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苦瓜(尖镰孢菌苦瓜专化型)枯萎病
释义

苦瓜(尖镰孢菌苦瓜专化型)枯萎病,是苦瓜种植中的一种常见的进入春季阶段后易发的真菌病害。危害的真菌尖镰孢菌苦瓜专化型,属于半知菌亚门类型的真菌。主要为主要表现为在病株出现发黄和萎蔫等症状。目前该种病害可以通过嫁接、选种等方式来防治。

中文学名:苦瓜(尖镰孢菌苦瓜专化型)枯萎病

病原中文名:尖镰孢菌苦瓜专化型

病原分类地位:半知菌亚门

病害类型:真菌

主要危害作物:苦瓜

主要为害部位:全株

为害症状

尖镰孢菌苦瓜专化型引起的苦瓜枯萎病病株表现黄化和萎蔫,茎基部组织内导管褪色变褐。

病原形态特征

尖镰孢菌苦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momordicae nov.f.)。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用短病组织在PDA上培养病菌单细胞,椭圆形至卵形,大小6.25~22.5×2.5~5微米,透明,伞形至镰刀形,细长或短粗,分生孢子具隔膜1~5个,1~2个隔的大小12.5~38.75×2.5~5微米;3~5个隔的27.5~53.75×3.75~6.25微米;厚垣孢子圆形至椭圆形,透明至浅灰色,表面光滑,顶生或尖生,大小6.3~12.2微米,该菌在有光照PDA培养基上生长很快,温度21~23℃,菌丝粉色至浅紫色。此外有报道尖镰孢菌丝瓜专化型(F.oxysporum f.sp.1uffae(Kawai)Suzuki et Kawai.)也可引发苦瓜枯萎病。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厚垣孢子或菌丝体在土壤、肥料中越冬,成为翌年主要初侵染源,病部产生的大、小分生孢子通过灌溉水或雨水飞溅,从植株地上部的伤口侵入,并进行再侵染,地下部当年很少再侵染。连作地或施用未充分腐熟的土杂肥,地势低洼、植株根系发育不良,天气湿闷发病重。

防治方法

(1)选用穗新2号、夏丰2号、夏雷苦瓜、成都大白苦瓜、草白苦瓜等抗枯萎病的品种。

(2)避免与瓜类蔬菜连作。

(3)及时拔除病株,病穴及邻近植株灌淋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60%琥·乙膦铝(DTM)可湿性粉剂400倍液、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400倍液、20%甲基立枯磷乳油900~1000倍液、10%双效灵水剂250倍液,每株灌对好的药液0.5升,也可用10%治萎灵水剂300~400倍液,每株灌对好的药液200毫升,隔10天左右1次,连防2~3次。

(4)为预防本病提倡营养钵(袋)育苗,营养土提前消毒(拌毒土或喷淋上述药剂),做到定植不伤根,以减轻发病。

(5)加强肥水管理,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适度浇水,促根系健壮。此外适时喷施促丰宝800倍液促进植株生长,也可减轻发病。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6)苦瓜与丝瓜嫁接。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16: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