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廓尔喀 |
释义 | 廓尔喀,Gurkha, Gorkha,Ghurka 尼泊尔中部地区,廓尔喀王朝发祥地。位于加德满都西北80公里,海拔1,500米。县的行政和商业中心。居民多为古隆人和马嘉人。十八世纪曾为尼泊尔王朝的首都。加德满都至博克拉的公路通过此地。产稻、玉米、小麦、粟、蔬菜等。有印度教女神庙。 历史沿革廓尔喀(Gurkha,香港称为啹喀)是尼泊尔的一个部落,位于首都加德满都西北。这部落的起源于十四世纪的北印度月亮族契托尔王朝,这个部落相信自己是月亮所生的。廓尔喀即是牛的保护者,他们信仰印度教。 这个王朝的创立者名称是里什·拉吉·巴克拉塔,是拉贾斯坦邦乌代浦的拉其普特rajput王公,因为逃避德里苏丹国的入侵,其中一支刹帝利前往尼泊尔中西部与当地的马嘉人与古隆人通婚,形成廓尔喀人。 廓尔喀本是尼泊尔中西部甘达基专区的一条小村,一个刹帝利种姓中的切特利亚种姓征服该地区,后来印度的另一个刹库里亚种姓征服该地区,他们在这里建立了廓尔喀王国,征服全国。由于入侵者来自廓尔喀地区,人们便将尼泊尔名为廓尔喀,把沙阿王朝名为廓尔喀王朝,把尼泊尔人名为廓尔喀人。 廓尔喀人曾于清乾隆年间两度入侵西藏(因与西藏盐税银钱与红教活佛沙玛尔巴唆使),意图抢掠遍布各地的喇嘛庙中的财富,第一次被满清驻当地军队将领(巴忠)与噶伦丹津班珠尔议和后撤回(每年300个银元宝,重32两),然而第二年又以更大规模入侵,几乎没有遭遇当地藏兵或者满清驻军的抵抗,得以大肆抢掠,后被乾隆皇帝命清朝大将福康安同参赞大臣海兰察率领清兵支援当地藏兵击退,赶回喜马拉雅山南麓,甚至还反攻到廓尔喀首都阳布(加德满都)外二十公里的热锁桥,从而迫使廓尔喀向清朝五年朝贡一次。这一从属关系很稳定,一直持续到1908年尼泊尔彻底为英国控制,英国禁止廓尔喀向清朝朝贡,廓尔喀因此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藩属国。当英国殖民者小股部队入侵廓尔喀,被廓尔喀人打败后,廓尔喀人将缴获的英军军备上缴北京,向清廷请功。但由于语言不同,对于英国这一名称两国翻译的名称不同,廓尔喀人上报时,清廷以为只不过是南部边陲的一个本国不知道的小国,只是嘉奖几句,未予重视。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时,廓尔喀国王曾经上书清政府,提出愿意派兵入中国协助清兵平贼,但清政府未有音信回复。 他们在19世纪60年代又与西藏开战,西藏战败,签订《尼泊尔西藏条约》。尼泊尔人在西藏驻官,有治外法权,西藏每年交一万卢比贡金给尼泊尔。 近代廓尔喀人英勇善战的形象,主要来自英军的廓尔喀部队。这支部队在十九世纪初被英国征召加入驻印度英军,之后逐渐演化为英军的一支常备部队。他们在二次大战及福克兰群岛战争等二十世纪的战役中都有表现。至今,英军仍留有一个总数约3700人的廓尔喀佣兵旅,获选加入此部队的廓尔喀战士将分别至英国、新加坡和文莱等地派驻。英国王储哈利王子参军期间也曾接受廓尔喀部队的训练。印度也有廓尔喀军、中印战争、印巴战争也与他们有关。 廓尔喀战士引以为傲的特有武器为廓尔喀弯刀。此种号称世界十大名刀之一的弯刀锋利异常,也是廓尔喀战士的杀敌利器。他们因为有山岳民族的尚武习惯,因此他们最擅长山地战与游击队形式的战斗,在911后的阿富汗战争中,英国曾派出廓尔喀部队进行地面作战。 