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蓝坊镇 |
释义 | 1 江西高安市蓝坊镇蓝坊镇为地名,我国相关的同名乡镇主要有: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蓝坊镇,该镇位于高安东南方向,2000年9月撤乡设镇,总面积6.5平方公里,下辖15个村委会134个自然村和单圩街居委会,总人口 41495 人;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蓝坊镇,位于蕉岭县城东部,总面积91.6平方公里,总人口11357人。 ◎ 基本概况蓝坊镇位于高安东南方向,距市区8公里,处锦河高安段最下游,锦惠渠灌区最末端。东与丰城市隍城镇、新建县石岗镇接壤,南与荷岭镇相邻,西与筠阳街办(原东方红乡)相连,北与祥符镇、大城镇隔河相望。2000年9月撤乡设镇,总面积6.5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5%。2006年有耕地50211亩,较1986年减少4860亩,其中水田40952亩,旱地9259亩,人均1.19亩,水面8000亩,山林 9147亩。辖有15个村委会134个自然村和单圩街居委会,总人口 41495 人(其中农业人口 39831 人),较1986年增加 人,占全市总人口的 %,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 人。1986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 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 万元,2006年达 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 万元,1986年财政总收入 万元,2004年达821万元,2005年取消农业税后,上交财政收入652万元,2006年718万元。198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35元,2006年达到 3350元。 ◎ 地理环境境内属平原丘陵,植被多为松杉林、油茶林、乔灌林。地势东西走向呈“M”形,南高北低,海拔最高点为魏家村马鞍山小菇玲,海拔202米,最低点为东头岗下,海拔为21米。境内锦河堤长17.2公里,锦河道自西向东流经长坪、长乐、万石、坑上、铜湖、石牌、三孙7个村委会31个自然村,傍河堤居住人口1.2万人。其他圩堤29.8公里,导托25公里,为高安圩堤最长乡镇。因堤I外泡泉严重,地势低洼易内涝,防汛任务十分艰巨。镇内有马鞍山小(一)型山忠水库,年均蓄水量为220万立方米,小(二)型水库4座,山塘水库18座,总蓄水量260万立方米,为水库主流灌渠道,其中苏家塘、慢牛岭、米筛岭等山塘水库总蓄水量仅60万立方米,总有效灌溉面积5800亩。锦惠渠自西南向东北延伸,境内长24公里,分渠总长105公里,田间农渠200多公里,有效灌溉面积1.1万亩。由于处锦渠末端,水库蓄水量少,极容易遭受干旱灾害。1990年夏秋15个村委会遭遇罕见旱情,7个村委会受旱严重,81个自然村缺水,64个自然村当年颗粒无收,先岗村委会栎头自然村旱情最甚,群众生活用水靠消防车装水供应。以至于蓝坊素有“晴三天需抗旱,雨三天要防洪”之谓。进入新世纪以后,当地政府每年都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堤坝培高加固、水库增固扩容、渠道清淤畅流等作业,大兴水利工程,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逐步得到改善。 ◎ 气候条件境内属典型亚热带温湿气候,春夏雨水较多,秋冬雨量偏少,霜冻期较短。1986-2006年平均气温为17.7-19.5℃之间,受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进入新世纪以来无霜期在280天以上,是全市光照条件最好的乡镇。最冷月份为12月-1月,平均气温7.9℃,最热的月份为7-8月份,平均气温31.8℃,极端最高气温为41.9℃,极端最低气温为-11.5℃。1991年冬,因气温骤降,霜冻严重,出现持续数天-10℃以下低温,冬作物普受冰冻灾害,坑上村椪柑树冻死三分之二以上,松杉茶杨等树木冻死无数。秋伏干旱现象比较严重。年平均降雨量1100毫米,降雨年份最少为1990年,仅为480毫米,降雨量最多为1993年,为1490毫米。日降雨量最多为2004年6月24日,降雨量达288毫米,为全市之最。1993、1994、1998、2003年洪水灾害相当严重。