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拉尼娜年 |
释义 | 拉尼娜是西班牙语“La Niña”(注意不是La Nina)--“小女孩,圣女”的意思,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反相,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混乱,总是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 2010年7月起,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偏冷持续时间达到5个月,综合强度达到了“拉尼娜”的标准,形成了“拉尼娜”,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陈振林表示,2010年是近10年来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强度及影响最大的一年,其中全年出现极端降水事件的站次数为近10年来最多。 释义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正好相反)。是气象和海洋界使用的一个新名词。意为“小女孩”,正好与意为“圣婴”的厄尔尼诺相反,也称为“反厄尔尼诺”或“冷事件”。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冷暖交替变化的异常表现,这种海温的冷暖变化过程构成一种循环,在厄尔尼诺之后接着发生拉尼娜并非稀罕之事。同样拉尼娜后也会接着发生厄尔尼诺。但从1950年以来的记录来看,厄尔尼诺发生频率要高于拉尼娜。拉尼娜现象在当前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频率趋缓,强度趋于变弱。特别是在90年代,1991年到1995年曾连续发生了三次厄尔尼诺,但中间没有发生拉尼娜。 气象和海洋学家用来专门指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海水表层温度低出气候平均值0.5℃以上,且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以上)。拉尼娜也称反厄尔尼诺现象。 秋冬季降水和气温方面,“拉尼娜”是通过影响热带地区的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实现的。副高对我国气温、降水影响深远。在副高偏强的年份,我国中东部冬季偏暖。而在“拉尼娜”状态下,副高通常呈现减弱趋势。“拉尼娜”状态会使台风生成个数增多,随着基数增大,登陆个数也将增多。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冷暖交替变化的异常表现,这种海温的冷暖变化过程构成一种循环,在厄尔尼诺之后接着发生拉尼娜并非稀罕之事。同样拉尼娜后也会接着发生厄尔尼诺。但从1950年以来的记录来看,厄尔尼诺发生频率要高于拉尼娜。拉尼娜现象在当前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频率趋缓,强度趋于变弱。特别是在90年代,1991年到1995年曾连续发生了三次厄尔尼诺,但中间没有发生拉尼娜。 一般拉尼娜现象会随着厄尔尼诺现象而来,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第二年,都会出现拉尼娜现象,有时拉尼娜现象会持续两、三年。1988年-1989年,1998年-2001年都发生了强烈的拉尼娜现象,令太平洋东部至中部的海水温度比正常低了1至2℃,1995年-1996年发生的拉尼娜现象则较弱。有的科学家认为,由于全球变暖的趋势,拉尼娜现象有减弱的趋势。 表现1998年出现最近一次拉尼娜现象出现在1998年,持续到2000年春季趋于结束。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通常交替出现,对气候的影响大致相反,通过海洋与大气之间的能量交换,改变大气环流而影响气候的变化。从近50年的监测资料看,厄尔尼诺出现频率多于拉尼娜,强度也大于拉尼娜。 拉尼娜常发生于厄尔尼诺之后,但也不是每次都这样。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相互转变需要大约四年的时间。 中国海洋学家认为,中国在1998年遭受的特大洪涝灾害,是由“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和长江流域生态恶化两大成因共同引起的。 