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柯尔克孜族驯鹰习俗
释义

猎鹰起源于东方,至今已有4000年的历史。 驯鹰的习俗是口头流传下来的,没有任何文字记载,但是柯尔克孜族民间却一直保留了几千年的口头驯鹰绝学。驯鹰和捕猎需要极大耐心和精力,现在已经没有人愿学了。鹰性情凶悍,桀骜不驯,一般人都是从雏鹰开始喂养,逐步驯化。但它费时费工,驯出的鹰过于娇弱,缺少野生鹰的攻击力。 真正的驯鹰人直接捕捉成鹰驯养。难度虽大,但一旦驯化,威力加倍。”自家驯养的上百只猎鹰。每当冬季出猎,柯尔克孜族驯鹰手身跨骏马,手托凶猛的猎鹰奔驰于山林草原之间,必会有所收获。

中文名称:柯尔克孜族驯鹰习俗

批准时间:2011年5月23日

批准文号:国发〔2011〕14号

文号名称: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序号:1218 项目编号:X-143

申报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合奇县

习俗简介

2011年6月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序号:1218 项目编号:X-143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合奇县

柯尔克孜族人与鹰,有着亲密的关系。千百年来,他们居住的地方被称为“猎鹰之乡”。在没有枪支的岁月里,人们驯服凶猛的雄鹰为自己捕猎,一只好的猎鹰可以养活一家人。过去,一只鹰的价格比一个柯尔克孜族姑娘的嫁妆还要高。即便是现在,养鹰也是一件奢侈的事儿。办一个驯鹰许可证要500元不说,这家伙每顿能吃两公斤肉,还得是新鲜的。

曾经有一段时间,为保护野生动物国家明令禁止驯鹰。两年后,因为了解到驯鹰术是柯尔克孜族人千百年来的特有民俗,需要保护和传承,禁鹰令才解除了。柯尔克孜人与鹰恪守着一个约定:他们从不把这珍贵的猛禽连窝端,总是悄悄拿走那只最心仪的幼鹰回家驯养。

一个出色的驯鹰人需要具备三种品质:爱好、稳重、力气。三者缺一不可。

猎鹰之乡

位于新疆西部天山南脉腹地的阿合奇县地处高寒山区。北部天山南脉,南部喀拉铁克山,中间夹着狭长的托什干河谷。河谷山麓地带,夏秋季节水草丰美,为猎鹰准备了足够的兔子、老鼠甚至狐狸等美食。世居在此的柯尔克孜族人和他们的猎鹰都在这里找到了乐土。

自古至今,猎鹰都是柯尔克孜族牧民的家庭一员,在鹰被列入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后,他们更是为家里的猎鹰登记了“户口”。

阿合奇县苏木塔什乡是中国文化部命名的“猎鹰之乡”,全乡400多户牧民,几乎都会驯鹰捕猎,牧民们希望继续驯养猎鹰,但又不想触犯法律。

新疆阿合奇县的柯尔克孜族驯鹰老艺人,“打鹰”、“熬鹰”、“驯鹰”、“放鹰”、“玩鹰”、“猎鹰走私”等诸多知识,深入猎鹰第一乡专心研究 过程历时七载。阿合奇县是柯尔克孜族聚居的地方,柯尔克孜族占近百分之八十。由于这里至今仍完整保留着原始的猎鹰驯养方式,因此又被誉为中国的“猎鹰之乡”,当地柯尔克孜族也被誉为“鹰王”。猎鹰之乡的由来。"1991年英国驯鹰专家安德鲁在来到阿合奇县苏木塔什乡考察驯鹰技艺时说,世界上,猎鹰的故乡在阿合奇县的苏木塔什乡。而苏木塔什乡的400多户牧民,家家养鹰驯鹰捕猎,是名副其实的驯鹰的故乡。每到冬季,苏木塔什乡云集着数百只驯鹰,举行长达数日的猎鹰捕猎比赛,那妙趣横生和令人惊心动魂的场面,胜过到西班牙看斗牛。”

捕猎比赛

阿合奇县举行2011年度奴鲁孜文化节暨第四届猎鹰文化节,当地各族群众通过开展民俗表演及柯尔克孜族传统体育运动表演,喜迎奴鲁孜这一古老传统节日的到来。

在阿合奇县人民广场上,身着节日盛装的各族群众弹起库姆孜,齐声合唱《玛纳斯》。各式花车展示了阿合奇各乡仍保留着的柯尔克孜族驯鹰、手工刺绣等传统习俗。

近百名柯尔克孜族牧民骑马擎鹰,奔驰在阿合奇县库木塔什乡猎鹰场上,并进行捕鹰、驯鹰等猎鹰表演。生活在阿合奇县的柯尔克孜族人,在由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逐步走向富裕的同时,依然传承着远古流传下来的驯鹰捕猎绝技,至今保留着原始的驯养方式和捕猎方式。猎鹰表演后,还进行了马上角力、拾银、姑娘追以及民族式摔跤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表演。驯鹰手表演放鹰活动。