1998年受内涝面积最大,水田受浸2.8万亩,65个村庄内涝严重,直接经济损失1100万元,洪水半个月后方退。境东北先岗下罗村因海拔最低,1991-1992年实施人工围堤造湖工程,围湖面积4000亩(俗称流坪湖),为该村解除了内涝之患,又新增丰产水田面积400余亩。 ◎ 土地资源境内土壤为中性偏碱性红土质,紫色滩泥田、麻沙泥田,有白沙山、浆岩鹅卵类。红土适于红砖青砖生产,故红砖厂、砖瓦窑遍布全镇,2006年有红砖厂30家,青砖瓦窑47家,居高安首位。因垦挖红土过度,资源减少,形成洼水地多处,政府已限制新上砖厂。沿河一带沙质田地,利于种植棉花,为高安优质棉花生产基地之一。 ◎ 农业生产境内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先后采用整地板块育秧、地膜育秧、旱床育秧。1997年始试行抛秧新技术,推行良种良法,2001年已全面普及。为解决人多地少、传统作物增收难的矛盾,镇政府因势利导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逐步形成了坑上椪柑、长坪蚕桑、柒溪蔬菜、万石荞头基地。随着国家粮食直补和良种、农机补贴政策的落实,一度兴旺的长坪蚕桑产业萎缩,养蚕户改种优质水稻。养殖业发展迅猛。2003年有规模以上养猪场达60多家,年出栏生猪48000头,存栏39750头,居各乡镇之首。 ◎ 交通状况境内交通便捷。省道高(安)丰(城)公路穿境而过,境内长度7.5公里,东距昌樟高速梅林互通出入口处18公里,北距320国道3公里,距南昌40公里。2006年水泥路面达通车里程由2002年的3.5公里发展到2005年46.95公里,全镇基本实现了村村通。 ◎ 劳务输出蓝坊为劳务输出大镇。1986年有80余人在外务工。2006年底,务工人员14125人在外工作,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务工人员总资产超过4.8亿元。每年带回家乡收入超过8000万元,占到农民纯收入的80%以上。2003年镇设立劳动保障事务所,引导外出务工创业人员成立外出务工创业者协会和党总支,并在北京、广州、深圳、惠州、上海、浙江、厦门设立了7个分会和4个党支部,为组织劳务输出、促进就业、推进创业发挥了应有作用。 ◎ 工业概况一批自主创业成功者积极返哺家乡,支援家乡发展。1991年新社刘厚生返乡自办高安第一家打工者企业——高安科教仪器厂,2001年8月铜湖罗来足创建高安首家五金模具企业——高安市蓝天塑胶五金制品有限公司。之后,相继有松达电子、瑞发塑料、第一酒厂、福生针车等24家返哺型企业落户。2006年,在广东创业的22家针车类企业有7家返乡发展,将为打造全省最大的针车配件配套生产基地夯实基础。2006年,返哺企业总资产达4500万元,年产值1.6亿元,年税收285万元。返哺创业又促进了蓝坊以友招商、以商招商,推动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2002年--2006年,共引进双林彩印、三源模具、百汇高科、富胜工业、永盛电子等企业20多家,合同资金3.5亿元,到位资金1.3亿元,尤其是2004年后引进新建厂房建筑物类实体性固定资产投资企业11家,新增厂房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固定投资超过7900万元。200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2亿元,税收485万元。 ◎ 商业贸易蓝坊商贸繁荣。单家圩素有“闹子上”之称,乃“热闹繁忙之集庄”,历为高安、丰城、新建三县市边贸区。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由于单圩集市建设滞后,人流物流逐渐减少。1999年4月,镇政府拆除老旧、狭窄农贸市场,10月,建成全省乡镇一流的钢架框合式结构、总投资达600万元、集商贸、住宿、服务、菜市、家居于一体的“新世纪大市场”。每逢农历二五八圩日,日最大人流量可达6000多人。2003年对集贸广场进行绿化、硬化和亮化,疏通下水道,铺设人行道板,规划居民建房。2004年完成集镇总体规划和经济创业区详规,2005年在全市率先完成农村村庄规划编制,2006年完成了漆溪赵家、坑上、新社前敖、长乐刘金滩、魏家喻家五个村的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为全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坚实基础。 ◎ 小康建设高安文明小康示范村——蓝坊坑上。1988年,坑上自然村升格为坑上(大队)村委会。1991年,选聘时年36岁,思想解放、头脑灵活的坑上砖厂老板梁雪光担任村支书,坑上村经济走上了自强发展之路。