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昆明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系 |
释义 | 概述昆明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系是由原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和昆明大学社科系(中文)发展而来。办学30年来,为云南省和昆明市培养了几千名中小学教师和区域经济发展所需相关专业人才。尤其是对昆明市基础教育作出了突出贡献。该系是昆明学院第一批开办本科的系。2004年开始招收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生,至2010年共招收本科学生七届。目前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在校生人数749人,文秘专业专科在校生158人。学生来自本省各个地区和黑龙江、辽宁、陕西、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四川、贵州、广西等全国多个省份,学生中有汉、彝、回、白、傣、纳西、藏、壮、怒、佤等多个民族 重视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教育传统的学习和继承,对学生加强专业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培养,夯实专业知识基础,强化专业实践技能,把人文素养熏陶融于教学计划总体设计之中。通过学校通识课程强化专业必修课程、专业方向课和实践课程训导、磨练,为学生搭建起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平台,形成“厚基础、宽口径、技能强、适应广”的人才培养特色。近三届毕业生就业率都在90%以上。 系专任教师40人中:教授4人、副教授15人,博士和在读博士7人、硕士17人,市级学术带头人1人、院级学科带头人4人、骨干教师10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1人,省级“教学名师”、“优秀教师”各1人,市级“优秀园丁”1人、市级优秀哲社专家2人。系目前承担国家级社科基金西部项目1项、省级重点和一般哲社规划项目2项。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建设国家级“特色专业”一个和学院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 6项。系当前办学情况和今后发展思路:落实规范,增强办学竞争力;蓄势待发,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协调发展,形成办学特色。从教学、科研、教风和学风四个方面深入,力争做到系有特色,师有特点,生有特长;通过教学的文新系、科研的文新系、人文的文新系的阶段性建设,努力把本系建设成学院人文教育高地。 系部领导桂彦南,男,汉族,1954年4月出生,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1974年10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1984年8月——2008年7月在昆明大学工作,先后任校长办公室副主任、高教研究室副主任,2005年3月开始主持高教研究室工作。2008年7月到2009年1月在昆明学院高教研究所工作。2009年3月调任文学与新闻传播系总支书记、系主任。 姜晓霞,女,侗族,1973年出生,系副书记,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及古代文论教学与研究。讲授的主要课程有:《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论》、《中国古代山水诗研究》、《大学语文》。近五年主持和参与的省校级科研项目四项,发表相关论文十篇,参编教材《中国古代文论新体系教程》(副主编)一部。 詹七一,男,教授,文学与新闻传播系副主任。1960年7月出生在昆明,祖籍重庆。1977年毕业于昆明市第八中学,随即到昆明市呈贡县原七甸公社七甸大队四队插队;1983年毕业于云南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并分配到中共云南省委统战部工商党派处工作;1985年调入原昆明大学(现昆明学院)任教至今,主要讲授《文学概论》、《美学专题》、《现代西方文论》、《中国古代文论》及《大学语文》等;1995年再入云南大学中文系在职读研究生,师从已故赵仲牧教授研习当代哲学思潮与美学理论,于1998年获文学硕士学位;2000年教师节获昆明市政府“1999年优秀园丁”奖;2002年选拔为“昆明市第三批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003年8月破格晋升为教授、推选为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大学语文分会常务理事;2004年获“昆明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奖、“昆明市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昆明市优秀专家”称号,并入编中共昆明市委组织部《高层次人才库》;2006年获“云南省高校青年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类论文一等奖”、选聘为云南大学人文学院美学专业硕士生导师;2007年特聘为昆明市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653工程”)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评选为校级“2007年度优秀教师”、获首届“昆明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社科专家”称号、推选为云南省美学学会常务理事;2008年推选为“昆明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员”评审委员会委员。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