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 |
释义 | 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évi-Strauss 1908年11月28日-2009年11月1日)法国著名的社会人类学家、哲学家,法兰西科学院院士,结构主义人类创始人,法国结构主义人文学术思潮的主要创始人。他所建构的结构主义与神话学不但深深影响人类学,对社会学、哲学、语言学等学科也有深远的作用。 中文名: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 外文名:Claude Lévi-Strauss 别名:列维·斯特劳斯 国籍:法国 民族:犹太 出生地:比利时布鲁塞尔 出生日期:1908年11月28日 逝世日期:2009年11月1日 职业:学者 人类学家 毕业院校:巴黎大学 主要成就:被称为结构功能主义之父 代表作品:《忧郁的热带》、《野性的思维》 简介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一般称其为列维·斯特劳斯,与马凌诺斯基并称为结构功能主义之父。生于1908年11月28日 ,法兰西学院荣誉退休教授,法兰西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人类学家。青年时代爱好哲学,醉心于卢梭、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思想;嗣后致力于文化人类学研究达50余年之久。20世纪30年代他曾在巴西考察当地土著社会多年。40年代旅美期间钻研英美人类学与结构语言学,陆续发表了大量研究成果。自1959年起任法兰西学院教授。 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一般称其为列维·斯特劳斯,与马凌诺斯基并称为结构功能主义之父。 1908年11月28日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父亲是旅居比利时的法国犹太画家,后来随家定居巴黎,在巴黎读完中学与大学,直至获取巴黎大学博士学位和大学教授职位。青年时代爱好哲学,醉心于卢梭、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思想,在巴黎大学主修哲学与法律。 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列维·斯特劳斯到巴西圣保罗大学任社会学教授。在此期间,他对亚马逊河流域的印第安人部落做了实地调查。后发表《南比克瓦拉部落的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1948)、《亲属的基本结构》(1949)、《忧郁的热带》(1955) 等重要著作。 20世纪40年代旅美期间钻研英美人类学与结构语言学, 1941年,法国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与布拉格学派创始人雅各布森在纽约邂逅,斯特劳斯向雅各布森请教学术并跟随一起工作。他在纽约社会研究新校任教,并在法国驻美使馆任文化参赞。 20世纪50年代以后,与萨特激烈辩论,自1959年起任法兰西学院教授。在《野性的思维》一书中,反驳萨特的观点。这是法国二十世纪下半叶最具重大历史意义的理论争辩,对于此后法国思想家们的思想创造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人类学家之一,他的影响波及人类学、语言学、哲学、历史等诸多领域。主要著有《结构人类学家》(1~2)、《神话学》(4卷)、《野性的思维》等。 生平年表1908年11月28日生于布鲁塞尔,父亲Raymond Levi-Strauss是位专画古典派肖像画画家,日后对于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的绘画以及对立体派的讨论承担了启蒙和对话者的角色。母亲Emma Levy。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复姓里的levi-是爷爷的姓氏,strauss来自祖母家族的犹太姓氏。父亲始用levi-strauss,日后,犹太血统导致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被迫逃亡纽约躲避纳粹迫害。 1909年全家回迁巴黎。高中在巴黎名校昂松-德-萨意高中(Lycee Janson-de-Sailly)学习。 1924-25年,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在16、17岁时在家族比利时旧友、社会主义者指点下深入阅读了马克思著作,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后来担任过社会主义者学生联盟的总书记。1920年代后期,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父母在瓦莱豪克附近购买了一座别墅。这是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少年远足以及后来还是研习地质学的地方。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号称迷上了三位情人:地质学的地层构造、马克思的社会构造、弗洛伊德的潜意识构造。 1926年,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18岁时参加了进入“高师”的预科班,但最终没有申请高师(高等师范学院最早的那所成立于共和三年,后来发展出5所) 1927年,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进入巴黎法学院,并同时在索邦大学兼修哲学课程。他的导师里包括Leon Brunschvicg(布伦什维格研究斯宾诺萨), Georges Dumas, Jean Laporte, Leon Robin, Louis Brehier(当时著名的科学理性主义学说代表), Celestin Bougle(研究印度种姓制度的专家)。后来,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的硕士论文《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命题》的导师就是Bougle。