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哭墙
释义
1 耶路撒冷犹太教圣迹

哭墙又称西墙,是耶路撒冷旧城古代犹太国第二圣殿护墙的一段,也是第二圣殿护墙的仅存遗址,长约50米,高约18米,由大石块筑成。犹太教把该墙看作是第一圣地,教徒至该墙例须哀哭,以表示对古神庙的哀悼并期待其恢复。千百年来,流落在世界各个角落的犹太人回到圣城耶路撒冷时,便会来到这面石墙前低声祷告,哭诉流亡之苦,所以被称为“哭墙”。

简介

名称的由来

中文:哭墙又称:西墙英文:Western Wall 希伯莱文:Hakotel 规模:长52米高19米

耶路撒冷犹太教圣迹哭墙又称西墙,亦有“叹息之壁”之称(日文:“叹きの壁”)。公元初年,欧洲人认为耶路撒冷才是欧洲的尽头,而这面墙则是欧亚分界线。哭墙高约20公尺、长50公尺,中间屏风相隔,祈祷时男女有别进入广场墙前,男士必须戴上传统帽子,如果没有帽子,入口处亦备有纸帽供应。许多徘徊不去的祈祷者,或以手抚墙面、或背诵经文、或将写着祈祷字句的纸条塞入墙壁石缝间。历经千年的风雨和朝圣者的抚触,哭墙石头也泛泛发光,如泣如诉一般。

哭墙的历史

哭墙由大石砌成,公元前11世纪古以色列王大卫统一犹太各部族,建立了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以色列王国。公元前10世纪(约公元前965年)大卫儿子所罗门继承王位后,在首都锡安山上建造了首座犹太教圣殿所罗门圣殿,俗称“第一圣殿”,来此朝觐和献祭的教徒络绎不绝,从而形成古犹太人宗教和政治活动的中心。

公元前586年,第一圣殿不幸被入侵的巴比伦人摧毁。将大卫王之子所罗门王为耶和华所建的“第一圣殿”付之一炬,四万多犹太人被虏,史称“巴比伦之囚”。

经过了半个世纪的流亡生活,犹太人陆续重返家园,后来又在第一圣殿旧址上建造第二圣殿。

公元70年,罗马帝国皇帝希律王统治时期,极力镇压犹太教起义,数十万犹太人惨遭杀戮,绝大部分犹太人被驱逐出巴勒斯坦地区,耶路撒冷和圣殿几乎被夷为平地,该墙壁为同一时期希律王在第二圣殿断垣残壁的遗址上修建起的护墙。直至拜占庭帝国时期犹太人才可以在每年安息日时获得一次重归故里的机会,无数的犹太教信徒纷纷至此,面壁而泣,“哭墙”由此而名。

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建立的阿拉伯帝国占领巴勒斯坦,由于帝国内部实行宽容得宗教政策,所以哭墙没有被刻意损坏,反而被妥善保护起来,因此西墙历经千年历史仍然存在。

尽管该围墙为伊斯兰圣地西墙的一段,但犹太人仍然把它视为本民族信仰和团结的象征。今每逢犹太教安息日时,尚有人到哭墙去表示哀悼,还有许多信仰者将心愿或悼念之辞写于纸上塞进墙壁的缝隙里。

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惨遭德国法西斯杀害的犹太人达600万之多。这些惨痛的历史遭遇,深深地印在犹太人的心灵之中,哭墙便更被犹太人视为信仰和团结的象征。直到如今,哭墙脚下经常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犹太人,他们或围着一张张方桌做宗教仪式,或端坐在一条条长凳上念诵经文,或面壁肃立默默祈祷,或长跪在地悲戚啜泣。逢宗教节日,祈祷者及游人更多。哭墙分为两部分,中间隔一栅栏,男女分开祈祷。入男部,须带上用纸做的小帽,否则被视为异教徒而不准入内。在做正式祈祷时,要准备好两个装着“圣书”语录的小羊皮袋子,一个戴在头上,另一个捆在手臂上,身上披一件特制的披肩。教徒们在祈祷时,面对哭墙,口中念念有词,全身前仰后合,虔诚之态令人肃然起敬。

