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蓝军跟踪系统 |
释义 | 美军在军事演习中,习惯把己方称为蓝军、把假想敌称为红军,在沙盘上用红、蓝色小旗标出作战态势。因此,美军率先研制的用来跟踪己方部队的系统,很自然地冠以“蓝军跟踪系统”(BTS)的名字。“蓝军跟踪”(BlueForceTracking,BFT)是敌我识别的关键一步,但与敌我识别又不尽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敌我识别强调实时侦知目标特点、辨明敌我,以便决定是否使用武器和开火,而蓝军跟踪强调的是了解己方部队的位置、状态和意图。 简介在战术层面,蓝军跟踪系统有助于指战员在瞬息万变的战况下,掌握己方兵力的位置和行踪,大幅度提高指挥控制和态势感知的能力,以减少误伤、加强协同,在战略层面,蓝军跟踪系统提供的各种信息有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缩短决策周期。例如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国国防部领导通过战区指挥中心,广泛利用了“21世纪部队旅和旅以下作战指挥系统”(FBCB2)提供的有关前方小部队的信息。这在以前是做不到的。正因为如此,在近几次局部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蓝军跟踪系统青睐有加,蓝军跟踪技术的开发成为热门话题,蓝军跟踪系统的使用日益广泛。这一切使其成为外军武器装备库中一个引人注目的新成员。 尽管蓝军跟踪可以采用不同的技术和平台,但最负盛名、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军以FBCB2为基础的蓝军跟踪系统。在伊拉克战争中,FBCB2以其卓越的性能和出众的表现名噪一时,以致人们一提起蓝军跟踪,首先想到的就是FBCB2。为此,它甚至获得了一个新名称FBCB2-BFT(FBCB2-蓝军跟踪)。实际上,FBCB2与蓝军跟踪系统并不能划等号——FBCB2的功能远不只于此,而具有蓝军跟踪能力的也还有其他系统。因此,我们不妨把蓝军跟踪系统分为两类:一类特指FBCB2-BFT,另一类则是有此功能,但不一定以BFT命名的系统。 FBCB2-蓝军跟踪系统FBCB2是美陆军的主要指挥系统“陆军作战指挥系统”(ABCS)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它是一个数字式的作战指挥信息系统,能应用于从旅级到士兵/平台级的所有战场功能领域,为遂行乘车/下车战术战斗、战斗支援、战斗勤务支援的指挥官、班组长和士兵,提供综合的、运动中的、实时和近实时的作战指挥信息和态势感知能力(参阅本刊2005年第3期)。可见,蓝军跟踪只是FBCB2许多功能中的一种,而突出这一功能直到把它称为FBCB2-BFT,则有一段过 美军开发蓝军跟踪系统的初衷是减少误伤,诱因是第一次海湾战争中高达24%的误伤率——美军阵亡的148名士兵中有35人死于友军的误伤,使得敌我识别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科索沃,俘,更使美军感到有必要研制一种能跟踪己方部队的系统。为此,美军驻欧司令部提出了包括蓝军跟踪在内的“巴尔干数字化倡议”(BDI)。当时美军借助商界跟踪车队的技术,组建了一个蓝军跟踪系统。它包括为FBCB2选定的V4加固型计算机、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机和FBCB2的文本格式。在通信方面,为FBCB2设计的战术互联网只具有视距无线电通信能力,不适用于巴尔干半岛复杂的地形和分散的兵力部署,故美军租用了国际通信卫星有限公司(IntelSat)的一个Ku波段卫星转发器。 