1927年,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拿到了法律学位证书。 1928年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20岁时获得哲学学士学位证书。准备参加法国哲学的最高学位之一的哲学教师资格(agregation)考试,通过考试后就可以获得在所有法国公立学校任教的资格。同班同学里,就包括的梅洛-庞蒂和波伏瓦(Simone de Beauvior)。同年,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遇到萨特密友之一的Paul Nizan。此人娶了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的表妹,正是通过Nizan,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第一次知道了人类学调查是怎么回事情。 1930年,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批判涂尔干“犯了一个错误,把属于偶然性范畴的社会拔高到普遍性的范畴。。马克思把社会重新放入历史当中去考察,而且阐明,并非社会结识了其余一切,而是其余一切解释了社会”。 1931年获得了哲学教师资格。同一批通过考试的人里还包括Ferdinand Alquie(日后法国著名的笛卡尔专家),Simone Weil(著名的哲学家和女权主义者)。 1932年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服兵役。迎娶第一个妻子Dina Dreyfus。第一次在法国西南的Mont-de-Marsan高中教书,曾参选该大区的社会主义者选举,但出了一次小车祸。 1933年前往法国东北的Laon任教。厌恶了高中教育,阅读了Lowie的《原始社会》,看到了新的方向。 1934年秋天,之前的老师、当时成了高师主任的Bougle打电话给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推荐他去申请巴西圣保罗大学社会学的教职席位。这所巴西的大学,正是精神学家George Dumas所领导的法国援外项目。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曾是Dumas 的学生,也获得了这个机会。 1935年2月从马赛出发途经巴塞罗那、卡迪兹、阿尔及利亚、卡桑布兰卡、达喀尔前往巴西。途中写下了著名的《日落》。本来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是准备写小说的,日后成了《忧郁的热带》的素材。他在巴西圣保罗大学的教程一直持续到1938年,在那里,他教授自己对于孔德和涂尔干的理解,引来同仁们的排挤。最终,是在Pierre Monbeig和Fernand Braudel的力挺下,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保住了职位。这也是日后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跟布罗代尔、他的人种学和年鉴学派之间关系微妙的开始。在这期间,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和妻子利用假期开始为巴黎人类博物馆和圣保罗市政府到巴西腹地去采风,收集土著物件。这次采风,他开始了研究Caduveo和Bororo印第安人。《忧郁的热带》主要记述的就是这一段的田野调查活动。是在实践中,克劳斯自学了人类学调查。 1936年冬天返回巴黎,法国人类博物馆展示了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带回的展品。这一年,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有关博洛洛人的文章发表,引起人种学家Metraux和Lowie的关注。这才是日后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进入美国人类学圈子的开门砖。 1937年在巴黎,准备回巴西采风。展览收到效果,人类博物馆和科学研究院都准备赞助。 1938年返回巴西。在Cuiba,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组织了一个团队(15头骡子、30头牛、15个车夫)。科考团成员包括Dina Dreyfus, 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里约热内卢博物馆的Luis de Castro Fara,医生Jean Vellard。途中见到Tupi-Kawahib,进入Machado村庄。 1939年年初返回法国,展出收藏,和第一任妻子分手。法国已经卷入战争(1939年9月1日德军进攻波兰,3日英法对德宣战,1940年6月14日法国投降),他被调入电讯部,并接受过培训,成了一名联络官。 1940年在德军进攻下,随军撤到波尔多地区,靠近西班牙边境。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在Cevennes 见到逃难的父母。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想去Montpellier的国家教育部那里去担任哲学教授。同年,阅读到上一年汉学家葛兰言Marcel Granet(1884-1940)临终前发表的《中国古代之婚姻范畴》一书,开始对于亲缘关系产生兴趣。 1940年9月,曾去过vichy 的国家教育部去谋职,去核准之前已经获得的巴黎亨利四世高中的教职,被告知因为是犹太后裔的关系,不能送他回巴黎。后在美国友人Lowie, Ascoli,Metraux及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赞助下,逃亡美国。 1941年2月从马赛出发,同行者里包括了Anna Seghers, Victor Serge, Andre Breton。这也是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与法国艺术圈里的超现实主义产生瓜葛和恩怨的契机。