1992年村集体经济拥有总资产400多万元,1998年达800多万元。1990年秋冬,坑上率先在全县实施千亩园田林网化建设工程,配套建成排灌站、水泥硬化排灌渠,田间套种农果,路旁、田梗栽种池杉,逐步形成了农果套种化、耕作机械化、路渠林网化、灌溉自流化、环境生态化、管理科学化、农业现代化的“七化”农业生产格局,并建成为高安第一批水稻棉花生产基地,椪柑林果套种基地,农民收入大幅提高。1992村出资60万元规划建设了第一批西式小洋房30幢,建成三层楼房的村部和村级小学,成为高安园田林网化最早,村庄规划最早、村办企业最多、效益最好,村部、村小楼房最高面积最大,村民收入最高、村容村貌最新最美、生态环境最好、农民负担最轻的村。1992年,村支书梁雪光当选为党的十四大代表,中央、省地(市)各级领导多次到坑上村视察。1994年坑上村被中央授予小康示范村,1997年被授予生态农业示范点,省授予坑上小康文明村等光荣称号。1998、2004年又规划建设了第二第三批别墅式楼房85幢。2006年修通了村内水泥公路,公共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 ◎ 通讯教育蓝坊其他事业也发展较快。上世纪八十年代,蓝坊工业比较发达。1986年开通程控电话,1991年各村各单位全面开通,为高安最早普及程控电话的乡镇。1998年,拥有电信用户2700户,2005年拥有手机户1.8万户,外出务工人员人均拥有0.9部手机,在家农户人均拥有0.1部手机。2001年集镇开通了自来水,2006年有8个村共2800户开通了有线电视。1999年农村小学全部实现楼房化,2004年调整义务教育布局,全镇有村小15所,完小1所,初中1所。 2 广东蕉岭县蓝坊镇◎ 基本概况蓝坊镇位于蕉岭县城东部,距县城6公里,蕉北、蕉高公路贯穿其间。总面积91.6平方公里。辖峰口、蓝坊、石湖、石中、龙潭、高场、大地7个村委会85个村民小组。99年底全镇总户数3478户,总人口11357人;有耕地504.5公顷,山地7246.7公顷。 ◎ 矿产资源蓝坊镇境内盛产毛竹、松、杉木及茶果,木材蓄积量17万立方米,年产毛竹30万支。山中有珍贵的树种、珍稀的动物和大量的中草药材。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钨、稀土、铁、 铝、锡、花岗岩等,其中大地煤矿储量和质量居全县之首。 蓝坊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依托竹木多、水多、煤多的优势,重点发展以水电、煤窑和竹木加工为主的经济项目。99年底,全镇共有企业330家,其中镇办企业9家,村办企业21家,私营企业15家,个体工商户285户。1999年,企业总产值1631.25万元,利润总额64.59万元。全镇共有水电站10座,装机容量达1310千瓦,年发电量达310万千瓦时。 ◎ 综合开发蓝坊镇山区综合开发潜力大。加大山区综合开发力度,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措施,鼓励吸引一些能人和老板连片开发山地,已初具规模。其中较突出的有:蓝坊黄坑塘的千亩金柚、脐橙优质果基地、蓝坊村老纸厂背的万亩速生丰产按基地;大地坳万亩毛竹高产示范区基地;铁寮坑、背夫坑2千亩单丛茶基地。各村种植李子面积达3200亩,年产量280吨。已形成“一乡一品”拳头产品,三华李及单丛茶远销国内外。 ◎ 旅游资源蓝坊镇旅游资源丰富。有被誉称为蕉龄八景之一的“文蜂插汉”和会仙洞等自然景观,处处是青山绿水、奇峰俊秀、景色宜人,是生态旅游的好去处。著名爱国烈士罗福星的故居也修葺一新。主要文物有坐落在龙潭村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天褒节孝"牌坊。 蓝坊镇投资环境优美。这里交通便利,是蕉铃县东四区、梅县松源等镇的交通咽喉。全镇实现了村村通公路,主干道路基本实现了水泥硬底化。通讯设施日臻完善,镇内可办理各种邮电业务,程控电话普及各村片,移动电话基站正在兴建中,可望在年内建成使用。 ◎ 经济状况至2002年底全镇工农业总收入5344.8万元, 比增3.2%,镇级机动财力126万元,同比增5%,村集体经济收入45.8万元,比增2.4%,农村人均收入3945元,比增1.2%。 2004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7772.2万元(其中工业产值2180万元,农业总产值5592.2万元);镇级机动财力143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43.28万元,其中村集体经济年纯收入3万元以上的有7个村;农民人均纯收入4059元。蓝坊是我县的“煤炭大镇”。