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狼鼻鱼 |
释义 | 狼鼻鱼别称:雀鳝学名:lepisosteus 体长:野外生存一般体长1~2米,最大的可达3米。 可耐温度:15-32C 最适温度:18-28C 水质:中性 饲养难度:易 繁殖难度:较难 混养情况:较难 属于雀鳝目、雀鳝科。原产地北美洲的五大湖区。 中文学名:狼鼻鱼 拉丁学名:lepisosteus 别称:雀鳝 界:动物界 纲:硬骨鱼纲 亚纲:辐鳍鱼亚纲 目:雀鳝目 科:雀鳝科 属:雀鳝属 分布区域:原产地北美洲的五大湖区 狼鼻鱼狼鼻鱼 别称:雀鳝 学名:lepisosteus 体长:野外生存一般体长1~2米,最大的可达3米。可耐温度:15-32C 最适温度:18-28C 水质:中性 饲养难度:易 繁殖难度:较难 混养情况:较难 属于雀鳝目、雀鳝科。原产地北美洲的五大湖区。 外形特征体长40-50CM,长筒形。嘴部前突,上下颌有骨板,有牙齿,酷似鳄鱼嘴。体青灰色,体表有暗黑色花纹。皮肤有硬鳞覆盖,皮坚鳞厚,皮肤粗糙。 雀鳝是一种凶猛的食肉鱼,长着长长的嘴巴和尖尖的牙齿。当地渔民一般都不愿意吃这种鱼,同时它也不太适合食用。雀鳝全身长了一层菱形鱼鳞,看上去就像武士穿的盔甲一样异常坚硬,实际上它是由无机盐组成的。许多已灭绝的远古鱼类也有这种鱼鳞。像其他远古鱼类一样,雀鳝体内也长了一个与食道相连的鱼鳔,可用来呼吸。 目前发现的有十几个种类,最大的特点就是身体被菱形的硬鳞平铺覆盖,鳞质甚硬,称为骨鳞;尾部呈圆形,是古老鱼种独具的圆尾;多数种类的口尖如鳄鱼,吻部较长,且牙齿发达锋利。 分布范围雀鳝目是一种古老的鱼种,化石可以追溯到二迭纪时代。 雀鳝,是雀鳝科(Lepisosteidae)雀鳝属(Lepisosteus)的大型鱼类的统称,产於北美或中美。 雀鳝目(Lepidosteiformes)是硬骨鱼纲辐鳍鱼亚纲的1目。只有一科两属7种鱼,都是生活在北美洲和加勒比海岛屿的淡水河流湖泊中。 雀鳝和弓鳍鱼有近缘关系,是从古代就生存下来的鱼类。现在只分布在北美洲及其附近,而在古代时却分布在全世界各地的淡水区域,在欧洲曾发现1.2亿年前的化石。 生活环境雀鳝与弓鳍鱼近缘,同隶於全骨总目(Holostei)。主要栖於淡水,但有的种可降入半咸水甚至咸水。 生活习性雀鳝〔在英国撒克逊语中是长矛的意思)是一种淡水鱼,生活于热带河流、美国南部湖泊、中美地区、墨西哥以及西印度群岛等地。 雀膳常像圆木一般,浮於流动缓慢的水面晒太阳并呼吸大气中的空气。两腭与面部形成一个有尖牙的喙,鱼体覆以菱形光亮而厚的硬鳞。在始新世,雀鳝就生活於欧洲和北美,所以能幸存至今的一个原因,可能是其大而充满卵黄的淡绿色卵有很强的毒性。 长吻雀鳝(L. osseus)产於美国南部,吻极长而呈钳状。钝吻鳄雀鳝(L. spatula)可长约3公尺(10呎),是淡水鱼中最大的种之一,其吻则宽而短。雀鳝可食,但在美国中部和北部几乎从不被人食用。有时连硬鳞一起烘乾,有时用其鳞制作装饰品。gar(或garfish、gar pike)一名常用指腭针鱼(needlefish;特别在欧洲);而在澳大利亚,则用指与腭针鱼近缘的鱵(halfbeak)。这种鱼会攻击它所遇见的所有鱼类,捕食时,它会一动不动的装死,直到猎物靠近它时才发起致命的一击,然后围着被咬死的鱼转一至两圈后再将其吃掉。当地渔民都将其视做不祥之物,因为在它生存的地方很少有其他鱼类存在。 它能以鳔呼吸,鳔与食道相通,在缺氧环境中,把空气吞到鳔中呼吸,所以能在陆地上短时间生存。 生长繁殖雀鳝春季在浅水中产卵,孵化后幼鱼生长很快,开始时以米诺鱼类为食,很快就成为贪婪的掠食者,以致不得不采取措施,减少它们的数量。饲养水温20-26℃,水质要求不严。饵料有小活鱼、鱼肉、水蚯蚓等,容易饲养。在水族箱中很难繁殖。 雀鳝的繁殖能力不算很强,但幼鱼成活率颇高,这也是该鱼种能顺利保留到现在的一个主要原因。 种类本目只有雀膳科1科,雀膳属1属共有7种 大雀膳属(骨雀膳)Atractosteus: 大雀膳 Atractosteus spatula(305cm) 古巴雀膳 Atractosteus tristoechus(200cm) 热带雀膳 Atractosteus tropicus (125cm) 雀膳属 Lepisosteus: 长吻雀膳 Lepisosteus osseus(200cm) 短吻雀膳 Lepisosteus platostomus (88cm) 佛罗里达雀膳 Lepisosteus platyrhincus(132cm)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