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老北站
释义

老北站上海火车北站,又称上海北火车站,简称上海北站,俗称老北站,1950年至1987年间曾称上海站,位于中国上海市闸北区天目东路宝山路口。1987年上海火车站(新客站)建成后停用,现在原址为客技站。上海铁路博物馆也是按上海北站原沪宁铁路局四层高的英式风格办公楼依原比例80%在原址上建造。新的上海火车站建成后,该站称为北站或老北站。

历史

嘉露与界路

如今,要在天目东路上寻找租界与非租界的分界线——“界路”的遗迹需要有点耐心。在天目东路80号上海铁路局的对门,有个居民小区叫均益小区,门楼上阳文的水泥篆体字告诉我们,半个多世纪前它的名称叫均益里。前几年,还有一家名叫嘉露的饭店在铁路局对面、均益里东侧安静地开着,现在,面朝天目东路的主要门面不知道什么时候悄悄转租给了一家来自江西的瓦罐汤店,瓦罐汤店右侧,只有一扇门宽的门面里还寂寞地开着一家“嘉露咖啡店”,真正的嘉露旅社已经搬到均益小区的里面了,只是在外面留了一块硕大的广告灯箱。

为什么我们今天要寻找嘉露?因为嘉露和界路,在吴语中读音有很大的相似性,这里保留着关于界路的仅有的信息,从中我们便可以探求界路的历史渊源。如果没有“嘉露”这两个字,关于殖民地的上海,关于老北站门前那条名声显赫的大马路,剩下的最后一点基因,恐怕真的要湮没在时间的长河中了。

今天,我们所称的老北站1909年造好,到1987年搬迁,在历史上一共存在了78年。老北站的建造和沪宁铁路的完工很有关联,可以说是沪宁铁路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沪宁铁路是1908年通车的,这年4月,清政府开始筹划建设沪宁铁路的上海火车站。

上海火轮房——上海最早的火车站

上海滩那么大,车站选择在哪里造呢?这就要从先于沪宁铁路之前的两条铁路说起,一是吴淞铁路,另一条是淞沪铁路。

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最早的一条营业铁路,1876年在上海建成,名称叫吴淞铁路,是英国怡和洋行采取欺骗手段擅自修建的。不是外国人好心扶贫帮困,他们在中国修筑铁路,是为了霸占路权,抢夺市场。当时,那些外国商人谎称运送铁路器材的货物是建造马路的铁器,蒙混过关。前几年,河南北路上还有一家商场残留着吴淞铁路的信息,解放以来,那商场一直叫铁马商场。铁马,不是金戈铁马的意思,而是铁马路的意思,这是一个多世纪前人们对铁路的通俗称呼。现在河南路七浦路,铁马商场已经拆除。

吴淞铁路上海站从1876年开始建设,站址就在今河南北路、七浦路口。时称上海火轮房,是上海最早火车站。站场占地500平方米,车站南面是一条小河,这条小河后来被填没,筑成七浦路,如今这里是闻名遐迩的服装批发市场。

这座车站的定位,对老北站的最终定位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吴淞铁路上海至江湾通车营业一个月,就发生了一些事故。先是7月18日吴淞铁路洋雇员在江湾督率工人用篱笆圈占乡民种水稻和蔬菜的土地,引起公愤,两名工人和洋人被打伤。当时正好电业公司有另一个洋雇员骑马经过,众人挡着他的路,这名洋雇员急了,用手枪打伤了一个乡民。8月3日火车在江湾镇北面试车时轧死一名行人,消息传出,乡民个个义愤填膺,卷起袖子准备和洋人大干一场,他们用带着乡下口音的上海话大声抗议,英国人虽然听不懂上海话,但他们听得懂那种激愤。当时上海的最高领导、道台冯焌光立刻照会英领事,要求停驶火车。不巧的是,后来铁路上又发生运料火车与载客火车相撞的事故。这一系列事故与事件,基本上宣布了吴淞铁路的寿终正寝——因为人们反对的声浪太高,清政府不得不在次年将吴淞铁路赎回,于是最早的上海站也随铁路一起拆除。当时,河南北路和界路还没有接通,后来河南北路拓宽后,成为一条通衢大道,原来的车站就湮没在路中了。

淞沪铁路上海站对老北站的影响

铁路赎回后被拆毁了,但蒸汽动力那巨大的能量令人刻骨铭心。以往几千年,运输货物都靠人拉肩扛,最多利用畜力,数量也是有限的,而蒸汽动力,拥有雷霆万钧之势,让人们彻底折服。事实上,当时的国人也并非反对修铁路、开火车,而是反对外国人掌握铁路,借此鱼肉我国人民,问题的症结在这里。

因此,当筑造铁路的权利收回来以后,国人便跃跃欲试了。在民众的呼吁声中,1898年,清政府主导建成了淞沪铁路。淞沪铁路上海站的站址在上海县和宝山县的界浜北岸(今天目东路)北侧、老靶子路(今武进路)北隅。当时,这里四周相当荒僻,很少有老百姓居住,周边多沟浜、荒地。当时的站屋只有两间房,砖木结构,房子是中国江南传统建筑的模样,尽管没有英式建筑那样的气派,但这种式样更符合国人的心态。这个车站,售票房20平方米,行车房仅有售票房的一半,而旅客乘车的月台则是泥土夯制而成的。尽管车站很简陋,但毕竟是自己的,所以当时上海老百姓都踊跃来乘坐,有钱的公子小姐自不待言,就是那些拉黄包车的小伙子,或是在四马路书寓里卖唱的女子也来赶一赶时髦。