在纽约时,住在格林威治村11街上,与控制学学者商农(Claude Shannon)同楼,并用英语写作,发表了《Nambikwara人的家庭和社会生活》。通过布列东,结识了杜尚、max ernst等流亡艺术家。其中,ernst一直是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的好友。而ernst的画作就是collage.这一年,他再次遇到Metraux, 回见了lowie和Kroeber(克虏伯最后也是死在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的怀抱),见到了已经退休30年的Boas (Boas 最终是在一次酒会上死在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的怀抱的),见到了Rivert, Benedict, Linton。 1942年在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授人种学的课。同年,亚历山大柯瓦雷(Alexandre Koyre)介绍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认识了著名的俄罗斯裔语言学家Roman Jakobson,这对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日后的学科转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雅各布森在学院的授课后来结集成为《关于声音和意义的6讲》。雅各布森也出席了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的课,特别是有关亲缘关系,这些研究成为了1948年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的博士论文。 1943年在纽约公共图书馆开始了人种学文献阅读,并开始撰写博士论文《亲属关系的基本结构》。 1944年在纽约的Bernard college 任教,被法国文化关系处召回法国。 1945年再与同学梅洛庞蒂,讨论萨特存在主义。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认为以主体为中心的形而上学哲学已经死亡。文化参赞的身份返回美国华盛顿法国大使馆。常驻纽约。与Rose-Marie Ullmo结婚,育有一子Laurent 。此间,接待了大量法国名人,比如波伏瓦、卡缪等人。 1947年返回法国。 1948年短暂担任科学研究国家中心的主任一职,以及法国人类博物馆助理馆长一职。并在索邦,完成了博士论文的答辩。这一年,在Koyre的家里遇到拉康。 1949年《亲属关系的基本结构》出版。该书既确立了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的学术地位,也受到知识界的普遍欢迎。西蒙妮波伏瓦在《现代时间》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评论,巴特耶也发表了评论。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40年后说,这本书野心勃勃。同年,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被邀去申请法兰学公学院职位(常被译成法兰西学院,其实早了法兰西学院105年),但是没有成功。 195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派往印度和巴基斯坦出访;再次落选法兰西公学院职位。但是在杜梅泽尔的支持下,开始在“人文研究实践学院”第5系讲授“无文字民族比较宗教学”。成为主任。 1952年发表《种族与历史》,该文受到某些人的强烈批判。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在《现代》杂志山做出反驳。 1953年当选社会科学国际协会的总秘书长。哈佛人类学家Kluckholn委派社会学家Talcott Parsons 到巴黎邀请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加入哈佛。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婉拒。 1954年,再次结婚,第3任妻子是Monique Roman,育有一子Matthieu。 1955年,发表《忧郁的热带》。这本4个月一口气写成的书,即刻成为书市中的畅销书,受到普遍好评。法国最著名的文学奖Academie Goncourt的评委们甚至遗憾此书不是小说,否则应该授予它最高文学奖。几乎著名作家像Blanchot,Eliade, Orlan,Aron,等都盛赞此书。但是人类博物馆的rivet 与他交恶。同年,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发表了《神话的结构研究》一文。 1958年,《结构人类学》出版。 1959年,进入法兰西公学院,当选社会人类学主席。这个席位以前一直是社会学。他的当选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老友梅洛庞蒂的活动。此时,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加入到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语言学家邦维尼斯特(Emile Benveniste)、神话宗教学家杜梅泽尔的行列。 1960年,在法兰西公学院发表就职演说。开创了社会人类学实验室。 1961年,创刊了堪比英国《人类》、美国《美国人类学家》杂志的《人类:人类学的法国之路》杂志。同年,Charbonnier的《对话列维斯特劳斯》出版。这是1959年的对话录音文件。 1962年,出版《图腾制度》与《野性的思维》。这两部著作在法国和其它国家,在人类学和哲学领域里,引起一场重要讨论。 1964年,出版了《神话逻辑学》系列第一卷《生食与熟食》。 1966年,在芝加哥获得人类学Viking 基金会颁发的金奖。 1967年,出版《神话逻辑学》系列第二卷《从蜂蜜到烟灰》 1968年,出版《餐桌礼仪的起源》。同年,从科学研究中心获得金奖。 1969-70年,专注于神话研究。 1971年,出版《神话逻辑学》最后一卷,《裸人》;发表《种族与文化》 1973年,65岁当选法兰西科学院院士(法兰西学会下有负责法语的学术院、文学院、科学院、艺术院、负责道德政治的人文院)。