中国海洋学家和气象学家注意到,去年在热带太平洋上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海洋变暖)已在一个月内转变为一次拉尼娜现象(海水变冷)。这种从未有过的情况是长江流域降雨暴增的原因之一。 这次厄尔尼诺使中国的气候也十分异常,1998年6月至7月,江南、华南降雨频繁,长江流域、两湖盆地均出现严重洪涝,一些江河的水位长时间超过警戒水位,两广及云南部分地区雨量也偏多五成以上,华北和东北局部地区也出现涝情。拉尼娜也会造成气候异常。中科院院士、国家海洋环境预报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巢纪平说,现在的形势是:厄尔尼诺的影响并未完全消失,而拉尼娜的影响又开始了,这使中国的气候状态变得异常复杂。一般来说,由厄尔尼诺造成的大范围暖湿空气移动到北半球较高纬度后,遭遇北方冷空气,冷暖交换,形成降雨量增多。但到六月后,夏季到来,雨带北移,长江流域汛期应该结束。但这时拉尼娜出现了,南方空气变冷下沉,已经北移的暖湿流就退回填补真空。事实上,副热带高压在7月10日已到北纬30度,又突然南退到北纬18度,这种现象历史上从未见过。 “拉尼娜”它是一种厄尔尼诺年之后的矫正过渡现象。这种水文特征将使太平洋东部水温下降,出现干旱,与此相反的是西部水温上升,降水量比正常年份明显偏多。科学家认为:“拉尼娜”这种水文现象对世界气候不会产生重大影响,但将会给广东、福建、浙江乃至整个东南沿海带来较多并持续一定时期的降雨。 厄尔尼诺、拉尼娜远离热带 日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称,在过去的3年中,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引起天气异常。 它们将不再影响热带地区,但其它地区还将受其影响。大西洋和太平洋的热带地区的气温和水位已经恢复到正常水平。太平洋中部的海水水位比正常值高14~32厘米,而白令海和阿拉斯加湾的水位却低于正常值5~13厘米。该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的海洋学家威廉·帕策尔特说,目前这种平静状况始于3个月前的拉尼娜的消逝。他认为全球气候系统已恢复到3年前的状态。 “拉尼娜”正在衰退 以下内容均在2007年发表,但事实已经推翻这个理论,从2008年年初的南方雪灾可以看出,拉尼娜仍未消失。 2008年逐渐消失法美两国“海神”卫星发回的最新海洋观测数据表明,过去两年里影响太平洋的“拉尼娜”现象已经明显减弱,世界第一大洋将恢复往日的“宁静”。 “拉尼娜”的字面意思是“女孩”,它指的是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变化的一种现象。“拉尼娜”是由“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庞大冷水区域在东太平洋浮出水面后形成的,因其特征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也被称为“反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的征兆是飓风、暴雨和严寒,它与“厄尔尼诺”现象均会使全球气候出现严重异常。 据法国专家介绍,“拉尼娜”一般出现在“厄尔尼诺”之后,通常情况下,两种现象各持续一年左右。然而1998年开始出现的“拉尼娜”现象却持续了两年,直到今年(2007)6月才开始逐渐减弱。他们表示,目前的研究还无法解释此次“拉尼娜”现象和在其之前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为什么会异常强烈,也不能解释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拉尼娜”现象持续时间比以往延长了一年。 研究人员曾于去年1月和6月两次观测到“拉尼娜”现象出现减弱征兆,但后来的结果证明,这些不过是假象。在稍稍喘息后,“拉尼娜”再次卷土重来。法国专家强调说,此次卫星发回的最新数据显示,“拉尼娜”现象确实已明显减弱,“女孩”这回是真的老了。 来源那么,拉尼娜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厄尔尼诺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的增暖、信风的减弱相联系,而拉尼娜却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度变冷、信风的增强相关联。