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傀儡生命
释义

基本信息

《傀儡生命》---(带中文字幕/韩文字幕/英文字幕)傀儡生命 (1980) (Aus dem Leben der Marionetten)

导 演: 英格玛·伯格曼

编 剧: 英格玛·伯格曼

主 演: 海因茨·本南特

上 映: 1980年11月7日

地 区: 西德

时 长: 104分钟

类 型: 剧情片

剧情简介

心理学教授杰格森和审判官的对话:杰格森回忆当时的情形说,清晨的5点30分,他接到了彼特的电话,他赶到彼特说的地方,看到彼特坐在床边凳子上,床上躺着一个死去的女孩。彼特在杰格森眼里,是一个富有、温和、聪明的人,他对彼特的家庭很了解,说彼特的母亲是一个演员,父亲很早过世,他和彼特也是20年的朋友了。

命案前14天:彼特在杰格森的办公室找到他,并说出了自己内心的迷惑。彼特告诉杰格森,他对杀人深深的着迷,时常幻想在公寓的住所里,用剃刀杀死自己的妻子卡塔里娜。杰格森听了彼特的话后,把在杀死人后的那种可怕景象说给了彼特听,并让他要放松自己的情绪。彼特离开后,杰格森打电话叫来了卡塔里娜,但当杰格森打电话时,彼特并没有离开,他在门外听到了杰格森的电话。

卡塔里娜赶到杰格森的办公室,两人亲密但又不无矜持的拥在一起,原来卡塔里娜的情人就是杰格森。卡塔里娜在杰格森这里,说出了她对彼特深切的爱意和对彼特行为的不理解,还自责的认为这跟他们多年没有孩子有关。彼特站在阴暗处,看到、听到了他们的对话和动作。杰格森听了卡塔里娜的话,警告她要小心彼特。

命案后一星期,审问彼特母亲和彼特的对话:彼特在母亲眼中,从小就是一个聪明听话的孩子,直到他遇到卡塔里娜,疯狂迷恋上她时,一切才有所不同。

命案前5天,彼特和卡塔里娜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彼特在临晨3点还不能入睡,于是他起来喝酒,同样睡不着的卡塔里娜也起来,陪着彼特一边喝酒,一边说着朋友间的趣事。另一个夜晚,彼特通宵呆在办公室里,对着他的秘书分析工作上的事情。

命案前4天,卡塔里娜准备她的时装展:彼特在卡塔里娜的工作场所找到她,邀她一起去母亲那里午餐。卡塔里娜找了一个借口到酒吧喝酒,彼特独自离去。卡塔里娜酒后找到一起工作了12年的朋友蒂姆家里,两人一起聊天。蒂姆是个同性恋者,他对卡塔里娜说出了他的种种苦恼和不愿意面对已经老去的事实。

命案后3天,蒂姆和审讯官的对话:蒂姆在审讯官的诱导下,说出了自己是一个同性恋,还说他嫉妒彼特和卡塔里娜的婚姻,他一直暗恋着彼特,并说像他那样的人天生有一种暴力倾向。

彼特写给杰格森一封没有寄出去的信:彼特在信中向杰格森描述了,他在梦中跟一个陌生女人亲热的经过。后来又在恍惚中跟妻子作爱时,有一种想要杀死她的冲动,当他和妻子融入一种精神状态时,妻子突然死去。彼特从梦中惊醒后,发现妻子就躺在一边。

命案前4天,彼特想要自杀:一个朋友急忙的赶到彼特家里,把正在阳台上想要自杀的彼特劝回了屋中。卡塔里娜随后躺在彼特脚边,愉快的说着她跟彼特之间的性事。

命案3个星期后,卡塔里娜去见彼特的母亲:彼特的母亲一见到卡塔里娜就唠叨的讲述彼特的事情。在两个女人的话语中,她们都很焦虑、孤独,对对方都有成见,但都又深爱彼特,她们也想要离开这个让人窒息的世界。

命案前50分钟:彼特在妓女表演所里看中妓女克拉夫特,并留了下来。当表演所里只剩他们两人时,彼特一度焦急的也想要离开,但房门已经被保安锁住。就在半裸的克拉夫特为彼特脱掉他的大衣时,彼特再也控制不了自己想要杀人的冲动,他掐死了克拉夫特,随后还奸了克拉夫特的尸体。

杰格森的录音:彼特从小由母亲一人抚养成人,成年后,彼特在他的生活中扮演一个受过教育的角色,一种高度的责任感、自律以及对社会群体的认知,让他没有意识到他是同性恋,而他的母亲也没有发现。一种无以名状的恐惧,以另一种模式出现在她脑海,而当彼特遇到妓女克拉夫特后,克拉夫特成为了这种模式的导火绳,引发了彼特心中的暴戾。