相关信息战时表现在阿富汗战场,廓尔喀兵的保护让哈里王子(右)感到很安全,他们间的关系很融洽。2009年,英国哈里王子因行踪被媒体曝光,不得不提前从阿富汗前线回国。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待在英勇善战的廓尔喀兵中间感到很安全,因为这些廓尔喀兵佩有锋利的廓尔喀军刀,当弹药用尽时,会挥动廓尔喀军刀攻击。让哈里王子大加赞赏的廓尔喀兵,其实就是英军派往阿富汗的廓尔喀部队——被誉为世界上最成功、最令人生畏的雇佣军队。 英军精锐英军精锐王室看重 廓尔喀兵是英国从位于喜马拉雅山西部的尼泊尔招募的雇佣兵。1814年,尼泊尔王国的廓尔喀战士奇袭了英控克什米尔,英国人以3万人对付尼泊尔1.2万人,经过两年奋战才实现和平。这一战,英国人虽然赢得了胜利,但廓尔喀兵宁死不屈的勇猛精神却给英国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战后,英国与尼泊尔签订条约,开始招募廓尔喀兵。 1815年,英军编制中有了第一支由廓尔喀兵组成的战斗营,在此后发生的所有与英国有关的冲突中,都有廓尔喀兵参战的身影。廓尔喀兵无限忠诚地为英国效劳,他们毫不留情地镇压反对英国殖民者的亚洲同胞,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在1982年的英阿冲突中曾远征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群岛),至今仍战斗在阿富汗、伊拉克战场上。 在过去的200年中,廓尔喀兵的足迹踏遍阿富汗、巴勒斯坦、埃及、北非、朝鲜和伊拉克等地。另外,他们还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曾在科索沃和东帝汶等地服役。1997年香港回归前,廓尔喀兵也曾长期驻扎香港,号称是驻港英军的“拳头部队”。 据报道,这支平均身高只有1.60米的廓尔喀部队深得英王室的厚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查尔斯王储不但定期看望他们,还经常参加他们的阅兵式和纪念活动。所有的廓尔喀战斗营都以英国各君主的名字命名。英军中历史最悠久的一个廓尔喀营,还有一根引以为豪的两米长铜制“女王杖”。这是1863年英国女王授予该营的,以代替战斗英雄奖章。 目前,英军有4个廓尔喀兵步兵团,大概3700人。廓尔喀步兵团中只有极少数英国军官,其余大多数都是廓尔喀军官。在加入英军之后,廓尔喀人将他们的行动扩大到工程、通讯和运输等方面,有时也有廓尔喀炮兵、伞兵和宪兵部队。 为钱卖命为钱卖命特别能忍 充满神秘色彩的廓尔喀兵,向来以纪律严明和英勇善战闻名于世,而且对雇主非常忠诚。由于廓尔喀兵大多为生活所迫,世代以当兵为业,他们毫不掩饰地说:“当兵就是为了钱,没有其他目的。”为保住饭碗,他们一般都能逆来顺受,盲目服从,认为“食君之禄,分君之忧”,理所当然。 19世纪初,在镇压印度独立运动时,廓尔喀兵毫不犹豫地对印军下手,在1919年阿姆利惨案中,他们用机枪向和平示威人群扫射长达一个小时。廓尔喀兵无论走到哪里,都深受英军欢迎,因为他们不仅完成任务出色,且总能在战场上照顾英国士兵,甚至不乏为其挺身挡子弹的事例。 廓尔喀兵的纪律性和耐力超强。