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拉穆古镇 |
释义 | 拉穆古镇,是肯尼亚最古老的居住城镇,是东非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斯瓦希里人聚居地,用珊瑚石和红树林木材建造而成,以简朴的结构为特色,并仍然保持着它的传统作用。 基本信息名称:拉穆古镇 英文名称:Lamu Old Town 编号:424-003 2001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Ⅱ)(Ⅳ)(Ⅵ)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遴选理由: 标准(Ⅱ):拉穆的建筑和城市结构生动地体现了来自于欧洲、阿拉伯半岛和印度的几百年来的文化影响,利用了传统的斯瓦希里技术创造出一个独特的文化; 标准(Ⅳ):港口都市东非海岸的繁荣与衰退以及班图、阿拉伯、波斯、印地安和欧洲之间的相互作用反映了这个地区历史上的重要文化与经济的逐步发展,而拉穆古镇是其最突出的体现; 标准(Ⅵ):拉穆的重要的贸易角色及其对学者和教师的吸引力使它在这个地区具有重要的宗教功能。继续保持着伊斯兰和斯瓦希里文化教育中心地位。 遗产简介作为肯尼亚最古老的居住城镇,拉穆有一个丰富而灿烂的历史。这个镇是从索马里到莫桑比克这些斯瓦希里最原始的殖民地中之一。从狂暴的葡萄牙入侵到后来17世纪的阿曼统治,它一直是一个繁荣的港口城市。直到20世纪初拉穆的经济一直是以奴隶为基础。当1907年奴隶制取消以后,这个岛的经济受到很大的冲击。直到最近随着游客的进入才使它的经济获得了新生。 地理环境拉穆看起来像是一个在几乎停滞不前的地方。经过了几百年的时间,它的物理外貌及特征变化很小。狭窄曲折的街道只能供步行者或者是驴子来往。人口几乎全是穆斯林。男人们仍然穿着长袍,女人像其他穆斯林一样用黑边布把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拉穆因为它的异国情调、偏僻和沉寂而出名。它成为嬉皮士和其他非英国国教徒的精神中心,他们被它的不受外界干扰的传统文化所吸引。有些人认为拉穆的出名以及旅游的增长终究会破坏这个斯瓦希里殖民地独一无二的价值体系与文明。然而又有些人认为,没有旅游业拉穆会受到损失而变得萧条。 这个镇建立时间至少是14世纪,甚至更早。经过几百年的时间,在肯尼亚于20世纪60年代获得独立之前,这个岛及其周围的群岛从葡萄牙人手中移到阿曼人手中,最后受英国人统治。在19世纪阿曼统治时期,这个岛处于繁荣时期,因为盛产象牙、红树林木材和从内部驶往中东的奴隶而成为贸易中心。人丁兴旺,这个岛成为东非海岸的斯瓦希里和阿拉伯艺术中心,也是至高无上的知识中心。 建筑特色拉穆有许许多多值得探索的地方。它的房屋及营造物的建筑尤其独特。绝大多数建筑物都可以追溯到18世纪或之前,建筑材料取源于当地,包括墙壁用的珊瑚石,支撑木门用的红树林柱子,以及雕刻复杂的百叶窗。村落,拉穆堡垒,斯瓦希里住宅博物馆和驴子避难所都是值得每个旅客参观的地方。 在19世纪60和70年代,这个远离肯尼亚海岸的白色的岛镇被称作是非洲的加德满都,是挑运工和其他陆地游客在几个月的风尘仆仆的跋涉后寻找慰藉的目的地。它的名气不可避免地传播开来,现在,旅游业代替了帆船制造业和农业,成为岛上的主要收入来源。然而,与它的沿着海岸线往南的相对来说更发达一些的邻居相比,拉穆还一直保持着过去的风格。 追溯历史这个镇建立时间至少是14世纪,甚至更早。经过几百年的时间,在肯尼亚于20世纪60年代获得独立之前,这个岛及其周围的群岛从葡萄牙人手中移到阿曼人手中,最后受英国人统治。在19世纪阿曼统治时期,这个岛处于繁荣时期,因为盛产象牙、红树林木材和从内部驶往中东的奴隶而成为贸易中心。人丁兴旺,这个岛成为东非海岸的斯瓦希里和阿拉伯艺术中心,也是至高无上的知识中心。 今天的拉穆镇虽小——从这头走到另一头仅需要40分钟——但是,鼎盛时期的痕迹仍然很明显,尽管常常遭到破坏。许多19世纪的大官邸仍然存在;使房屋变的雅致的新雕刻门、复杂的珊瑚制品以及硬木家具在这个岛上仍然能找到。长久以来,拉穆的商人们漂洋过海到达波斯湾甚至远至葡萄牙,他们不但带回了异国的商品,更带回了异域的文化。经过了与本土文化逐步的磨合,最终形成了今天拉穆当地班图人独特的语言与生活方式。传自波斯湾的铜制造型大门,以及独特的古老珊瑚建筑都是拉穆文化的骄傲。 古镇现状拉穆镇虽小——从这头走到另一头仅需要40分钟——但是,鼎盛时期的痕迹仍然很明显,尽管常常遭到破坏。许多19世纪的大官邸仍然存在;使房屋变的雅致的新雕刻门、复杂的珊瑚制品以及硬木家具在这个岛上仍然能找到。