在医院的一个房间里:卡塔里娜在门上的一个小窗口看着屋里的彼特,护士一边告诉她说,彼特在医院里,对人总是彬彬有礼,整洁温和,晚上抱着一只玩具熊入睡,护士认为这跟彼特童年的记忆有关。

按伯格曼自己的说法,影片“在讲两个被命运结合的人,既分不开,在一起又很痛苦,徒然是彼此的桎梏”。当然,这只是这部影片的其中一个部分,或者一个主题,而影片内涵的丰富性,却远远不是这样一两句话就可以涵盖的。影片中更主要的一个主题,显然就是影片片名所透露出来的一个信息:傀儡生命。虽然杰格森和卡塔里娜是情人,但他对彼特的分析,大部分却是十分准确精辟的。彼特身上近乎变态的“高度的责任感、自律以及对社会群体的认知”,恐怕就是彼特最终悲剧的根源。

有种爱造就了两个傀儡生命,两个被命运结合的人,既分不开,在一起又很痛苦,徒然是彼此的桎梏。这个主题,这个主题长久以来不断的纠缠着我。他和她无法分开,也无法在一起生活,彼此对对方作出各种残酷的伤害,只有处在这种情况下的两个人,才可能变得这么狠。就像一块儿娴熟地跳着死亡之舞,逐渐沉沦至非人的状态。我们都住在一个没有门也没有窗的暗房里……但是在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地方,必然存在着小小的缝隙,让我们还能感受到新鲜的空气。

他和自己孩提时代的熊宝宝一起入睡,对镜子聊天,微笑,憎恶。像照顾自己孩子一样呵护一盆兰花,给它喝自己杯里的水……

她仍然远远地和他共同生活在一起。她对别人说:她仍然照常过日子,“但是每一刻我的心都在哭泣”每天用磁盆洗手,洗头,喝各种颜色瓶子的酒,浴缸旁也总会有一堆烟灰,但不记得自己吸烟……

英格玛·伯格曼简介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英格玛·伯格曼

英文名: Ingmar Bergman

性 别: 男

生卒年: 1918.07.14—2007.7.30

角 色: 导演,演员,编剧

人物简介

英格玛·伯格曼1918年7月14日生于瑞典乌普萨拉,是宫廷牧师之子。先在业余剧团、后在哥特堡、赫尔辛堡以及斯德哥尔摩皇家剧院担任戏剧导演。是瑞典著名的电影、电视剧两栖的导演,杰出的电影剧作家,现代电影“教父”,“作者电影”最典型、最卓越的代表。当地时间2007年7月30日(周一)在他的最后定居地法罗去世,享年89岁。

在斯德哥尔摩大学读书期间,经常参加戏剧小组或戏剧团体的活动。1944年离校到南方哈辛堡市立剧院任专职导演。1944年他写出了第一个电影剧本《苦闷》(HETS FRENZY),1945年执导了第一部影片Crisis《危机》。此后又接连执导了Skepp till India land (《开往印度的船》,1947)、Fingelse (《监狱》,又名《魔鬼的宠儿》,1949)、Tirst (《渴望》,1949)等片,《不良少女莫妮卡》则使他闻名全球。

英格玛·伯格曼的作品一生创作过50多部作品,其中《处女泉》、《杯中黑影》、《呼喊与细语》和《芬妮与亚历山大》于1960年、1962年、1972年和1982年先后夺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夏夜的微笑》、《第七封印》、《女人的期待》、《野草莓》、《魔术师》、《处女泉》和《杯中黑影》则让他在柏林、戛纳和威尼斯等欧洲三大电影节各有斩获。

英格玛·伯格曼的作品中随处可见的奇异构思对当代很多导演产生了巨大影响,这其中的代表人物有法国“新浪潮”导演吕克·戈达尔和美国黑色幽默大师伍迪·艾伦。伍迪·艾伦在祝贺伯格曼70岁寿辰时这样说,“自从电影被发明出来之后,英格玛也许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艺术家。”

作品

1、导演作品

萨拉邦德 Saraband (2003)

Larmar och gör sig till (1997)

Efter repetitionen (1984)

芬妮与亚力山大 Fanny och Alexander (1982)

傀儡生命 Aus dem Leben der Marionetten (1980)

秋日奏鸣曲 Höstsonaten (1978)

噩兆 Serpent's Egg, The (1977)

面对面 Ansikte mot ansikte (1976)

魔笛 Trollflöjten (1975)

