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柯桥
释义

绍兴县柯桥街道地处浙江省东部富庶的绍虞平原,是绍兴大都市圈的城市副中心和现代外贸商务区,地理位置优越,距离上海185公里。绍兴大都市圈是长三角南翼的几何中心,下辖柯桥街道至上海、苏州、嘉兴、舟山、台州、宁波、杭州等地均在1.5小时车程以内。

概况

隶属县:绍兴县现称:柯桥街道

设立时间:二OO一年八月,经浙江省、绍兴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柯桥街道,为绍兴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绍兴中心城市三大组团之一,也是绍兴地区经济中心。

地理位置

沪杭甬铁路、高速公路、104国道横穿境内,交通区位甚为优越。街域面积16.5平方公里,街道下辖29个社区(居委会),1个社区服务中心,总人口8万余人。

柯桥街道南屏会稽山,北为平原水乡,山清水秀,气候温和湿润,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素有"金柯桥"之美称,极具"东方威尼斯"之特色。

名称来历

柯桥:柯桥南三里有柯山,山下有水,古称柯水。柯水流经今柯桥镇注入浙东运河,镇上有桥,因在柯水之上,因名柯桥。东北有亭,名曰柯亭,一名高迁亭,三面环水,形似半岛。史传,蔡邕曾经贬官避难至高迁亭,见屋椽竹可以为笛,取用,果有异声。故柯桥亦称笛里。

街道概况

柯桥街道地处浙江省东部富庶的宁绍平原,东距绍兴市区13公里,西距杭州50公里,沪杭甬铁路、高速公路、104国道横贯东西,鉴湖、瓜渚湖等江河湖泊及古纤道、融光桥等文物古迹编织其间,为典型江南水乡,素享“金柯桥”之盛誉。

二OO一年八月,经省、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柯桥街道,为绍兴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街道下辖湖滨、锦湖、瓜渚湖、福东、港越、福年、柯福、柯亭、育才、下市头、大寺、望湖、百福园、鉴湖园、立新、管墅、双渎、黄社溇、中泽、双川、双梅、上谢桥、红建、红丰、大溇、中梅、梅巷、红升、后梅29个社区(居委会),行政区域面积16.5平方公里,现有常住人口4.8万人,外来人口8.6万人。

柯桥街道是“北工中城南闲”城市格局的“中城”核心,是国际纺织品贸易集散地。街道工业经济发展迅速,形成了以轻纺产业为特色,药业、机械、汽车仪表等多种产业并举的产业结构。内有企业413家,全县80强企业5家。城市经济蓬勃发展,成为最具活力、最有潜力的经济增长点。各类专业市场发达,有纺织品、服装、鞋革、纺机、汽车、副食品、果蔬、农副产品批发等专业市场,尤其是亚洲最大的纺织品集散中心“中国轻纺城”座落其中,贸易中心、物流中心比比皆是。

街道十分注重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强化社区管理,创建一批省级、市级、县级文明社区。中小学设施齐全,被命名为浙江省首批教育强镇(街)。医疗、卫生、体育事业全面发展,医疗机构健全,社区卫生服务全覆盖,成功创建浙江省级城市体育先进街道。

文化底蕴厚重,千年历史,物竞风流,古街、纤道、雨廊,勾勒出浓郁的水乡风情。柯桥作为绍兴县水乡、桥乡、酒乡和石文化的杰出代表,凭着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有利条件,现已发展成为浙江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拥有亚洲最大的布匹集散中心--中国轻纺城,可谓"赤橙黄绿紫五彩缤纷,东西南北中万商云集"。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柯桥这座古老而崭新的城市必将焕发出新的活力。

历史沿革

元代,柯桥西边的“阮社教寺”遭毁,“归并柯亭灵秘寺”。“灵秘寺”是柯桥融光寺的前身,“柯亭灵秘寺”,应是“柯桥灵秘寺”,此处是用了旧称。南宋虽然有了“柯桥”的名称,但有时也可能使用旧的名称,就像“山阴”虽然早就被“绍兴”所取代,有些人仍自署“山阴某某”一样。“灵秘寺”也称“灵秘院”,嘉泰志谓其在“柯桥馆之傍”。“柯桥馆”其实就是“柯桥驿”,与作为建筑的“亭”的作用一样。驿馆的设置,不仅要交通方便,还需能补充给养,处人口较多,相对繁华的地方,适宜于安顿官员。《越绝书》载,秦始皇“以正月甲戌到大越,留舍都亭。”“都亭”其实也是驿馆,只是级别相对要高。