长久以来,拉穆的商人们漂洋过海到达波斯湾甚至远至葡萄牙,他们不但带回了异国的商品,更带回了异域的文化。经过了与本土文化逐步的磨合,最终形成了今天拉穆当地班图人独特的语言与生活方式。传自波斯湾的铜制造型大门,以及独特的古老珊瑚建筑都是拉穆文化的骄傲。 拉穆有许许多多值得探索的地方。它的房屋及营造物的建筑尤其独特。绝大多数建筑物都可以追溯到18世纪或之前,建筑材料取源于当地,包括墙壁用的珊瑚石,支撑木门用的红树林柱子,以及雕刻复杂的百叶窗。村落,拉穆堡垒,斯瓦希里住宅博物馆和驴子避难所都是值得每个旅客参观的地方。在19世纪60和70年代,这个远离肯尼亚海岸的白色的岛镇被称作是非洲的加德满都,是挑运工和其他陆地游客在几个月的风尘仆仆的跋涉后寻找慰藉的目的地。它的名气不可避免地传播开来,现在,旅游业代替了帆船制造业和农业,成为岛上的主要收入来源。然而,与它的沿着海岸线往南的相对来说更发达一些的邻居相比,拉穆还一直保持着过去的风格。 这个镇建立时间至少是14世纪,甚至更早。经过几百年的时间,在肯尼亚于20世纪60年代获得独立之前,这个岛及其周围的群岛从葡萄牙人手中移到阿曼人手中,最后受英国人统治。在19世纪阿曼统治时期,这个岛处于繁荣时期,因为盛产象牙、红树林木材和从内部驶往中东的奴隶而成为贸易中心。人丁兴旺,这个岛成为东非海岸的斯瓦希里和阿拉伯艺术中心,也是至高无上的知识中心。 肯尼亚古镇拉穆有“驴岛”之称,岛上的3800头驴非常能干,它们不但能运货,还能驮着游客穿过狭窄的栈道。说是客运货运两用,但“驴岛”上毛驴的主要工作还是驮运货物。居民们出行一般都选择步行,只有一些小伙子成天骑着驴四处溜达。他们是在训练,为参加岛上的“赛驴会”做准备。所谓环岛大道,不过是一条仅能允许一辆车通过的小路,但对于眼前这条路来说简直就是大道了。眼前的路,类似中国人沿悬崖峭壁修建的栈道,一边是墙,另一边下面就是海,刚好能容一头驴通过。 当地特色公元14世纪,东非的拉穆就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贸易发达的城邦。来自阿拉伯、波斯及印度的商人每年来到东非沿岸。他们带来了印度洋对岸的陶瓷、地毯等奢侈品,同时,也把毛驴带到了岛上。如今,毛驴担当着岛上主要的客运和货运任务,因而拉穆也被称为“驴岛”。每逢盛大节日,拉穆都要举行骑驴比赛。在中国人用非洲式木雕、家具装点家居的时候,中国瓷器和木门正成为非洲人的宠儿。 在家里摆一个非洲雕像,如今已经成为一种家居时尚。无论是硬朗的材质还是夸张的色彩和形态,这些带着些许神秘的光怪陆离的饰品虽然多以深褐色为主,摆在家中却非常夺目,眼下已被越来越多的喜欢接受新鲜事物的广州人所接纳,然而在遥远的非洲,中国的瓷器、木门等文化味道很重的物件正被非洲人用来装饰家居。 在非洲肯尼亚,有些人家的整面墙都用中国瓷盘来装饰,位于肯尼亚印度洋边的古镇拉穆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环,成为中国陶瓷在东非的集散地,被当地人称作是中国古瓷器的仓库。自中世纪以来,“中国拉穆”即是当地人对中国瓷器的称谓。这里出土了自12世纪以来各个时期的中国古瓷及碎片,点点珍藏讲述着数百年来中非贸易的繁盛往事。非洲人把这些古瓷及碎片全拿来装饰家居了,这些瓷器挂在墙上,把原来冷酷、坚硬的质地变得很生动,很温暖,甚至带有柔情味道。 另一方面,如果乘船到坦桑尼亚桑给巴尔岛,走进充满神秘色彩的石炉镇,穿过迷宫似的窄巷,见精美的木门时,你会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桑给巴尔岛石头城大街小巷里各家各户的木门是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的一景,从木门的制作风格和款式可以窥见当年外来文化对桑岛的影响。圆拱、方形门楣很有中国古代大门的影子,多数大门上有铜制尖门钉,现已成为装饰品和财富的象征。 有关评价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拉穆古镇是东非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殖民地,并保持着它的传统作用。这个镇用珊瑚石和红树林木材搭建而成,以简朴的结构为特色,内部庭院、阳台走廊、精心雕刻的木门更为其增色很多。从19世纪开始主要的穆斯林宗教节日活动在这里举行,这里已经成为伊斯兰和斯瓦希里文化的重要研究中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