因此,实际上拉尼娜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 信风,是指低层大气中从热带地区刮向赤道地区的行风,在北半球被称为“东北信风”,南半球被称为“东南信风”,很久很久以前住在南美洲的西班牙人,利用这恒定的偏东风航行到东南亚开展商务活动。因此,信风又名贸易风。 海洋表层的运动主要受海表面风的牵制。信风的存在使得大量暖水被吹送到赤道西太平洋地区,在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暖水被刮走,主要靠海面以下的冷水进行补充,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比西太平洋明显偏低。当信风加强时,赤道东太平洋深层海水上翻现象更加剧烈,导致海表温度异常偏低,使得气流在赤道太平洋东部下沉,而气流在西部的上升运动更为加剧,有利于信风加强,这进一步加剧赤道东太平洋冷水发展,引发所谓的拉尼娜现象。 拉尼娜同样对气候有影响。拉尼娜与厄尔尼诺性格相反,随着厄尔尼诺的消失,拉尼娜的到来,全球许多地区的天气与气候灾害也将发生转变。总体说来,拉尼娜并非性情十分温和,它也将可能给全球许多地区带来灾害,其气候影响与厄尔尼诺大致相反,但其强度和影响程度不如厄尔尼诺。 2007年1月,拉尼娜影响北方,使大面积出现海冰现象。 现象气象服务机构称,估计受拉尼娜现象影响,美国中西部谷物种植带今年夏季或较为干燥。 2011年1月4日消息,一家气象服务机构周二称,估计受拉尼娜现象影响,美国中西部谷物种植带今年夏季或较为干燥,而这一时期正好是美国大豆和玉米作物所处于的生长关键阶段。 World Weather Inc的气象学家Drew Lerner在致客户的报告中称,估计今年夏季的干旱天气仍将波及美国大平原冬小麦种植区,因估计拉尼娜现象将持续至8月或9月。 2010年,受逾一个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干旱影响,俄罗斯小麦产量大幅缩减,而在澳大利亚,过多的降水则导致该国部分小麦作物品质下滑,这推动美国小麦期货上涨。 此外,阿根廷的炎热且干燥天气已经令市场人士担心该国玉米和大豆产量前景,这一忧虑推动美国玉米和大豆期货走高。 Lerner称,“拉尼娜现象和20世纪70年代和50年代中期所出现的天气异常现象有相似之处,这意味着在2011年7月晚期至8月,甚至是9月,美国农业生产区将出现干燥天气。” “World Weather Inc已经越发确信拉尼娜现象或整个夏季持续,甚至延续至秋季。” 拉尼娜(La Nina)是西班牙语“小女孩,圣女”的意思,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反相,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混乱,总是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 美国海洋暨大气总署(NOAA )在1月6日更新的报告中指出,目前的拉尼娜现象将至少持续至2011年春季。 Drew Lerner称,受拉尼娜现象影响,估计美国大平原地区的中部和南部地区,以及美国玉米带的西部至中部地区,今年春季料“偏于干燥"。 因去年秋季降雨量不足,美国大平原地区的硬红冬麦作物已经面临压力。 该气象学家还称,但俄亥俄河盆地和三角洲北部地区今年春季或较往年更为潮湿,这或导致春季播种推迟。 但他称,每次拉尼娜现象都是不同的,通常其导致北美地区较平均水平干燥且高 (0)(0)评论此篇文章 其它评论发起话题相关资讯财讯论坛请输入验证码温,这将令美国玉米和大豆,以及春麦作物承压。 他称,“美国中西部部分地区今年8月早期的土壤湿度或将不足,但最为干燥的地区将是爱荷华州,威斯康辛州,明尼苏达州,达科他州东部以及伊利诺斯州部分地区。” “夏季的干燥时节将自7月开始,且7月晚期和8月将最为干燥。” 这个时间点较为关键,因美国玉米作物通常在7月进入关键的授粉期,而大豆在8月步入授粉期。 “如果拉尼娜现象一如我们的预期出现,估计最为干燥的时间是在今年夏季晚期和秋季早期。” 对我国气候的影响下文中的今年指2007年 上半年代国气候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气候专家经过研究分析,初步认为拉尼娜现象是影响我国上半年气候的主要原因。 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赵振国认为,今年,在拉尼娜现象影响下,赤道东太平洋水温偏低,东亚经向环流异常,造成入春以来我国北方地区偏北气流盛行,而东南暖湿气流相对较弱。