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乍得湖
释义

§ 简介

乍得湖

乍得湖 Chad,Lake

乍得湖位于撒哈拉以南的稀树草原,是乍得、喀麦隆、尼日利亚和尼日尔约两千万人民的水源。它曾经是世界最大的湖泊之一,在过去几十年里,它已经由一万六千平方英里缩小至不到一千平方英里,最终可能完全消失。 [1]

§ 概述

非洲第四大湖。内陆淡水湖 。位于非洲中北部 ,乍得、喀麦隆、尼日尔和尼日利亚4国交界处,乍得盆地中央。由大陆局部凹陷而成,为第四纪古乍得海的残余。湖面积随季节变化,雨季时可达 2.2 万平方千米,旱季时可缩小一半以上。湖面海拔281米。东部深,西部浅,平均深度1.5米,最大深度12米。水位年变幅0.6~0.9米。乍得湖是一个国际湖泊,与它接壤的有四个国家,包括:尼日利亚,乍得,尼日尔和喀麦隆。流域面积 100万平方千米。水源主要补给者为沙里河,占总补给量的2/3;其次有科马杜古约贝河、恩加达首都恩贾梅纳鸟瞰河、姆布利河和富尔贝韦尔河等注入。湖东部被水道隔成许多岛屿,较大的有库里岛、布都马岛等。湖滨多沼泽,长芦苇。湖中水产资源丰富,产河豚、鲶、虎形鱼等。沿岸多鸟类。沿湖为重要灌溉农业区。由于气候持续干旱,蒸发强烈,湖面正不断缩小。 今日乍得湖形状多变,浅平宽广。湖泊东部有很多岛屿,岛屿四周芦苇丛生,鱼儿穿梭不停。肥沃的土壤、广布的沼泽、茂盛的芦苇,使湖区成为重要的农业区。

§ 地质

乍得湖

乍得湖是由大陆局部凹陷形成的,为第四纪古乍得海的残余,据地质学家们提供的研究报告指出,乍得湖发育在古老大陆上的一个原始盆地里。大约1万多年以前,乍得湖湖区是一个很大的内海地区。据考证,在过去的12000年到5000年间,乍得湖曾三度扩大,最后一次发生在5400年前,当时的乍得湖水深160多米,最大面积为30~40万平方公里,除了里海以外,比世界上所有的湖泊都要大。后来,地壳运动,沧桑变迁,内海悄悄地消失了,留下了今日的乍得湖。考古学家们还发现,在三四千年以前,乍得湖曾经同尼罗河是连在一起的,是尼罗河的河源之一。在盛水季节,湖水经常漫溢到尼日尔河的最大支流贝努埃河,一直通向大西洋。乍得湖同尼罗河、尼日尔河本来是相通的,后来由于地形变化,天长日久,出口河道泥沙淤塞,乍得湖与尼罗河、尼日尔河渐渐失去联系,尼日尔河同尼罗河分道扬镳,各奔前程,才使乍得湖演变成今天的“内陆湖泊”。在地质史上,乍得湖也经历过比现代还要干旱的时期,今天深入到湖里的沙丘岛弧,可以看到过去古乍得湖湖岸的遗址。

§ 水体特征

乍得湖除了在地理位置上接近大陆中心和撒哈拉沙漠以外,还有许多不同于热带非洲其它大湖的独特之处。湖水面积伸缩性很大,水位常随季节变化。雨季到来后,大量雨水经过大大小小的河流注入乍得湖,使湖水猛涨,湖面伸展开来,最大时面积可达2.2万平方千米;旱季时,湖水经蒸发、下渗后逐步减少,湖水面积最小时仅约1.1万平方千米。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人们过度放牧、砍伐森林以及进行大规模灌溉,湖水面积在几十年中急剧减少。

该湖的水源主要来自两条河流——洛贡河和沙里河,也称为沙里·洛贡河。这条河流为乍得湖提供了80%~85%的水量补给,剩余的水量补给来自库马杜古·尤比河。

乍得湖上有多条河流注入,但却没有一个出水口。一般没有出水口的湖泊就是一潭死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水分蒸发强烈,盐度必然增大,最终往往形成盐湖或咸水湖。而乍得湖的西南部全是淡水,其他区域的湖水也只是略带咸味。夹在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大沙漠和世界上奇热地带之一——苏丹热带稀树干旱草原之间的一座巨大的内陆湖,湖水居然是淡的,湖水的含盐度只有千分之零点几,比东非各大湖泊的含盐度都低,湖区的西部和南部全是淡水,东部和北部也只是略带一点咸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对这种现象感到迷惑不解,因而被传成许多神话或奇谈。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才慢慢揭开其中的奥妙。原来,在乍得湖的东北部,有一个比它低得多的地面,这就是非洲大地上著名的博得累盆地。盆地最低处海拔是155米,大量湖水通过地下路径源源不绝地往盆地渗流过去,水中的大量矿物质,包括各种盐类,在流动过程中,经过沙层的过滤,到达博得累盆地时已所剩无几了。