据说,如果没有命令,即使一天不吃饭,命令他坐着,他也不会离开。在战场上,无论负多严重的伤,他们总能忍住痛苦,有时甚至疼痛得直掉眼泪,嘴里还在念叨“不能喊,不能叫苦,我是廓尔喀人。” 有报道认为,廓尔喀人的民族性格,特别适合打仗。据说,廓尔喀人平时沉默寡言,一旦发起脾气,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与其懦弱地活着,不如就此死去。”这是廓尔喀人的生存信条。 在二战的一次战斗中,廓尔喀兵星夜潜入日军阵营,最后只留下一个日军活口,让与日军同一阵线的其他国家闻风丧胆。迄今,共有26名廓尔喀人因作战英勇顽强,荣获了英国最高奖赏——维多利亚十字勋章。 技术过硬身佩尖刀削铁如泥 尼泊尔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尼泊尔人均年收入仅为240美元,而廓尔喀兵的年薪却有8500美元。不过,廓尔喀兵的人选却要经过百里挑一的选拔。首先要经过“山选”。由67名英军退伍军人组成的征兵代理人,分别去尼泊尔乡下寻找合适的士兵。只有被他们选中的青年,才有机会进入下一阶段的选拔,即“山选”。 在这一轮筛选中,身体和智力的测试将更加全面,整个过程长达8小时。其中一项内容是,应征青年脱得只剩下内裤,背负25公斤的沙子,在48分钟内完成5公里登山跑。参加“山选”的6000多名男青年中,只有789人能参加为期一周的最后测试。最后测试在尼泊尔西部城市博克拉的英国廓尔喀士兵招募中心举行,最终确定230人加入英国军队。 除了丰厚的薪水外,廊尔喀兵每两年有一次探亲机会。每次回去,他们都受到王子般的尊敬,是备受欢迎的求亲对象。据了解,廊尔喀兵每年都将军饷的大部分汇回家乡,对尼泊尔来说,这是仅次于旅游业的一项重要收入来源。 服装装备廓尔喀兵加入英军后,穿着标准的英国陆军制服。战斗装备是DPM迷彩战斗服,阅兵时服装在温带地区是深绿色,热带地区是白色,但士兵皆配有黑色漆皮腰带,军官则佩戴十字型腰带。阅兵时,士兵则戴着黑色无边帽或廓尔喀软帽,穿其他制服时则戴绿色贝雷帽。 廓尔喀兵身上最显眼的“装备”,要属闻名于世的廓尔喀弯刀了。这种军刀不仅是尼泊尔的国刀,也是廓尔喀士兵的荣誉象征,英军廓尔喀兵团也因此被誉为“弯刀勇士”。廓尔喀弯刀像狗的后腿形状,刀背既厚且钝,但刀锋却异常锐利。这种充满神奇色彩的军刀,虽不能当作掷刀使用,但在肉搏战中却非常有用,是廓尔喀人最喜欢的近距离作战武器。 廓尔喀兵廓尔喀“弯刀勇士”在英军中的出色表现,加上他们高度自觉的忠诚度,让不少国家和经营机构对其产生了浓厚兴趣。目前,除了英国每年固定招募廓尔喀人从军外,印度每年也至少招募2000名廓尔喀兵,数量几乎是英国的10倍。 据报道,印军的廓尔喀兵也表现不俗。1999年5月,一支游击队占领了泰格尔山,直接威胁印度在克什米尔的存在。为夺回阵地,印军一支廓尔喀步枪联队,每人背负25公斤的行军包,从山的侧背向顶峰一米一米地攀爬。居高临下的游击队甚至懒得向这群疯子开枪,故意放他们爬到半山腰时,向山下扔石头,把廓尔喀人打得尸横遍野。然而,出人意料的是,11名廓尔喀敢死队员,最后在炮兵的掩护下,竟然爬上了山顶,并与敌军展开白刃战。5小时后,泰格尔山回到印军手中。 近年,廓尔喀人除了从军外,还干起了警察、保安等职业,并靠着过硬的作风和表现,形成了一种“品牌”。据悉,新加坡每年都从尼泊尔招募200名廓尔喀警察,这些警察已成为该国警界独特的风景。