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莱山区 |
释义 | 莱山区,地处黄海之滨,与辽东半岛、韩国、日本隔海相望。成立于1994年,是烟台市的行政中心。位于烟台市区东部,北、西与芝罘区毗连,南靠牟平区。总面积258平方千米。2003年底,全区总人口18.1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06万人。莱山区因境内有莱山而得名。相传800多年前,在今莱山大地上,一夜间来了一座小山(今烟台莱山机场内马鞍山),当时取名“来山”,后因山上草木丛生,遂演变为莱山,由此得名建镇建区。 中文名称:莱山区 别名:来山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山东省烟台市 下辖地区:辖6个街道办事处,1个经济开发区 政府驻地:黄海路街道 电话区号:0535 邮政区码:264003 地理位置:地处黄海之滨,烟台市区东部 面积:258平方公里 人口:18.12万人 方言:胶东方言 气候条件: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机场:莱山机场 车牌代码:鲁F鲁Y 代码:370613 拼音:Laishan Qu 地理位置莱山区位于山东省烟台市,成立于1994年,曾与烟台高新区实行“两区合一”体制,2009年3月16日, 烟台市打破延续十多年的高新区、莱山区“合一体制”,单独设立高新区。 莱山区目前辖6个街道办事处,1个经济开发区,共114个行政村(居民委员会)。1998年,被列为全国首批对APEC开放的科技工业园区;同年12月,国家科技部在此设立了全国第一家中俄高新技术产业化合作示范基地。 行政区划莱山区辖7个街道: 黄海路街道 一九九九年九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总面积17.41平方公里,辖1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003年年底总人口53000人。该处地理位置优越,环境宜人,基础设施完备,交通便捷,烟威一级公路纵贯辖区,距市中心、烟台港、火车站仅6公里,南距莱山机场约10公里,邮电通讯畅达,可与国际、国内大中城市直接通联,水、电、暖、公共交通等均与市区联网。该区域被烟台市确定为国际商贸旅游中心区、科技教育新兴区、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改革开放示范区,成为全市对外开放的前沿。辖区内科教力量雄厚,烟台大学等10余所高校坐落于此,形成高等教育区,有省级以上科研所6处,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技术支撑。各类职业学校、劳动技术服务学校等源源不断地输送着熟练技工,辖区80%以上的劳动力受到高中或职业教育,受高等教育人口占城市人口的20%。辖区海岸线风景优美,旅游资源丰富,黄海游乐城、岱王山庄等旅游景点成为烟台市旅游的黄金线路。国家部委的科技交流中心及宾馆、酒店40余处设在这里,形成集居住、餐饮、游乐、度假、疗养于一体的多功能、高档次的旅游服务体系。街道经济实力雄厚,2003年经济总收入13.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757万元。国内生产总值6.7亿元,二、三产业比例64:36。第二产业从业人员5800多人。实现利税6000万元,利润4000万元;第三产业从业人员5600多人,实现利税3000多万元,利润2000万元。出口创汇3000多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3395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943万美元。共有工业企业60余家,已形成电子元件、精细化工、汽车配件、医药器械、建筑建材、包装七大支柱产业。近年来,街道致力于高起点、全方位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发展园区建设,建立招商载体。共征地48万平方米,按照国际化标准高层次规划建设生态式、人性化、花园型工业小区。预计2年内将建标准厂房40万平方米。目前已建成标准厂房6万平方米,形成了飞龙、岱山等6个工业小 区,园区有专门配套的生活小区和商贸区,在岱山社区,居住着韩国、日本等客商120余户,成为烟台市远近闻名的“国际村”。园区以其“七通一平”完善的基础设施、优越的地理位置、高效的服务体系、优惠的投资政策,吸引着国内外客商前来投资置业。 初家街道 位于烟台高新区西部,北起桐林路,东临行政中心区,西至芝罘区边界,南与莱山镇接壤,辖21个行政村,人口2.2万,总面积37.55平方公里。这里区位优越,地处APEC烟台科技工业园区的轴心地带,中俄基地工业园也座落在辖区内;环境优美,依山傍海,山清水秀,高新区重点旅游设施--科技花园镶嵌在辖区内的凤凰山下;交通便利,轸八高速公路、五区连接路、清莱路纵横贯通,距烟台港、火车站、飞机场均在10公里以内;各种基础设施配套齐全,邮电通讯便捷畅通,水、电、公交已纳入市区网络。初家街道办事处经济基础较好,发展潜力巨大,中俄基地工业园区正成为大型工业企业的密集区,有大麦芽、精密铜管等名牌产品;城郊型农业发展势头良好。果业、蔬菜、花卉种植初具规模,并创出了市场知名的农业品牌,名、优、特、新产品远销国内外,另外千亩观光农业区在积极建设当中;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借助良好的区位优势,商贸、餐饮、旅游正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区重点商贸设施--芳华园商贸城坐落在辖区内,作为新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初家街道办事处借助市府行政中心区的优势,城市功能日趋完善,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正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 滨海路街道 处位于烟台市行政中心,总面积26.124平方公里。