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库淑兰 |
释义 | 库淑兰(1920-2004),陕西旬邑县人,自称“剪花娘子”;中国剪纸艺人,获得多个荣誉;是中国首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人。2004年12月19日,因肺结核、气管炎等病情突然加重,经抢救无效,库淑兰在家中病逝,享年84岁。 简介库淑兰(1920年农历10月12日--2004年),陕西旬邑县赤道乡王村富村屯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被誉为“剪花娘子”。1996年,她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授予“杰出中国民间艺术大师”称号。 库淑兰,小名桃儿,祖籍旬邑县赤道乡王村(现名富村),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库淑兰从小就跟父亲逃荒要饭。四岁缠脚,六、七岁开始随母亲学剪纸、作画。曾读过几年书的库淑兰,17岁时嫁到了赤道乡富村。她一生中有过13个孩子,但被灾荒、疾病夺走了10个。婚后,为打发时日,库淑兰继续剪纸;但一次偶然的遭遇改变了她的剪纸风格和人生态度。由于剪纸构图大胆、人物形象饱满、色彩鲜丽,库淑兰的作品很快受到了关注。她的艺术剪纸也先后在西安美术家画廊、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展出。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更是授予她--“民间工艺美术大师”。2001年,剪纸艺人魏伊平拜到库淑兰门下,成为大师惟一的亲传女弟子。 因为贫困,她长期被病痛困扰。气管炎令她晚年时,说话颇为费劲,时不时弓着腰长长喘气。2004年12月19日,库淑兰在家中病逝,享年84岁。 生前,她还曾担任过第二届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会员代表大会理事,陕西省农民画协会理事。 剪花娘子的由来看着这当年风光不再、人也衰老了的库淑兰,如此这般沉浸在自编自造的剪纸神话里难以自拔,听着她那梦呓似的念词,让人不得不为传统剪纸艺术的衰落而辛酸,而感慨万千。库淑兰反复提到、念念不忘的那个所谓“剪花娘子”,实际上是她在为自己建立的一个虚幻的神话偶像。 1937年一个春意融融的日子里,黄土高原上广袤而死寂的黄色里正长出几点绿意,库淑兰嫁到了富村。黄土地上的富村其实并不富裕,贫困就象影子一样的跟着她。为打发时日,库淑兰开始学剪纸。几十年间,她和村里的其他姑娘婆姨一样,纸剪了几大车,就是少为人知。十年前的一天,他不慎失足,掉在十几米深的崖下昏了过去,几天几夜不省人事。家人开始为她准备后事时。不想她一日醒来,精神蠼烁,口称自己就是“剪花娘子”。 从那以后,库淑兰的剪纸有如神助,一改过去风格,用光、用色精彩绝伦,剪花娘子的造型也屡屡出现在她的文案中。库淑兰的名声也很快大噪起来。 个人经历库淑兰小名桃儿。小时候的桃儿精干伶俐、争强好胜,村里人都称她为鬼精灵“猴桃儿”。库淑兰11岁时,家中称得上是中产户,父母把她送到三原县一个姑姑家去读书。身着蓝士林布学生短袍、挂着绣花书包的库淑兰,无论识字、唱歌还是画画都很出众。学校不远处的城隍庙,是她的最爱。这里有她既敬畏又神往的神像,也有精雕细刻的佛龛和绣工华丽的锦帷、绣片;庙里的彩绘壁画上还有很多动人的故事。库淑兰的母亲吃斋向佛,这里的一切都与她有一层更加亲近的关系。在库淑兰后来的许多作品中,这些神灵们图像对她剪纸艺术有很大的影响。愉快的学校生活使她的心中充满欢乐。“一树梨花靠粉墙,娘到绣房教贤良。一学针线毛帘绣,二学裁剪缝衣裳。三学人来客去知大礼,四学莺歌把家当。”库淑兰总能比别人唱得好,总能给同学们讲这讲那,几千年深厚的传统文化就在这样的歌谣中悄无声息地传承着。 早在4岁那年,父亲就给库淑兰订下了娃娃亲。由于公公家再三上门催婚,15岁后库淑兰没能继续上学,回家跟着妈妈学做女红,为自己备办嫁妆。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中,心灵手巧的库淑兰很快就掌握了剪花绣叶。