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矿产品位 |
释义 | 矿产品位又称矿石品位(tenor of ore),指金属矿床和部分非金属矿床(如磷灰石、钾盐、莹石等)中有用组分的富集程度及单位含量。是衡量矿产资源质量优劣的主要标志。通常以%、克/吨、克/米3、克/升等表示。 抑或矿石中有用成分(元素或矿物)重量和矿石重量之比称为矿石品位,金、铂等贵金属矿石用克/吨表示,其他矿石常用百分数表示。常用矿石品位来衡量矿石的价值,但同样有效成分矿石中脉石(矿石中的无用矿物或有用成分含量甚微而不能利用的矿物)的成分和有害杂质的多少也影响矿石价值。 矿石品位高低决定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价值大小、加工利用方向与生产技术工艺流程等。根据有用矿物含量多少,将矿产品分为3类: ①边界品位。划分矿与非矿界限的最低品位,即圈定矿体的最低品位,凡未达到此指标的称岩石或矿化岩石; ②平均品位。矿体、矿段或整个矿区达到工业储量的矿石总平均品位,以衡量矿产的贫富程度; ③工业品位,或称临界品位。工业上可利用的矿段或矿体的最低平均品位,即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开发利用在技术上可能、经济上合理的最低品位。 一般将品位高的矿石称富矿,反之称贫矿。矿产品位愈高,利用价值愈大,各项生产技术指标愈好;品位愈低,利用价值愈小,各项生产技术指标愈差。不同矿产资源对其品位的要求指标不相同。如中国规定铁矿石的工业品位为20~60%,一般要求锰矿石含锰量在20~25%以上,铝土矿中合铝量应在40%以上等。随生产力的发展和矿物选、冶技术的不断进步,矿石临界品位也随之改变。如19世纪初,含铜量10%的铜矿才加以开采,而现今含铜0.5%的斑岩铜矿已大规模开采。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