总人口2.5万人。辖区内自然自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烟台市主要交通干线:烟威一级公路贯穿南北,轸八高速公路,轸大公路横贯东西,距烟台港、火车站均在10公里内,距飞机场只有5公里。烟台港年货物吞吐量1600万吨,货轮可通往世界上70多个国家的100多个港口,现开通烟台与日本、美国、加拿大、韩国、香港、新加坡的定期集装箱运输业务。民航开通国内30多条航线。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为综合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发展农业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和条件。 解甲庄街道 地处黄海之滨,土地面积108平方公里,耕地6万亩,海岸线长18华里。辖40个行政村,人口4.1万, 被列为烟台市对外开放重点乡镇之一。2000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6亿元,固定资产投入9300万元,地方财政收入572万元。物产、矿藏丰富:农产品主要有小麦、玉米、花生、脱毒地瓜、21世纪王子梨以及名优苹果、大樱桃、大李子、红提葡萄、红把梨、蜜桃、大枣、银杏等。菜田面积10000多亩,是烟台市"菜蓝子工程"重点基地之一。20000亩金小凤、特小凤西瓜填补省内空白,是胶东地区最大的微型西瓜生产基地。镇北部海域盛产对虾、竹节虾、海参、鲍鱼、海胆等海珍品,年水产品产量达3万吨,冷藏加工能力4000吨。狐、鹿、肉食犬、肉食鸽、长毛兔等养殖颇具规模。烟台发达兔业公司拥有全国最大的良种兔繁育基地,所培育的烟台系长毛兔被列入国家星火计划,良种鹿场个体产茸量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镇境内还有较丰富的金、铜、铁、石墨、滑石、硅酸盐、石灰石等矿藏。工业基础雄厚:全镇共有镇办、村办企业230余处,通过以优惠政策招商引资,现已建成合资、独资企业30余处,形成机械制造、精细化工、精密铸造、种养加工、建筑材料、磁性材料、包装材料等十大支柱产业,200多种产品畅销国内外,年出口创汇3.8亿美元。1200亩镇级工业园建设进展顺利,达到"三通一平",已有6个过千万元的工业项目进驻实施,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莱山街道 位于烟台市莱山区(莱山区为烟台市行政中心区)南部,距区政府10公里,是烟台市近郊区,总面积67平方公里,拥有行政村31个,人口3.8万。境内交通四通八达,莱山机场就坐落于境内,距镇驻地仅0.5公里;轸八高速公路、烟青一级公路、烟青铁路、烟济铁路穿境而过,距烟台港仅10公里。川流不息的外夹河纵贯镇区,水源充足,土地肥沃,电力充沛,通讯发达,地理位置可谓得天独厚。烟台市规划用3至5年的时间,在北部沿海开发长约200公里的沿海经济产业带,莱山镇已纳入该经济带的规划范围之内,由此又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近几年,为加快城市化步伐,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莱山镇于2001年10月,在镇驻地以北1公里、与莱山区行政中心毗邻地段,规划建设占地5平方公里、起步区为2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莱山镇白手起家,不畏艰辛,艰苦创业,率先配套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现已投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000多万元,完成了园区内3平方公里的配套功能建设和5万平方米的绿化美化工程,为项目的开工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硬环境,满足了客户的需求。良好的环境赢得了众多客商的青睐,莱山镇工业园区已逐步成为愈来愈多客商眼中理想的投资热土。园区成立至今,已引进项目84个,项目总投资达9.8亿元。其中外资项目17个,合同利用外资32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200万美元;今年新引进项目37个,总投资3.8亿元;现已投产企业15家,预计2003年底还将有6家企业投产,累计投产企业将达到21个,年可实现出口创汇2500万美元;现有在建项目22个,其中今年新开工项目18个,实际固定资产投入已达1.5亿元。预计全年新开工项目可达到25个,建筑面积在20万平方米,实际固定资产投入可达到2.5亿元以上。莱山镇坚持“服务至上,互惠互利”的原则,对有意到本镇园区投资创业的客商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莱山镇工业园区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园区,这里环境优美,服务优质,民风淳朴,热诚好客,是适于创业的理想场所。莱山镇人民竭诚欢迎国内外各界朋友光临洽谈贸易合资合作,互惠、互利,共赴前程。 此外还有院格庄街道、马山街道、区政府驻黄海路街道。 历史沿革因境内有莱山而得名。相传800多年前,在今莱山大地上,一夜间来了一座小山(今烟台莱山机场内马鞍山),当时取名“来山”,后因山上草木丛生,遂演变为莱山,由此得名建镇建区。1994年7月2日,撤销烟台市牟平县,设立牟平区、莱山区。莱山区辖原牟平县的莱山镇、解甲庄镇和芝罘区的初家镇,区人民政府驻初家镇。 1997年10月28日,设立滨海路街道办事处,将初家镇的前七夼、后七夼、迟家、石沟屯、樗岚、清泉寨、埠岚、刘家滩、孔家滩、福临夼、梁家11个村划归滨海路街道办事处管辖(鲁政函民字[1997]40号)。 