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老鼠疮 |
释义 | 老鼠疮概述老鼠疮(淋巴结核)老鼠疮是民间对淋巴结核病通俗的叫法,淋巴结结核病中医称之为瘰疬症,一般生于颈部一侧或双侧,轻者推之可动,肿块形态各异,小如花生米,大如拳头[肿块生于颈耳下血脉处并不可动摇者,多属危症也],更有甚者颈部成串而生,结核累累。多数患者经长时间治疗,但肿块始终无法消散。瘰疬多发生于少阳和阳明两大经脉,全身其它地方亦可发生,但症状不如颈上的来势凶猛。若因陈失治,久则破溃肉腐,脓血淋漓。 又,老鼠疮,或名鼠,即鼠瘘、鼠疮。张纲《中医百病名源考·鼠》云:“鼠,亦作癙,瘰疬既已溃破者之名。瘰疬既溃为瘘疮而古人称之为鼠者,盖以鼠之为物,尖喙利齿,好啮善穿,而瘘疮为病之此伏彼起之溃破状,本一犹此鼠所穿之窠穴,塞其此而复穿其彼也。” 瘰疬溃破后所形成的经久不愈的瘘管或窦道,谓之老鼠疮,或名鼠,即鼠瘘、鼠疮。盖古人以‘鼠’为名,乃以鼠之特性为尖喙好啮善穿,而此伏彼起、相继溃破之瘘疮状,本一犹此鼠所穿之窠穴,塞其此而复穿其彼也,故得名。 《灵枢·寒热》云:“寒热瘰疬在于颈腋者,皆何气使生?岐伯曰:此皆鼠瘘寒热之毒气也,留于脉而不去者也。” 明·张介宾《类经·十八卷·疾病类九十》注:“瘰疬者,其状累然而历贯上下也,故于颈腋之间,皆能有之。因其形如鼠穴,塞其一,复穿其一,故又名为鼠瘘。” 清·莫枚士《研经言·卷三·鼠瘘解》云:“《灵》、《素》、《本草》皆屡言鼠瘘,说者皆以食鼠残成瘘者当之。……三经鼠瘘,鼠当为窜,鼠性善窜……瘘之称鼠,亦取窜通经络为义。窜俗作串,瘘与疬为双声,故近世疡科书皆呼疬串。疬串即窜瘘之倒言也。” 张登本、武长春主编《内经词典》云:“鼠瘘,病名。瘰疬溃破后所形成的经久不愈的瘘管,因其状如鼠之洞巢,故名。” 杨思澍、张树生、傅景华主编《中医临床大全·第四章外科·瘰疬》云:“因其破溃形成窦道及瘘管者,称为鼠瘘。” 张纲《中医百病名源考·瘰疬》云:“瘰疬者,未溃之名。及其已溃,则又称‘瘘’也。《诸病源候论·诸瘘候·瘰疬瘘候》云:‘此由风邪毒气,客于肌肉,随虚处而停结为瘰疬,或(状)如梅、李、枣核等大小,两三相连在皮间,而时发寒热是也。久则变脓,溃成瘘也。’此之谓也。而‘瘘’,本又名‘癙(鼠)’、名‘鼠瘘’,而即俗所谓‘鼠疮’也。《山海经·中山经》:‘脱扈之山,有草焉。……名曰植楮,可以已癙。’郭璞注云:‘癙,瘘也’,《灵枢·寒热》:‘此皆鼠瘘寒热之毒气也’,张介宾注云:‘其状累然未溃者为瘰疬,已溃而脓不止者为鼠瘘’,《尔雅·释诂上》:‘癙,病也’,郝懿行疏云:‘《淮南子·说山篇》云:貍头愈鼠。即今之鼠创病,是也。’盖瘰疬之溃破成瘘成疮而古人本以‘癙(鼠)’为名者,则乃以鼠之为物尖喙好啮善穿,而此伏彼起、相继溃破之瘘疮状,本一犹此鼠所穿之窠穴,塞其此而复穿其彼也。……瘘之为名,本作‘癙(鼠)’、作‘鼠瘘’,而后又俗称为‘鼠疮(创)’,则‘鼠疮’本为指瘰疬之既已溃破者,固亦甚明矣。而《医宗金鉴》云:‘(瘰疬)如鼠形者,名鼠疬,又名鼠疮’,以‘鼠疮’所言即‘鼠疬’,而义指未溃破瘰疬之形同于鼠之身状者,当并由其误解‘鼠疮’之名义而使然,故而此说亦谬误矣。” 杨鹏举主校注《灵枢经·寒热第七十》注:“鼠瘘,《说文》:‘瘘,颈肿也。’俗称老鼠疮。为瘰疬破溃后所成。” 但亦有将瘰疬与鼠疮等混称者,欠妥。 如明·马莳《灵枢注证发微》云:“瘰疬者,疮名,一名鼠瘘疮。”及李经纬、邓铁涛等主编《中医大辞典》:“老鼠疮,即瘰疬。……鼠瘘,病名。又名瘰疬,即颈腋部淋巴结结核。” 老鼠疮病史老鼠疮早期病史一般:一年至一年半; 老鼠疮中期病史一般:二年至二年半; 老鼠疮晚期病史一般:二年半至三年; 也有的老鼠疮患者的老鼠疮肿块终生不发作。 