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孔子行道
释义

孔子个人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仁”的思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经其终生倡导和历代儒家的发展,使中国儒家学说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作为中国人的指导思想逾两千余年。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德治主义,他执著地倡导德化社会与德化人生。德化社会的最高标准是“礼”,德化人生的最高价值是“仁”。孔圣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同时精通易经《十翼》所作者,孔子是中国古代突破对自然山水宗教式态度的第一人,我爱大自然更爱自然山水,大自然包涵灾难、地震、龙卷风、恐龙的灭绝等,而自然山水是永存的好风水,提出了“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的著名美学命题。

原文

孔子行道而息,马逸,食人之稼,野人取其马。子贡请往说之。毕辞,野人不听。有鄙人始事孔子者,曰:“请往说之。”因谓野人曰:“子不耕于东海,吾不耕于西海也,吾马何得不食子之禾?”其野人大说,相谓曰:“说皆如此其辩也,独和向之人?”解马而与之。

译文

【译文】孔子走在路上休息,马逃脱了束缚,吃了别人的庄稼,农民把马牵去了。子贡(以能言善辩著称)请求去说服那农民,什么话都说了,那农民不理他那套。有个刚刚跟随孔子学习的粗俗的人,说:“请让我去跟他说吧。”便对那农民说:“您不是在东海种地,我不是在西海种地,我的马怎么可能会不吃你的庄稼呢?”那农民很开心,对他说:“说话都能像你这么清楚就好了,怎么能像刚刚那个人那样!”解开马的缰绳就给了他。

注释

①孔子(公元前479--公元前551):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②逸:逃跑。③野人:农民。④子贡:孔子的学生,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擅长辞令。说(shuì):劝说,说服。⑤毕辞:话都说完了。毕:尽。辞:言辞。⑥鄙人:粗俗的人。⑦辩:明白。⑧独:岂,哪里。向:刚才。⑨吕不韦(?--前235年),战国末年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南)人。先为阳翟大商人,后被秦襄公任为秦相。秦王政幼年即位,继任相国,号为“仲父”,掌秦国实权。秦王政亲理政务后,被免职,贬迁蜀郡,忧惧自杀。⑩《吕氏春秋》:吕不韦掌权时组织门客编纂,计26卷,内有12纪、8鉴、6论,共160篇,为先秦时杂家代表作。内容以儒道思想为主,兼及名、法、墨、农及阴阳家言,汇合先秦各派学说,为当时秦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提供理论依据。

n 知识钩玄

〔通假字〕

说通悦,高兴;如“野人大说”。 (同时,古文中,它也有“游说,说服”的意思

〔古今异义〕

野人

今常用义:指未开化的人。文中古义:种田的人,农民;如“野人取其马”。

鄙人

今常用义:谦词,对人称自己。文中古义:指边远地区的人;如“有鄙人始事孔子者”。

今常用义:辩论。文中古义:清楚;如“说亦皆如此其辩也”。

逸:跑

一词多义

(1)动词,行走;如“孔子行道而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六则》)

(2)动词,做事;如“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动词,运行;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

(1)动词,休息;如“孔子行道而息”。

(2)动词,叹息;如“北山愚公长息曰”(《愚公移山》)

(3)动词,平息;如“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与朱元思书》)

(1)动词,请求;如“子贡请往说之”。“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石壕吏》)

(2)动词,请问,请示;如“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扁鹊见蔡桓公》)

(1)动词,侍奉;如“有鄙人始事孔子者”。

(2)名词,事情;如“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动词,能够;如“吾马何得不食子之禾”。

(2)动词,得到;如“得之则生,弗得则死”。(《鱼我所欲也》)

(1)副词,岂,难道;如“独如向之人!”

(2)副词,只,仅仅;如“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

(1)副词,刚才,不久;如“独如向之人”。

(2)名词,原先,从前;如“向为身死而不顾”。(《鱼我所欲也》)

(1)动词,给予;如“解马而与之”。“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鱼我所欲也》)

(2)介词,跟,同;如“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

〔词类活用〕

动词用如使动词

“毕辞”中的“毕”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即“使……完毕”,“说尽”;该分句可译为“什么话都说了”。

