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愧俸钱
释义

愧俸钱:古意为不愧对国家给发的俸禄,表示正直,清廉。

起源

中唐诗人韦应物历任滁州、江州、苏州刺使,世称“韦苏州”,也算是个省部级的地方官了。他在任上的政绩记载甚少,不像白居易还有白公堤传世,但其《寄李儋、元锡》中的两句诗“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却流传下来,并为人们所称道,而且由诗及人,对其评价甚高。朱熹认为:“以唐人仕官多夸美州宅风土,此独谓身多疾病邑有流亡,贤矣。”忧患元元的刺使,是好人,好官,用今天的话说,是一个好公务员。

发展

今天的政府官员以人民公仆自谓,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作自己的唯一宗旨,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行动准则,与过去的官员自然不可同日而语。然而,贤与不肖,仁与不仁,为民与为己,历来是辨别和衡量官员优劣的准绳。今天更是如此。可以这样说,不为老百姓着想的官,你的能力再强,话说得再漂亮,人民群众也是不买账的。心里装着老百姓,忠厚老实,埋头苦干,不论能力大小,人民群众都心悦诚服,衷心拥护。汶川大地震,山崩地摧,堰塞成湖,楼塌屋倒,满目废墟,在这种情势下,中央和各级政府尽全力抗震救灾,使所有的灾民住有其所,食有米粮,伤员有所治,孩子有学上,老百姓谁不说政府好呢。许多官员恪尽职守、指挥得力、身先士卒、勇挑重担,得到人民的奖赏,他们是无须“愧俸钱”的。

有道是,十个指头有长短,山中树木有高低。同是党的干部,其觉悟、作为有时竟有天壤之别。贵州瓮安“6·28”事件即是一例。据报载,2008年6月28日、29日,两万多群众聚集在县委县政府县公安局大楼附近,群情激愤,不可遏止。如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所说,这次事件,导火索是女中学生的死因争议,深层次的原因则是社会矛盾长期积累所致,瓮安县委、县政府、县公安局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干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石书记的分析是对的。长期以来,这些人当官做老爷,视民为草芥,借移民、拆迁、征地、建矿之机,制造出一批又一批的流民来。老百姓深受其苦。

关键因素

汶川与瓮安发生的这一切,很值得玩味。造成这种巨大的逆向反差的关键因素,我看就在当地的官员身上。以人为本,还是以钱为本或者以其他什么为本,两种选择必然显现出两类干部的迥异风貌,从而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

建议

建议,培训教育干部,除了学习党的一系列重要文件外,是否也让官员们学一学韦应物的这句诗:“邑有流亡愧俸钱”。邑,泛指自己管辖的区域。流亡,是指因天灾人祸无家可归的人们。俸钱是什么?俸钱就是工资,或者叫薪水、俸禄。韦应物因所管辖地区有流离失所的灾民而自己薪俸照领,为此感到惭愧,说明他心地善良,也基于他对薪俸的认识。他在《观田家》一诗中有句:“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官员的衣食住行全来自于老百姓,正所谓:“尔俸尔禄,民脂民膏。”官员们的俸禄,其实不是什么“皇粮”,而是劳动人民的血汗。懂得了这个道理,你才会时时以感恩的态度对待工作,稍有差池,便觉得对不起人民。这个道理,一点儿也不深奥,可惜有些人忘记了,读一读韦应物的这句诗,或可有惊梦之效。

当然不一定非“邑有流亡”才“愧俸钱”,邑有盗贼,邑有冤案,邑有黑恶势力,邑有假冒伪劣,邑有脏乱差,邑有假恶丑,都应当有愧,从而竭尽全力消除之,让人民满意。人民满意,社会才能达到最大的和谐,你这个官才算称职。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23:2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