这样,FBCB2便有了两种类型,主要的区别是向部队传播信息的方式:一种是用战术互联网的话音电台(“辛嗄斯”系统)和数字电台(增强型定位报告系统)传播信息,另一种是用基于通信卫星的中心辐射式通信网传播信息。FBCB2-FBT一般指后者。美陆军在科索沃的约600台车辆上安装了此系统,有效减少了地对地误伤。在这种系统中,由GPS收集的位置数据通过卫星发送到美陆军设在德国的处理中心,经融合处理后再通过卫星把位置数据中继传给所有上网的车辆。据称,也就是在这时,代表己方部队的蓝军图标首次出现在计算机屏幕上。 在阿富汗,美军对一个用于后勤的“运动跟踪系统”(MTS)加以改造,换上FBCB2的计算机、显示器和软件,用来跟踪蓝军。2001年11月,决定改用覆盖范围更广的L波段卫星。直到伊拉克战争,美陆军才装备了以全套FBCB2为基础的蓝军跟踪系统。 在现有的FBCB2中,指战员可自动接收态势感知和指挥控制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和需要,查看数据库提供的地图和背景图像。显示屏上的蓝色图标代表友军,红色图标代表敌军,用户还可自设黄色图标代表身份不明的平台。每个装有FBCB2的平台每隔5分钟(或运动了800米)发送一次位置数据,经卫星转发到作战中心。伊拉克战争中,在科威特和德国各有一个作战中心为FBCB2提供支援,它们把卫星传来的数据汇集处理后再传给网上所有平台,每个平台的位置数据不断自动更新。当用户点击一个蓝色图标时,就可收到有关平台的位置、状态,前进方向等信息。 伊拉克战争中,美陆军第一个数字化师第4步兵师的3个旅中,有2个旅配备了基于FBCB2的蓝军跟踪系统,每个旅300套。其他部队每个师配备100-200套,平均每10辆车中只有1辆安装了该系统。海军陆战队配备了150套,英军侦察车配备了50套,美陆军第3步兵师后来也配备了此系统。美陆军希望在2005年底前部署2万套FBCB2,今后几年增加到5万套。指战员虽然对它赞不绝口,但也指出了需要改进之处,如位置数据的刷新不是实时的、敌军数据需要人工输入,以及不能直接联入全军的“全球指挥控制系统”(GCCS)等。 但无论如何,在阿富汗、伊拉克的使用证实了蓝军跟踪系统的价值,仅误伤率就从海湾战争的24%降到伊拉克战争主要作战阶段的11%,装备了FBCB2-BFT的部队更是无一误伤。这两场战争还证明了,一个成功的蓝军跟踪系统必须拥有高效的通信手段,不但要能使用甚高频、超高频等视距通信,还应具有宽带信道,能进行卫星和高频等超视距通信以及陆上和空中中转通信。 其他蓝军跟踪系统除美国外,还有一些西方国家也在开发蓝军跟踪系统。北约等国建立的援救被击落飞行员的战斗搜救网络便是一例。又如,瑞典维和部队装备了萨伯公司生产的SAFIR蓝军跟踪系统,主要用于跟踪车辆。英军的“多国勇士互通演示”的目的之一,也是实现蓝军跟踪。但把蓝军跟踪系统用于作战的仍主要是美军。在阿、伊战争中,美军除FBCB2—BFT外,还使用了以下几种具有蓝军跟踪功能的系统或设备。 运动跟踪系统(MTS)这是一个双向报文和位置导航系统,主要装备美军后勤和补给部队的轮式车辆。系统重286.5英寸显示器组成,具有卫星通信能力。该系统每5分钟报告一次本车位置,驾驶员可在显示屏上看到本车和车队中其他车辆的位置,而且,这些位置数据也显示在指挥部的通用作战态势图上。还可用这个系统发送不超过20个字的电子邮件。目前,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美军部署了4000多套MTS,明显提高了后勤补给的效率。 态势感知数据链路(SALD)这是美空军的系统,主要用来协调近距离空中支援的飞机。它使用MilSTD1553数据总线,能在作战飞机之间提供视距链路,显示这些飞机的位置,实现共享。同时,它与地面的陆军“增强型定位报告系统”(EPLRS)相连接,能检测出最近的5个以及500米半内的EPLRS用户,监视地面部队的位置和行动。在最近的演示中,SADL平台已通过网关连入16号数据链(Link-16),SADL的数据可 改进型数据调制解调器(1DM)这也是美空军的系统。它通过机载战斗网无线电台建立多路径数字通信体系结构。