1998年莱山区辖3镇120个行政村。3镇为初家镇、莱山镇、解甲庄镇。[注:按照省民政厅公布的乡镇区划调整,此时还应有滨海路街道办事处(可能由烟台高新区管理)] 1999年9月15日,设立黄海路街道办事处。将滨海路街道办事处的前七夼、后七夼、迟家、石沟屯、樗岚、清泉寨、埠岚、福临夼、梁家9个村划归黄海路街道办事处管辖;撤销莱山区初家镇,以原初家镇的远陵夼、沟北、陈家、庙后、初家、河东、河西、曹家、宋家庄、午后、杜家、南 、祁家屯、何家屯、曲家庄、东都、西都、田家庄、蒲子庄、曹家庄、解家、界牌、松岚、大郝家24个村设立初家街道办事处;将原初家镇的北贺、南贺、大庄、盛水庄、杨家台、邹家、房家、莱龙庄、三十里堡、孙家滩、于家滩11个村和解家庄镇的草埠、西轸格庄、东轸格庄3个村划归滨海路街道办事处管辖,滨海路街道办事处机关驻地迁至刘家滩村(鲁政函民字[1999]30号)。 2000年,全区总面积258平方千米,辖2个镇,3个办事处,120个行政村。年底全区总人口15.9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55万人。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莱山区总人口181963人;辖3个街道、2个镇,各乡镇人口: 黄海路街道 49469、初家街道 31836、滨海路街道 24211、解甲庄镇 40475、莱山镇 35972。 2001年,全区总面积258平方千米。辖2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区属工业园区,共27个居民委员会,96个行政村。年底全区总人口1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08万人。 2002年,全区总面积258平方千米。辖2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2个工业园区(其中马山工业园为2002年12月新建),共31个居民委员会,90个村民委员会。年底全区总人口16.9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85万人。 2003年,全区总面积258平方千米。辖初家、滨海路、黄海路3个街道办事处及莱山、解甲庄2个镇,1个工业园区(莱山经济开发区),共118个行政村(居委会)、11个社区居委会。年底全区总人口18.1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06万人。 2009年2月10日,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复,撤销莱山镇,以原莱山镇的行政区域设立莱山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机关驻原莱山镇人民政府驻地;撤销解甲庄镇,设立解甲庄街道办事处和马山街道办事处。 将解甲庄镇的孔辛头、冶头、徐家店、车家、南水桃林、北水桃林、林家疃、朱柳、姜家疃、李家疃、丁家夼、梁家夼、沟头店、新姜庄、周家沟、解家河、西解家庄村、繁荣庄、结子沟、大山后、东解家庄共21个村划归解甲庄街道办事处管辖,解甲庄街道办事处机关驻原解甲庄镇人民政府驻地。 将原解甲庄镇的西谭家泊、日头泊、岳家庄、王家沙子、辉石埠、马山、刘家埠、北寨、南寨、辛安、东泊子、西泊子、北沙子、南沙子、郭家屯、望杆墩、曲家洼、新天堡、小山后共19个村和滨海路街道办事处的草埠村划归马山街道办事处管辖,马山街道办事处机关驻马山村。 2011年5月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区常住人口28.51 万人。 自然环境气候特点 莱山区环境优美,依山环海,海岸线长21公里,最高海拔401米,集山、海、岸线于浑然一体,属中纬度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年平均降水量在700多毫米,年均日照2673小时,年相对湿度为64%;区内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受海洋性气候影响和环境综合保护措施的推行,该区空气质量常年处于优级水平;千亩天然海水浴场的海域水质洁净,沙细滩平,海水无任何污染,是烟台市最洁净的海域之一。 主要河流 境内有大小河流11条,流域面积170平方公里,库容量1053万立方米,灌溉面积8.8万亩;拥有农田林 网面积 8万亩,沿海防护林27公里;林木覆盖率达40%以上;拥有大中型机械540多台套,机械化作业 面积达90%以上;区镇村三级科技推广网络健全,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55%以上。 自然资源莱山区农业资源丰富,自然条件适宜各类农作物生长繁育;丰富的牧草资源,有利于发展草食性经济动物;广阔的浅海滩涂,可大力发展近海养殖业;紧依烟台市区的区位优势,为发展城郊型高效农业提供了便利条件。莱山区是“烟台苹果”、“烟台大樱桃” 的主产区,是烟台市三大菜篮子基地之一,是胶东半岛最大的袖珍西瓜生产供应基地;是莱山蜜桃的发源地。95年被列为山东省生态农业示范区,(98)年被列 为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莱山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主要依靠蔬菜、果业、畜牧、水产和园林花卉五大支柱产业。 经济概况综合经济2010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GDP)150.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8.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亿元,增长7.8%;第二产业增加值76.7亿元,增长12.1%;第三产业增加值71.4亿元,增长26.8%。