乍得湖的水源来降水和河流来水,湖区年平均降雨量为200到500毫米,沙里河每年提供4000到4500亿立方米水量,大约占河流水源的95%。乍得湖没有水流流出,湖水一部分渗漏成为地下水或者蒸发掉了,由于这里炎热少雨,蒸发量又极大,地下水就成为周围干旱地区居民生活和牲畜用水的重要来源。

§ 沿岸

乍得湖

湖滨地势低平,多沼泽,芦苇生长茂盛。沿湖一带土地肥沃,是重要灌溉农业区。人们经常划着渔船,带着土特产,聚集在湖滨浅滩草丛中,临时组成一个小型集市贸易场,出售或交换土畜产品。 乍得湖四周的浅水区,生长着茂密的芦苇和纸草,它们是用来编织日常生活用品和工艺品的原料,更是用来造纸的上等原料。沿岸产食盐和天然碱,为发展化学工业提供了原材料。湖区东部被水道隔成很多岛屿,岛上空气新鲜,鲜花盛开,风景优美,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方便条件。湖区东南部,沙里河以及洛贡河流域是重要的农业区,盛产棉花、花生、稻米、薯类等。

自古以来,乍得湖地区就是撒哈拉沙漠南缘的交通要地,乍得首都恩贾梅纳、尼日利亚北方城市迈杜古里等地是素享盛名的商业、交通中心。 为了充分利用开发乍得湖丰富资源,湖滨国家先后成立了“乍得湖开发资源办公室”、“乍得湖资源研究协会”等专门机构从事这方面的工作。这些国家除了利用湖面区域发展渔业外,还在湖滨地带兴修水利,建立粮食生产基地,利用湖滨草原发展畜牧业等。

§ 自然环境

乍得湖水质优良,水浅,温度高,是一个天然渔场。尽管它和其它水系隔绝,但是,所产的鱼种几乎和周围的水域没有两样。湖区是非洲重要的淡水鱼产地之一,出产大量的泥鳅鱼、尼罗河鲈鱼、鲶鱼、河豚、虎形鱼等。湖区周围居住着5000多户人家,几乎家家都是靠捕鱼为生。漫步湖畔,只见渔民们驾着小舟用刺网、鱼笼或布置钩线的办法捕鱼,劳动的场面既紧张又热烈。有些渔民凭借一个特大的葫芦,浮游水中,用鱼叉叉鱼,百发百中,真是原始而又有趣。这些渔民虽然分别属于四个国家的不同民族,但他们相互谦让,和睦相处,亲如一家。

湖东部通常被水道隔成许多岛屿,较大的有库里岛和布都马岛。湖中水产资源丰富,是非洲重要的淡水鱼产区之一,盛产河豚、鲶、虎形鱼等;沿岸多鸟类。雨季可航行轮船。乍得湖是世界上盛产螺旋藻的三大天然湖泊之一。

§ 消失的湖水

乍得湖

1963年,乍得湖的面积还有2.5万平方公里,而且随着季节的不同,一年之内要发生两次较大的变化。每年的6月雨季到来的时候,湖面上升,湖水漫过低平的湖岸,向四周扩展,湖区面积达到2.5万平方公里,淹没的土地大部分在尼日尔和尼日利亚两国境内。而当11月旱季到来的时候,乍得湖的湖面便渐渐缩小,变成一个长方形的湖泊,其长度约200多公里,宽度约70公里,湖水面积约为1.3万多平方公里,大部分在乍得境内。乍得湖海拔283米,湖水很浅,平均水深2米左右,最深处也只不过12米上下,湖边长满芦苇和纸草,像沼泽一样。

到了2007年,即便是在雨季涨水期,浅平宽广的乍得湖也没有如期伸展,面积始终不到2000平方公里。湖区生态环境严重失调,干旱程度愈演愈烈,农业收成和渔业产出持续减少,湖区2000万人面临饥荒威胁。

乍得湖在短短40多年间面积萎缩90%以上,除了大旱灾等自然因素,还要归因于乱砍滥伐、大规模灌溉以及在注入乍得湖的河流上修建水库等人为因素。

这里潜在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的,绝大多数的鱼类、豆类和各种谷物的交易市场都分布在乍得湖沿岸地区。除了捕鱼业,居住在沿岸的大多数人都从事着谷类的种植业,这里每年出产数百万吨的豇豆、玉米、大豆、洋葱和其他的作物。

§ 影响

乍得湖水量的减少严重影响到了该地区的经济活力,因为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人们从乍得湖区运出的各种农产品的数量巨大,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靠近尼日利亚一侧的沿湖地区出产的,原因是这里的土壤肥沃,适合各种农作物的生长。种类繁多的鱼类曾经在这里繁衍生息,现在大都绝迹了,因为它们随着水流游走了。这也是为什么捕鱼业现在已经开始衰退的原因。但不幸的是,由于这里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遭受了史无前例的干旱,湖面的面积急剧缩小,才造成了今天的关于边界划分问题的争执。

