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释义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自创建至今,已三十年历史。1975年元月建立哲学专业筹备小组,于1978年正式建立哲学系并招生。1996年设立社会学专业并招生,随之更名为哲学与社会学系,2004年7月组建哲学社会学院。现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研究所、外国哲学与科技哲学研究所、社会学与人口学研究所三个实体性教学科研基层单位,还建有兰州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兰州大学社会评价中心、伊斯兰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科学·经济·社会》杂志,2004年以来,被列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期刊(CSSCI)。

简介

1975年初筹备兰州大学哲学专业

1978年建立兰州大学哲学系,并于同年招收第一届哲学专业本科生

1985年中国哲学硕士点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1994年新建社会学专业,1996年招收第一届社会学本科生。同年,哲学系更名为哲学与社会学系

2002年外国哲学、社会学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2003年新批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技术哲学、人口学专业硕士点

现有哲学、社会学两个本科专业

现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科学技术哲学、社会学、人口社会学 6 个硕士点

教职工人数: 31 人,其中教师21人:教授 5 人,外籍教授 1 人,副教授 8 人,其他教师 7 人,另有外聘授课教师 5 人;党务行政管理人员10人。

除承担本院课程外,并承担全校理科硕士生、文理科博士生公共政治课

院内教学科研机构: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 、中国哲学研究所、 外国哲学研究所、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所 、 社会学研究所、 人口社会学研究所 、 兰大社会发展研究所 、 兰大社会事务调查中心

院内拥有图书资料室 1 个,藏书量达 25000 万册,各类报刊杂志齐全,其中杂志 140 余种, 7000 余册。

拥有计算机室一个。

主办:《科学、经济、社会》杂志,国内公开发行,在学术界有较大影响。

科研成果

2000 年发表科研论文 14 篇;

2001 年发表科研论文 18 篇,其中核心期刊 5 篇,出版著作 1 部,结项报告 1 篇;比上年度增加 6 篇(部)。

2002 年发表科研论文 16 篇,其中核心期刊 8 篇,出版著作 3 部,其中著作比上年度增加两部。与 2000 年相比,现在的科研成果,从数量、质量、层次和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

2000 - 2002 年获甘肃省社科兴陇奖三项,学术会议优秀论文奖 1 项

学院概况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自创建至今,已三十年历史。1975年元月建立哲学专业筹备小组,于1978年正式建立哲学系并招生。1996年设立社会学专业并招生,随之更名为哲学与社会学系,2004年7月组建哲学社会学院。现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研究所、外国哲学与科技哲学研究所、社会学与人口学研究所三个实体性教学科研基层单位,还建有兰州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兰州大学社会评价中心、伊斯兰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科学·经济·社会》杂志,2004年以来,被列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期刊(CSSCI)。

学院现有哲学与社会学两个本科专业,在校生300余名;有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科技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学和人口学6个硕士点,其中社会学为一级学科点,在校研究生百余名。现有教职工35人,其中专职教师25人,有教授6人,副教授10人。具有博士学位者3人,具有硕士学位者13人,留学回国人员3人。

学院设有图书资料室2个,分布在本部和榆中校区,拥有图书资料25000余册,国内外杂志报刊140余种,7000余册。

教师介绍

王晓兴,男,生于1950年4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硕士学位。现任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甘肃哲学学会常务副会长。

连 珩,男,生于1949年7月,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政教系。现任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甘肃省哲学学会副会长、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理事。

陈文江,男,生于1960年8月,毕业于兰州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学位。现任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学科评审组专家,甘肃省哲学学会第四、五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秘书长,甘肃省伦理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甘肃省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刘开会,男,生于1950年9月,毕业于兰州大学历史系。现任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

陈春文,男,生于1961年3月,毕业于兰州大学哲学系,获学士学位,曾在德国弗莱堡特里尔斯图加特大学留学。现任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李创同,博士,加拿大籍,毕业于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哲学系。李博士于2001年来到兰州大学,受聘于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的客座教授。

戚本芬,女,生于1950年12月,毕业于兰州大学历史系,曾在美国华盛顿大学进修西方哲学。现任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黄少华,男,生于1963年3月。毕业于兰州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学位。曾在歌德学院北京分院进修。现任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冯世平,男,生于1963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学位。现任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张咏梅,女,生于1964年9月。毕业兰州大学人口研究所,获哲学学士、理学硕士学位。现任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李晓春,男,生于1967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教授。

邱德钧,男,生于1966年2月。毕业于兰州大学哲学系,获学士学位。现任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教授。

牛 芳,女,生于1967年7月。毕业于西北师大教科所,获心理学硕士学位。现任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教授。

陈声柏,男,生于1972年11月。毕业于兰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学系,获哲学硕士学位。现任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教授。

