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老坟岗
释义

郑州民间概念中的老坟岗,基本上相当于现在二七区解放路办事处的辖区。具体一点说,老坟岗东起二七路,西至福寿街、光明胡同、东陈庄东街,南起解放路,北至太康路,面积仅0.29平方公里。解放前,老坟岗因位于金水河之北,统称河北沿。这里原是一片杂草丛生的沙地。从明朝开始,不少人家到这里买地安葬亲人。经明清两代,原来的沙地成了一个墓冢累累的地方。当时这里的地势比周围高出约10米,人们就把这里称为“老坟岗”。

解放前,郑州几乎所有吃喝玩乐的内容都集中在老坟岗。用老辈人的话说,老坟岗虽比不上北京的天桥、上海的大世界、天津的大栅栏、汉口的民众乐园,但它们有的,老坟岗也都不缺。几十年前的老坟岗,有迎河和顺河两条臭河。老坟岗中间是片空地,有拉洋片的、变戏法的、骂大会的、卖大力丸的、卖全鹿丸的、玩猴的、说唱的、算卦的、看相的。当时老坟岗的老艺人,表演时不说场场爆满,但混个肚子圆,是没问题的。 * 老坟岗卖大力丸的,很多是摔跤人,像刘海波,就在摔跤方面颇有造诣。而郭兰河的九节鞭更是甩得出神入化。当时老坟岗有个叫得善魁的艺人,以打弹弓出名。得善魁可以一手抛出花生米大小的子儿,然后抬手一弓,准确地将其射落。得善魁的绝活是“回头望月”——他向后抬起左脚,在脚后跟儿上搁一玻璃杯,杯上放一铜板,铜板上再放一个小土块,然后弯腰搭弓,侧身将土块打碎,而玻璃杯与铜板动也不动。

* 老坟岗还有一种拉洋片的。所谓拉洋片,就是让顾客通过一个圆洞洞去看里面布景上的各种图案,有点像现在的幻灯片。玩洋片的一般都这样喊:“都来看都来看,往里头瞧往里头瞧,看了这片看那片,5分钱看洋片儿了……”

* “骂大会”在北京叫相声,在天津叫逗哏儿,叫法不一样,内容差不多,大多是通过说荤话逗看客开心,充斥了很多不健康的东西。那时的“骂大会”便宜,两分钱可以一看。在老坟岗的西一街,曾经有一家大坑戏院。当时,由周海水率领的豫剧小窝班(著名豫剧演员常香玉从小就在这个小窝班学戏)曾在此演出。小窝班的王牌是18个名字中都带“兰”字的演员,号称“十八兰”。这“十八兰”中就有后来名声极大的崔兰田。

* 除街道外,老坟岗的空地上遍布着土坟,坟墓的空隙间盖有戏院、茶社。为招揽生意,各茶馆便请各处曲艺艺人在此说书、唱书。自东向西,西一街、西二街、西太康路都在此范围,老坟岗最多时茶社书棚多达二十多个。这是一个民间自发的自娱自乐的地方,也是一个民间流浪艺人养家糊口之处。老坟岗的茶社简陋之极,多为土墙麦秸做骨架,外面用泥抹平,内用竹竿挑起两米高的棚,再以竹篦草席搭起为顶盖,部分茶社上开一两个天窗,供换气、透亮。每当夜晚来临,整个老坟岗是汽灯明亮,飘忽似星光,好书好戏者人头攒动,煞是热闹。一般来说茶馆夜场书两场,多是评书、河南坠子,也有相声、山东快书。这些艺人中比较有名的有刘明枝、刘桂枝、李元春、于忠霞、汪国宝、王连堂、马素芳、范明选和赵发林。

* “郑州三刘”的刘明枝(1920-1977)行艺郑州,在“曲子窝”老坟岗的金声茶社设场,从此享誉河南。北平来的相声艺人张杰尧(1894-1967)及其女儿张松青、小亮星、小光星和“二郭”郭继宗、郭海泉专门在老坟岗演出。绰号“盖河南”的河南坠子艺人王明福献艺于老坟岗的燕声茶馆,“评书王”李风楼的书能在老坟岗连说一年多,场场爆满,可见他的“粉丝”之多!

* 在今天解放路办事处南侧的位置,那时有个简易棚,“万能脚”在棚里表演。“万能脚”没有手,全靠两只脚写字、描花、穿针引线、剪纸花、拆装木盒、打鸡蛋。因为看的人很多,所以“万能脚”收入相当可观,生活较富裕。