出访加拿大bc省。 1975年,发表《面具之道》。在渥太华演讲。 1976年,发表对于Alain Peyefitte当选法兰西科学院院士的欢迎辞。在电台做了Massey 讲座系列,出访日本。 1978年,发表《神话与意义》 1979年,《面具之道》新版。出访墨西哥,再访日本。 1981年,出访南朝鲜。 1982年,74岁时退休。不再在法兰西公学院教课,但仍担任社会人类学实验室的成员。 1983年,出版《遥远的目光》文集(1971-1983);第三次出访日本。 1984年,出访以色列;在美国加州各大院校巡讲;出版《人类学演讲集》。 1985年,出版《妒忌的制陶女》,作为《神话逻辑学》的补充。 1986年,第四次出访日本。 1988年,第五次出访日本。发表《告东京人民书》。在80岁生日的时候,出版由Didier Erbon访谈完成的《由近及远》。 1987年,完成有关日本的论文《日本民俗学中的三个意象》。 1989年,巴黎人类博物馆再度做了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美洲回顾展。出版《象征和替代物》 1991年,出版了《猞猁的故事》,再次探讨北美神话。 1993年,出版了《看、听、写》。 1995年,出版了《怀念巴西》 1998年,90岁生日。 2009年10月30日,以101岁高龄辞世。 著作及简介《忧郁的热带》记载了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在卡都卫欧、波洛洛、南比克瓦拉等几个最原始部落里情趣盎然,寓意深远的思考历程与生活体验。本书最早出版于1955年,是一部对促进人类自我了解具有罕见贡献 的人类学、文学、人类思想杰作。 《野性的思维》作者在本书的论证中除人类学外,还涉及到了语言学、逻辑学、社会学、心理学、美学、历史学、哲学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如事物的命名与分类方式,结构与事件的关系,自然与文化 的关系,个体名称与一般名称关系,艺术的形式与内容,历史概念的辨析等等。论述的方式也别具一格,其中哲学的、科学的、艺术的、文学的语言往往交相并用。此外,尽管我们会在本书文句中不时遇到借自控制论、信息论、逻辑代数、结构语言学等学科中的术语,但它绝不是一本具有自然科学风格的人类学著作,而是一本具有哲学意趣的理论人类学专著。 《结构人类学》是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的代表作之一,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同时,这又是作者在不同时期发表在不同刊物上的文章的汇编,每章都可独立成篇。本书只选译了其中与文艺关系较密切的三编:《宗教与巫术编》、《艺术编》和《神话与仪式编》。《巫术与宗教编》研究的不是巫术宗教与文艺的关系,而是巫术的结构,它发挥功能的机制和效应,还有宗教神话的结构,非常著名的俄狄浦斯神话分析就缘于此。在《艺术编》中,列维-斯特劳斯力图解释在时间、地理上相距遥远的四种原始艺术之间的相似。《神话与仪式编》则给出了神话的共性。 《图腾制度》本书是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作品中最具人类学特点的著作,其主题是通过对图腾制度的考察来讨论人类的思维活动类型,作者认为,通过图腾制度,动物物种为人类提供了一种区分系统或曰符号系统,动物的区分系列成为社会区分系列的图示。 甘奈普误解了博厄斯的论题,博厄斯想说的是,在社会的层面上,体系的形态是图腾制度的必要条件。这也是图腾制度为何把爱斯基摩人排除在外的原因,因为爱斯基摩人的社会组织是非体系化的,图腾制度必须以单系继嗣为前提,因为单单这一点就是结构性的。这样的体系必须得求助于动物和植物的名称,它是采用不同称谓方法的一个特殊情形,无论有何种类型的指称,其性质始终是一样的。 《神话学》一共分为四卷本。第一本是《神话学:生食和熟食》,在本书中,斯特劳斯试图以生的与煮熟的、新鲜的与腐败的、湿的与干的等对立的烹饪及感官特质建立一套严谨的逻辑架构。“生/熟”这个对立组是一再出现的主题:前者属于自然的范畴,后者属于文化的范畴。这两个范畴的差异及变换以火的发现为指涉的焦点。第二本是《神话学:从蜂蜜到烟灰》,斯特劳斯通过对新的神话,包括第一卷里已提到过的神话继续作结构分析,并运用“新的观点”,显示神话思维能超越第一卷表明的经验层面,进到抽象概念的层面,即他所说的从“性质的逻辑”进到“形式的逻辑”,所运用的范畴则从可感觉性质的范畴——“生和熟、新鲜和腐烂、干和湿”——进到形式的范畴——“虚空和充实、容器和内容、内和外、包含和排除”。第三本是《神话学:餐桌礼仪的起源》:分析有关礼仪的神话,探究印第安人表达时间之连续性及不连续性的方式.。李维斯陀在此声称:一个文化用以表达思考的各种体系或代码具有逻辑的一致性。第四本是《神话学:裸人》作者在创造性地坚持在神话研究中把逻辑数学工具运用于结构分析之余,还把西方文明的“科学知识”放到文化史和民族文化的背景中去考量。他表明,一方面,神话的“深层逻辑”包括着产生各民族社会自己的“原本话语”的规则,而这正是“科学知识”的“绝对优越性”所系,也正是神话逻辑结构分析及其方法的根据所在,任何“文化相对主义”在此都无置喙之地。 与萨特辩论自《忧郁的热带》和《结构人类学》等著作出版后,列维·斯特劳斯与萨特展开了激烈辩论。萨特不同意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思想,特别不能接受他有关“共时性”、“中断性”的反历史主义思想观点,更不同意列维-斯特劳斯有关人类思想始终维持同一稳定结构的看法。 萨特在他所主办的《现代》杂志中发表一系列批评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主义的文章,而列维·斯特劳斯也在他的文章中,反驳萨特的观点。这是法国二十世纪下半叶最具重大历史意义的理论争辩。 去世法国著名结构主义人类学家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2009年11月1日在巴黎因病去世,享年100岁,于2009年11月3日下葬。 列维·斯特劳斯被埋葬于巴黎东南部科多尔地区的Lignerolles村。列维·斯特劳斯在中国学术界影响深远,中文版译著深受中国读者的喜爱。为表达对列维·斯特劳斯的悼念,国内一些读书网站刊文表示纪念,详细介绍列维·斯特劳斯的生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