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
释义 |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本中心目前拥有病床1051张,现有职工150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150多名(正高91名),中科院院士1名,博士生导师22人, 硕士生导师104人。年接诊的肿瘤新病例1万多人,占广东省肿瘤新发病例的20%,年门诊量达26万多人次。设有鼻咽癌科、头颈科、胸科、腹科、肝胆科、妇科、泌尿科、神经科、内科、放疗科、影像介入科、中医科、内激生科等治疗癌症的专科,另设有核医学科、病理科、检验科、血库、超声心电图等医技科室。主要设备包括PET/CT、16层螺旋CT、MR、DSA、全数字化乳腺机、三维彩超、SPECT/CT、流式细胞仪、电子显微镜、全自动基因测序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酶标仪、病理图像自动分析系统、直线加速器、TPS放疗计划系统、孔雀适形强调放疗系统、X刀、后装放疗系统、超声聚焦刀、多弹头消融仪、层流无菌骨髓移植病房等国际先进的医疗设备。 § 相关介绍 目前世界上用于肿瘤诊断和治疗的方法如手术、放疗、化疗、介入、免疫、基因生物及中医中药等治疗手段在本院一应俱全。其中鼻咽癌诊治水平及5年生存率达国际先进水平。食管癌、肝癌、肺癌、大肠癌及妇科等癌瘤的诊治居国内一流水平。为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本院于1998年在全国率先推出肿瘤单病种首席专家负责制,形成肿瘤综合治疗规范,并根据每一位病人的病情及实际情况,确定最优的治疗方案,争取最好的治疗效果。 肿瘤研究所是我国较早建立的癌症防治研究机构。研究所自成立以来,在研究肿瘤的发病机理和肿瘤诊断治疗的同时,侧重于全面地开展鼻咽癌的防治研究工作。特别近年来,以科研为龙头,与临床紧密结合,科研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从1983年起,先后承担“六·五~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国家“863”计划,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美国CMB基金等资助的科研任务,获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近百项。此外,中心的鼻咽癌诊治实验室被省科委确定为广东省重点实验室,肿瘤相关基因与抗肿瘤药物研究室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重点实验室,内科被国家科委确定为国家新药临床试验研究中心。中心自行研制开发的低溶点铅挡块技术、适形照射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病人的放射治疗,并开展了适用于个体化疗体内和体外的药物敏感性试验及抗辐射性药物的研究。自2004年以来,科研再上新台阶:喜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项,全年科研经费达1400多万,创历史新高,继续稳居中山大学附属医院前列。同时,科研工作也取得突破性成果,由中心主任曾益新教授牵头的鼻咽癌易感基因已被定位在4号染色体上,其成果已发表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杂志《自然》上。我中心抗癌药物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展,由我中心黄文林教授主持研究的“重组人内皮抑素腺病毒注射液(基因药品)”已获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作为国家一类抗癌新药进入临床试验。 本中心设有VIP门诊、高干病区及综合病区,安排各科著名的专家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进行诊治,良好的环境、优质的服务受到海外各界人士的称赞。十多年来,我院先后为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三十三个国家及地区的各类肿瘤患者治疗,共六万多人次。我们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率先在全国同类医院实行电脑联网管理,在病房实现无纸处方,推出电话预约挂号、磁卡挂号,试行门诊电脑诊病系统、远程会诊服务等新举措,使候诊时间大大缩短,大大地方便了病人。 本中心现拥有建成不久的高23层,面积近9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医疗、科研、教学大楼,内设全封闭中央空调、22台三菱电梯、自动制供氧气系统、智能化管理及背景音乐系统、18间层流手术室、学术会议中心及现代化实验室、供应室,并安装国内第一条轨道式物流系统。住院病床加上门诊日间病房床位,共可安排床位950余张,为中心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硬件支撑。 目前正积极筹建放疗中心和西大楼,以便为广东、全国乃至世界的肿瘤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为人类的肿瘤防治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