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蓝冠吸蜜鹦鹉
释义

蓝冠吸蜜鹦鹉(学名:Vini australis)羽色鲜艳,主要以花粉、花蜜与果实为食物,鸟喙比一般鹦鹉的长、更特别的是细长的舌头上有刷状的毛,称为刷状舌,方便该鹦鹉深入花朵中取得食物。身体内部的构造也很特别,它们的体内有一种特别的消化酵素存在,以便分解食物。但由于该吸蜜鹦鹉没有消化谷物饲料的必要,它们的沙囊处理硬食物的能力较其他鹦鹉弱了许多。

中文名称:蓝冠吸蜜鹦鹉

外文名称:Blue-crowned lory

别称:蓝冠鹦鹉

界:植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鹦形目

科:鹦鹉科

亚科:吸蜜鹦鹉亚科

属:Vini

拉丁学名:Vini australis

命名时间:Gmelin, 1788

外形特征

蓝冠吸蜜鹦鹉身体19cm,体重47-52g 。是一种小型绿鹦鹉,脸颊绿色,顶冠蓝色,喉颏处和腹部有大块红色标号,鸟喙深黄色,眼睛黄色,蓝色或者紫色大腿。

分布范围

分布于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主要是南太平洋的斐济诸岛上。

生活习性

蓝冠吸蜜鹦鹉在原生地算是普遍的鸟类,但因为鼠类的掠食而数量下滑;主要栖息在林地、棕榈椰林、海岸区、山区、农耕区等有花树的地区,有迁徙的习性,经常会飞行往返各小岛间,有群居性,通常3至6只或一小群约12只左右聚集活动,但繁殖期时多成对在一起,动作迅速敏捷且活跃,声音尖锐,主要以花蜜、花粉与像芒果这种软性水果为食。

生长繁殖

约于每年的6-8月开始繁殖期,主要以中空的腐朽枝干以及棕榈树洞为巢,一次约产1-2颗卵;人工饲养的数量很少,笼养鸟不太会吵,喜爱冲澡,最好不要在冬季引进饲养,对于环境卫生要求高,饲主应多加注意卫生以免发生疾病感染,刚饲养时较为敏感,对于温度、环境、食物需适应一段时间才会较稳定。

蓝冠吸蜜鹦鹉的笼养数量在国际间很不普遍,体型小,公母无明显外观上差异,亦无相近的亚种,只生存于一些小海岛上,野外数量有逐年下降的隐忧。人工繁殖的资料相当有限,可以群养繁殖,但成对繁殖的效果较好,繁殖期间可补充一些动物性蛋白质,繁殖期间的过度人为干扰可能会导致幼鸟遭亲鸟杀死情形,不要时常开翻巢箱,欲繁殖成功最好能必免所有非必要的打扰,一次约产2颗蛋,约于23天左右时孵化,幼鸟羽毛长成约7-8周。

保护等级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