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口周皮炎
释义

口周皮炎是一种过敏性疾病,由内外诸多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从中医角度认为该病是心火脾湿为发病机理,可因心绪烦躁,心火内生导致血热,又因饮食失节或过多食腥,伤及脾胃、湿从内生、湿与热合困脾、两邪相搏、上蒸下蹿、充溢肌肤所致。造成其治疗后易复发有多种因素:如用药不坚持、表面好转就停药、衣食住行卫生不良等等,都有可能使病情死灰复燃。

基本概述

日常生活中一提起嘴边疮,大家都知道,若提起口周皮炎,人们常常会面面相觑,其实二者均为同一种病,只不过嘴边疮是俗名,而口周皮炎则是西医正式病名而已。其初起表现为口周皮肤发红作痒,患处生有米粒大小丘疹,或稀疏散在,或集簇成片。日久丘疹上可有水疱、脓疱,其色黄白,周边绕以红晕,自觉灼热。如有暂时痊愈,症状减轻,则迭起细碎鳞屑,形如糠秕,抚之即落。

口周皮炎,西医病名,即中医“唇风”、“唇茧”之类,实一燥症,药从辛凉、甘润,喻氏清燥救肺汤之类可愈此疾。

至于兼见腹泻一症,最宜细分,腹泻因为脾湿肠寒者固然居多,药可用燥用温用涩用渗利;若脾虚不因湿而因阴血枯竭,是体虚用必馁,肠泄不因寒而因燥金太过治节不达,是症见于下而病伏于上,用药取舍就大相径庭 一种病因不明,发生在口周和下颏部的红色丘疹性皮疹.,本病主要发生在20~60岁的妇女,它表面上很像痤疮和酒渣鼻,在皮损和口唇红缘间有一正常皮肤带,局部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会加重病情。中医认为此病系过食肥甘之物,脾胃内蕴湿热,郁久化火,火邪熏蒸所致。

临床特点及诊断

口周皮炎临床特点

1、好发于20岁~35岁之间女性。

2、病因不明,一般认为与长期应用含氟皮质类固醇激素及氟化牙膏有关。

3、侵犯部位主要是“口罩区”,即口周、颏部及鼻侧。

4、为对称分布于口周的丘疹、丘疱疹、脓疱、红斑及鳞屑。

5、口唇周围有一狭窄皮肤带不受侵犯,上下唇从不累及具有特征性。

6、局部可有轻度瘙痒及烧灼感。

7、病程呈周期性发作,日光、饮酒、进热食、寒冷刺激后皮损及症状加重。.

诊断要点

1、好发于青中年女性,有长期外用含氟皮质类固醇激素史。

2、环绕口唇周围红斑,伴小丘疹、脓疱或脱屑。

3、皮损多在停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后出现或加重,再次外用皮质激素后很快缓解。

4、皮损与口唇间有一圈正常皮肤。

5、自觉瘙痒、灼热。

发病原因

(一)发病原因

许多因素均可引起口周皮炎,最早认为日光照射引起,但未能证实;也有认为是唇膏、口香糖、苦味药、酒精、饮料、化妆品以及含氟的牙膏与含氟的皮质激素有关,但均未有定论。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还不清楚。有人认为是含氟与含氟的皮质激素有关,但均未有定论。

治疗方法

逐渐减少并最终停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可外用润肤霜如硅霜、VitE霜。口周皮炎,俗名嘴边疮,口周皮炎是西医病名。症状为口周皮肤发红作痒,患处生有米粒大小丘疹,或稀疏散在,或集簇成片。日久丘疹上可有水疱、脓疱,其色黄白,周边绕以红晕,自觉灼热。如有暂时痊愈,症状减轻,则迭起细碎鳞屑,形如糠秕,抚之即落。

