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老虎背村
释义

老虎背村位于黑龙江省肇源县肇源镇,共有四个自然屯,837户,总人口3236人,耕地面积12,600亩,劳动力1,600人。由于人多地少,加之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和土地集约规模经营步伐的加快,使全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不断增加,给劳动力转移工作不断带来新的压力。村党支部、村委会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改变了过去农民老守田园,随遇而安的思想。使本村劳动力由自发性向有组织、规模化输出转变,全村劳务经济得以快速健康发展。

发展规划

截止目前,全村举家转移226户,810人,常年外出做买卖、季节性在外打工1310人次,实现收入655万元。他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 加强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

老虎背村吕凤书记非常重视本村劳动力的培训工作,能够合理制定剩余劳动力培训计划,切实提升劳动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利用农闲时间有针对性地举办种类培训班。每年不定期的邀请专家现场指导农业生产、畜牧业养殖等实用技术,全面提高了本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

二、 组织成立协会,为劳动力规模输出搭建平台

吕书记把村里有头脑、有能力的人组织起来,组成劳动力转移协会,专门负责本村的劳务输出工作,并无偿为其提供办公场所。通过这个中介组织,几年来共转移劳动力630多人次。同时,村里主要领导外出与企业洽谈,通过各方面关系,为本村300多劳动力在北京、大连、沈阳等地找到了工作。纪家屯李艳春在书记的帮助下,在北京搞建筑从本村带走32人,人均年收入都在2万元以上。

三、 实施能人带,经纪人吸纳推进劳务输出

老虎背有各类经纪人12人,为本村农民规模走出土地搭建了平台。如:米业加工、运输大户李吉银,他以水稻加工为主业。同时组织本村农民的水稻加工大米后向外地运输,在他的组织带动下,有13户农民常年从事了运输行业,每年收入都在3万元以上。 五撮房的赵玉海、赵玉民,他们多年来从事建筑行业,今年他们又带领76人搞建筑工程的瓦工承包项目,不但他们收入8万多元,而且他们所带领的人员每人年收入都超过万元。老虎背村的经纪人不仅服务了群众,还带动了本村的劳动力转移。

四、 鼓励回乡创业,促进劳动生产力转移

老虎背村委会积极与外出打工有成就的人员联系,鼓励他们回乡创业,为劳动力创造就业门路。如:村民冯立国他在2000年去伊春兴办了塑钢门窗加工厂,当时带领本村农民50多人在厂里打工,现在企业已做大做强。他于2008年10月份回村,投资45万元,修建了一处养鱼池,与本村5户农民共同管理,利益共享,使5户村民从土地中转移出来并增加了收入。

五、 结合季节性实施就近就便的劳务经商

老虎背村在县里从事服装、建材、理发、农贸等生意的劳务人员127人,季节性进城从事建筑、装潢、食品等行业人员280人。五撮房屯有农户195户,几乎每户都有一名瓦工,每年农忙一过,以赵永庆为首的一百多名瓦工骑着摩托车去城里工程队打工,一直到秋收,每人收入都在万元以上,在往县城的路上形成一道独特风景摩托车队伍。他们大多通过季节性劳务增加收入,达到种田、打工两不误。

六、 发展农机合作组织,促进劳动力转移

为使更多的农民走出土地,老虎背村经过考察决定成立了3个新型合作社,村民把土地承包给合作社经营,使55名劳动力从土地中解脱出来,这部分人全部外出务工,每年每人增收八千多元。

七、 土地流转、机械化作业,促进劳动力转移

村里采取多途径、多种手段组织农民购进大型农机具26台,有效地促进了土地的适度集中、规模经营。机械化作业步伐的加快,使大批富余劳动力逐渐向二、三产业流转,实现了走一户富两户的目标。

八、 成立农业合作社,有利于推进劳动力转移

农业合作社是农民群众以农业种植、养殖、初加工等专门产业项目生产经营为主要内容,村里有15人参加了农业合作社,吸纳劳动力60多人。农业合作社的成立,不仅推动了农业的产业化,也提供了更多的就地就近的劳动力就业岗位。同时为农民解决了实际困难又增加了群众收入。

九、 发展养殖业,实现就地转移

老虎背村在抓好劳动力外输的基础上还及时抓好内转消化工作,全村培养奶牛、黄牛、养鸡、养猪、养羊大户31户,从业人员68人,真正实现了挖掘自身潜力消化富余劳动力。

发展收益

老虎背村从拓宽劳动力转移渠道入手,采取了有力的组织措施,加大典型先进事迹的宣传力度,积极营造外出劳务创收的良好氛围,激发广大农民外出创收积极性,为劳务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进程。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7:4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