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垃圾处理产业化
释义

垃圾处理产业化定义

垃圾处理产业化就是要将产业雏形转化成产业,它以市场为导向,把政府统管的公益性行为转变成政府引导与监督、非政府组织参与和企业运营的企业行为,把被分割成源头、中间和末端的垃圾处理产业链整合成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遵循“源头减量、物质利用、能量利用、填埋处置”的优先顺序,均衡发展分类收运和分类处理,整合产业链,培养要素市场,调控资本、技术和管理以促进薄弱环节发展,促成垃圾处理产业,保证垃圾全过程管理协调有序的进行。简单讲,垃圾处理产业化就是造就一种特定模式、聚合已进入垃圾处理行业的事业体并培育在模式下运作的核心事业体的一种过程。

垃圾处理产业化方向

垃圾处理产业化的方向将垃圾处理由公有公益性服务事业转化成服务产业并最终转化成物质生产的基础产业。垃圾处理长期由政府和公共部门统包统揽,是名副其实的公有公益性服务事业,存在投资不足、服务质量差、体制不完善、地区差别尤其城乡差别大等问题,不能满足垃圾处理和社会发展需要。垃圾处理产业化要打破单一的公有公益式供给模式,形成多元供给模式,将垃圾处理转化成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产业。从服务事业到服务产业,关键是要使“服务”有价并成为商品。垃圾处理的服务对象非常明确,就是为生活消费及提供生活保障的生产服务等解决后顾之忧,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垃圾处理服务,但也正是这种每时每刻人人都需要的特性使得垃圾处理服务成为一种“有市无价”的公共产品,如何使垃圾处理服务变成有价有市商品是垃圾处理产业化必须优先解决的难题。垃圾处理成为服务产业并不是产业化的最终目标,应回收利用垃圾中可再利用和再循环的资源,实现资源化处理,促进生产、消费可持续发展,实现垃圾处理从服务产业转化成物质生产的基础产业。

垃圾处理产业化的覆盖层面

垃圾处理产业涉及从“源头”到“末端“全过程的垃圾的处理,既包括现有垃圾的处理,还包括源头垃圾性质和产量的控制,这注定垃圾处理产业受生产和消费制约,但反过来,垃圾处理产业也对生产和消费产生反作用。因此,垃圾处理产业化不仅仅是个技术层面的问题,它必然会涉及到生产与消费环节,更全面地讲,涉及到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宏观来看,涉及到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层面,如城市化、发展模式、产业布局、产业结构、产业政策、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

生产决定消费,消费为生产创造动力,这从产业结构调整与消费结构变动之间的制约关系得到实证。1978年中国三次产业产值比例为28.2:47.9:23.9(产值占GDP的比例为28.2%、47.9%和23.9%),2007年中国三次产业产值比例为14.6:52.2:33.2(产值占GDP的比例为14.6%、52.2%和33.2%),这说明中国城市化在向深层次推进。城市化不仅仅增加城市数量,更重要的是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化推进第一产业优化、提升第二产业和明显带动第三产业发展。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中国的人均GDP由1978年的379元上升到2007年的2200美元,居民消费水平也由1978年的l84元上升到2007年的7016元,居民的家庭恩格尔系数也有大幅度的下降。第二、第三产业比例的上升有利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将刺激居民在教育、旅游等方面的消费。新产业的兴起创造出新的消费需求,消费资料和消费劳务的生产状况及其供给结构制约消费结构中各种消费资料和消费劳务的构成比例,这就是“生产决定消费”,产业结构通过制约和影响供给结构对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产生制约和引导作用。生产决定消费,反过来,消费为生产创造动力,对生产乃至产业结构起到导向作用,从宏观来看,脱离消费需要的产业结构将对经济增长产生不良影响,必须调整以适应消费需求。

发展模式与垃圾处理产业化也密切相关。粗放型发展模式意味着资源环境的低效使用,清洁生产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意味着“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产出”。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的粗放、高速发展造成了巨大的资源环境损失,生态破坏经济损失相当于当年GDP的5—13%,环境污染经济损失占当年GDP的2.1—7.7%,这两者之和高达7—20%,由此可见,经济高速发展是以资源环境要素支撑和推动的,这也说明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其实,垃圾经济就是狭义的循环经济,打破传统的以产品设计组织生产资料的模式,发展根据废物特性确定产品的生产技术与工艺,让垃圾再利用和再循环成为经济发展的一种积极模式。

垃圾处理产业化涉及的层面有些是显性的,有些是隐性的。显性层面通过宏观调控比较容易实现预定目标,但隐性层面需要坚持不懈的宣传教育和潜移默化,文化和生活方式层面就是如此。当然,因产业布局调整引起的民工潮也会带来文化和生活方式大融合,这种改变对垃圾处理产业化产生很大影响,然而,垃圾处理产业化不仅仅只适应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约束,更重要的是积极引导像文化和生活方式这类隐性层面适应现代垃圾处理产业发展要求。

垃圾处理产业化子过程

从产业雏形到产业的产业化包括一系列子过程,它们是:导入过程、扩散过程、发展过程和聚变过程。

导入过程是指在社会发展推动下,新的需求、新的意识、新的分工与阶层和先进生产力相结合,产生一种新产业的萌动过程,尤其指满足某种新需求的技术研发和生产技术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技术研发和产品构思阶段、生产技术初步成形阶段、试制和产品初步成形阶段。导入过程初期,无论是新思维,还是新主体,都处于幼小且分散状态,彼此独立发展;随着导入过程的进行,各个新思维、新主体相互交流和结合,终形成“产业受精卵”。此过程的动力虽然源自社会发展,但无论是人力投入,还是物力财力投入,主要依赖那些新主体,因此,该过程社会凝聚力有限,投入发挥的效益较低。

在新主体阶层联合推动下,社会力量认识到新的“产业受精卵”的发展潜力,更多的新主体加入研发、试制和生产行业,于是,技术扩散到整个社会,这个过程就是产业化的扩散过程。只有当技术充分扩散后,产业化才能受到社会高度重视,配套政策、社会资金等才能向该产业化过程倾斜;也只有这样之后,产业化才算进入快速发展的发展过程。扩散过程将“产业受精卵”转化成“产业胚胎”,发展过程将“产业胚胎”发育成“产业胎儿”。

“产业胎儿”在发展过程高度发育后,进入产业化的聚变过程。聚变过程将弱小群体提升为新产业骨干群体,将低级生产函数提升到高级生产函数,将满足小范围需求的产品和活动推广到大范围,产业雏形随之聚变成产业,产业化随之实现了催生产业的目标。

城市垃圾的收运与末端处理处置体系基本完备,其产业化进入了发展和聚变过程,重点是通过垃圾处理企事业改制将其从公益性服务事业转化成服务产业。农村垃圾处理才刚起步,其产业化尚处于导入阶段。农村垃圾富含禽粪和草木,其处理方式将与城市采用的方式不同,如厌氧发酵可能成为农村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需要大力开发。二次原料(含二次燃料)的开发利用,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经济较发达城市,都还处于导入阶段。实际上,垃圾处理还停留在“先产生,再处理”阶段,技术研发、市场开发与开放和骨干企业培养等产业化任务还很艰巨。

参考资料

熊孟清,隋军,徐建韵,范寿礼.垃圾处理产业化的内涵[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09(5):34-36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13: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