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利亚多夫 |
释义 | § 基本资料 姓名:利亚多夫 籍贯: 俄国 职业: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指挥家 生卒:1855~1914 § 职业生涯 Liyaduofu 利亚多夫,.. , (1855~1914) 俄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指挥家。1855年 5月11日生于圣彼得堡,1914年8月28日卒于诺夫哥罗德省包罗维奇县波雷诺夫卡庄园。父亲为歌剧院指挥、小提琴家兼作曲家。他1870年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常与“新俄罗斯乐派”(“强力集团”)成员交往,深受他们的影响。1878年毕业于..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class=link>..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作曲班,同年留校任教。从此长期从事音乐理论和教学工作。学生有:..米亚斯科夫斯基'" class=link>..米亚斯科夫斯基、..普罗科菲耶夫'" class=link>..普罗科菲耶夫..格涅'" class=link>..格涅辛..阿萨菲耶夫'" class=link>..阿萨菲耶夫等。80年代成为“贝利亚耶夫小组”重要成员。8090年代常以指挥家身份出现。1905年3月为抗议沙皇当局免去里姆斯基-科萨科夫职务而离开音乐学院。同年年底与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一起应邀返校任教。他的创作集中在小型体裁方面。主要作品有:大量钢琴小品如前奏曲、练习曲、间奏曲、马祖卡舞曲、圆舞曲、《八音盒》、《木雕玩具》等,管弦乐曲《巫婆》(1905)、《八首俄罗斯民歌》(1906)、《魔湖》(1909)、《女妖》(1910),若干室内乐重奏,若干声乐合唱、独唱曲以及近 200首俄罗斯民歌改编曲等。他作为“新俄罗斯乐派”之后的俄国年轻一代作曲家的代表,其创作除保持与俄国民间音乐和古典音乐传统的密切联系外,也具有一些新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受法国印象派影响,作品内容多取材于民间童话和风俗生活,音乐形象生动,诗意盎然,形式短小精巧,语言简洁,富有色彩。 § 所属分类 著名音乐家 外国音乐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