如同个人计算机的调制解调器能让计算机共享因特网的信息一样,IDM能让飞机共享位置、目标和武器状态等信息。它以近实时方式在攻击机之间、侦察机和攻击机之间、飞机和地面近距离空中支援小组之间传送目标和任务数据,还能在飞机和地面车辆、水面舰船之间传送数据。 数据自动化通信终端(DACT)这是美海军陆战队用以提供位置数据的系统,对陆战队的作用如同FBCB2之于陆军。它优于FBCB2之处,是能与美军的“全球指挥控制系统”直接接口,使装备了这种终端的部队能利用该系统提供的通用作战态势图。 士兵的蓝军跟踪设备在伊战中,美军下车士兵一般只能使用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哑”设备来实现蓝军跟踪。如一种称为“凤凰初级光”的装置,使用1节9伏电池,每2秒闪光一次,在夜视镜中可以看到它的闪光。每名士兵一次配发6节电池,可工作100小时。还有一种称为“辉光带”的小塑料块,士兵把它戴在头盔顶部、后部或双肩,在夜视镜中可以看到它发出的辉光。在伊拉克的美军总共使用了2.4万个“凤凰初级光”装置、12万节9伏电池和14万个“辉光带”,装备了约5万名陆军和陆战队士兵。 特种作战部队士兵的装备较为优良。有的特种部队装备了波音公司开发的“投弹兵”超视距报告与跟踪系统(BRAT)。它由一个5磅重的转发器、小型LHF发射天线和GPS接收天线组成,能发送位置信息和短信。蓝军跟踪数据用“国家能力的战术开发”(TENCAP)设备加以处理,并用标准的军用符号显示。此外,在伊拉克,约有1/4的特种部队使用通用动力公司开发的位置监测装置。这是一种香烟盒大小的设备,每5—10分钟向指挥中心发送一次部队的识别代码及GPS坐标。 蓝军跟踪系统的发展趋势不言而喻,阿富汗、伊拉克战争的实践对蓝军跟踪系统今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从目前情况看,蓝军跟踪系统将向两端发展:高端是开发全美军和多国通用(或互通)的蓝军跟踪系统,而低端则是研制下车士兵使用的蓝军跟踪设备,同时对FBCB2—BFT等系统加以改进,使之更为完善。 伊拉克战争开始时,美军地面部队共装备了7个互不兼容的蓝军跟踪系统,每个系统都有自己的硬件、软件、传输手段和工作频段,以致美军中央司令部不得不临时制定一个全司令部的战斗识别标准,同时想方设法把这些不同的系统连接起来。以陆军和海军陆战队为例,前者使用FBCB2,后者使用数据自动化通信终端,两个系统不能相互交流信息,陆战队被迫另掏腰包采购FBCB2。为避免这种情况再次发生,美国防部决定为全军研制一个单一的(或可互通的)蓝军跟踪系统,指定陆军为牵头军种,成立了由陆军领衔向美军联合部队司令部汇报工作的一体化产品小组(IPT)。该小组包括各军种、各作战司令部和特种作战部队的代表,负责审查每一个已部署的蓝军跟踪系统,找出性能差异、评估新的技术,制定2006—2011年采办这种系统的策略。 此外,美国防部还决定进行“联合蓝军态势感知”(JBFSA)先期概念技术演示。近期的工作集中在4个关键领域:陆军FBCB2和陆战队“联合战术通用作战图工作站”(JTCW)互通,后者是以陆战队数据自动化通信终端和指挥控制个人计算机(C2pc)为基础的系统;通信链路加密;数据分发:以及联合空地态势感知。远期设想是把蓝军跟踪能力嵌入“全球信息栅格网”(GIG)和国防部所有的决策支援系统。 蓝军跟踪系统向高低两端的发展中,比美军三军联合蓝军跟踪更高一级的是多国联军蓝军跟踪,但后者必须具有多级保密能力,目前不易解决,成为实现多国联军蓝军跟踪的最大障碍。至于下车士兵的蓝军跟踪设备,已有100套基于加固型个人数字助理的手持式FBCB2-PDA,于2004年春交付给驻阿、伊的美军试用。类似的设备将成为西方各国士兵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各国士兵系统的投入使用,这类设备也必将大行其道。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