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孔望山龙洞摩崖题刻群
释义

孔望山石刻群又称“龙洞石刻”,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孔望山龙洞庵西侧,集中刻在“龙洞”内外的石壁上。石刻有20余则,时代从宋至民国,大若窗牖,小似杯口。诗题荟萃,金薤琳琅,篆隶楷行,各显风韵。

中文名:孔望山龙洞摩崖题刻群

地理位置:江苏连云港

类型:石刻

创作最早年代:宋朝

简介

志书上用“墨汁流清砚,书香生绿莎”的诗句对其赞誉。龙洞石刻,不仅是具有欣赏价值的石刻艺术,而且是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资料。

基本信息

撮其要者,有宋刻六则:蒋之奇题名、忠玉游题名、王华曜题名、曾孝蕴题名、余授、张励题名、田升之题名。在宋人题刻中,王华曜提名颇有价值。它刻于龙洞西侧石壁,高72厘米,宽14厘米,文9行,行5字,字径3厘米。文曰:“王华曜守东武,由朐山太守吕望之率王硕文、黄天倪观东海于龙兴山之乘槎亭。元祐四年三月四日。”苏东坡于熙宁七年(1074)来海州和陈知州观海于乘槎亭,并写了一首《次韵陈海州乘槎亭》诗,熙宁七年比元祐四年(1089)早15年。苏东坡写的乘槎亭也就是王华曜题记的乘槎亭,旧址在今孔望山之巅。但多少年来集注苏诗的作者多不知乘槎亭坐落的具体地点,王华曜题刻填补了苏诗研究上的一个空白。

孔望山有一块唯一的金刻却被明安钝题刻所套刻,殊为可惜。题名为“耶律满损之游龙兴山寺”。孔望山唐代称龙兴山。方志对金刻的书法艺术还是推崇有加:“篆法清挺,残毁可惜”。套刻金刻是一种民族情绪的流露,但明安钝题刻却也为我们研究孔望山摩崖造像的时代提供了“如读汉画”的依据。

明刻中的明隆庆时期淮安知府陈文烛的《孔望山铭》刻于龙洞上方的峻壁之上,漫漶不清,书体介于魏隶之间。文曰:“积石岩岩,东海弥弥。伊谁登之,大哉孔子。历聘列国,问官郯子。从游之徒,断断阙里。雅颂既厘,春秋成史。颜渊喟然,曾子曰唯。吾道万年,流行不已。观海于澜,真难为水。岂无王侯,何能似此。当时则荣,没则已矣。东泰在瞻,洙泗伊迩。勒名高山,景行行止”,此刻当为龙兴山改名孔望山之由、之始。

明刻中以嘉靖海州知州王同题刻的书法艺术成就最高。王同,字一之,河南郏县人,举人出身,于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任海州知州,吏治清明,减马价,轻赋税,修河治土,很有政绩,后改任南京都略府之差。他长于诗文,精于书法,尤擅榜书大字。在任期间他在海州留下的刻石最多:孔望山“归云飞鸟”、“六言诗刻”的榜书;石棚山的“高行清风”;郁林观的“飞泉”、“采山钓水,抹月披风”;花果山水帘洞的“高山流水”;还有伊庐山的“奇泉”等多处题刻。

王同的六言诗刻:“龙洞良宵月照,黄华满地秋香。此时此会文彦,一觞一咏情长。矗矗山岩曲抱,潺潺朐海东流。明朝分袂城市,琴尊回忆绸缪”。他以篆书镌于龙洞西约25米远的一块石壁上,高2.55米,宽1.45米,字径27厘米。中含动挺,似铁线玉筋,颇有宋铁线篆之遗风,为王同书法中的代表作。而其榜书多为楷书,丰茂质实,笔力雄健,大气雄阔,骨劲丰肥,堪称榜书中的精品。

龙洞的两则清刻也颇具艺术成就:一是嘉庆年间海州知州师亮采的隶书题刻堪称佳作,诗刻结构严谨而笔姿婉曲,寓刚于柔,使人凛凛然有刚直不阿之感;二是题名刻:“吕星垣、王良士、许乔林、包世臣、钱泳”,该刻位于龙洞之上,刻字“妩媚有余而古拙不足”,与东磊延福观旁“登山观海”“如出一人之手”,显系清代著名的书法家钱泳所书。龙洞石刻群于200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1:1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