1967年,以色列侵略周围阿拉伯国家并占领整个耶路撒冷。近2000年来,西墙首次处于犹太人控制之下。以政府在西墙前辟出宽阔的广场,每逢阵亡将士纪念日、大屠杀纪念日、犹太新年、赎罪日等重要的国家或宗教节日,便在此举行纪念活动或宗教仪式。“哭墙”所在的破败街区后被拆除,成了一片宽阔的铺砌广场。虔诚的犹太教徒热切希望能重建这一圣殿,但那是不可能的,因为那将意味着要拆除后来在遗址上建起的穆斯林圣所。在圣殿地基附近近还建有一座犹太教堂和一座拉比学馆。

1981年哭墙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传说及考证

耶路撒冷著名的“哭墙”“哭”了:这面巨大的石墙中间的一块巨石上异样地出现了一道水渍,经过几天风吹日晒依然如此,既不扩大、也不消失。这一现象令不少极端正统的犹太教人士激动不已,因为在犹太教传说中,哭墙流泪是犹太救世主弥赛亚降临的先兆。

如果把水渍形容为“哭墙之泪”的话,那么哭墙实际上流了三行泪,而不是先前所报道的一处。在哭墙前我们看到,先前的报道的那行“泪”位于哭墙中间靠左的位置,距离地面大约六七米的高度。水渍长方形,尽管湿漉漉的,却并没有水滴下来,水渍四周都是干的,一点水的痕迹也没有。由于水渍正好位于一块巨石正面,所以从地面看起来似乎水是从石头内部渗出来的,这也许是一些人觉得怪异的原因。另外两处水渍都位于石墙的缝隙处。水从缝隙里渗漏出来,润湿了下面的石头,一些墙缝的填料也被腐蚀掉了,所以看起来更像两只“流泪的眼睛”。

“哭墙之泪”被证明纯属自然现象

其实哭墙出现水渍并不是最近才有的,而是一种经常出现的自然现象。这种现象在一年半前就出现过,当时查明,原因是哭墙另外一侧用于滴灌的水管发生渗漏,而渗漏的速度和蒸发的速度正好相抵,所以水渍能够长时间既不消失也不扩大。

连日来,以色列文物局会同有关地质和文物专家也对哭墙水渍现象进行了调查分析,最后专家们得出的意见也证实“ 哭墙之泪”其实并不神秘。以色列文物局在发布的调查结论中说,这一现象虽然不像一年半前那样,是由于渗水形成的,但也属自然现象,是由于一种长在石头中间的植物腐烂后引起的。

“哭墙之泪”虽然被证明纯属自然现象,但人们仍旧希望,总有一天,和平会降临这片土地。那时,人们将不再互相杀戮,而哭墙也会恢复它本来的称呼—西墙,到那时,哭墙将不再流泪!

据说,在所罗门圣殿被罗马人焚烧时,犹太人面对坍塌的大殿和残垣断壁,聚集在西墙下失声恸哭。期间,有人看见有六位天使也坐在一面残墙上哀声哭泣。天使的泪水渗入石缝﹐从而使圣殿废墟的残壁永远不倒﹐见证着这段苦难与悲剧。今日的“哭墙”,已是当年圣殿的唯一遗迹,面对这面悲情记忆的历史之墙,苦难的犹太人怎能不悲从心起,辛酸落泪呢?

“哭墙有5块巨型基石

1992年据考古学家透露,他们在“哭墙”发现5块巨型基石,这些石块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考古学家用声波探测法测定,其中最大一块巨石约长13.6米,宽4.6米,高3.5米,重达570吨,据说是世界上第3大人造巨石。

哭墙与犹太人

哭墙是犹太教圣殿两度修建、两度被毁的痕迹,是犹太民族2000年来流离失所的精神家园。也是犹太人心目中最神圣的地方。犹太人相信它的上方就是上帝,所以凡是来这里的人——无论是否为犹太人——都一律戴小帽,因为他们认为,让脑袋直接对着上帝是不敬的。离开哭墙,当我把小帽还回来的时候,我想:梦想总是好的。而现实却总是残酷的。哭墙在暮色中沉默着,而哭墙下虔诚的人们却抚摸或者亲吻着哭墙,祈祷着、失声痛哭者。

这使我回想起刚到耶路撒冷的第四天第一次进入向往已久的老城的情景。那次是去采访在哭墙举行的一个千人和平大祈祷。

无疑,哭墙是宏伟的,庄严的,厚重的,也是沧桑的,凄凉的、古老的。在哭墙的上方,是同样著名的伊斯兰教的两处圣地—岩石清真寺和阿克萨清真寺。这两个目前敌对情绪严重的宗教圣地和谐地处在一幅画面中,成为夕阳下一道美丽得令人窒息的风景。