所以,尽管湖面面积的萎缩只是一个自然现象,但它却严重制约了乍得湖盆地的发展。在过去,乍得湖水面的总面积是28,000平方公里,但它现在却急剧缩小到只有3000平方公里。这种危机也是促成沿岸的各国政府开展目前讨论的主要原因,讨论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如何通过从乌班吉河向这里引水来保护乍得湖免遭干涸的厄运。但根据委员会提供的资料,近10年来,乍得湖拯救资金一直未能到位。1964年,尼日利亚、尼日尔、喀麦隆和乍得成立了乍得湖流域委员会。1994年,中非共和国加入该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国同意共同出资,通过恢复植被、开凿人工河道和推广节水措施等手段为乍得湖补水。

§ 发展

乍得湖乍得湖是一个封闭流域,水体的唯一出口就是蒸发和地下渗流。由于底部盐田的原因,大多数封闭流域为盐湖,但乍得湖是基于不同地质基面的淡水湖。

位于中部非洲北部的乍得湖流域涉及七个国家。大约60万年前,它曾经是非洲第四大湖和世界的第六大湖,最大面积为38万平方千米。现在它的湖面积旱季时仅有1.1万平方千米,湖水整体都很浅,最大深处才10.5米,乍得湖已经到了消失的边缘。

1.乍得湖面积萎缩的原因

乍得湖处于撒哈拉沙漠的南部边缘,高温导致湖体的蒸发率达每年2000毫米。另外一个因素就是降雨少,南部为每年1500毫米,而北部每年只有100毫米。

人类活动也加速了乍得湖的萎缩。整个湖区横跨乍得、喀麦隆、尼日利亚、尼日尔,由此成立了乍得湖区委员会,约有2000万人居住在此区域。为了在干旱的环境下最大限度地利用水资源,各自国家的沿湖地区利用大量湖水用于灌溉、大坝建设、牲畜饲养等,对水的大量需求加剧了水源的紧张形势。同时,湖体的萎缩也与周围地区的过度放牧有关,它造成了沙漠化和植被的减少。

2.乍得湖的管理行动

居住在乍得湖周围的人们是湖水恶化的最主要受害者。农民们采取的其中一项措施称作fadama(湖底)耕作法,即对洪水退后暴露出的湖内土地的耕种。退水已经裸露了几十万公顷(1平方千米=100公顷)可耕地,农民一般每年只在这里种一季庄稼。但在有大坝和水泵站等水利条件的地方,当湖水退去后,他们能种到三季庄稼。

乍得湖流域开发局(LCBDA)是尼日利亚的一个国家组织,它成立的目的是为了处理尼日利亚境内的乍得湖水资源的管理与开发事务。

乍得流域委员会(LCBC)是最古老的被广泛认可的对湖水资源进行管理的一个组织。它是由濒湖的主要四国首脑于1964年5月22日在Fort Lamy (现 N’djamena)条约基础上成立的。后来,中非和苏丹分别于1994年和2000年被承认为第五个和第六个成员国。这两个国家的加入使条约流域面积覆盖了湖体的整个活动水文流域。尽管LCBC的努力对整个湖水恢复还没有明显的改善,但它在许多方面还是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977年,LCBC签署了协调各成员国对植物和动物资源开发进行控制的议定书。20世纪80年代,LCBC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确定影响湖区的主要因素及治理措施。这一研究成果为制定湖区保护蓝图提供了有益的资料,湖区保护蓝图于1994年被最终确定下来。它也成为遏制湖水退化的战略性的规划。该规划于1994年由全球环境组织资助提出,1998年被各成员国所认可。1999年LCBC又启动了一个三年陆地发展渔业项目,由欧盟以GIWM计划资助。此外,委员会成员国禁止单方面采取任何危害湖泊的行动。

乍得湖乍得湖补充项目(LCRP)是一项跨流域调水项目,于2002年在喀麦隆的雅温德举行的第49届会议上由LCBC成员提出。它的目标就是恢复目前湖区的活力。该项目计划在中非的Palambo拦住Oubangui河(刚果河的一个支流),然后开凿一个长100~150千米的可通航的运河每年以900立方米每秒的流量从Congo-Oubangui-Sangha流域引水至乍得湖。受到资金不足的制约,项目的构想提出5年多来还没有得到实施。

拯救乍得湖的努力已经超出了LCBC和各成员国的责任框架。国际社会已经参与进来并表现了对某些方面的关注。其中之一就是把乍得湖作为Ramsar项目站,承认乍得湖为世界最重要的湿地之一。Ramsar与LCBC于2002年11月23日签署了合作备忘录。Ramsar乍得湖湿地保护项目能够吸引更多的国际组织为其投资。

3.乍得湖的治理愿景

乍得湖的未来取决于恢复项目和工程的实施如何。乍得湖2025年的治理愿景明确了三个主要目标:一是维持乍得湖和此区域湿地的可持续性,包括淡水生态资源的经济安全、稳定的生物多样性和流域水生资源以及它们的平等利用和贫困人口的脱贫。二是保护淡水、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责任感,地方和国家当局实行流域统一管理。三是成员国对安全的充足的水资源的平等的取用权利,以满足其用水需要。各个层面上所有的机构都应该携起手来,共同努力来实现乍得湖生态系统的恢复目标。[2]

§ 视频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2 1:4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