明代张元忭的《三江考》谓“今山阴三十里有柯桥,其下为柯水”。约嘉靖末年,明代名士王稚登自西兴码头雇小船东航,日暮至柯桥,其诗写道:“竹箭一流明客枕,芙蓉两岸夹松窗。”认为“应接不暇,良非过称。”柯桥原城隍庙有楹联:“市开弘治七载”,“弘治”是明代年号,“弘治七载”已在公元1494年,而此早300年,陆游诗中已有“市”的明确记述。联中的“市”可能是为使柯桥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在弘治七载新开大市,这里的“市开”,或有像今天的经过一番广告运作后,举行一次具有一定规模的活动。如柯桥以北九公里的安昌,在明弘治年间开市那天,前来赶市的邻村人发“餺飥”四枚,而此前安昌早已是市民聚居地,唯“大市”出钱清,“小市”出白洋。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玄烨帝南巡,在柯桥永丰坝前的放生池亲临放生。后有郡守李铎为此撰文立碑。现在柯桥有永丰桥,与融光桥相邻,而李铎的碑已不存,碑文也已亡佚。乾隆十六年(1751),弘历帝南下经过柯桥,作《题柯亭》诗一首。此诗载于《乾隆绍兴府志》卷首。后来《嘉庆山阴县志》“柯亭”目下又特地记述:“乾隆十六年,翠华临幸,有御制《题柯亭》诗。”乾隆二十一年(1756),柯桥西官塘设“柯桥巡检署”,系“详请白洋巡检移驻”,历时数百年的白洋巡检司也因此而废。白洋巡检司曾是绍兴一个非常重要的海防机构,常驻弓兵32名以御寇。“移驻”柯桥,可见当时柯桥地位的重要。从中还可知此前柯桥早已有“东官塘”、“西官塘”的名称。过了二十六年,至乾隆四十七年(1783)又加修葺,说明当时对此十分重视。随着岁月的变迁,至嘉庆年间(1796-1820),宋代的柯桥驿和其西的钱清驿已“久废”了。

清宣统二年(1910)实行地方自治,柯桥始建镇,名柯镇,隶周围58个村。民国初期,柯桥一直区、镇建制,是绍兴最大的一个集镇。柯桥不仅地理位置优越,南近山,北邻海,而且交通方便,继晋代水路——浙东运河通过柯桥,唐代有纤道过境;明清时陆路山阴干道通过柯桥;民国时萧绍公路开通,在柯桥设车站;以后萧甬铁路通车,柯桥建有客运站和货运站;埠船航班沟通百里内大小集镇。今天看来,当时柯桥集镇的面积并不大:东起柯亭,西至西官塘三眼桥,南到上市头得胜桥,北止于下市头今农贸市场。然而据1936年统计,当时有各种商铺672家,其中钱庄8家(据2002年8月9日《绍兴县报》)?民间有“柯桥500支撑竿”之说,被称为“金柯桥”,与绍兴东面的“银皋埠”遥遥相对,其中急水弄东侧称“饭架街”,是柯桥最热闹的地段。每年九月十二日,柯桥城隍庙会市吸引四邻八乡的赶市人,整个柯桥几乎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1949年10月,绍兴分为会稽、绍兴两县,其中绍兴县政府驻柯桥,成为县域中心。1954年为县直属镇,当时直属镇共三个,另两个是安昌和东关(今属上虞)。1981年柯桥与安昌同为建制镇,在此前后,柯桥轻纺业兴起。1985年在镇西建“柯桥轻纺市场”,1988年,位于今东升路的“绍兴轻纺市场”开业,1992年更名为“中国轻纺城”。“轻纺”改变了柯桥的面貌。1994年成立“浙江省绍兴柯桥经济开发区”,轻纺业带动柯桥的经济全面发展,集镇面积急剧扩大。白天,交易区万商云集,入夜,商店华灯争辉。2001年3月,绍兴县行政中心迁至柯桥,柯桥作为一座功能齐全的新城市,进一步出现突飞猛进的新局面。

经济概况

柯桥镇位于浙江省绍兴县西北部,北临杭州湾,南屏会稽山,东通东方大港宁波,西连人间天堂杭州,是鲁迅故乡的第一大镇。镇域面积61.25平方公里,下辖59个行政、31个居委会,总人口12万多人,是绍兴县政府所在地。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依托独特的地理条件和产业优势,带领全镇人民求实创新,开拓进取,使全镇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获得了持续、健康、协调的发展。