库淑兰17岁就被婆家迎走了,嫁到了赤道乡富村。她带上精心绣制的嫁妆,连同她念过的书、砚台和一把口琴,这都是一个女孩子欢乐和幸福的梦。 库淑兰的丈夫是家中老大,婆婆便要拿这首房媳妇做样子,实施她的权威。承受刁难与逼迫,几乎成了库淑兰的家常便饭。丈夫又是个五大三粗的愚顽汉子,不识字,因此与库淑兰水火不容。婚后的生活几乎是在棍棒拳脚的虐待中,提心吊胆地度过的。丈夫曾因她一次干农活时的失误,用手中的铁叉在她胳膊上戳了两个窟窿,直到库淑兰死的时候身上还留有两块大伤疤。在丈夫的拳脚威迫下,小脚的库淑兰竟然跪着凭双膝移动来割麦子。 婚后库淑兰共生了13个孩子,最后只养大两男一女,生活便是在这种绝望和艰辛中一天天熬过。然而这一切,并没有泯灭库淑兰的天性,她总是在艰难的夹缝中,在自己和乡亲们做手工活时,极力寻找生活的一丝丝乐趣。 出于生计所迫,库淑兰和丈夫、孩子迁回了她的出生地王村。上世纪80年代初,旬邑县文化馆在组织民间艺人创作时,发现了库淑兰不同凡响的剪纸天赋。后来经过推荐,陕西美术学院教授杨学芹女士对库淑兰剪贴画艺术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把她推介给社会。从此,库淑兰的名字和她独树一帜的作品,走出了山沟沟,走出了中国国门,登上了大雅之堂。她的作品在北京展出。甚至在香港展出。 在上世纪80年代初之后的20年时间里,慕名前来探访库淑兰的人不计其数。人们发现库淑兰在创作每幅作品时,从不打草稿,信手剪来,随手贴上。而且作品构图丰满,人物造型质朴,色彩运用绚丽而又统一。2004年12月19日,库淑兰病逝。 艺术风格库淑兰早期的作品(1980--1989年)简洁明朗色彩绚丽,描绘着一幅幅生活百态图,牛羊猪狗、花草树木、房舍农具无一不活灵活现,动态自然。她的每一幅作品都配有或欢快酣畅;或辛酸讥讽;或风趣诙谐的歌谣。这些歌谣有的颂扬人生善恶;有表现生活哲理;有述说文化感悟。 晚年后(1989--2000年)80多岁的她重复的表现着一个神秘主题“剪花娘子”的创作。这个女神雍容华贵仪态万方。她既是库淑兰的心中偶像又是一个完美的艺术构图。这个艺术构图充分的标志着当地人朴素的审美观,也即“大脸盘高鼻梁,肤色白皙眼睛大眼黑多口型小”的人是为美人。 库淑兰在中国的民间艺术中,历史性地开创了二方面的先河: 1、库淑兰打破剪纸艺术中以单纯的模仿来传承的传统; 2、库淑兰独创了一种前无古人的表现其自我灵魂中真善美的艺术模式--剪贴画。 荣誉库淑兰代表作品被法国、美国、德国、东南亚等国家收藏。1980年,旬邑县文化馆民间剪纸普查中发现库淑兰的剪纸才能,并引导她多次进县城剪纸班创作,提供材料在家坚持不断剪纸。 1986年-988年,其剪纸先后随旬邑县民间剪纸展览在西安美术家画廊和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并争相收藏。其剪纸在《中国妇女》(英文版)和《汉声》19期上发表与介绍。 1989年库淑兰用自己的创作赢来了来自全国23个省、市的有关专家学者,民间艺术工作者前来考察、学习。 1992年,第二届中国民族文化博览会民间美术大展中她的剪纸获特别奖。 1994年,作品获“中国民间美术一绝大展”金奖。 1995年,世界妇女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库淑兰剪纸个展应邀在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展出。 1996年,库淑兰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授予“杰出中国民间艺术大师”称号。 1997年,《剪花娘子库淑兰》(上、下册)由台湾汉声出版社编辑出版。同时,在台湾举办“库淑兰剪纸展览”。 1997年11月,库淑兰应邀赴香港参加中国民间传统艺术节做剪纸表演和相关学术讲座活动。 2000年10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吕胜中配合日本执导前来旬邑探访库淑兰,历时3天,共同合作营造了一所剪纸艺术小红人装制的招魂堂。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