淞沪铁路上海车站对老北站的最终定位又起到了一个推动作用。最初的吴淞铁路上海站承担着从吴淞口将货物驳运到租界的功能,所以,尽量贴近租界。淞沪铁路上海站是中国人主导建造,不必优先考虑租界,因此朝北侧开阔地带移动了大约数百米。后来,沪宁铁路造好后,自然就有了淞沪铁路和沪宁铁路接轨的问题,于是,新的上海站又被磁力强大的沪宁铁路所吸引,往西侧移动了数百米,完成了最终的定位。

一座气派华美的英式洋房

当时界路以北是一大片芦苇荡,很少有人家居住,因此就减少了拆迁的麻烦。沪宁铁路上海车站是1908年4月开始建造的,次年7月竣工,取名沪宁车站。这个车站和上海此前任何车站都不可同日而语,规模宏大,气派华美。站场占地10.5公顷,4层英式洋房一幢,占地1950平方米,内有房屋76间,共5000平方米,集办公、候车、售票于一体。老北站体现了英国古典建筑风格,正面是两个对称的塔楼,对称和水平分划的元素体现得比较明显,外形简洁,窗户宽大,外形看上去凸凹起伏。室内用深色的桃木做护板,板上有浅浮雕。建在大厅中央的售票亭完全是木构造。广场开阔空旷,面积达1000平方米。开站初期,每天有10对旅客列车出发和到达,每天有1000多名旅客在此上车下车。货运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每天有20车货物到达,棉纱、蚕茧、火柴、肥皂、时髦的服装、当天出版的报纸都通过铁路昼夜传递。

轶事

宋教仁在老北站候车室遇刺

1913年3月20日晚上,老北站依然像白天一样人来人往。夜间10点45分,广播喇叭女声播出通知:“11点钟开往南京的沪宁快车开始检票了。”

这时,从车站贵宾休息室里走出六七个人。走在中间的是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陪同他的是黄兴、于右任、廖仲恺等人。快要走进检票口时,从宋教仁背后闪出一人,拔出手枪对准宋教仁连发三弹。只见宋教仁身子一晃,趴倒在一张椅子上。

鲜血从宋教仁的腰部直涌出来。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一个穿黑呢军装的矮汉子,从人群中不顾一切地逃窜。

于右任赶紧跑到车站外,拦住了一辆汽车,把宋教仁送到了离车站最近的沪宁铁路医院抢救。沪宁铁路医院就在老靶子路上,也就是今天的武进路,离开老北站大概数百米。3月22日凌晨3时左右,宋教仁伤势转重,到4时48分终于逝世。这一年,他才32岁。

到底是谁杀了宋教仁?直到现在,这依然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谜。各涉案人物的相继死去更使案情显得扑朔迷离。凶手武士英吃了应桂馨死党送的毒馒头,暴毙狱中。应桂馨趁二次革命兵荒马乱之机越狱潜逃,后被人乱刀砍死。赵秉钧一年后突然中毒,七窍流血而死。洪述祖潜逃多年,直到1917年才重新在上海露面,但很快被宋教仁的儿子宋中发现,被逮捕后处以绞刑。

宋美龄:花车往来京沪间

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连接上海和南京的沪宁铁路异常热闹,当时这条铁路叫京沪铁路,因为南京是国民政府的首都,上海是中国最大最繁华的城市。行政大员、工商界人士频繁往来于南京和上海之间。1930年4月4日的《中央日报》,该报头版报道,“蒋主席于昨(三日)午由沪附挂花车一辆于中午快车返京”。文中提到的“花车”就是宋美龄的公务车,现在作为文物停在了上海铁路博物馆的大院里。那一年,宋美龄33岁。巧的是,2003年“花车”刚运到上海,宋美龄女士也以106岁的高龄在美国去世。当时,周末回上海度假,去四大公司购物,是一种时髦的生活方式。

粗看花车与普通的绿皮车没有什么两样,但走近仔细看,车厢别有一番古朴雍容的气度。车身外镶满了铆钉。木制窗框的玻璃车窗内,白色的窗帘虚掩着,仿佛主人的身影随时会在那里出现。

这节车厢是向美国车辆进出口公司订购的,1930年运抵中国。车底转向架上的铸字“USA”及车厢踏板上的英文字样依然清晰可辨。全车采用钢结构,以4500多颗铁钉铆接而成,十分坚固耐用。虽然经过70多年,车辆的走行部分依然完好,2003年9月从安徽淮南拉到上海时,车辆是直接在钢轨上行走的,一点儿也没有老态龙钟之感。

这辆车的传动部分非常独特,与所有的车辆都不相同,这是因为,这辆车是美国的厂家特制的,用了最好的钢材和当时比较先进的油棉纱轴箱。车身长22.96米,宽3.2米,高4.8米,看上去显得高大气派。车内设施齐全,有客厅、起居室、小会议室、卧室、卫生间,还有可以做西餐的厨房。车内装饰显得富丽豪华,车顶灯、壁灯的灯座皆为白银制成,会客室有橡木桌椅一套,椅面和靠背均为牛皮包蒙。车厢的末尾是个小巧的瞭望台,铜制栏杆围出了一个小小的空间,乳白色的廊檐体现出一点悠闲与温馨。

这节车厢曾随宋美龄女士走遍大江南北,见证了中国历史的风雨沧桑。2003年9月由上海铁路博物馆收藏。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3: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