人均GDP77642元,增长20.4%。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的1.8:53.4:44.8调整为1.8:50.9:47.3。全区税收收入占GDP比重达到11.3%,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达到8%,提高0.7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3%,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7.2%,房屋销售价格上涨4.6%,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3.3%。 工业和建筑业实现工业增加值62亿元,同比增长13.8%;营业收入177亿元,增长20 %;利税21亿元,增长24%;利润14亿元,增长25%。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45家(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完成增加值58.2亿元,增长21%;营业收入172.2亿元,增长30.7 %;利税20.9亿元,增长53.1%;利润13.3亿元,增长66.2%。营业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22家,同比增加6家,增加值、营业收入分别增长33.2%和38.6%,占规模以上企业比重分别为61%和62.4%。产品产销率99.22%;企业亏损面比上年降低1.8个百分点。 资质以上建筑企业65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8.2亿元。 农业经济农业总产值4.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6.7%。粮食产量2.2万吨,与去年持平;水果产量3.2万吨,增长5.1%;蔬菜产量1.8万吨,增长29.5%;肉蛋奶产量1.4万吨,增长4.5%;水产品产量0.7万吨,增长48%。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6.7亿元,增长24%。实施3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66个,完成投资157.4亿元,占总投资80.3%。第二产业投资25.3亿元,增长24.6%,工业投资23.5亿元,同比增长25 %;第三产业投资171.3亿元,同比增长24.2%,占全区投资比重87.1%,其中房地产投资120.1亿元,增长22.4%。房屋施工面积347.2万平方米,增长4.4%,其中住宅275.3万平方米,增长3.4%;房屋竣工面积78.7万平方米,增长5.9%,其中住宅68.3万平方米,增长7.7%; 第三产业商贸服务业、住宿餐饮业完成增加值21亿元,增长3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9.9亿元,增长19.2%。其中,批发业实现零售额8亿元,增长20%;零售业实现零售额35.4亿元,增长20%;住宿业实现零售额1.3亿元,增长19%;餐饮业实现零售额5.2亿元,增长13.1%。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中,粮油类增长11.4%、五金电料类增长33.4%、汽车类增长2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53.2%、服装类增长60.9%、肉禽蛋类增长39.2%。 房地产业完成增加值20.6亿元,增长33.8%;全年销售面积67.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6%,其中住宅60.1万平方米,增长32.1%。交通运输邮电业完成增加值1.7亿元,增长12.2%;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07万人次,增长45.8%;旅游总收入16.7亿元,增长77.5%。 外贸经济全区新批外资项目24个,注册外资1.1亿美元,增长5.3%;实际到帐外资0.62亿美元,增长7.3%。 外贸进出口总额9.7亿美元,增长28.2%。进口总额3.3亿美元,增长35.1%;出口总额6.4亿美元,增长24.9%。出口按贸易方式分,一般贸易完成1.1亿美元,增长62.3%;加工贸易完成2亿美元,增长17.9%。按市场结构分, 对韩国出口1亿美元,增长17.4%;对美国出口0.73亿美元,增长59.3%;对日本出口0.42亿美元,增长59.7%;对挪威出口0.37亿美元,增长41.3%。 财税金融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2亿元,增长33.3%。其中,税收收入10.8亿元,增长36.4%。国地税收入总额17.1亿元,增长30.3%。其中,国税收入6.8亿元,增长22.3%;地税收入10.2亿元,增长36.3%。全年地方财政支出13亿元,增长35.3%。 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75.7亿元,增长18%;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5亿元,增长14%;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37.5亿元,增长14.2%。保险机构完成保费收入17477万元,赔款支出6554万元,赔付率37.5%。 人民生活年末公安登记户籍68117户,人口19.24万人,减少3328人,下降1.7%,全年出生人口2125人,出生率为10.95‰;死亡人口1490人,死亡率为7.68‰,自然增长率为3.27‰。