在哭墙远处的空地上,停着十多辆警车和救护车,一副如临大敌的架势。在西墙附近的山坡上,一些摄影和摄影记者支起三角架,在他们旁边,两个荷枪实弹的以色列军人手持冲锋枪,面向人群伏在一截矮矮的断墙上。

在拥有3000年历史的这座古城,在著名的犹太人第二圣殿遗址哭墙下,在夕阳中,在巴以冲突刚刚经历了最为血腥的一个星期之后,听到这带着哭泣的、哀怨悠长的颂经声,我被深深地震撼了。在这里,祈祷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但是,人们祈祷的目的,人们最大的心愿,不过是在很多人看来再平常不过的两个字——和平。

在祈祷的人群中,我看到手拿《圣经》、背着枪的女兵,也看到了胡子有一尺多长、专心虔诚的犹太老人。一位身穿黑色衣服的中年男子,在祈祷中忍不住手抚哭墙失声痛哭。

作为旁观者,谁能理解犹太人心目中的上帝?谁能像犹太人一样理解和平的深刻涵义?谁又能真正理解他们的希冀和痛哭?

旅游提示

哭墙为悼念故国或故人而修造的墙形纪念建筑物。其实世界上有两座哭墙,一座是位于中东耶路撒冷东区老城东部的哭墙;一座是位于美国华盛顿纪念碑与林肯纪念堂之间草地上的哭墙。耶路撒冷的哭墙不允许向正在祈祷的犹太人拍照。

男士进入哭墙,必须戴帽

祷告的地方分隔成男女两部分,男左女右。男士进入哭墙,必须戴帽,没有帽的旅客可于入口处自行取纸制圆形小帽戴上,在离开前交还。旅客可靠近墙身,摸著石头向神祷告,可用任何语言大声祷告,小声祷告或默祷,更可以用任何文字写祷文于纸条上塞进石缝中,代表祷告的认真迫切。犹太人祷告时不断摇头前,因为他们在祷告不断提神的名字,为免妄称神的名,乃呼一次名,点一次头。愈点愈多,变成惯例,乃恳切祷告的象征。祷告讲经时犹太人蒙上祷告的头巾,代表谦卑受教,额上及臂上缠住经文盒子,表示遵行申命记11章18节的经训:“你们要将我这话存在心内,会在意中,击在手上为记号,戴在额上为经文”。经文盒子虽细小,里面有大量用显微镜才能看清的手写经文。手工精细,因此非常昴贵,每个价钱由数千至一万港元不等,乃犹太父亲于成年礼给刚成年儿子的礼物。

成年礼时,犹太父亲联同家族男成员陪伴儿子将妥拉经卷由威尔逊拱内的经文柜取出,然后放在台面由儿子公开颂讲,显示他在宗教上成年,可以选择自己的道路,类同基督教的洗礼或坚振礼。犹太母亲不能进入男性区域,但在围栏外高声震耳尖叫,表示高兴,犹太母亲在家中用神话教养孩童的责任已经告一段落。此后儿子会受教于会堂的拉比。他享有成人宗教权利的同时,也负起宗教上的神圣责任。犹太母亲在栏外抛掷糖果进男性区域,表示祝贺。有男孩在成人脚下忙碌地检糖果,并非贪吃,乃拾回给犹太母亲及女亲属再进行抛掷。

女性在哭墙不用蒙头

在女性区域,常见妇女涕泣交流地祷告。女性在哭墙不用蒙头,但在祷告后,她们一步一步退出祷告区域,退出时仍面向哭墙,表示恭敬。

哭墙看起来和一堵巨大的石墙无异。每天都可看见犹太人自动分成男女两拨,分别在哭墙的北南两段祈祷,他们常常手捧《圣经》,一边祈祷,一边点头(根据犹太教规,凡是念到圣人名字的时候必须点头),有的人更搬把椅子面对哭墙,一整天都沉浸在与上帝的对话中;至于闻名世界的、把写着心愿的纸条塞入哭墙墙缝的行为,倒不是犹太人的习俗,而是旅游者们的发明。

2 hita演唱歌曲

古风——hita版

哭墙 :hita

[al:]

[by:]