文言句式

1.省略句

(1)省略主语

①“食人之稼”之前省略主语“马”,即“(马)食人之稼”;该分句可译为“(他的马)跑到地里吃了人家的庄稼”。

②“因谓野人曰” 之前省略主语“鄙人”,即“(鄙人)因谓野人曰”;该分句可译为“他就对那个农民说”。

(2)省略宾语

“野人不听”之后省略宾语“之”,代子贡,即“野人不听(之)”;该分句可译为“那个农民不听子贡的话”。

(3)省略介词

“孔子行道而息”之中,谓语动词“行”的后面省略介词“于”,即“孔子行(于)道而息”;该分句可译为“孔子走(累了)在路上休息”。

2.定语后置

“有鄙人始事孔子者”之中,“始事孔子者” 是“鄙人”的定语,定语后置,该分句正常语序是“有始事孔子者鄙人”;该分句可译为“有个刚刚跟随孔子学习的粗俗的人”。

3.状语后置

“子不耕于东海,吾不耕于西海也”之中,介词短语“于东海”和“于西海”分别作谓语动词“耕”的状语,状语后置,这两个分句正常语序是“子不于东海耕,吾不于西海耕也”;这两个分句可译为“您不是在东海耕地,我不是在西海耕地”。

翻译

孔子走(累了)在路上休息,他的马逃脱了束缚,跑到地里吃了人家的庄稼,农民把马牵去了。他的学生子贡(以能言善辩著称)请求去说服那农民,什么话都说了,那个农民也不听他的话。有个刚刚跟随孔子学习的粗俗的人,说:“请让我去跟他说吧。”他就对那个农民说:“您不是在东海耕地,我不是在西海耕地,我的马怎么可能会不吃你的庄稼呢?”那个农民听了说:“说话都像你这么清楚就好了,怎么能像刚刚那个人那样!” 解开马的缰绳就给了他。

欣赏评点

不同阶层、不同种族、不同职业、不同区域,都有其特定的文化特征,所谓“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入乡就要随俗,不能凭已有知识经验判断所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别人交流,就得了解对方的种族、文化、年龄、职业、区域等文化特征,找到对话交流的平台,用对方熟悉的事物、道理去交流,这样才能成功。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贡能言善辩,那只局限在文化人或上流社会,让他去和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民交流,他一定会引经据典,“子曰”、“诗云”一番,道理讲透,好话说尽,马也没要回来,而那个粗俗的人只说一句话,马就要回来了,可见对话也讲究艺术,只有以对方能接受的事实,讲清道理,才能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意见。

有孔子行道而息(1),马逸(2),食人之稼,野人(3)取(4)其马。子贡请往说之。毕辞,野人不听。有鄙人(5)始事孔子者曰请往说之,因谓野人曰:“子不耕于东海,吾不耕于西海也。吾马何得不食子之禾?”其野人大说,相谓(6)曰:“说皆如此其辩(7)也。独和向(8)之人?”解马而与之。

[解释]

(1)息:休息。 (2)逸:跑。 (3)野人:居于田野的人,指农夫。 (4)取:扣留。 (5)鄙人:仆人。 (6)相谓:告诉他(鄙人)。 (7)辩:明辩,善辩。 (8)向:刚才。

阅读训练

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解马而与之

A.泉香而酒例 B.然则何时而乐耶

C.而吾以捕蛇独存 D.乃记之而去

2.给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注音并解释。

①子贡请往说之 说:___ ___

②其野人大说 说:___ 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 有鄙人始事孔子者曰说往说之

译文▁▁▁▁▁▁▁▁▁▁▁▁▁▁▁▁▁▁▁▁▁▁▁▁▁▁▁▁▁▁▁▁▁▁▁▁

② 吾马何得不食子之禾

译文▁▁▁▁▁▁▁▁▁▁▁▁▁▁▁▁▁▁▁▁▁▁▁▁▁▁▁▁▁▁▁▁▁▁▁▁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孔子在路上休息时马吃了人家的庄稼,农夫将马捉住。

B.子贡自告奋勇地去要马但到底也没有说服农夫。

C.孔子的仆人因刚开始跟随孔子而想表现自己就抢先去说服农夫。

D.文章虽短却说明了说话的方式方法要适合情境、对象的道理。

5.填空。

①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经典《▁▁▁》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

③ 请将下面横线的内容补充完整。

子曰:“三人行,▁▁▁▁▁▁;▁▁▁▁▁▁,▁▁▁▁▁▁▁。”

答案:

1.D 2。说:shuì 劝说。 3。说:同“悦”高兴,愉快。 3。(1)有个刚跟孔子做事的仆人请求说让他去劝说农夫。 (2)我的马怎么能不吃你的庄稼呢?(意思对即可) 4。C 5。(1)《论语》 (2)必有我师。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8:5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