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昆仑紫瓜 |
释义 | “昆仑紫瓜” ,别名酪酥。又叫昆仑瓜、矮瓜、茄瓜、紫瓜。我们俗称之为茄子。江浙人称为六蔬,广东人称为矮瓜,是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热带为多年生。其结出的果实可食用,颜色多为紫色或紫黑色,也有淡绿色或白色品种,形状上也有圆形,椭圆,梨形等各种。茄子是一种典型的蔬菜,根据品种的不同,用法多样。根据营养专家黎黍匀分析,茄子的预防疾病指数为26.29,生命力指数为9.7142,证明对疾病的康复具有相当高的价值,而对生命力的提高属于有效范围。 中文名:昆仑紫瓜 外文名:eggplant 别名:落苏,酪酥,茄子,矮瓜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茄目 简介什么是茄子茄子,又名“伽子”、“落苏”、“昆仑紫瓜” ,别名酪酥、昆仑瓜、矮瓜、茄瓜、紫瓜等。隋炀帝大业末。改茄子为昆仑紫瓜。 隋炀帝大业年末,改称茄子是“昆仑紫瓜”。 茄子的分类“紫色树,开紫花,紫花落了结紫瓜,紫瓜又像紫色瓶,紫色瓶里装芝麻。”这是一则关于茄子的谜语,其实茄子从颜色上分类,不只有紫茄一种,还有青茄、白茄和黄茄等;从形状上看也不只有瓶形茄,还有圆茄、灯泡茄、长颈茄、东北羊角茄等。但是在茄子中还以紫色灯泡茄最为常见,其营养价值非常高。 历史渊源茄子,原产亚洲,迄今己有3000多年栽种历史。我国是六朝时从泰国传入的,隋炀帝称之为“昆仑紫瓜”,因其味美,如同酪酥,故有“酪酥”之名。其色有银、紫二种。宋黄庭坚诗曰:“黎霍盘中生精神,珍蔬长蒂色胜银,朝来盐醯饱滋味,已觉瓜瓠浸轮国。”咏的是银前;清谢塘则赞紫前:“金紫银青色色排,卑枝每系野人怀。结银菡萏名同雅,移植昆仑品莫挤。范其剥瓜宜盛暑,肥如烹瓠饮清斋。落苏本是江南语,辨味惟推北产佳。”谢塘认为北方茄子味佳胜过南方,事实不假;在北方地区,茄子不但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家肴,也是名师巧手烹制的席上珍馐。 相关作品另一位西汉文学家、有“西蜀孔子”之称的成都人扬雄,作《蜀都赋》描述家乡物产时说:“盛冬育笋,旧菜增伽”。伽,便是茄子。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说:“今呼伽,未知所自。食伽子数蒂,偶问工部员外郎张周封伽子故事。张云:伽,一名落苏”,也写作落酥。宋人陶谷《清异录》记载:“落酥本名茄子,隋炀帝饰(称)为昆仑紫瓜,人间但名昆味而已”。李时珍《本草纲目》也说:“茄一名落苏”。清初朱彝尊《临江仙》词曰:“陇上紫瓜好,黛痕浓抹,露实低悬”,紫瓜也是指茄子。 颇有学问的扬雄,把茄子称作伽子,伽乃梵文的译音字,这说明茄子是来自印度。专家们考证,茄子原产地就是在印度,分紫茄、青茄、白茄。成都人在西汉时吃到的茄子,应该是从南方丝绸之路传入。蜀商在把蜀布之类的产品卖到印度的同时,又把印度的茄子带到了成都,也许茄子就这样由成都出川走向全国。 烹饪方法至于当时的成都人如何烹饪茄子,无论是王褒还是扬雄都没说,无从知晓。魏晋南北朝时,《齐民要术》中记载茄子做法是用文火焖熟。考虑到当时人们喜欢用酱,估计与今天大多数成都人都会做的酱烧茄子类似。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