中医认为此病系过食肥甘之物,脾胃内蕴湿热,郁久化火,火邪熏蒸所致。那么如何防治嘴边疮的发生呢?首先个人预防十分重要,忌食辛辣、油腻、酒类食品,忌用含氟的皮质类固醇激素乳剂外涂,若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治疗,如内用药疗法,外用药疗法、单验方疗法联合应用则可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下对其综合治疗作简要的阐述:

(一)、内治法: 汤药:调理脾胃,清热除湿法。药用:黄芩10g,黄连6g,厚朴10g,苍术10g,陈皮10g,六一散12g(包煎),连翘12g。水煎服,每日1剂。

(二)、外治法:

①、外搽5%硫磺霜,早晚各一次;

②、外用硅霜,早晚各一次。

③、若病情较轻,或刚开始发病,则根据个人情况采取以下方法:

1、口服湿毒清胶囊,旨在祛除体内的湿毒。

2、口服调和脾胃的中成药,旨在调和脾胃,因为此病是由脾胃虚弱导致。

3、外擦红霉素软膏,一般3-5天可明显消除红斑,减轻病情,但在止痒上效果不明显。

4、外擦5%硫磺软膏,直至痊愈。

5、饮食清谈,严格忌嘴,否则不能根治。

(三)、验方 :黄连10g,紫草5g,芝麻油100ml,文火煎枯去渣,存油外搽。

注意事项

一、忌搔抓 搔抓可使皮肤不断遭受机械性刺激而变厚,甚至引起感染。搔抓还起强化作用,病人愈搔愈痒,愈痒愈抓,形成恶性循环,病程因而延长。

二、忌热水烫洗 皮炎、湿疹在急性期,由于皮内毛细血管扩张,会有不同程度的皮肤红肿、丘疹、水疱。用热水烫洗或浸泡,红肿加重,渗透液增多,加重病情。因此,皮炎、湿疹病人宜用温水淋浴,切忌在热水内浸泡和用力搓擦。

三、忌肥皂洗 特别是碱性大的肥皂,对皮肤是一种化学性刺激,可使皮炎、湿疹加重。若需用肥皂去污时,最好选择刺激性小的硼酸皂。

四、忌刺激性食物 辣椒、酒、浓茶、咖啡等刺激食物,可使瘙痒加重容易使湿疹加重或复发,都应禁忌。

五、忌盲目用药 皮炎、湿疹病程较长,易反复,患者要配合医生耐心治疗。有的人治疗心切,未经医生诊治在皮损处涂高浓度的止痒药;反而加重病情。因此,切忌擅自用药。

相关观点

现代观点

口周皮炎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缺乏维生素。

为什么缺乏维生素?原因可能有几个,

一是吃的食物本身缺乏,

二是食物本身不缺,消化吸收出了问题。从你的情况看,完谷不化,显然是消化吸收的问题。

谁管消化吸收?主要是脾胃、小肠。

中医观点

你的脾胃寒气很大,所以腹胀,长期习惯性泄泻,怕冷,这都是寒症的典型症状。脾胃主管运化,一切精华营养靠它加工。它“冻着了”,缩起来不干活了,精华营养不能运送到身体各处,即所谓“阳气不升”,能好得了吗?所以没精神。你没有能量补充呀。