丁士仁,男,生于1966年10月,毕业于巴基斯坦伊斯兰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教授。

本科专业介绍

哲学专业 :要求学生建立哲学思维方法,系统学习中西方哲学史,完整认识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开设有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哲学原著选读、科学技术哲学、伦理学、美学、系统科学等专业课和其他系列选修课 。

社会学专业 :要求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强的社会调查、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开设有中国社会思想史、西方社会思想史、社会学原著导读、统计学原理、概率论、社会研究方法、社会统计分析、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等专业基础课程及其他部门社会学选修课。

科研成果

1 约阿基姆的历史观与历史哲学 李创同1∕1 哲学 文章 人民日报出版社

2 王天下与汉帝国 王晓兴1∕2 哲学 论文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核心

3 论西部女性教育问题 张咏梅1∕1 社会学 论文 无 南方人口 核心

4 公共卫生治理中的政府激励机制—以西宁为个案的研究 张咏梅1∕2 公共政策、社会学 论文 无 公共政策评论 核心

5 我国农村扶贫模式及发展趋势分析 张咏梅1∕2 社会学 论文 无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普通

6 舅权:家庭中的第三方权威 靳晓芳1∕1 社会学 论文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核心

7 回族皮毛行店的衰落与思考 靳晓芳1∕1 社会学 论文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 核心

8 农民境外劳务输出对家庭消费行为的影响 靳晓芳1∕1 社会学 论文 西部发展评论-四川大学出版社 会议论文集

9 当代电影中“奔跑”主题的哲学诠释 刘贵祥2∕2 哲学 论文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 一般

10 海德格后期讨论班中的技术问题 李为学1∕1 外国哲学 论文 四川省社科 核心

11 兰州城市青年职工住房现状的实证分析 唐远雄1∕1 社会学 论文 西部发展评论-四川大学出版社 核心

12 商界视野中的高校形象 唐远雄1∕1 社会学 论文 大学形象建设论-西北大学出版社 核心

13 生命原情与精神还乡 郭吉军1∕1 哲学 专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权威

14 作品的言说—聆听《奔月》的言说 郭吉军1∕1 哲学 论文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 省级

15 略论卡西尔“符号”概念的自然科学来源 石福祁1∕1 哲学 论文 江苏社会科学 核心

16 “西部大开发政策背景下的西北贫困地区留守妻子的微观处境—基于甘肃地区的调查” 魏淑娟1∕1 社会性别与公共管理-天津大学出版社

17 第三届“社会性别与公共管理”论坛,“农业女性化背景下思考社会性别敏感的农业科技传播的现实意义”论文二等奖 魏淑娟1∕1 第三届“社会性别与公共管理”论坛论文集

18 以“增权视角”解读《士兵突击》中班长史今成功的“社会工作”实践 魏淑娟1∕1 中国社会学网

19 《人谱》的过恶思想研究 韩思艺1∕1 宗教哲学 论文 《清华哲学年鉴》-当代中国出版社

20 “罪过”:在明清之际耶儒对话中谈“sin”的翻译与诠释 韩思艺1∕1 宗教哲学 论文 《神学关键词》-宗教文化出版社 CSSCI

21 何者可友、友者何人 邱德军2∕2 教育学 高等师范学报

22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西部农村女童教育 牛芳1∕1 社会学 论文 《西部发展评论》-四川大学出版社

23 对西北地区多元民族文化城市社区的解析 刘庸1∕1 社会学 论文 社科基金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一般

24 《伊斯兰文化》第二辑 丁士仁主编 宗教学 文集 甘肃出版社 一般

25 《伊斯兰伦理对临潭经济的影响》 丁士仁1∕1 宗教学 论文 西北二民院学报 核心

26 环境压力动态变化的结构分解分析—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例 李勇进1∕2 环境社会学 论文 国家社科基金 西部发展评论-四川大学出版社 文集

27 中国环境政策演变对实现生态现代化的启示 李勇进1∕3 环境社会学 论文 国家社科基金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权威

28 网络游戏意识对网络游戏行为的影响:以青少年网民为例 黄少华1∕1 社会传播学 论文 新闻与传播研究 权威

29 The Structure of Adolescents Online Game Behaviours 黄少华1∕1 社会学 论文 Proceedings 2009 IEEE Symposium on Web Societ EI权威

30 Interactive Networks in Virtual Community 黄少华1∕2 社会学 论文 Proceedings 2009 IEEE Symposium on Web Societ EI权威

31 青少年网民的网络交往结构 黄少华1∕1 社会学 论文 青少年导刊-人大复印资料 核心

32 网络游戏研究现状:一个定量分析 黄少华2∕2 社会学 论文 兰州大学学报 核心

33 台湾信息伦理研究现状:概念、议题及实证研究 黄少华2∕2 社会学 论文 兰州大学学报 核心

34 青少年网络网吧使用状况研究 黄少华1∕1 社会学 论文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