澳门回归祖国前,也曾招募了100名“廓尔喀兵”,驻防高度设防的监狱。在香港,英军廓尔喀兵早已撤走,但当地廓尔喀保安像菲佣一样有名,他们兢兢业业,严守规矩,深得雇主信任。 史料记载廓尔喀,在卫藏西南,与巴勒布各部相邻。巴勒布三汗:曰阳布,曰叶楞,曰廓库木;后皆为廓尔喀酋博纳喇赤并吞,及小部二十三。其国境东西二千里,南北约五百里。东与哲孟雄、宗木、布鲁克巴接壤,西与作木朗接壤,南距南甲噶尔,北连后藏边境。传至孙拉特纳巴都尔,年幼嗣位,其叔巴都尔萨野用事,操国大权。 乾隆五十三年,廓尔喀人至藏贸易,以争新铸银钱,与唐古忒开衅构兵,进侵藏界。帝命四川总督鄂辉、将军成德往查,以巴忠熟悉藏情,令为会办。巴忠迁就议和,称内附,帝锡封廓尔喀王爵。廓尔喀私责后藏班禅喇嘛赔偿银两,巴忠不以闻,既而后藏不能偿,班禅复与弟红帽喇嘛沙玛尔巴不协,沙玛尔巴因导廓尔喀内侵。五十六年,廓尔喀遂以唐古忒兵欠款、班禅负约为辞,遣兵围聂拉木,唐古忒兵闻风溃,进至达木,番兵亦败退。八月,廓尔喀围札什伦布,将军成德赴藏援剿,帝复命四川总督鄂辉督后队赴援,鄂辉复调金川兵二千、云南兵二千助讨。九月,廓尔喀六七百人攻宗喀,陈谟、潘占魁等率唐古忒兵固守,击却之,斩首四十六,贼退济咙。帝始议大举往征。 十月,召两广总督福康安入京,授以方略,命为将军,督参赞海兰察等由青海赴藏,总领大军讨廓尔喀。十二月,成德次聂拉木四十里,战拍甲岭,败之。明年正月,攻克聂拉木东官寨,斩其酋呢玛叭噶嘶及踏巴等。二月,以地雷破西北碉寨,获咱玛达阿尔曾萨野,巨酋玛木萨野之侄也。聂拉木既平,进军济咙。 三月,福康安抵后藏,诏晋为大将军,各军咸受节度。廓尔喀筑寨据险死守。四月,福康安偕海兰察由绒辖、聂拉木进,决议先剿擦木、济咙。擦木地最险,两山夹峙,中亘山梁。五月六日,乘夜雨,分五队,海兰察等居中,哲森保等由东西山趋贼寨,墨尔根保等绕出贼背。黎明,攻擦木山梁两石碉,克之,擒斩二百馀人。进至玛噶尔辖尔甲,济咙援贼三百据山力拒,海兰察趋进,马中枪,挥军奋击,尽歼之。济咙贼闻官军将至,建大寨山冈外,扼险筑三大碉相犄角。福康安檄巴彦泰、巴彦寨、萨宁阿、长春攻西北临河大碉,桑吉斯塔尔、克色保、筹保、巴哈、张占魁攻东北石上大碉,哲森保、墨尔根保攻东南山梁上大碉,蒙兴保、绰尔浑等攻山下喇嘛寺,阿满泰、额尔登保等攻大寨,以惠龄为策应之军,海兰察率骑兵张两翼截击逸贼。六月初六日,哲森保等攻克山梁大碉,蒙兴保等克喇嘛寺,复会攻临河及石上两大碉,皆克之。设炮石上,战一昼夜,破其东北隅,遂拔济咙,斩级六百馀,擒二百,获贼目七。 当福康安之攻济咙也,先遣成德、岱森保率兵三千出聂拉木南行,牵缀贼势,壁上木萨桥。贼筑三卡於德亲鼎山下,建木栅於下木萨桥,以拒官军,岱森保悉攻破之。於是自擦木至济咙边界尽复。济咙西南皆高山峻岭,路险恶。距济咙八十里有热索桥,其大河自东来注,渡桥即廓尔喀界也。贼屯北岸三四里外索喇拉山,设石卡一,南岸临河,设石卡二。官军进破索喇拉山卡,追至热索桥。逸贼甫上桥,南岸守桥贼见追兵至,仓卒撤桥,逸贼皆落河死。官军隔河施枪,河阔不能及,乃退还。密遣阿满泰、哲森保、墨尔根保、翁果尔海等率土兵东出瓘绿大山,绕至上游,伐木编筏以济。时贼与官军隔河相持,不虞间道军骤至,仓皇抵抗,不能敌,溃而奔,遂夷二石卡。 六月十七日,福康安、海兰察、惠龄等渡热索桥,进密里顶大山,山重叠无路径,乃令乌什哈达、张芝元开路以进。明日,抵旺噶尔,山势险峻,玛尔臧大河傍山南注。我军循河东,路逼仄,不能驻足,士卒皆露宿岩下,深入贼境百七十里,不见一贼。