因此,不管从西医还是中医角度,都可以得到这个结论。只要把脾胃寒气祛除干净,它们的功能恢复了,消化吸收就正常了,口周皮炎自然会好。

相关皮炎病

1、遗传过敏性皮炎

本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与遗传、免疫和对生理药理介质反应异常有关,环境因素在本病发生中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约70%患者家族中有遗传过敏性皮炎、哮喘或过敏性鼻炎等遗传过敏史。双亲均有遗传过敏史,其子女发生遗传过敏性疾病的机会比双亲中只有一方有遗传过敏史的要高。近来发现染色体11ql3部位的基因与本病的过敏性哮喘的发病相关。在免疫异常方面表现为血IgE增高,近来研究指出皮肤朗格汉斯细胞具有高亲和力IgEFc受体(FceRI)。“吸入性”抗原进入遗传过敏性皮炎的皮肤,引起朗格汉斯细胞的活化,释放IL-1β使异位性特异的T辅助细胞亚类TH-2活化而产生IL-4、IL-5等细胞因子,刺激B细胞产生IgE,同时IL-5是人嗜酸性白细胞分化与增生的重要细胞因子。在遗传过敏性皮炎患者中,由环境变应原(屋尘螨,花粉)斑试引起的湿疹样皮肤反应的表现与皮肤迟发相反应(cutaneouslate-phasereaction)相似。在皮损中有嗜酸性白细胞浸润,故认为IgE介导的“接触性过敏”,在遗传过敏性皮炎的发病机制中起了重要作用。生理药理学方面,患者白细胞和表皮细胞对β肾上腺素能性激动剂的反应迟钝,所产生的cAMP水平及抑制表皮细胞核分裂功能降低,β肾上腺素能性受体与β兴奋剂亲和力下降,a肾上腺素能性受体比率增高等。此外尚发现单一核细胞内cAMB磷酸二酯酶(PDE)活性增高,从而使cAMP水平下降。

2、异位性皮炎

异位性皮炎病因和发病机制颇为复杂,至今为止尚未完全阐明。该病原因之一遗传性过敏素质格外惹人注意,患者本人及其家族中成员对某些体内外物质的敏感性往往高于正常人。据统计表明:双亲皆有“异位性”表现者约70%后代也可呈“异位性”;若父母中仅一方见“异位性”则子女大致半数可见有“异位性”;然而在“异位性”病人中还有40%的父母未发现“异位性”。本病的变应原以食物,特别是蛋白质食品尤为常见。另外,通过呼吸道吸入的各种物质,如屋尘、花粉、动物之毛及皮屑等亦不能忽视。通常认为婴儿期似乎是以食物过敏为主,而儿童期后却对吸入物过敏居多。

除上述以外,季节气候变化、精神紧张、强烈搔抓刺激、出汗等均易使本病病情加剧。异位性皮炎发病机制既可以是变态反应,也有非变态反应。其中有许多问题尚未获得一致结论,而且有些是相互矛盾的。对此需要今后努力实践,积极去探讨研究。

3、神经性皮炎

神经性皮炎又名慢性单纯性苔藓,是一种主要以搔痒和苔藓样变为特征的慢性皮肤病,常反复发作。本病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一般认为系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功能失调所致.思考常因情绪波动、过度紧张、神经衰弱等发病或加剧。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障碍、病灶感染、酒精中毒、衣摩擦、日晒出汗等局部刺激均可促发本病,使病情加重。临床上分为局限和播散两型。

4、化妆品皮炎

化妆品选择或使用不当,会引起化妆品皮炎。首先不要选择带有激素的化妆品,其次不要认为最贵的就是最好的,如果发现有一种化妆品很适合自己,那就继续用下去,不宜经常更换化妆品。如果自己不能确定哪一种化妆

品最适合你,可请医生帮助自己选择。在使用化妆品以后,皮肤出现红瘢、丘疹并伴有轻度瘙痒,很可能就是化妆品皮炎。这是由于使用化妆品不当导致的皮肤疾病。一旦出现这些症状,要马上停用化妆品,将化妆品洗掉,用凉开水或者放一些庆大药水进行冷敷,不要自己乱用药,更重要的是不要用带激素的药膏。如果经过这些家庭处理以后,症状仍然不缓解,就要到正规医院皮肤科进行治疗。

5、接触性皮炎

急性或慢性炎症,常单发或不对称,由某些物质接触皮肤引发的毒性(刺激性)或过敏反应。病因学和发病机制接触性皮炎可由原发性化学刺激物或过敏原所引起。原发性刺激物可损伤正常皮肤或刺激原有的皮炎。强刺激物(如酸,碱,酚)在数分钟内即可引起临床上可见的改变。弱的或边缘性刺激物(如肥皂,清洁剂,丙酮或甚至是水)与之接触数日后方可引起临床上可见的改变。不同的刺激物损害皮肤的机制不同.例如清洁剂可以激活角化细胞,从而使之释放炎性细胞因子。