面对新的世纪,柯桥镇党委、政府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团结务实,勇于探索,富而思进,抓住县政府迁址柯桥的历史机遇,加大发展力度,加快建设步伐,率先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柯桥经济开发区现有工业企业近百家,工业构成以轻纺、酿酒、建材和仪表为主,中外合资项目发展迅速,1997年创产值35亿元,出口创汇 1.2亿元。位于城市中心区两翼的柯西、柯东两个工业园区开发已获较大进展,并正逐步成为开发区新的经济增长点。两个工业园区各项市政基础设施已经基本配套,来自美国、日本、英国、新加坡、香港等地的客商纷纷在园区内投资建设工业项目,墙煌建材、越隆纺织、中国绍兴酒城、永科热电、朗莎尔服装以及浙江小小企业总公司等一系列大型现代化工业企业已在园区内建成投产, 目前又有浙江精工集团年产2000台高档无梭织机技改项目、中德合资钢结构生产线项目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落户于两个工业园区。

景区介绍

柯桥古镇旅游:

柯桥古镇是绍兴县的第一大镇,也是浙江屈指可数的著名水乡集镇之一,因其经济发达、物产丰富、市场繁荣,素有“金柯桥”之美称;又以其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而成为浙江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和“浙江旅游乡镇”。明张元忭《三江考》上说:“今山阴三十里有柯桥,其下为柯水。”柯水流经镇内街河,镇得名于桥,桥又得名于水,70年代曾在镇内独山村出土石斧一件,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的踪迹。《越绝书》上又有越王句践在独山“自治以为家”,后“徙琅琊,冢不成”的记载。东汉时,蔡邑在此创制名闻天下的“柯亭笛”,故柯桥又名“笛里”。历经唐宋,至明“开市”,成为繁华集市。清乾隆南巡时曾慕名来柯桥揽胜,在镇东柯亭旁的放生庵内立有“放生御碑”。

柯桥镇内地势平坦,河网密布,数十座大小不同、造型各异的石桥和钢筋水泥桥把全镇连成一片。集镇布局以河道为骨架。作为商业古镇,它主街濒河,商店多依河分布,民宅常傍水而建。沿河商店多盖有雨廊翻轩,可避风雨。传统民居既被河道分隔,又有古桥相连。乌篷小船整齐地停靠在河沿两旁,每有游客上船,船老大便用绍兴人所独有的手脚并用的划船方式,将客人送达目的地。桨声钦乃,水声哗哗,游客坐在乌篷小船上,能充分体会到水乡之游的乐趣。

在这里最能体现古镇风貌的精华地段当数镇中心古运河与柯水相交的十字交叉口。此处以河道为分界线,把陆地划成四大块,东、南、北三面以融光桥、永丰桥和新柯桥相连。建筑格局随岸取势,依河傍水,配以白墙青瓦、雨廊翻轩、茶馆酒肆,水、路、桥与古式建筑融为一体,成为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绝妙写照。鼎足而立的三桥之中的融光桥,俗称“大桥”,系明代所建的单孔石拱桥。拱圈内顶嵌龙门石三块,其上深雕盘龙图案,栩栩如生。桥拱内设纤道路,两端凿有吸水兽头,怒目圆睁,咧嘴卷舌。桥面护以素面实体栏板,桥栏外沿常年葱绿的藤萝缠绕下垂,宛似桥帘,饱含情趣。该桥造型古朴,气势雄伟。

镇东原有柯亭。柯亭一名千秋亭,又名高迁亭。《后汉书 蔡岂传》注:“蔡邑告吴人曰:吾昔尝游会稽高迁亭,见屋椽中东第十六根可以为笛,取用果有音。”因为这支竹取自柯亭,后人便把这笛子称为“柯亭笛”。柯亭原为驿亭,它地处一块形若半岛的平地上,三面临水,风景秀丽。两层楼建筑,飞檐翘角,古朴典雅。其南面正对古纤道,登楼远眺,心旷神怡。近旁建有“汉蔡中郎祠”,为后人纪念蔡邑所设。辛亥革命前后,鲁迅在故乡绍兴执教时,曾和周建人等一起到过“柯桥的柯亭”,凭吊古迹和游览观光。古柯亭遗址在今柯桥镇中学内。 在镇南,有一四面环水的“绝倭涂”。在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柯桥独山村出现了一位抗倭英雄姚长子。为了纪念这位“醢一人,活千万人”的抗倭义士,人们立祠于其献身之地,易其地名“化人坛”为“绝倭涂”,并把前后两座桥命名为“得胜桥”和“万安桥”。后祠倒塌,在桥头建立“姚先烈抗倭纪念碑”。该碑高6.5米,碑座呈正方形,碑身正面刻有姚长子像,背面镌刻着他的英勇事迹,称赞其“效死乡梓,名垂千古”。纪念碑现为县文物保护单位。纪念碑之南即为著名的柯岩风景区。

