饱经风霜的历史老人在提醒着后人热爱和平。 蘭嶼東清灣 东清湾:东清变化位于江清村的海湾线上,是兰屿主要的渔港,居民捕渔的尖峰地。在柔和的阳光照耀下,海水澄蓝,细沙洁白,珊瑚礁石奇形怪状,将港湾及其腹地衬托得静谧祥和、幽美迷人。 龙头岩:龙头岩位于大森林山东南边,景致非常特出,尤其是表面的礁岩,坑坑洼洼,十分显眼,好像是龙头正在对天怒吼。最为奇妙的是,当夕阳余晖射在龙头上时,龙头是某处会闪闪发亭,如同龙的眼睛一般,令人惊叹。 情人洞:高约50尺,洞口轮廊像是侧面看去的女王头像,四周岩石嶙峋,寸草不生。在洞穴深处,由于海浪的长期冲蚀,形成了一个深潭,澎湃的浪涛随波激起,蔚为奇观。人在情人洞中,可闻听涛声轰隆,如雷贯耳。 兵舰岩:由一连串珊瑚礁组成,远远望去,外貌酷似两艘浪遏飞驰的兵舰,游人客之,无不赞叹大自然造化之神妙!空中俯瞰,更是真假难辨。相传在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飞机曾误以为此兵舰岩真是日军战舰,而狂轰一番,历时4个小时,直至天光大亮才知是两块岩礁。 台东县除了以上介绍的这些风景名胜和古迹之外,还有东河休闲农场、泰源幽谷、都兰海滨、天后宫、海山寺、台东海滨公园、梦纪湖、太麻金针山、利稻台地、垭口庄等景区景点。 § 交通情况 兰屿机场:兰屿机场座落于兰屿西南隅,于1995年10月正式启用,外型以达悟族图腾装饰并将达悟族拼板舟造型呈现在建筑物上,颇现出兰屿岛上的特色。兰屿对台湾 Lanyu Airport building front 2008 小飛機從蘭嶼剛起飛鳥瞰蘭嶼 開元港 海运:新发轮,每周定期行驶两次。不定期海运航线分别往来垦丁、台东、绿岛,多为旅行团包船并开放余票供一般民众搭乘。 空运:兰屿机场与台东机场间设有每日6往复定期航线。营运者为德安航空,使用19人座小飞机。 岛上交通:兰屿乡公所经营之大型客车,每日行驶岛内两班次。台東 富岡漁港 綠島蘭嶼的凱旋2號出港影片 超快速快艇 兰屿有很大变化。首先是对外交通,现在位于该岛西北部沿海的开元港,有新兰屿轮行驶兰屿-绿岛-台东港之间,每天一个航次,航程约4-5小时。位于该岛西南部有一小型机场,辟有至台北、高雄、台东的航线,其中兰屿-台北每天一班次,至高雄有不定期航班。至台东市有9个航班,飞行时间约25分钟。岛上建有环岛公路,总长52公里,早晨、中午和下午各有一班公共汽车环岛行驶[1] 文化习俗兰屿 兰屿是屹立在西太平洋上的一个小岛。岛上风景优美,椰风蕉雨,一派热带风光,有世外桃源之称。岛上住有2000多名雅美族山胞,仍然保留着传统和原始的生活习性。他们性格温和,忠厚纯良,能歌善舞。 兰屿地处太平洋中,西北距台东市49海里,北距绿岛45海里,西南距鹅銮鼻41海里。兰屿乡由兰屿岛与小兰屿组成,其中,兰屿岛面积为45平方公里,是台湾本岛最大的属岛,小兰屿面积为1.5平方公里,无人居住。兰屿乡下辖四个自然村,行政中心位于红头村。全乡人口约2500人,是全县人口最少的乡镇之一,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3人,是全县也是全省人口密度最低的乡镇之一。居民以高山族中的雅美人最多,占90%以上,另有少数汉族人口。 雅美人是台湾高山族中惟一居住在离岛上的族群。中日甲午战争后,兰屿随同台湾岛被迫割让给日本。1897年3月,日本人组织的“红头屿调查队”,在经过5天勘探后,认为兰屿岛无开发价值,而将此岛列为人类学原始民族研究地区,禁止外人移入,使其与外界隔绝。至台湾光复时,雅美人基本上仍然保持着原始的生活方式。 兰屿是海底火山喷发隆起而形成的火山岛,大部分为山地,仅海岸附近有较缓和的平地。岛中央的红头峰海拔548米;北部有海拔438米的青蛇山,海拔494米的杀蛇山;东南部有海拔480米的大森山。全岛周长38公里,海岸线十分曲折,多被隆起的珊瑚礁所环绕。 兰屿岛地处热带,年平均气温为22摄氏度,全年月平均在20摄氏度以上的时间长达9个月,全年多雨,年降水量高达3055毫米,降水季节分布比较平均,没有明显的雨季、旱季之分。