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传输控制协议 |
释义 | § 介绍 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运输层通信协议,通常由IETF的RFC 793说明。在简化的计算机网络OSI模型中,它完成传输层所指定的功能。 § 说明 在因特网协议族中,TCP层是位于IP层之上,应用层之下的中间层。不同主机的应用层之间经常需要可靠的、像管道一样的连接,但是IP层不提供这样的流机制,而是提供不可靠的包交换。 应用层向TCP层发送用于网间传输的、用8位字节表示的数据流,然后TCP把数据流分割成适当长度的报文段(通常受该计算机连接的网络的数据链路层的最大传送单元(MTU)的限制)。之后TCP把结果包传给IP层,由它来通过网络将包传送给接收端实体的TCP层。TCP为了保证不发生丢包,就给每个字节一个序号,同时序号也保证了传送到接收端实体的包的按序接收。然后接收端实体对已成功收到的字节发回一个相应的确认(ACK);如果发送端实体在合理的往返时延(RTT)内未收到确认,那么对应的数据(假设丢失了)将会被重传。TCP用一个校验和函数来检验数据是否有错误;在发送和接收时都要计算校验和。 § 连接状态 TCP连接包括三个状态:连接创建、数据传送和连接终止。 § 发展过程 TCP是一个复杂的但同时又是在发展之中的协议。尽管许多重要的改进被提出和实施,发表于1981年的RFC793中说明的TCP (TCP-Tahoe)的许多基本操作还是未作多大改动。RFC1122:《因特网对主机的要求》阐明了许多TCP协议的实现要求。RFC2581:《TCP的拥塞控制》是一篇近年来关于TCP的很重要的RFC,描述了更新后的避免过度拥塞的算法。写于2001年的RFC3168描述了对明显拥塞的报告,这是一种拥塞避免的信号量机制。在21世纪早期,在所有因特网的数据包中,通常有大约95%的包使用了TCP协议。常见的使用TCP的应用层有HTTP/HTTPS(万维网协议),SMTP/POP3/IMAP(电子邮件协议)以及FTP(文件传输协议)。这些协议在今天被广泛地使用,这证明了它们的原作者的创造是卓越的。 最近,一个新协议已经被加州理工学院的科研人员开发出来,命名为FAST TCP(基于快速活动队列管理的规模可变的传输控制协议)。它使用排队延迟作为拥塞控制信号;但是因为端到端的延迟通常不仅仅包括排队延迟,所以FAST TCP (或更一般地,所有基于排队延迟的算法) 在实际互联网中的能否工作仍然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