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熏洗 |
释义 | § 熏洗 熏法 借助药物燃烧或煎煮后的蒸气或烟气的热力,防治疾病的方法。熏法具有疏通腠理、流畅气血、杀虫止痒、消肿止痛、化腐生肌等作用。熏法应用范围甚广,适宜各科病症,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熏法。 熏烟法 将药物点燃,直接熏烤患处,多用于治疗皮肤病。如癣证熏药方,具有祛风除湿、杀虫止痒功能,善治干燥而无脂水的各种皮肤顽症,如白疕(牛皮癣)、癣证(神经性皮炎)、顽湿疡(慢性湿疹)、松皮癣(皮肤淀粉样变性)、瘾疹(皮肤瘙痒症)等。其法是:取苍术、黄柏、苦参、防风、大风子、白鲜皮、松香、鹤虱、五倍子共为粗末,用较厚易燃的草纸卷成纸卷药条。治疗时将纸卷点燃,缓缓熏烤患处,每日熏两次,每次15~30分钟,温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10~15天为一疗程。 熏蒸法 用煎煮药料的蒸气,熏蒸患部。如腰痛,可在木板床上开一洞,下放煎药锅,锅盖上开一洞。治疗时,患者仰卧床上,腰部对着洞口,使煎药的蒸气直冲腰部,每次20~30分钟。可根据病情选用祛风化湿药或温经通络药。阴囊湿痒可坐在坐式便椅上熏蒸,药用陈茶叶、苍术、花椒、蛇床子、白矾、苍耳子、炒盐、朴硝等。天行赤眼可用黄连芥穗汤熏蒸目部。 熏吸法 将药物煎煮,通过口鼻吸入药物的蒸气、气雾、气液,或吸入药烟烟雾以治病的方法。如以锅煎款冬、陈皮、薄荷、麻黄等,收集其蒸气入水壶式玻璃熏吸器,让药物蒸气从熏吸头喷出,然后患者从口鼻吸入,用以治疗咳嗽、痰吐不爽等。也可用雾化器、手压式喷雾器以制成气雾剂喷雾治疗。又如明代张景岳的灵宝烟筒,系用黄蜡、雄黄、佛耳草、款冬花、艾叶卷成纸卷,以火点燃一头,患者吸烟吞之,用以治疗寒咳。现代则应用卷烟形式,如洋金花烟(曼陀罗粉末二份、硝酸钠一份)、罗布麻烟(罗布麻)用以治疗哮喘。 应用熏法时,须注意防止烫伤。呼吸严重困难时,避免长时间使用熏吸法,以免窒息。 洗法 将药物煎煮后,用药液淋洗、浸泡、湿敷治病的方法。洗法有疏风散寒、化湿活血、行气、通经活络的作用。适用于疮疡肿毒、皮肤疾患、肛裂、脱肛、痔疮、眼病、关节肿痛、跌打损伤等。临床常用的洗法有以下7种。 淋洗法 选择合适的药液冲洗伤口,或用药物煎水外洗患处。如痈疽溃后,脓腐不脱,疼痛不止,疮口难敛或伤口感染化脓,可用2%~10%黄柏液冲洗疮口,或以纱布棉球蘸洗疮面,将疮口中脓液冲洗干净后再换药。瘾疹可用香樟木煎水外洗。扁平疣可用板蓝根、薏米煎水外洗,或加马齿苋、苍术、蜂房、白芷、细辛、蛇床子、苦参、陈皮煎浓汁洗擦患处。 坐浴法 病患在阴部,可选方煎水淋洗后坐浴。如肛裂、脱肛、痔疮用五倍子、桑寄生、莲房、荆芥煎汤加芒硝熏洗患处后坐浴。妇女阴痒、阴蚀用苦参、蛇床子、白芷、银花、菊花、黄柏、地肤子、菖蒲煎汤熏洗患处后坐浴。 浸渍法 用药液浸泡患处的治疗方法。如手癣、脚癣、甲癣难治者可用鹅掌风浸泡方(大枫子肉、烟膏、花椒、五加皮、皂夹),将患手、患足浸于药液中,每次浸泡6小时以上,隔日一次,共3~4次。浸渍后注意勿用碱水或肥皂洗。有皲裂者慎用。关节疼痛、跌打损伤可用川椒、红花、苏木、刘寄奴等煎汤浸渍患处,也可用淋洗法。 溻渍法 又称罨法、湿敷法。用纱布、新棉花与药同煎,然后绞去过多的药液,敷于患处。如丹毒、痈肿初起等可用大黄、黄柏、黄芩、甘草、当归煎水,放入芒硝,以纱布、药棉浸湿敷患处,干燥变冷则反复更换湿敷。眼科溻渍之法则分热敷、冷敷两种。热敷法能行气活血、消肿定痛,常用于胞睑赤肿生疮、白睛红赤、外伤瘀肿。冷敷法能清心宁神、消炎止血,常用于瘀血出血、偷针眼痛、目赤肿痛初起。 漱口法 用药液漱口清洗口腔、咽喉。适用于口腔病、咽喉病,如喉痹、乳蛾、牙龈肿烂、口舌生疮诸症。使用药物主要用清热解毒、清热除湿之类,如用黄柏、黄连、苦参、板蓝根等药,煎水后可以放冷含漱,每日五六次。 洗眼法 以药物煎汁或用盐水等洗患眼。用于眵泪胶黏、目赤肿痛、风痒生疮、烂湿多痂、尘砂入眼。用药水淋洗、开睑或眨眼冲洗,或以棉签蘸洗。现已使用洗眼壶冲洗。 药浴法 将身体浸泡在药液里的治法。此法常用于周身皮肤病,如牛皮癣、湿疹以及关节肌肉疼痛等病证。使用时须将药液加热至适宜温度后,身体在药液中浸泡20~30分钟,每日一二次。根据不同疾病可选用不同的药液。如皮肤病常用苦参、白鲜皮、黄柏等药配制药液;关节疼痛常用羌活、独活、桃仁、红花、透骨草、刘寄奴等药配制药液。使用时注意,药液温度不宜过高,以免发生晕厥,有心脏病者不宜药浴。 临床注意事项 ①洗药药汁温度应适宜,用于关节肿痛、跌仆损伤时,药汁温度可略高,但以不烫伤皮肤为度。②洗涤时,应避风保暖,以免感冒。③洗后不必用清水洗净,待其自干,保持药效。 § 配图 § 相关连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