* 在当时老坟岗的南游艺市场有个马戏场,马戏场里有飞车走壁、上刀山、玩杂技、跑马等各种表演。解放后,对于民间艺人,郑州民众教育馆委派评书演员马中三负责把他们组织起来。教育整顿之后,这些艺人们自愿结合成若干小组分散演出。当时艺人们都是在茶棚里演出。因为年久失修,茶棚破烂不堪,雨天漏雨,寒冬进雪。1952年,文化局专门拨款,对茶棚进行了修缮。1953年,政府在老坟岗又建起了七座大席棚,安排艺人们在里面演出。1959年,文化部门在大席棚所在位置建起了一所砖木结构的曲艺厅。在大席棚演出过的艺人中,老坟岗的老人们印象最深的是耿庚晨。在《胭脂》、《赶脚》、《下乡》、《游乡》、《风雪配》等剧中,耿庚晨生动地塑造了几个不同性格的老汉形象。1965年10月,耿庚晨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中南、西北区戏曲观摩大会,受到毛泽东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的接见。解放后,老坟岗地区的文化事业发展很快,除了上文提到的工人俱乐部外,政府还在民主路北段盖起了郑州市第一座宽银幕立体影院。

如今,曾经在老坟岗热热闹闹地存在过的民俗艺术,大部分都已经难以看到了,老坟岗也早已不是往日的老坟岗。今天,走在老坟岗的东部,满眼都是林立的商厦,遍地都是熙熙攘攘的人流,巨大的广告牌占据着从地面到空中的醒目位置……昨天的老坟岗已经走远,今天的老坟岗正越来越繁荣。别看老坟岗地方不大,大街小巷可着实不少。* 解放前,老坟岗的游艺场所大都集中在西一街和西二街。西一街是一条南北向的街,长345米,宽31米。该街路东有七八家手工卷烟店,一家玻璃煤油灯商店,两个估衣摊,还有花业公会。街北头向东有一拐街,仍叫西一街,里边大都是卖面的、卖大米的和卖估衣的。西一街路西由南向北依次是文明茶社、大坑戏院、一分利饭馆(该饭馆后院是国民党军警宪稽查处)、几家手工业卷烟店、白铁铺。西一街北头是个“鬼集”。所谓“鬼集”,就是只在凌晨存在的集市。每天天蒙蒙亮时就有人来这里做生意,有卖米的、卖面的等。一到天亮,集市就散了。鬼集上的物价变化很快,转眼间就能涨两三倍。 西二街也是南北向,长335米,宽5.5米。该街东侧由南向北是几家颜色铺和扎鸟笼的、打帘子的店铺以及豆浆房、火神庙。颜色铺就是卖染布用的颜料的商店,现在已经看不到了。* 西二街两旁的店铺多数是草棚或者席棚,所以经常有失火事件发生。当时的人迷信,觉得是得罪了火神。为了祈求火神保佑,居民们就集资修建了一座火神庙。火神庙原来建在路西。西二街路东有座两层的砖楼戏院,传说经常冒出青烟。有人就说这是火神显圣要归位。1933年,人们敲锣打鼓放鞭炮,将火神庙由路西迁往路东戏院的位置。后来在火神庙的庙址上,又办起了学校,名叫国民十一小。1949年,国民十一小与解放路一小合并。 西二街路西侧由南向北依次是一个戏院、几家颜色铺、几家打帘子的,还有施德医院和荆子明的中西医院。* 除了西一街、西二街,顺河街、迎河街也是旧时老坟岗的重要街道。当时的顺河街,东西向,长500米,宽13米。该街路南侧由德化街口至正兴街口,有德义楼饭馆、义庆长中药店、仙宫美理发厅、德聚楼饭馆、新华浴池、西兰轩饭馆、金河饭店和两家饺子铺。其中仙宫美理发厅只给有钱人理发,平民轻易不敢问津。 * 沿顺河街的五虎庙(现二七宾馆后边)街口向南,就是五虎庙。每年农历四月十五,五虎庙都有很热闹的庙会。五虎庙街口附近是骡马行比较集中的地方,共有9家骡马行,其中包括帖中聚的泰恒骡马行、海大驹的义兴公骡马行、帖全玉的同义合骡马行、海志四的天合骡马行和海保玉的复兴恒骡马行等。 * 顺河街与迎河街有四条小木桥相通,从长春桥往西至西一街口是顺河街最繁华的一段。这一段以经营饮食为主,有许多风味独特的店铺,比如赵国良的酱牛肉铺、张玉春的稀饭铺、杨文清的胡辣汤煎包子铺、帖老三包子胡辣汤铺、李废昌牛肉汤铺等,另外还有一家天津狗不理包子铺。 * 迎河街也是东西向的,长520米,位于旧金水河北。迎河街的特点是手工作坊比较多,有铁匠铺、铜匠铺、石匠铺等,另外还有一家修鞋的。解放前,老坟岗之所以在郑州出名,不仅因为这里集中了许多江湖艺人,更因为这里是当时郑州最大的“红灯区”。据统计,当时在老坟岗,仅三兴里就有妓院数十家。到1948年郑州解放之前,老坟岗还有明娼400余人,其中三分之一患有梅毒、淋病等性病。因为妓院多,郑州人当时都称老坟岗为“野鸡岗”。当时老坟岗的街道大都很窄。金博大商场所在的位置,当时叫杏花里。别看现在那地方够大气的,可当初杏花里连一辆汽车都开不进去,最多能走一辆黄包车或者架子车。 斗转星移,岁月如梭,现在的老坟岗为了适应现代化建设已经改建成路了,该拆的拆迁,要建的在建设中。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3:5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