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15元,增长14.3%;其中工薪收入18844元,增长18.2%;人均消费性支出13368元,增长12.1%;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4.3平方米;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46辆、彩电136台、电冰箱122台、空调40台、电脑82台、移动电话244部。 农民人均纯收入11130元,增长14.7%,其中工资性收入6846元,增长17.9%;家庭经营收入2228元,增长18.2%;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121元,增长9.3%;农民人均居住面积为33.1平方米。年末每百户农民家庭拥有汽车15辆、摩托车48辆、彩电117台、电冰箱102台、空调12台、电脑28台、洗衣机58台。 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人数13605人,增长18.9%,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755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894人,增长1.4%;城镇登记失业率1.09%,下降0.08%;在岗职工32331人,职工平均工资32253元,增长11.7%。 社会事业全年列入市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33项,成果鉴定4项,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家,引进1家,累计达到23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值114.7亿元,占工业总产值比重60.2%。中小学在校生16420人,教职工1278人。全区拥有卫生机构34所,拥有床位1521张,卫生技术人员959人。城镇企业养老保险缴费职工2.8万人,增长9.7%;征缴养老保险基金17749万元,增长21.2%;城镇企业医疗保险缴费人数2.6万人,增长8.8%;城镇企业医疗保险缴费3868万元,增长10.1%;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936户,增长14.2%;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7061人,增长25.7%;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07421人,增长3.1%。 地方特产黑刺参黑刺参属棘皮动物门海参纲刺参科,多生长在海底岩礁、砾石地带,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重要的药材和滋补品,是牟平沿海珍贵海产品之一。 天鹅蛋天鹅蛋学名紫石房蛤,属海洋双壳贝类,是烟台沿海名贵海产品之一。一般生活在水流畅通、粗砂、砾石海底。分布于养马岛后海"小象岛"与养马岛之间的一狭长水域内,面积约100亩。属冷水性贝类,耐寒性很强 阿福小西瓜阿福小西瓜:属早熟品种,瓜皮绿色带细条纹,果肉鲜红色,瓜小椭园形,单瓜重1.8-2.2公斤,瓜皮极薄,糖度为12-14度,口感极好,耐贮运。烟台莱山区解甲庄镇2001年开始大面积种植,春季"五一"开始上市,秋季"国庆节"前上市,市场价格每公斤高于平均水平0.6--0.8元,是目前最好的小型红瓤西瓜 大花生烟台市气候温和,土壤松疏,雨量适中,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宜大花生生长。19世纪中期,大花生从国外传入烟台,很快在境内扩散种植,到20世纪30年代基本普及到境内山区大部分地区,成为烟台农村主要的经济作物。全市现有花生播种面积11.6万公顷,产量35万余吨。 基础建设建设环保 完成基本建设投资22.23亿元,比上年增长77%。房地产开发投资8.98亿元,增长70%。资质五级及以上建筑企业42家,实现增加值40311万元,增长37.9%;实现利税17596万元,增长57.9%。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13个,完成投资额440万元。 交通邮电 公路通车里程168公里。完成邮电业务总量6787万元,其中电信业务总量5143万元,增长10.8%;邮政业务总量1642万元,增长23%。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7.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5.8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42部/百人,互联网用户7000户。 社会事业教科文卫 有高等学校2所,在校生3.3万人;中等专业学校7所,在校生2000人;普通中学11所,在校生1万人,其中义务教育学段在校生7600人;小学23所,在校生8000人。拥有各类科技人员8500人,其中从事科技活动人员3700人。共取得市(地)级以上各类科技成果2项。专利申请量52件,比上年增长46%;授权专利26件。拥有公共图书馆3个。拥有卫生机构8所,其中,医院、卫生院6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231张,卫生技术人员396人,其中医生192人。有体育馆3座,全年参加省级以上体育比赛共获奖牌8枚,其中金牌2枚。 