于是,北方强寒潮大风频繁出现,而降雨量却持续偏少,气温也居高不下。 据统计,今春北方地区风沙天气频繁,3到4月一共出现了12次大范围扬沙和沙尘暴天气,影响范围包括西北、华北、东北西部、黄淮地区,甚至波及到了江淮地区,5月份西北地区又出现了3次区域或局部地区沙尘暴天气,其频率之高、范围之广,为近50年同期所罕见。气候专家陈峪说,西北地区近50年来沙尘事件频数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 国家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陆均天说,从公元300年以来,我国一共出现过5个沙尘事件频发期,每个周期持续90年左右,近10年来沙尘事件又呈现出明显增加的趋势。 谈到沙尘暴出现的原因,陈峪认为,沙尘暴的形成及其规模取决于环境、气候两大冈素,从环境上讲,日益严重的荒漠化问题不容忽视。但“无风不起浪”,从气候上讲,今年北方地区自2月份开始,气温回升较快,偏高幅度达2至3摄氏度,造成土壤解冻时间提前,干土层大量出现。这时,雨季尚未来临,在拉尼娜现象影响下,北方地区连续出现大风天气,土借风势,沙尘暴随即形成。 北方的高温少雨,也是人们的一个热门话题,今年3到5月,全国平均气温创下1961年以来的同期最高,特别是北方地区气温持续偏高。从2月开始,长江以北大部地区降水持续偏少,连续4个月总降水量不足100毫米,华北、西北地区不足5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5成以上,特别是2到4月,北方地区平均降水量仅23毫米,为建国以来最少。高温再加上少雨,使北方地区土壤墒情快速下降,形成了9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春旱。 赵振国说,1992年以来,除1998年外,其它年份2到4月北方降水量一直在多年平均值以下,特别是去年6月至今,北方地区降水持续偏少,土壤底层墒情已经很差。这时,在拉尼娜现象影响下,我国北方地区偏北气流盛行,而东南暖湿气流相对较弱,再加上冷暖空气配合不利,此消彼长,一直没能在北方地区形成理想的降雨条件,由此出现了持续少雨干旱的天气。 在北方抗旱的时候,长江以南局部地区却是暴雨频繁。对此,陆均天指出,南方的暴雨天气是局部强对流天气的结果,从大范围流域性来讲,降水量尚属正常。 陆均天在谈到我国整体气候特征和发展趋势时说,从近年来全球气候的走势看,普遍表现出多样化趋势,这主要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交替作用的结果。在这种环境中,我国不可能成为风平浪静的“世外桃源”。他说,国家气象部门正密切关注今后的大气气候变化,及时预报,尽可能减少灾害性气候带来的损失。 2008年气候异常与拉尼娜的关系 08年处在一个拉尼娜的状态下,就是赤道东太平洋地区的海温要比常年偏低0.5度以下,而这个现象对中国的气候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在拉尼娜现象影响下,造成东亚地区经向环流异常,这样一个环流形势非常有利于我国北方冷空气的南下。它使得我们会有一个冷冬,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今年这个冷的冬季就出现了。 拉尼那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另外一个形成大雪的原因如下: 进入2008年以来,亚洲高压非常活跃,不断形成冷气团南下影响我国,造成大范围大风降温天气,但是由于南方今年的暖气团也很活跃,大量来自太平洋、印度洋的暖湿气流频频光顾南方地区,当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强大冷气团迅速南下至南方地区,并与暖湿气团相遇后,这一冷、一暖两个正好结合在一起。受这两个气流共同影响,所以最近一段时间,特别是在长江流域雨雪天气比较多,而且长时间维持着低温天气。如果只有强大的冷气团,而没有暖湿气团提供的大量水汽,南方只会出现大风降温天气;如果只有暖湿气团提供的大量水汽,而没有冷气团光临,则根本没有什么灾害性天气。而两者齐备的时候,灾害就降临了。 同时,在中国遭受雪灾的严重打击时,美国中部出现20摄氏度的剧烈降温,暴风雪不时出没(2008.01);百年未雪的中亚地区突降10mm大雪,刷新了巴格达100年未雪的历史(2007.12);西欧07夏季水患严重,英法损失巨大(2007夏),入冬以来,俄罗斯北部边缘地区温度连创新低,一度达到-50摄氏度……拉尼娜仍未结束,事态依旧很严重…… 天气10年来最极端 专家称元凶是拉尼娜 从中国气象局获悉,2010年12月,我国天气气候特征为:气温略偏高,降水偏多。