夏季和秋季多台风,冬季东北季风强劲。 由兰屿机场沿着公路向东走,先到红头村,只见沙滩上排列着一艘艘新月形画着五彩花纹的雅美独木舟,色彩鲜艳美丽,与蓝色的天、湛蓝的海,构成一幅美好的图画。 继续沿着公路绕行,经过中兴、复兴农庄。这是一片种着各种农作物的农场,有些果树结实累累,鲜艳欲滴。不远处有一个形状似龙头的龙头岩,与海中的小兰屿岛遥遥相对。附近又有一颗极像北京猿人的岩石,底下是一片平坦的草原,成群的牛悠闲地嬉戏其间,大有蒙古地方的风光。 过东清村,情人洞豁然出现在眼前。圆洞内冬暖夏凉,洞中有一个小水池。在情人洞听澎湃的海涛,眺望无垠的海洋,别有一番风趣。 东清村与朗岛村是雅美族山胞较密集的部落,都是一户有三房,主房穴居于地下,较为宽大,工作房与路面平,另在路基上搭盖凉台,房前的竹竿晾晒鱼干,地上堆积着成捆的烟叶。山胞不分男女老幼,抽香烟,嚼槟榔,有的躺在凉亭的木板上呼呼大睡。 岛上的人以地瓜、水芋及鱼干为主食。每至收获季节,整个部落的人几乎全部出动采收水芋,带回村落存放一大堆,家家户户拿着容器排队等候分配,高高兴兴地带回家食用。 在兰屿,鱼是雅美人获得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他们把捕来的鱼按颜色分为老人鱼、男人鱼和女人鱼三种。最差的黑色鱼给老人吃,灰绿色的鱼给男人吃,红黑花纹或白色的鱼、也是最好的鱼给女人吃。这是因为在雅美人社会中,女人要下田,要养育儿女,工作最繁重,应该吃最好的鱼。而老人因年老体衰,不能从事生产,故只能吃最差的鱼。他们认为这样依能力而分配所得,是非常公平的。但飞鱼则不分男女老幼,皆可食用。 mangegen. 1 3~7月是捕飛魚的季節 每年4-6月是兰屿盛产飞鱼的旺季,也是雅美人最忙碌的时候,他们有一种集体出海捕鱼的传统习俗仪式,每年一度,叫做“飞鱼祭”。飞鱼祭是雅美人最庄严隆重的祭祀,都是在黎明时举行。举行之日,一清早,一艘艘绘有五彩图案的木船停放在海滩上,参加庆典的人围拢在四周,由一长者主祭,以鸡、猪为祭品供奉海神,祈求神的护佑和飞鱼丰收。祭祀完毕,男的赤身,着丁字裤,划独木舟出海捕鱼。捕捉飞鱼经常是在晚上进行,他们在渔船中点着火把,将挂网放入海中,飞鱼看到亮光就会自海面飞起,相继跃入网中。两个人划的小独木舟,一个晚上可捕到三五十条飞鱼。整个飞鱼季节,全岛可捕获百万斤之多。渔船归来后,岸上的壮丁蜂拥着帮忙把独木舟推上海滩。妇女、小孩儿忙着剖鱼、去鳞、晒鱼干,把这些飞鱼晒成干,可供一年食用。 山胞在新居落成或新船试航大典时,个个银盔盛装,聚集在主人房前,朗歌诵词,宰杀猪羊,宴请亲友。大船试航,体格粗壮的男人,合力举船往空中抛,然后做法驱邪。妇女们则头戴尖顶宽边笠帽,身穿颜色鲜艳直条纹的衣裙,胸前挂满长短不一的珍珠、玛瑙等饰物,在海边跳罕见的划船舞和头发舞。 到过兰屿岛的人都会觉得岛上居民无忧无虑,悠然自得,这里民风淳朴,与世无争。四周尽是碧波白浪,蕉雨椰风,景色自然秀丽,没有一丝人工雕琢的痕迹,住在岛上,犹如身处世外桃源。 兰屿的雅美人因气候关系及传统的影响,过去男子仅在下身系一丁字带,女子在胸前及腰间围一方巾,曾被人称为“裸人岛”。在现代文明的影响下,除老年人外,年轻人着装已与台湾本岛一样。岛上居民的住房大都建在2米深的洞穴中,四周用石头堆砌,房顶与地面齐平,上铺石板,向海的一面留有出入口,刮风下雨时用一块门板将洞口遮住,这种住房不仅能防台风,而且可避高温。现在兰屿已建起许多现代的水泥结构住宅,但除少数青年人居住外,大部分人仍喜欢住在洞穴中。 兰屿岛耕地不多,居民不习惯种水稻,而多种甘薯、芋头,以此为主食,其他还有藤豆、瓜类、生姜、柑橘、菠萝、龙眼、芒果、椰子。槟榔等,多为岛上以大陆籍老兵为主的农场所经营,而雅美人仍以捕鱼为主,捕捞鱼类,多为自己食用。[2]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