区内大学 烟台大学 (综合性高校,烟台市莱山区清泉路30号) 山东工商学院(财经类高校,烟台市莱山区滨海中路191)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 (军事类高校,位于芝罘区,规划将迁于莱山区) 滨州医学院烟台校区(医学类高校,位于莱山区观海路346号)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校区(农业类高校,莱山区滨海中路) 烟台职业学院 (高职类高校,位于莱山区) 烟台城市服务技术学院 (高职类高校,位于莱山区) 山东商务职业学院 (高职类高校,位于莱山区) 烟台大学文经学院(独立学院, 位于莱山区) 社会生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832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1.3%。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0967元,增长23.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644元,比上年增长15.2%;生活消费支出2776元,增长?6.4%?;人均居住面积27平方米。全区最低生活保障救助人数为753人,比上年增长7.4%;其中城镇467人,增长10.5%;农村286人,增长2%。社会福利性收养单位(含敬老院)6个,床位510张,收养300人。社会福利企业9个,安置残疾人员247人。 人才情况莱山区人才工作坚持解放思想,强化服务,优化环境为出口,整体推进人才强区战略,为实现全区经济建设全面、和谐、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基本情况 莱山区建区以来,积极拓宽渠道,大力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现有本科以上学历5594人,其中高级职称240人,中级职称1045人;博士5人,硕士138人。每年到我区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数量也逐年递增,2003年以来共接收博士毕业生8人,硕士毕业生163人,本科毕业生5213人。累计举办现场(综合、专场)招聘会150余次,网络招聘会20余场。2007年率先在全市开展了“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公开招聘23名大学生到村(居)任职。 主要做法 一是搭建人才招聘平台。每年定期举办不少于12场大型人力资源招聘活动,为用人单位和求职人员提供双向选择的平台。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企事业单位赴人才聚集的外省市开展跨区域招才引智活动,广泛吸引优秀人才到莱山区创业发展。创建了烟台市第一家集人才与劳动力求职用工信息于一体的“莱山区人力资源”网,为企业提供高级专业人才寻访、技能培训和管理培训等服务。 二是巧借外智解决难题。针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技术难题和管理难题,以电子信息、新材料、生化工程和软件开发等产业为重点,加强对俄罗斯及独联体国家专家和技术的引进。目前共引进和接待俄罗斯、乌克兰等国专家100多人次,其中院士级11人次,副博士以上学位20人次,管理及技术人员出国培训50多人次,争取上级外专局引智资金支持近200万元。另外采取外聘、咨询、讲学、兼职、邀请上门等形式,引进国内博士学位、高级职称以上高层次人才370多人,破解技术企业难题200余个,促进项目单位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以及成果的转化、推广。 三是构筑平台创建载体。积极引导企业利用驻区高校智力资源开展合作。山东绿叶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与烟台大学联合成立了烟台药学院,为企业发展储备了专业技术人才。杰瑞石油、华东电子、台海玛努尔、祥隆企业等在建筑、机电、电子信息方面与驻区高校开展了长期密切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协助中科院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中国兵器工业集团52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到莱山落户,成为莱山区承载高层次人才的主要平台。区里投巨资建成国家级创业孵化中心,为科技人员创业提供信息咨询、综合指导、后勤管理等服务。对前来创业、工作的优秀科技人员在子女入学就业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解决了人才的后顾之忧。为引进的高层次科研人员无偿提供科研、生产用房近5000平方米,使引进的人才安心创业。 四是“党管人才”重点突出。建立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把人才工作纳入党政领导班子责任制,树立“党政一把手要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亲自抓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理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和人人都可成才的观念,不唯学历、资历、身份,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发现、检验人才。把“党政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型人才、农村实用型人才”等纳入人才培训、管理体系中,不断加强对人才队伍建设的具体指导、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定期不定期研究全区人才工作,集中力量解决人才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