[00:04.00]哭墙

[00:06.00]词:草灯 曲:alan - 桜モダン

[00:08.00]唱:hita

[00:36.00]预言来世有谁告诉他

[00:39.00]一起离开罢

[00:42.00]永远不倒 传诵着神话

[00:45.30]穿越过加沙

[00:48.00]朝圣般走来虔诚写下

[00:51.00]流浪的笔划

[00:54.00]曾经疲惫不堪的觉察

[00:58.00]回首看见他

[01:01.00]三千年 弹指间 有人哼唱弥赛亚

[01:07.00]三千年 转眼过 寂寞何时萌了芽

[01:16.00]永不相见的误差

[01:19.00]思念沾湿了你的发

[01:21.00]世界抛在身后吧

[01:25.00]问你 可否抱紧了他

[01:28.00]一时兴起的牵挂

[01:32.00]即使只是啊 那一刹

[01:34.45]任时间随意演化

[01:38.00]看啊哭墙就立在那

[01:41.00]耶和华

[01:42.00]千年的时间差

[01:45.00]为何毁灭了

[01:47.00]毁灭几世之前的索多玛

[02:00.00]祈求末日是否问过他

[02:03.00]放弃一切吧

[02:06.00]爱情本是一则神话

[02:10.00]满眼的黄沙

[02:12.00]年复一年又何苦挣扎

[02:16.00]死海阳光下

[02:19.00]焚烧浑然不觉的浮华

[02:22.00]只为遇见他

[02:25.00]三千年 忘却的 是谁写下弥赛亚

[02:31.00]三千年 相见时 寂寞已开了花

[02:40.00]罪孽深重的处罚

[02:43.00]悔恨拂过了你的发

[02:46.00]一回头错过天涯

[02:49.00]问你 是否抱紧了他

[02:52.00]凋零一夜的烟花

[02:55.00]即使只是啊 那一话

[02:59.00]亲吻微咸的脸颊

[03:02.00]看啊哭墙就立在那

[03:05.00]望着你

[03:07.00]顷刻他泪如雨下

[03:36.00]他在说我们走吧

[03:39.00]痛楚纠缠了你的发

[03:42.00]天使哭泣的暗哑

[03:45.00]问你 能否抱紧了他

[03:48.00]忍不住如此回答

[03:51.00]即使只是啊 那一夏

[03:55.00]喜欢又如何作假

[03:58.00]看啊哭墙就立在那

[04:01.00]忍不住如此回答

[04:04.00]即使只是啊 那一夏

[04:07.00]喜欢又如何作假

[04:10.00]看啊哭墙就立在那

[04:13.00]约旦河

[04:16.00]看夕阳已西下

[04:17.00]一切随他吧

[04:20.00]耶路撒冷已老去了繁华

3 许茹芸演唱歌曲

哭墙

词/林夕 曲/李伟菘 唱/许茹芸

抱歉苦衷早满泻在唇上

你习惯等待原谅

我习惯将你的欺骗锁在的眉上

拒绝看天亮模样

睁不开眼为明日设想

年月色衰粉褪在墙上结霜

如若不敢将眼泪流在你嚣张黑发上

墙上肌肤班驳就如为我留下创伤

相识你一场习惯了无常

死心眼一样愿意妄想

哭乾这灰墙没有你在场

唯独它听看自弹自唱

(music)

谁笑谁哭不用量

唯有回忆留在这墙上

相识你一场习惯了无常

死心眼一样愿意妄想

哭乾这灰墙没有你在场

唯独它听看自弹自唱

我习惯将你的欺骗锁在的眉上

拒绝看天亮模样

4 王菲演唱歌曲

[ti:哭墙]

[ar:王菲]

歌手:王菲

歌名:哭墙

曲:J. Gruska/Marilyn Martin/J. Astley 词:林夕 编:鲍比达

沿着我与他走过的路

怀念我对他不变倾慕

彷佛可以延续继续延续

墙下我与他倚看星象

围住了神仙恋爱景象

名字记于冷漠墙上

唯有这里的一切

怀缅他旧时动向

唯有那笔迹不会变化

永远一双

别去了的一个又一个

地老与天荒是这道墙

没有哀伤也没有声响

墙上每块砖紧靠左右

碓独我和他失散之后

情份每点每滴遗漏

别去了一个又一个

地老与天荒是这道墙

没有哀伤亦懒得痴想

我也许也许可以

尽意的哭一次

在这墙边沾湿的印

印证出我的痴

别去了一个又一个

地老与天荒是这道墙

容我想象他往日模样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20:5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