过敏性接触性皮炎病人可能会对使用数年的物质或用于治疗皮肤病的药物产生过敏反应。朗格汉斯细胞(一种表皮细胞的年幼亚群)吞噬致敏原并将其传递至T淋巴细胞。从角化细胞和朗格汉斯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也可促进过敏的发生。病人的致敏过程可从6~10天(较强致敏原如毒常青藤)到数年(较弱致敏原)不等。当再次接触该致敏原时,瘙痒和皮炎可在4~12小时内出现。

外用药的某些成分是引起过敏性接触性皮炎的主要原因(表111-1).其他常见致敏原包括植物(如毒常青藤)及在制鞋,制衣,金属化合物,染料和化妆品中的致敏物质。许多工业因子可以引起职业性皮肤病.许多健康的职业劳动者对橡胶增效剂和手套的乳胶过敏。有些男子因为对乳胶避孕套过敏而无法使用。光敏性和光毒性接触性皮炎可在局部应用某些化学物质再经光线照射后才会发生。这些化学物质(光毒剂)充当光敏物使皮肤对光照产生过度反应(参见第119节光敏感中的多形性日光疹)。常引起光敏性接触性皮炎的物质有须后液,防晒霜和外用磺胺药。香水,煤焦油,补骨脂素和制造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油剂常可引起光毒性接触性皮炎。全身给药引起光敏反应时,必须区分是光过敏性还是光毒性接触性皮炎。

6、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系发生于皮脂溢出部位的一种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青壮年,与体质有关。中医称之为“白屑风”。

临床表现:

1.基本损害为黄红色斑片,伴油腻性鳞屑和结痂,有不同程度的痒感。

2.常分布于皮脂腺较多的部位,如头皮、面、背、腋窝、会阴等处,可泛发全身。

3.随部位不同,表现也不同。如在眉、鼻翼、外耳等处,重者常覆以黄色厚痂;皱襞多摩擦部位,常伴有糜烂、渗出;躯干部为不规则色素轻度减退,或浅黄红色圆形或椭圆形斑片,边界清楚,覆以糠秕样鳞屑。

7、沙土皮炎

沙土皮炎,医学上称为幼儿丘疹性皮炎、磨擦性苔癣样疹,好发于3~10岁的儿童。其病因是由于儿童皮肤娇嫩,皮肤受到水、沙土、肥皂的多次刺激磨擦后,防御机能降低,加上盛夏强烈的阳光照晒以及汗液浸渍,从而导致皮肤发炎。

中医认为盛夏炎热,小儿体内蕴有湿热,有些儿童天生不耐受水、肥皂、沙土等外界的刺激,于是体内湿热与外邪搏结、浸渗肌肤而发病。沙土皮炎初起表现为手背、手腕处出现许多密集的如针尖或粟粒大小的丘疹、小水疱,局部灼热、刺痒,常常影响患儿睡眠。严重者皮肤出现肿胀、糜烂、流水等。有的患儿不仅手背、手腕部位出现,而且在前臂,甚至大腿、臀部也出现皮炎。

防治沙土皮炎,首先应教育孩子不要经常玩沙土、水、肥皂等刺激皮肤物质,并用适量鲜马齿苋洗净煎水,降温后洗搽患处,每日2~3次;或用六一散10克、化毒散两瓶(六一散、化毒散中药店有售)混匀后外扑,每日1~2次;并在医生指导下服扑尔敏、维生素C等。皮炎明显红肿糜烂者,应服中成药清热解毒丸,每日2次,每次服半丸至一丸。皮肤红肿糜烂,炎症较重者,应及时到医院治疗。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0:4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