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二二八和平公园 |
释义 | § 概述 二二八和平公园 二二八和平纪念公园,原名台北新公园,位于台北市中正区,北起襄阳路,南至凯达格兰大道,西为怀宁街,东为公园路,占地71,520平方公尺;邻近总统府、台大医院、外交部、台北宾馆等主要机关或建筑。 § 历史 二二八和平公园范围内的地带,过去在清国时期,除了1888年落成于国立台湾博物馆现址南侧的天后宫外,其余地带皆为一片荒野,未有太多开发。到了日治初期,日本人开始着手计划辟建稍具规模的都市公园。起建于1899年,直到1908年初步落成的台北新公园,成为台湾第一个承袭欧洲风格的近代都市公园(由于已移作他用的天后宫尚未拆除,所以当时的公园范围,仅为现今公园范围的南半段)。之所以命名为「新公园」,则是因为该公园的新建与落成时间,皆晚于台北第一座大型公园—圆山公园(1897年落成)的缘故。 1913年,日本人以执行「市区改正」为由,拆除天后宫,并于天后宫原址北侧兴建「儿玉‧后藤纪念馆」(1915年完工;今 国立台湾博物馆),与此同时,公园的腹地也随之向北拓展,整体格局就此确立。由于公园位置接近台湾总督府等行政机关与日本人聚居地,因此经常成为政策性活动的举办地点。1935年底举办的台湾博览会,新公园亦为主要会场之一。 战后,国民政府于1945年接收台湾,两年后,二二八事件爆发。2月28日下午,大批愤怒群众冲入位于公园中的「台湾广播公司」厅舍(今台北二二八纪念馆),对外播音发出控诉,成为全台反抗活动蜂起的开端;之后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行政长官陈仪也多次于该电台透过广播向民众喊话。这一层与二二八事件的历史关联,成为将近五十年后公园改名的缘由。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1950年代左右,新公园西侧的怀宁街,曾经有众多临时路边摊贩沿着公园边缘汇集,贩卖各式小吃与饮品,其中以「公园号酸梅汤」最为著名;与之齐名的则是位于怀宁街与衡阳路口,三叶庄旅店(现已改建为商业大楼)的「三叶庄冰淇淋」。公园号酸梅汤后来搬入三叶庄旅店对面的店面,并持续营业至今;三叶庄冰淇淋则已随着旅店的停业与拆除而消失。 1996年2月28日,适逢竖立于新公园内的二二八和平纪念碑正式揭碑,以及基于历史上牵连所生的意涵,在当时的台北市长陈水扁主导下,新公园改名为「二二八和平纪念公园」。次年并于公园内设立二二八纪念馆,成为一个追溯历史、抚平伤痛的纪念公园。 设施 二二八和平公园内,除了位于北侧的国立台湾博物馆、位于中央的二二八纪念碑以及位于东南侧的二二八纪念馆外,还有自日治时期即辟建的露天音乐台、造景池塘与拱桥、绿地步道等;二二八纪念馆附近的中国式庭台楼阁则为战后新建。其中露天音乐台战后经扩大改建,成为半圆顶型舞台今貌,1970年代末期曾经成为民歌演唱的主要场所。 此外,公园内还陈设了许多历史文物。包括: •台湾最初使用的铁路蒸气机车(腾云号与台铁九号) •立于清国时期,日治初期迁入公园内的急公好义坊、黄氏节孝坊与原 台北府衙(今已不存)前的两座石狮 •自1985年起集中陈列,九块刻有文字而形状、用途各异的清国时期石碑 •分别于清国时期与日治初期铸造、使用的七门古炮 •拆除兴建于清国时期的天后宫后,散落于公园内的柱珠 •日治中期,配合「台北放送局」厅舍(今 二二八纪念馆)兴筑于公园内而设置的广播「放送亭」 •镇守襄阳路、馆前路口侧大门口,1935年满洲国送给台湾总督府作为礼物的两座铜牛 •四样于台东县成功镇麒麟遗址所发掘,约3,000年前「巨石文化」的石器遗物 同性恋文化 二二八和平公园长久以来一直是台北市同性恋者最主要的聚集场所之一,被昵称为「公司」(意指每天都要去上班的地方),不过,同性恋者在此进行社交活动的历史已不可考。白先勇的文学名著小说《孽子》中的故事场景,正是以该公园为舞台。 交通 台北捷运淡水线台大医院站的出口1与出口4,即设于二二八和平公园东侧、公园路西侧,出站后可以直接进入公园。另外,公园路与襄阳路上亦有多条公交车路线行经、设站。 台北二二八纪念馆http://228.culture.gov.tw/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