寻侦知旺噶尔西南协布鲁克玛贼树木城,外环石壁,城西里许夹河筑卡,城东三十里环克堆筑寨,以相犄角。二十日,官军由旺堆伐树建桥,城贼居高施弹,桥不能成,我军以炮轰其城,贼随缺随补,终不得渡。二十二日,福康安、海兰察由间道越伯尔噶臧兴三大山,攻克堆,贼阻河以拒。日暮大雨,我兵佯退伏丛林中,夜深偷渡,毁贼垒五,斩级三百馀,径趋协布鲁克玛,与惠龄等前后夹击,贼惊溃,木城石卡俱下。 协布鲁克玛既克,福康安分道而前。一由噶多趋东觉为正道,一由噶多东越山趋雅尔赛拉、博尔东拉为间道。海兰察督桑吉斯塔尔、阿满泰、珠尔杭阿等出间道,福康安出正道。命台斐英阿等与贼相持於作木古拉巴载山梁,躬率额尔登保等潜趋噶多普。七月初六日晨,渡河破其碉卡,进毁寨十一、木城五,殛贼目苏必达柰新及巴撒喀尔,斩径四百。海兰察亦破贼博尔东拉前山,毁木城三、石卡七,追至玛拉,遇伏,击破之。东觉馀贼俱尽,两军复合。进至雍鸦,贼据噶勒拉山梁,道路崎岖,士卒履皆穿,跣足行石子上,多刺伤,又为蚂蝗?啮,两足肿烂。其地多阴雨,惟辰巳二时稍见日,届午则云雾四合,大雨如注,山颠气寒凛,夜则成冰雪,於是顿兵休息。当是时,成德军亦克札木,过铁索桥,进至多洛卡,破贼陇冈,覆利底寨。 八月,福康安分军为三,过雍鸦趋噶勒拉。廓尔喀境皆山,东西对峙,中贯大河。自过雍鸦,山势皆南北向,噶勒拉、堆补木、甲尔古拉、集木集诸大山层层环抱,横河阻之,我军须渡河仰攻。初二日,破石卡,逼噶勒拉山颠木城。侍卫墨尔根保、图尔岱,参将张占魁攀堞以登,中枪而殒,士益奋,抛火弹入焚其帐房,自辰至未,克木城石卡各二,歼贼三百馀,毙其目五,落崖死者无算。乘胜追数十里,抵堆补木山口之象巴宗,贼蜂拥出拒,袁国璜等陷入阵,毙贼百馀。复檄珠尔杭阿等攻集木集,阿满泰、额尔登保等渡河扑甲尔古拉。贼扼险列木栅长数里阻官军,阿满泰与贼争桥,中枪落水,额尔登保等奋呼而进,遂渡河,斩贼目三,毙贼百馀。大军竞进集木集,贼众分三道来援,殊死斗。福康安躬督战,英贵殒於阵。台斐英阿、张芝元、德楞泰往来奋击,射死红衣贼目二,贼始败走。 是役也,连战两日一夜,克大山二、大木城四、石卡十一,斩贼目十三,进抵帕朗古,深入贼境七百馀里,毙六百馀人,廓尔喀酋震惧乞降。初,福康安破东觉,贼酋乞降,福康安不许,檄令拉特纳巴都尔、巴都尔萨野躬亲至军,并献祸首及所掠财物,贼不应。至是拉特纳巴都尔、巴都尔萨野遣大头人禀请交送札什伦布什物,缴出西藏所立条约,并献祸首沙玛尔巴之骨。 福康安、海兰察、惠龄合疏入告曰:“窃臣等秉承庙算,统率劲兵,自察木进剿以来,连战克捷,边界肃清,遂夺热索桥,深入贼境。协布鲁、东觉、博尔东拉、噶勒拉、堆补木、帕朗古诸处皆系峭壁悬崖,大河急溜,我兵绕山涉水,间道出奇,贼匪碉卡木城悉行攻克,所向无前,贼匪败衄奔逃。大兵进至雍鸦,送出上年被裹兵丁王刚诸人,具禀乞降。旋遣贼目噶布党普都尔帮哩等迎赴军前,悉将上年被裹之噶布伦丹津班珠尔及兵丁卢献麟等全行送出,禀陈沙玛尔巴唆使情形,悔罪哀祈。臣等严加驳饬,复进兵至帕朗古,移营进逼,贼匪益加震恐。即将沙玛尔巴眷属、徒弟、什物等项,及抢掠札什伦布银两物件,皆已遵檄呈交,并缴出私立合同二张,不敢复提西藏给银之事。再三恳求圣主,逾格施恩,赦其已往,以全阖部番民之命。兹於八月初八日,遣办事大头目噶箕第乌达特塔巴、苏巴巴尔底曼喇纳甲、察布拉咱音达萨野、喀尔达尔巴拉巴达尔四名,恭赍表文进京,并虔备乐工、驯象、番马、孔雀、甲噶尔所制番轿、珠佩、珊瑚串、金银丝缎、金花缎、毡呢、象牙、犀角、孔雀尾、枪刀、药材共二十九种,随表呈进。