全镇煤炭储量约100万吨,年产煤炭10万吨。同时,该镇木业也比较发达,林木蓄积量达21万立方米。 ◎ 农业结构建立起具有一定规模、效益较好,辐射带动较强的农业商品生产基地,有优质稻基地,引进200亩两优培九试验工作,并取得成功;茶果基地,在完善峰口茶果基地、石湖优质李基地、龙潭金桔基地的建设同时,新建有蓝坊南药基地,高场优质李基地;毛竹基地,今年加强散生毛竹的抚育,管护、共抚育毛竹3000亩,同时也加大力度抓好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和保护,使林业以经济效益为主向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有机统一的转变。 ◎ 基础设施全年完成固定资产800多万元。水利、交通、通信、能源、市政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一是筹资16.8万元,兴建二层半框架结构,建筑面积为320平方米的居委会办公大楼,解决社区居委“三无”现状。 二是以村道水泥硬底化为突破口,积极筹措资金500多万元,重点抓好“交通网络、水网以及峰口一条街”的建设。在交通网络方面主要以完善和提高公路等级为重点,想方设法争取上级支持,广筹资金300多万元,认真组织实施产煤区大地公路6.5公里的水泥硬底化工程。同时根据镇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积极争取省、市、县支持,多方筹资200多万元,铺设礤上3.3公里和高南公路2.6公里的水泥硬底化道路建设。 三是水网建设方面,主要抓好主排灌圳“三面光”建设,筹集资金近20万元,认真实施石湖、程官等村共4000多米主排灌圳“三面光”。完成陂头、渡槽各1座。另外还修建了峰口、蓝坊、高思等一些村的“三面光”圳道建设及清淤工作。 四是抓好峰口小学、蓝坊中学、石湖小学等学校的改薄工作,进一步改善了办学条件。 “一街”:即投入160多万元。继续改造峰口一条街、初步形成良好的镇容镇貌。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 一是自筹资金60多万元,积极配合县交通局抓好总投资450多万元的石湖至高场三级公路建设,目前已进入铺筑阶段,圆了老区人民几十年来不敢想的梦; 二是投入20多万元扩建了石湖湖坑村道硬底化; 三是组织实施石湖一队,蓝坊八角的路桥建设及蓝坊中村、峰口眼子长排村道的扩建,共投入资金17万元; 四是积极筹措资金15万元解决了龙潭、大地两村“两大会战”期间公路建设遗留问题和各村圳道建设; 五是多方筹措20多万元,完善了大地引水工程的建设,解决了大地1200多人食水难的问题; 六是招商引资引入社会能人投资近20万元建起了蓝坊屠宰场,让群众吃上“放心肉”。 ◎ 社会事业筹措资金20多万元兴建了大光村载楼老人文化活动中心。生态建设得到加强,森林率达79.7%,并被县评为先进镇。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在巩固中提高,高标准完成上级下达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任务,全镇有9个村达到合格村的标准。国防动员、征兵、民兵、预备役和双拥优抚安置工作进一步加强,全面完成县下达的8名征兵任务。侨统工作进一步加强,认真做好了侨胞的接待工作,共接待“三胞”回乡人员23批89人次,收到捐款40多万元。民政、残联等事业不断发展。 ◎ 领导班子钟志勇 党委书记、人大主席 负责党委、人大全面工作 刘依君 党委副书记、镇长 负责政府全面工作 黄伟良 党委副书记 分管党群、政法、消防、关工委工作 黄苑琼 党委委员、副镇长 分管农业、水利、国土、交通、村镇建设、新农村建设、科技、移民、统计工作 吴德胜 副镇长 分管财贸、民政、残联、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 黄青海 副镇长 分管林业、企业、招商引资、安全生产工作 张学文 纪检委员 、纪委书记 分管纪检、监察、纠风、侨务工作 古建新 党委委员、人大副主席 分管人大日常业务、依法治镇、信访、党政办、后勤工作 黄寿田 党委委员、武装部长 分管民兵、环保(公共设施管理、镇村环境卫生)、卫生、经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涂国青 组织委员 分管组织、人事、人才交流、退管会、社会劳动保障工作 曾利霞 宣传委员 分管宣传、文化、广播、旅游、体育工作 丘其略 党委委员 分管教育、农机、畜牧业工作 罗 卫 党委委员 分管计划生育工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