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口头新闻时代 |
释义 | 学术界一般把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初期新闻传播的历史,称之为口头新闻时代。在此期间,嘴巴是主要的传播手段。 以口语为主来述说传达思想、消息与态度,并以标志、声光、图式为辅的原始、简单的手段来传播音讯的时代。人们通过单词、数字及其他代号、加上语言逻辑规则来交流;语言使人们分类抽象分析,综合推测等思维能力加强,经验得以相传;语言加快人们交流速度,是社会的共同纽带。 口头新闻传播时代主要包括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早期,从大约10万年前人类语言的产生直到文字的出现。换言之,口语新闻时代是从人类学会说话直到学会写字的漫长时期,这段时间大约占了人类新闻传播史的5/6长度。口语新闻时代是人类的新闻传播历史上的第一个发展阶段。这个时代以口语为新闻传播主要媒介,以声带、嘴巴等发音器官为新闻传播主要工具。 当然,在这个时代也有除了口语以外的其他非语言新闻传播手段作为辅助。 口头新闻的优势口头新闻传播优势源于其传播媒介——语言的特性。语言的起源是人类将声音与实际事物联系起来所使用的符号,在使用过程中渐渐发展成熟成为一种能够表达复杂含义的声音符号系统。口头新闻的优势在于其基础性、实用性和灵活性。 人类传播手段的发展是叠加而非取代的历史。在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等之后的时代,口头传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从另一个意义上讲,口头新闻时代从人类语言的产生延续至今。 即便在今天,口头新闻仍然作为其他新闻方式的基础(基础性)、在人际交往中广泛使用(实用性和灵活性)展现其特有优势。 口头新闻的劣势口头新闻传播的劣势是其传播工具——嘴巴造成的。口语作为一种声音符号,在空间和时间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在空间上,口语作为一种声音来自于人类身体自身的发音器官——声带,其功率有限导致口头新闻的传播距离很短。在时间上,声音符号在传播的第三个时代(电子传播时代)以前,无法被保存。口语新闻的保存只能够依赖人脑的记忆。因此,口头新闻由于其自身的劣势只能够在小规模、近距离内传播。口头新闻时代的新闻传播的范围一般限制在一个部落内。 口头新闻传播实例公元前490年的希波战争中,希腊人在马拉松平原击败波斯军队。希腊战士菲力皮得斯奉命从马拉松战场跑回雅典,向聚集在中央广场的人群宣布:“我们胜利了,雅典得救了”这条新闻。 口头新闻时代的非语言传播手段在漫长的口头新闻时代,口语并非唯一的新闻传播手段,有一些非语言的、体外化的媒介作为补充。所谓的非语言手段,其实还是以语言为基础,是语言的延伸形式或辅助方式。非语言手段归纳起来,大致包括结绳、篝火、鼓声、口哨、原始绘画、象征符号等类型。在符号学看来,所有非语言手段,同语言以及文字一样统统都被归为一种类型——“传播符号”。 非语言传播手段中,最典型的莫过于实物传播,如结绳记事。《易·系辞下》云:“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由此可知,结绳在我国古代传播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事实上,文字发明前,结绳发挥着类似文字的功能,至今有些尚无文字的民族依然使用这种方法保存信息,传播信息。在历史上,印加古国曾发明出一套相当复杂的结绳方法,体现着这个被西方殖民者所摧残的古老文明的智慧。当时,印加帝国的大小城镇都设有专职的结绳官,他们掌握着一套结绳的规则和技巧,就像是现代报务员精通电码一样。他们日复一日的将军国大事通过结绳记载下来,同时根据需要向人们宣布和解释有关情况。 篝火或烽火也是古代一种常见的非语言传播手段。燃起烽火自然是为了尽快传播信息。不过这种方式不到十万火急,一般不会使用。“烽火戏诸侯”也是其中一个典故。 非语言手段中的各类图形,可以说是一种原始文字,又称为图画文字。在没有文字的原始部落中,这种图画文字十分常见。普列汉诺夫在《没有地址的信》中,用大量人类学事实证明,原始绘画的意义首先在于传播,而不在于欣赏。 所有的非语言传播手段,仿佛独立于语言,成为同语言分庭抗礼的传播媒介,而实际上它们都不过是语言的衍生物,都必须依托语言而存在。所以,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断言: 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做出这样的结论:除了正常言语之外,其他一切自主的传达观念的方式,总是从口到耳的典型语言符号的直接或间接的转移,或至少也要用真正的语言符号做媒介。(美 爱德华·萨丕尔《语言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