另禀恳臣代奏,当即译阅表文,词意极为恭顺恳至。并据第乌达特塔巴等伏地哀恳,叩头乞命,至於泣下。跪称:‘廓尔喀部长拉特纳巴都尔、部长之叔巴都尔萨野,本系边外小番,曾归王化,渥受大皇帝天恩,特加封爵,锡赉多珍,高厚恩慈,至今顶感。乃拉特纳巴都尔年幼无知,巴都尔萨野罔识天朝法度,因沙玛尔巴从中簸弄,唆使廓尔喀与唐古忒藉端滋事。拉特纳巴都尔等轻听其言,侵犯后藏,仰烦大皇帝天兵远讨,诛戮头目人众三四千人,攻据地方七八百里,天威震叠,廓尔喀胆落心惊。拉特纳巴都尔及巴都尔萨野自知罪在不赦,惶惧尤甚。从前侵犯藏界之事,虽系被人煽惑,而孽实自作,万不敢丝毫置辩,诿咎於人。惟有仰恳转奏大皇帝大沛恩施,开一线之路。如蒙允准,免其诛灭,廓尔喀阖部地土、人民皆出大皇帝所赐,衔感宏施,曷其有极!前立合同混行开写各条,万不敢复提一字。廓尔喀永为天朝属下,每届五年朝贡之期,即差办事噶箕一名,仰觐天颜,子子孙孙,恪遵约束。恳求大将军据情转奏’等语。臣等随谕:‘拉特纳巴都尔、巴都尔萨野自速诛锄,侵扰藏地,天兵至此,本应灭尔部落,?焦类无遗。今拉特纳巴都尔等敬凛大皇帝天威,万分悔惧,屡恳投降,情词恭顺,本大将军不敢壅於上闻,当即据实具奏。大皇帝如天好生,或可仰蒙鉴察,宥罪施恩。倘荷圣慈允准,从此尔部落惟当遵奉天朝法度,不得复滋事端,方可永受大皇帝天恩,保守境土。此次天兵威力,尔已深知,若稍抗违,即是自取灭亡,后悔无及。’其头目跪聆之下,战栗叩头,感惧之诚,形於辞色。臣等伏思廓尔喀恃其险远,构衅称兵。上年藏事,迁就议和,兵威未加,罔所祇惧,是以投诚甫及两年,复行反覆。此次兴师问罪,仰承圣主指授机宜,士卒争先用命,越险摧坚,兵到之处,屡战屡胜,大半歼擒。廓尔喀在西番各部素称强悍,今见天朝兵力精强,所向无敌,全部震詟,屡遣大头人来营乞降,察看情辞,实出诚悃。伏查前承明旨,谕令臣等‘酌量情形,倘军临贼境,贼匪心怀忄习伏,悔罪乞哀,或可申明约束,俯允所请,纳款班师’。仰见我皇上庙算精详,几先指示,义正仁育,威德覃敷,臣等实深钦服。今廓尔喀业已悔罪投诚,遣大头人恭进表文,请於象马方物之外,虔备乐工,使隶於太常,附各国乐舞之末,并恳定立贡期,遣使五年朝贡一次。详察贼情,实属倾心向化,不敢再滋事端,卫藏全境似可永底敉宁,相安无事矣。” 疏入,帝允受降,谕福康安等筹善后撤兵,仍以所获热索桥以西协布鲁、雍鸦、东觉、堆补木、帕朗古各地还廓尔喀;热索桥以内济咙、聂拉木、宗喀前属藏地,为廓尔喀所据者,仍归后藏。沿边设立鄂博,如有偷越,即行正法。遇有遣使表贡,先行禀明,边吏允许,始准进口。八月,廓尔喀酋遣苏必达巴依喇巴忻喀瓦斯并亲信玛泌达拉喀瓦斯至营,呈水牛、猪、羊各百头、米二百石、果品糖食百筐、酒百篓犒师。福康安谕留牛羊各十头、米十石,以答其诚敬之意,馀皆发还。复赏锦缎各四疋,廓尔喀益感服,受约束。二十一日,班师。十月初三日,福康安还后藏。 五十八年正月,廓尔喀贡使噶箕第乌达特塔巴等赍贡物至京师,帝赐宴,命与朝鲜、暹罗各使同预朝贺,封拉特纳巴都尔为廓尔喀王。自是五年一贡,听命惟谨。 其后英吉利据印度,时时被侵略,迫订西古利条约,廓尔喀始将西界克美忄互山地及开利川河流域割於英。廓尔喀既为英逼,勤修国政,力保自主之权,英虽觊觎之,无如何也。光绪末,犹入贡中国云。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