35 网络空间中的自我呈现 黄少华1∕3 社学学 论文 未来与发展 核心

36 国外网络道德行为研究现状 黄少华1∕3 社会学 论文 国外社会科学 核心

37 福音,还是利润?—当前中国基督徒企业家商业伦理与管理的个案简析 陈声柏1∕1 宗教学 论文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学术网站论文

38 第二届“宗教对话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综述 陈声柏1∕1 宗教学 论文 课题 世界宗教研究 权威

39 宗教对话与中国传统文化 陈声柏1∕1 宗教学 论文 课题 兰州大学学报 核心

40 中国人要知道的国学常识 陈声柏1∕2 中国哲学 著作 中华书局 权威

41 用实践去解读历史 连珩1∕2 哲学 论文 东岳论丛 核心

42 交往异化及其扬弃 连珩1∕2 哲学 论文 科学·经济·社会 核心

43 消费主体在媒介语境中的存在状态 连珩1∕2 哲学 论文 甘肃社会科学 核心

44 关于科学与信仰的问题 连珩1∕2 哲学 论文 民族宗教研究动态 内部刊物

45 阿伦特与海德格尔 陈春文1∕1 哲学 著作 商务印书馆 权威

46 未知与无知 陈春文1∕1 哲学 文章 现象学会议论文 核心

47 认识你自己—利科的主体观解读 刘开会1∕1 哲学 论文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48 现代性视角的文化转向 陈文江1∕2 社会学 论文 社会科学家 核心

49 Little Web Log and Bin Social Ecent the Puublic Discourse of Internet 陈文江1∕2 社会学 论文 Proceedings 2009 1st IEEE Symposium on Web Societ IE

50 科学研究新领域 社会学发展新平台 陈文江1∕1 社会学 论文 《学林华章》-甘肃人民出版社

下属机构

外国哲学与科技哲学研究所

兰州大学外国哲学与科技哲学研究所是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所属的三个研究所之一,主要负责本学院外国哲学与科技哲学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该所的前身是兰州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教研室和自然辩证法教研室,著名学者袁义江教授是外国哲学教研室的创始人和第一任领导者,林立和熊先树教授是自然辩证法教研室的创立者。目前该所拥有两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外国哲学于200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科技哲学于200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

外国哲学与科技哲学研究所现有研究人员9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讲师3人,研究人员中有5人获得博士学位,1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几乎每位研究人员都有出国留学的经历。该所专业结构完整,人才结构合理,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及科研水平,是一支朝气蓬勃、具备创新意识的科研团队。在刘开会教授和陈春文教授的带领下,该所先后承担过多项国际、国家及甘肃省社科基金课题,获得过多次省部级奖励。目前该所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德国古典哲学和现代哲学、现象学、当代法国哲学、科技哲学、美国实用主义、生态伦理学、中西美学、伊斯兰教、基督教等。经过多年的积累,该所已初步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外国哲学和科技哲学教学和科研中心。刘开会教授和陈春文教授在国内西方哲学与科技哲学领域都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现在该研究所已经形成现象学研究、生态伦理学研究、法国当代哲学研究、实用主义研究、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研究等多个颇有特色和成就的研究方向。

在外国哲学与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所发展历程中,研究所全体人员坚守“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扬“自强不息,勇于创新,兼容并蓄,团结协作”的奋斗精神;形成了“厚积薄发,淡泊名利,认认真真教书,扎扎实实治学”的学风。“穷天地,纳百川,独守青山绣景色;求真知,筑正义,共举德赛扶中华”就是这种精神风貌的写照。

研究生培养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学科概况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性变革,在科学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人的主体性、唯物论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从而为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自十九世纪40年代以来,在不断变革的社会实践中,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使自身的内容得到丰富和发展。二十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哲学进入中国,开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崭新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及实证科学密切相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时代的真理和智慧。

二、学科研究范围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与现代化问题、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文化哲学。

三、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论联系实际,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研究、教学和理论宣传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学科要求研究生精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代表作,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和历史发展,了解本学科的研究状况,熟悉中国哲学、外国哲学和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流派、学说及其沿革,写出具有新意的学位论文;较为熟练的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毕业研究生可以在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单位及党政、新闻等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和实际工作,充分发挥其学科特长。

四、主要研究方向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2.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

3.社会发展理论研究

4.文化哲学

校址

1.甘肃兰州大学医学校区哲学社会学院

2.百度地图(右图)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3 15:1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