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科学技术促进中的高等学校架构
释义

由马陆亭(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高教室主任、研究员。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学士,学校管理与领导专业硕士,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国际教育与比较专业博士后)所创作的一本书,主要探讨关于我国高等学校的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工作却存在着一般性成果多、创新性成果少,成果的推广应用的问题,2006年由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基本信息

作者:马陆亭

ISBN:10位[7536133758]13位[9787536133754]

出版社: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2

定价:¥25.00元

内容提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明显突出起来,而高等学校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目前我国高等学校的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工作却存在着一般性成果多、创新性成果少,成果的推广应用也很不够的严重问题。本研究即针对这些不足,按问题和专题通过国际比较与具体国情相结合的方式,对促进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发展与创新的政策、机制、制度进行探讨。

《科学技术促进中的高等学校架构》第一章主要是点题。第二、第三章对高等教育在科学技术强国中的作用及相应的管理模式进行国际比较。第四、第五章探讨社会需求多样化条件下高等学校的针对性体系架构问题。第六、第七章对促进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创新的一流大学建设问题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专题研究。

作者简介

马陆亭,男,1963年8月生,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高教室主任、研究员。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学士,学校管理与领导专业硕士,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国际教育与比较专业博士后。曾经从事过编辑、记者、经理、行政、教师、研究等岗位的工作。多次赴国外进行考察、参加学术交流及接受有关高等教育管理方面的业务培训。主持或参加过国家课题及教育部政策调研任务多项,如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与国家创新体系的互动调整》,作为教育部编制组成员参加了《全国教育事业“十五”计划和2015年规划》及《2003—2007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起草。在有关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及《高等教育研究》、《科技导报》、《教育研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北京大学教育评论》、《高教探索》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数十篇被《新华文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等转载。

目录

第一章 高等学校的科学技术发展

第一节 科学与技术

第二节 高等学校的科学与技术

第三节 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四节 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发展的对策思路

第二章 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强国战略下的高等教育改革

第一节 世界范围内的科学技术强国战略

第二节 高等教育:一项国家优先发展的战略

第三节 适应知识创新需要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

第三章 与高等教育相关的科学技术管理模式的分类

第一节 科学技术分工与管理的主要模式

第二节 我国科学技术分工与管理模式

第三节 我国科学技术管理模式改革方向

第四章 与社会多样化相适应的高等学校结构分类

第一节 多样化特征下高等学校分类的依据与基础

第二节 主要发达国家高等学校分类的特点

第三节 我国高等学校分类体系建设

第四节 与学校定位相适应的科学技术发展战略

第五章 与和谐理念相贯通的高等学校布局广泛性的调整

第一节 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所引发的变化

第二节 高等教育发展广泛性的不足

第三节 以主动的高等学校布局调整促小康社会的全面实现

第六章 旨在构筑科学技术创新高原的一流大学建设

第一节 高等学校的外部评价

第二节 一流大学建设中的开放与竞争政策

第三节 高等学校拨款模式的改革方向

第四节 一流大学建设的拨款模式设计

第七章 有助于拔尖创新人才产生的现代大学制度构建

第一节 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创新方向和切入点

第二节 高等学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

第三节 高等学校双阶梯机制建设

第四节 建立让大学教师醉心于学术工作的机制

第五节 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

主要参考文献

书摘

之后,国家实验室从继续服务于国家目标、服务于军事向抢占基础科学研究前沿转变。如1961年在斯坦福大学直线加速器中心国家实验室,目前每年有20余个国家的近3000名科学家在这里进行科学实验。

总之,国家实验室与政府的关系是直接的,国家实验室必须对国家的需要承担较多的责任,它们的基础研究主要侧重科学前沿的基础研究,耗资大的专门基础研究设施项目(如超导超级对撞机)、探索自然规律而大学又难以直接承担的基础研究(如高能物理、核聚变研究、天文等)以及满足全国需要的研究项目(如卫生、疾病、标准、计量、环境研究等)。国家实验室的研究战略随着国家的需要而变化,如“冷战”时期,国防是重点的发展领域,大部分国家实验室研究开发的目的是军事性的,因此国防基础研究的比例较大;“冷战”结束后,为提高国际竞争力,政府又将国家实验室的研究方向调整到为满足增强工业竞争力的需要上来。国家实验室的基础研究更侧重战略性基础研究和工程领域的基础研究。

三、其他国家科学技术管理模式的特点与改革

1.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的独特作用

法国国家科研中心成立于1939年,是法国最大的国家科研组织机构,隶属于法国国家教育、研究与技术部。科研中心的经费收入主要来自国家政府的拨款,占国家公共机构科技预算经费的61%。多年以来,法国科研中心参与法国国家科技发展总政策的制定,它同190所高等学校及大学保持着非常密切的对口协作关系,其3/4.的实验室设在这些大学和高校内。科研中心为这些协作实验室、协作课题组或协作个人提供科研经费。实际上,法国国家科研中心有一半人员在大学工作,他们利用高等院校的许多大型设备,在法国国家科研中心之外的有关实验室通过协作从大学得到好处。

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科学家在生理学、医学、数理科学等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但科学研究并没有得到政府系统的资助。两次世界大战使法国政府认识到科学事业的重要性,随后建立了一些国家实验室和大型的全国性科研机构,如1939年创建国家科研中心(CN:RS)、1945年设立原子能总署(CEA)等,使法国科研体系的主要框架在20世纪60年代末已基本形成。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2:4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