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蓝家庄社区 |
释义 |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北宅街道蓝家庄社区 蓝家庄坐落于宅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2公里处,南邻华阳村、西接枣行村、北靠崂山水库和著名的华楼山,东望凉泉新苑和毕家村。华楼山游览索道从该村的北桥子横空而过,使这个古老灵秀的村庄平添一道现代化大旅游的风采。 相传,明朝弘治年间,进士蓝章从乳山迁至即墨蓝家台子,后迁此地,葬父于此并居住。因传说曾有凤凰在此落过,故名栖凤庄。明朝嘉靖年间,蓝章之子蓝田又中进士,蓝家名声大振,遂改村名为蓝家庄。该村包括北桥子、福泰庵两个自然村,现有村民161户,486人,有蓝、兰、矫、毕等姓氏,蓝姓占全村总人口的90%以上。蓝姓中分为两部分(同姓不同宗):一部分是蓝章、蓝田的后裔,分四支,已到第二十四代,在村中建有祠堂;另一部分蓝姓的先祖在明朝永乐年间从小云南嘎嘎县大槐树里头迁此定居,也分为四支,在村北建有祠堂。 蓝家庄可谓物华天宝、胜景荟萃,历史古迹遗址及传说颇丰。村西的华楼山巅有一峰突兀,盘石垒叠、四面峭削,高数十丈,上如平台,有松、桃各一株。《即墨县志》载:“石似楼,故名。”华楼山虽不甚高,然周围奇峰凌云、清泉古洞、苍松翠竹、景色如画。明嘉靖朝抚军赵贤赞誉之余题书“海上名山第一”;元尚书王思诚曾品为十四景,即:清风岭、王乔崮、聚仙台、翠屏岩、迎仙砚、高架崮、玉皇洞、凌烟崮、玉女盆、虎啸峰、碧落岩、南天门、松风口、名阳洞。可见蓝家庄所处环境之优越是无可比拟的。 华楼宫位于华楼山巅,是崂山地区仅次于太清宫的道教圣地,为元朝泰定二年(1325年)全真道华山派道士刘志坚创建,有老君、玉皇、关帝等殿堂各3间及客堂、道舍等。古木有胸径数围的银杏、松柏等20余株;茂竹成林,遍布宫之四周。华楼宫内外刻石之多,居崂山之首,多为元、明、清之作,其中30余处出自邱长春、刘志坚之手,亦有陈沂的题铭。 村西山涧有华阳书院,为蓝家所建。据明朝崇祯年间《崂山志》(黄宗昌撰)载:“据山之半,少司冠蓝公建置于此。”蓝公即蓝章,官至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告退归里,来此结居,自号“大劳山人”,教子蓝田攻读,其后世多就读于此,至清朝道光年间废弃。书院占地亩余,因其地势高且景色秀丽,取名“望月楼”、“紫霞阁”,周围石刻较多,如松关、天然碑、枕石漱流、曲水流觞、谈经地等。 蓝家庄有耕地297亩,山峦755亩,荒山绿化率达70%以上。村里大力发展果品生产,地里栽满了樱桃、桃、枣、杏、山楂、李子等果树。每到春天,果林掩映,花香四溢,从春到秋鲜果不断,吸引不少城里人来此品果休闲。尤其是一年一度的樱桃节,使这个平日幽静的山村活跃了起来,成为郊游的热点,果品已成为该村的主要经济来源,村里经济发展步入了快车道。2004年该村经济总收入1100余万元,人均收入5195元。 根据青岛市崂山区人民政府文件崂政发[2004]228号《青岛市崂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沟崖等36个村委会改为社区居委会的批复》,由村委会改为社区居委会。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