老鼠疮病因中医说结核杆菌可通过淋巴或血行途径感染颈部淋巴结,鼻咽部、口腔、喉部结核多通过粘膜下淋巴回流感染到淋巴结,肺部结核则可通过血行或淋巴途径感染淋巴结。 而民间医者常说此病发病原因:病人由于常和家人或邻里之生气过多,脾气暴躁引起。 老鼠疮患者忌吃发物 发物:绿豆、小米、南瓜等。 老鼠疮治疗老鼠疮治疗方法很多,该病尤其民间祖传治疗方法能彻底治愈.费用低,不用手术.从目前的医学病例报道看老鼠疮患者忌讳开刀手术.而中医传统治疗方法较好.从该病患者报道看,有外敷膏药治疗,火针治疗等.但民间用梅花针治疗老鼠疮效果较好.该治疗方法就是用梅花针扎老鼠疮患者脚.每月三次,一般三个月就可治愈. 中医治疗中医分析老鼠疮的原因:老鼠疮的发病情况多由三焦、肝、胆等经风热气毒蕴结而成,肝肾两经气血亏损,虚火内动所致,可分为急性、慢性两类。急性多因外感风热、内蕴痰毒而发;慢性多因气郁、虚伤而发。该病常恚怒忿郁,谋虑不遂,精神颓靡。 中医治疗:传统黑膏药消疬贴,传统黑膏药消疬贴由鳖甲、黄芪、当归、五味子、乳香、没药等多味中药材精细配伍,其效专力宏,渗透腠理,直达病灶,对难缠的瘰疬症状有奇效。 中医辩证治疗《灵枢·寒热篇》:"寒热鼠疮在于颈腋者,皆何气使生,歧伯曰:此皆鼠瘘寒热之毒气也,留于脉而不去者也。" 辨证分期治疗1.初期:鼠疮初起如豆,单个或数个串生,不热不痛,皮色不变,推之能动,舌苔白,脉弦。疏肝养血、理气化痰。 、 2.中期:鼠疮累累如串珠,皮核相亲,或融合成块,渐感疼痛,推之不移,或液化成脓,按之复指,舌苔薄黄,脉弦数。解郁化痰、托毒透脓,托里消毒散加减。 3.后期:鼠疮溃破,脓水清稀,久则成瘘,经久不愈,低热盗汗,咳嗽,舌红少苔,脉细数。滋阴降火、益气养血。香贝养营汤合六味地黄汤加减。 专方治疗1.七络丹 [l来源]中医药典 【拼音】:qiluodan 【种类】:中药 【主治】: 淋巴结核 【创制时期】清中期 【成分】纯中草药配伍,有夏枯草、当归、连翘、藏红花等 【用法与用量】 饭后半小时温开水送服,一日三次,一次七粒。 【药粒形状】均如黄豆般大小 【药粒形状】分红色和土黄色两种,治疗初期吃红色药粒,后期吃土黄色药粒。 【忌 口】小米饭 2..结核消解散: [l来源]《证治宝鉴》卷九。 [组成] 南星(姜制)、半夏(姜制)、枳实、桔梗、柴胡、连翘、黄连、赤芍、防风、独活、白附子、苏子、莪术、蔓荆子、木通、甘草。加减:有痰,加竹沥。 [主治] 瘰疬。 [用法用量] 加生姜、灯心,煎服。 3.消愁破结酿 [来源]《洞天奥旨》卷八。 [组成] 僵蚕(炒)5钱,全蝎5个,白芷1两,白芥子(炒)1两,白术(土炒)2两,附子3分,紫背天葵根8两。 [主治] 瘰疬。 [用法用量] 先将前6味各为末,将天葵煮汁1碗,同入在黄酒内,用酒20斤,煮3炷香,3日后,日服3杯,以面红为度。 《夷坚志》中关于老鼠疮的记载在宋代洪迈的《夷坚志》中《鳖报》一文,曾有关于老鼠疮病的记载。 原文: 承节郎怀景元。钱塘人。宣和初。于秀州多宝寺。为蔡攸置局应奉。性嗜鳖。一卒善庖。将烹时。先以刀断颈沥血。云味全而美。后患瘰疬。首大不可举。行必引首。既久蔓延不已。肤肉腐烂。首坠而死。宛若受刃之状。景元自是不敢食鳖。 翻译: 承节郎(武官的官名)怀景元,钱塘人(今浙江杭州),宣和初年(1119年),在秀州(今浙江嘉兴)多宝寺为蔡攸(蔡京长子,曾为宋徽宗、宋钦宗时期的宰相)的官署里当差。怀景元生性喜欢吃鳖。有一个士兵擅长做鳖,将要烹饪时,先用刀子砍断鳖的脖颈放血,说这样做出的鳖味道丰富而且美味。这个擅长做鳖的士兵,得了,脑袋肿大的不能抬起,走路时一定要先伸处头来。过了很久,病开始蔓延,颈部皮肤上的肉开始腐烂,脑袋掉落而死,好像被人用刀砍过的模样。怀景元从此以后,不敢吃鳖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