婚姻生活 Scener ur ett äktenskap (1973)

哭泣与耳语 Viskningar och rop (1972)

安娜的情欲 Passion, En (1969)

羞耻 Skammen (1968)

狼之时刻 Vargtimmen (1968)

假面 Persona (1966)

这些女人 För att inte tala om alla dessa kvinnor (1964)

冬日之光 Nattvardsgästerna (1963)

沉默 Tystnaden (1963)

穿过黑暗的玻璃 Såsom i en spegel (1961)

魔鬼的眼睛 Djävulens öga (1960)

处女泉 Jungfrukällan (1960)

面孔 Ansiktet (1958)

Nära livet (1958)

野草莓 Smultronstället (1957)

第七封印 Sjunde inseglet, Det (1957)

梦 Kvinnodröm (1955)

夏夜的微笑 Sommarnattens leende (1955)

恋爱课程 Lektion i kärlek, En (1954)

不良少女莫妮卡 Sommaren med Monika (1953)

小丑之夜 Gycklarnas afton (1953)

女人的期待 Kvinnors väntan (1952)

2、编剧作品

萨拉邦德 Saraband (2003)

不忠 Trolösa (2000)

Larmar och gör sig till (1997)

Enskilda samtal (1996)

善意的背叛 Goda viljan, Den (1992)

Efter repetitionen (1984)

芬妮与亚力山大 Fanny och Alexander (1982)

傀儡生命 Aus dem Leben der Marionetten (1980)

小夜曲 Little Night Music, A (1978)

秋日奏鸣曲 Höstsonaten (1978)

噩兆 Serpent's Egg, The (1977)

面对面 Ansikte mot ansikte (1976)

魔笛 Trollflöjten (1975)

婚姻生活 Scener ur ett äktenskap (1973)

哭泣与耳语 Viskningar och rop (1972)

安娜的情欲 Passion, En (1969)

狼之时刻 Vargtimmen (1968)

羞耻 Skammen (1968)

假面 Persona (1966)

这些女人 För att inte tala om alla dessa kvinnor (1964)

沉默 Tystnaden (1963)

冬日之光 Nattvardsgästerna (1963)

穿过黑暗的玻璃 Såsom i en spegel (1961)

魔鬼的眼睛 Djävulens öga (1960)

面孔 Ansiktet (1958)

Nära livet (1958)

野草莓 Smultronstället (1957)

第七封印 Sjunde inseglet, Det (1957)

梦 Kvinnodröm (1955)

夏夜的微笑 Sommarnattens leende (1955)

恋爱课程 Lektion i kärlek, En (1954)

小丑之夜 Gycklarnas afton (1953)

不良少女莫妮卡 Sommaren med Monika (1953)

女人的期待 Kvinnors väntan (1952)

Eva (1948)

考验 Hets (1944)

3、演员作品

Light Keeps Me Company (2000)

言论

评价奥逊·威尔斯

对于我来说,他的存在就是个玩笑。我从来不觉得威尔斯能配得上演员这项职业,我觉得他的表演既空虚又无趣。《公民凯恩》只是一部浪得虚名的无聊电影,主要就是因为表演方面毫无价值。在好莱坞对于演员有两个评价标准:演技和人品,不可否认他人品还不错,但是他的表演太差劲。

评价戈达尔

我从他的电影里看不出任何有价值的东西,他们都是那种让人思维混乱,假正经并且死气沉沉的电影。他的那部叫《男性女性》的狗屁电影是最没趣的一部,亏得还有那么大的名气。

评价安东尼奥尼

他只有两部杰作———看了这两部之后,你就不用看他的其他作品了。一部是我反复欣赏过很多次的《放大》;另一部是《夜》,虽然这部电影好就好在女主演让娜·莫罗的精彩表演上。我还看过他的另一部电影《呼喊》,但是让我失望的是这部电影完全没有前两部的水平,非常平庸。安东尼奥尼只会集中在一个画面上拍摄,他从来没有意识到电影应该是许多画面的有节律的流动。

评价好莱坞导演

在世的导演中我觉得比较好的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马丁·斯科西斯以及科波拉。他们都是那种言之有物的导演,而且充满了激情。他们几个都有着现实主义的态度,而且拍摄的电影一直在进步。史蒂文·索德伯格的《毒品网络》也很赞。另外两个我觉得不错的美国电影是《美国美人》和《木兰花》。

海因茨·本南特简介

基本信息

姓名:海因茨-本南特

英文名:Heinz Bennent

性别:男

职业:演员

国籍:德国

生日:1921-07-18

星座:巨蟹座

简介

海因茨-本南特,德国演员。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7 20:2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