全国平均气温为-3.5℃,比常年同期-3.7℃偏高0.2℃。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7.2毫米,比常年同期(8.3毫米)偏多1.1倍,为1961年以来第三多。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陈振林表示,今年是近10年来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强度及影响最大的一年,其中全年出现极端降水事件的站次数为近10年来最多。 陈振林表示,自2010年7月起,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偏冷持续时间达到5个月,综合强度达到了“拉尼娜”的标准,形成了“拉尼娜”,即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面大范围持续异常偏冷现象。历史事件分析表明,“拉尼娜”有利于我国冬季风偏强,导致冬季总体气候偏冷,华北和华南偏干,可能出现阶段性极端低温事件。 陈振林表示,针对我国今冬明春的天气做出预测,再发生2008年那次连续4次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可能性还是较低的。但是由于“拉尼娜事件”等多种因素影响,不排除出现极端强降温过程的可能性。 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宋连春表示,“拉尼娜”导致“千年极寒”的科学依据非常不充分。把“拉尼娜”和墨西哥湾暖流扯到一起更是“风马牛不相及”,因为它们是属于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拉尼娜”是年际尺度,逐年之间的波动起伏比较大;而大西洋暖流却是相对稳定的,主要表现为10年以上的长周期变化,而且近几十年来的观测显示,大西洋暖流只有很弱的减少趋势。 桂林寒冷天气将持续 三级应急响应已启动 北方较强冷空气从元旦进入桂林市以来,全市气温一降再降,并持续出现小雨、雨夹雪天气。与2010年元旦期间的平均气温十二三摄氏度相比,2011年的天气可谓是“天寒地冻”。 1月4日,从市气象台获悉,未来几天寒冷天气不会有所改观。受冷空气和低空暖湿气流影响,元月9日前,桂林市都将持续阴冷。 Ⅲ级应急响应已启动 据气象数据显示,2011年1月2日桂林市资源、全州均在0℃以下,并出现冰冻;市区以及10个县先后发布道路结冰黄色预警信号。3日、4日,市区以及多县继续发布道路结冰黄色预警信号。市气象部门预计,元月7日前桂林市北部可能出现的最低气温为-2℃-3℃,其中高寒山区为-4℃-0℃。 针对这一情况,从1月3日开始,桂林市气象局应急办、基准站、农气站、信息中心、后勤服务中心等部门,以及12县气象局,进入重大气象灾害Ⅲ级应急响应状态。以上单位主要负责人实行领班制度,严格执行24小时应急值班制度,各业务岗位全力做好实时监测、及时预警、业务监控、信息保障等工作。 “冰冻”和2008年相比还差很远 2008年的冰雪灾害让人记忆深刻,今年与2008年一样处于“拉尼娜”年(拉尼娜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正好相反),这让市民们不免担心,冰雪灾害是否会重演?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任福民在相关文章中表示,从目前的情况看,大气环流形势与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期间的大气环流形势有很大不同。接下来的日子,如果副热带高压积极响应了拉尼娜,并开始由强转弱,那我国就很有可能迎来一个偏冷的冬天。 从桂林的情况看,截至4日上午8点,灵川县以北地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冰冻、雨凇。在市区,城北部分地区也已经出现了雨凇。不过气象专家表示,目前市民们不必过于担心会出现2008年那样的严重冰冻灾害。2008年当时的冰冻天数达到了30天以上,所以造成严重后果;而这次桂林北部县的冰冻从元月1日、2日开始,天数只有4天左右,程度不算很严重。 由于当前低温寒冷的状况仍要持续一段时间,气象部门表示,会密切关注最新天气变化,及时准确地向市民传递天气情况。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