在柯桥众多的名胜古迹中,最引人注目的当数古纤道。古纤道又名运道塘,民间俗称“官塘”。它以绍兴出产的青石板、青石条垒砌而成,或傍岸而筑,或架水而出,远处望去,就如同一条青白练带,极富水乡特色。据嘉庆《山阴县志》载,纤道是“唐元和十年(815年),观察使孟简所筑”,长达百余里,其中以柯桥镇东西两侧的两段纤道为代表。镇东谢桥附近一段,为实体纤道路,路基用石条实砌,路面覆以石板,整段路全长3里许,略呈“S”形弯曲,不仅有助于减轻风浪对路基的撞击,同时也给塘路赋予了美感;镇西阮社大平桥附近一段为石墩纤道路,整条纤道实际上是一座接一座的小石桥,它每隔2米多砌一石墩,上铺石板相连,这样既减少了石料的用量,又增添了纤道的艺术美。1988年1月,古纤道以其独特的价值,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玉长堤路,乌篷小画船”,现已成为绍兴水乡风貌的一大标志。它精巧的设计,优美的造型,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也吸引了许多美术、摄影及影视工作者,在报刊杂志和影视屏幕上,常常可以欣赏到它的风采。与纤道相交、横跨于运河之上的太平桥,位于镇西2公里处,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清咸丰八年(1858年)重建,是一座石拱、石梁结合的长桥。桥全长40米,拱桥一孔,跨径8.4米,桥身高高隆起,古纤道依拱脚内侧横穿而过。桥上行人,桥下拉纤,宛然一座古代立交桥。拱桥北接梁桥,梁桥8孔,每子、跨径4.8米。整座桥型状若龙首昂天,匍匐水面。它既考虑到大船过拱桥、小船过梁桥的不同要求,同时也在结构上收到了省工节料、造型美观的效果,为河网地区一桥多用的特有形式。太平桥不仅桥形优美,而且桥上的装饰艺术也独具匠心,雕刻的花卉、狮子及八仙等图案无不惟妙惟肖。

============================================================================

柯桥是江南名镇,有着1700多年的历史,历来商贾云集,贸易兴旺,物产丰富,素有"金柯桥"之美称,是典型的鱼米之乡。柯桥是经济强镇,有着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全国十大财神镇"、"中国百强乡镇"、"中国明星镇"和"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柯桥是商业重镇,有着全国最大的纺织品集散中心----中国轻纺城及其相配套的服装、纺机、副食品等市场,辐射着周边地区乃至国外。柯桥是旅游大镇,有着国家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古纤道、太平桥和省级柯岩风景区,是著名的水乡和桥乡,乌毡帽、乌篷船、纤塘道、石桥、长廊、明清古建筑群,构成了古越水乡独特的风情画。

柯桥又名“笛里”,据传东汉大文豪蔡邕游经此地,于柯亭椽竹为笛,故名之。三国时,始为草市,宋为驿站,明成浙东重镇,清设巡检署。宣统二年建镇,名柯镇。民国置柯桥镇,为绍兴县重镇,有“柯桥领村五十八,四运全通,交通便利,市最繁盛”的史料记载。1949年10月,为绍兴县人民政府驻地。1954年起为县属镇。

柯桥境内水网密布,集镇布局以河道为骨架,呈“折扇型”展开。镇内主街濒河,店家依河分布,民宅傍水而建,居民区既被河道分隔,又有石桥相连。沿河盖有雨廊骑楼,可避风雨。

绵亘十余里的古纤道集塘、堤、路、桥于一体,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太平桥是拱桥、高低石梁桥相结合的多跨桥梁的杰出代表,石栏雕刻精湛,石狮栩栩如生。镇东南的柯岩,原有唐代石佛造像和兀立平地的 “云骨”,近几年建设成为省级风景区。

旅游线路

新柯桥观光游——柯岩之旅

柯岩风景区—>鲁镇—>乔波滑雪场 —>香林花雨

新柯桥休闲游——水乡之旅

瓜渚湖南岸公园 —> 绍兴纺织博物馆 —> 绍兴县明珠文化广场 —> 会稽山黄酒博物馆

新柯桥购物游——市场之旅

家电市场 —> 服装市场 —> 装饰材料市场 —> 装饰布市场 —> 轻纺市场 —> 纺织品零售市场(西市场) 新柯桥商务游——企业之旅

柯东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 轻纺城科技园区 —> 中国轻纺城会展中心 —> 柯北工业区 —> 柯西工业园区 —> 中国轻纺城 —> 滨海工业区

新柯桥访古游——安昌之旅

古纤道 —> 太平桥 —> 柯桥老街 —> 安昌古镇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20: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