猎鹰狩猎活动正式开始,上百名骑着骏马的猎鹰人沿着猎鹰场山谷一侧陡峭的岩壁行至近百米的山顶,并一字排开,猎鹰们威风凛凛地站在各自主人的臂弯上。此时,猎鹰场上一只健硕的野兔一蹦一跳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只见,山顶上一只猎鹰腾空而起,在空中盘旋一圈之后一个俯冲扑向野兔,而野兔此刻并未察觉危险袭来,一眨眼的工夫,猎鹰已经牢牢地将野兔按倒在自己的身下,锋利的爪子和喙深深地嵌入到野兔体内,野兔连挣扎的机会都没有就被猎鹰轻易猎杀。而猎鹰并没有急着品尝自己猎杀的美餐,而是等自己的主人到来后才在主人允许后开始进食。

猎鹰猎杀野兔的一幕让前来观看猎鹰表演的游客们异常兴奋,更有不少游客后悔自己按下相机快门的速度太慢而错过了捕猎的一幕。来自无锡的游客刘先生说:“以前只在《动物世界》里看过老鹰捕猎,而今天能亲眼看到猎鹰不杀猎物,真的非常过瘾!”

猎鹰节上的高潮部分出现在猎鹰捕杀狐狸的时候,众所周知,狐狸是非常狡猾却又凶狠的食肉动物,因此,捕杀狐狸的难度要比猎杀野兔难很多。在现场,当一只银色的狐狸被工作人员从笼子里放出后,就立刻向山中狂奔而去,不过再快的狐狸也逃离不出猎鹰的视线范围,只见萨特米什老人的猎鹰迅速向狐狸俯冲而去,但是,当猎鹰即将靠近狐狸的一刹那,狐狸却停止了奔跑,而是调回头来张开嘴迎着猎鹰扑去。 人们不由得为猎鹰捏了一把汗。可是猎鹰却并没有减速或者后退,而是将锋利的爪伸向狐狸的面部,狐狸猝不及防,本想咬住猎鹰的腿,却反被猎鹰的利爪扣住了面门,紧接着猎鹰用弯钩形的喙牢牢地咬住狐狸的肩部,将狐狸压在身下等待主人收获猎物。萨特米什老人一看猎鹰逮住了猎物,飞马上前,拉开猎鹰,萨特米什宰了狐狸,取出心肝,赏给鹰享用。

打鹰

因此讲驯鹰当从打鹰(捕鹰)说起。不过讲打鹰只要打鹰人最有发言权,其次是鹰贩子,也有机会看到。至于一般养家,恐怕只要少数人见过。

打鹰可真不容易,一上山就是一整天,带着星星出家门,踏着月色回村子,爬过十几道山梁,饿了啃几口干馍,渴了喝几口随身带的凉水。要是喝光了,只有去捧山沟里飘着的羊粪蛋.绿不绿.黄不黄的积水喝。设好猎物,一般是用鸽子,等候当鹰扑下来时打鹰捕获。养鹰家很少原为看打鹰去受这样的罪。鹰却少于小山各地,很可能守上一天见不到 一只大鹰飞过。

熬鹰

捕鹰后为了消除鹰的野性,牧民们一般使用“熬鹰”的方法, 一般鹰很傲不会吃人给的肉,驯鹰人就把它放在一根横吊在空中的木棍上,来回晃动木棍,使鹰无法稳定地站立,就这样连续数十天,不让它睡,鹰被弄得晕头转向,精疲力尽而摔倒在地。但就算摔倒了,也不要心疼它,要往它的头上浇凉水,使它苏醒过来,并且还不让它睡着。之后还要饿鹰,一般要把鹰饿10到12天,只给它饮点盐水或茶水,但不喂食物,鹰的脂肪熬得差不多了,身手才能敏捷起来。经过这一番打磨,鹰的野性大都能去掉,驯服于主人。

柯尔克孜人把鹰分成三大部落,每个部落又分12个小部落,每个部落的鹰性格都不一样。有的平和温顺,有的脾气暴躁,有的身手敏捷……只有先弄清楚这些性格迥异的家伙,才能更好地驯服他们。捕回家的鹰先用芦苇管往嘴里灌水洗胃,然后将鹰架在驯鹰人的胳膊上连续5天5夜不让睡觉,消磨它的野性。只要鹰犯困,就用木棍敲它的头。这样还能让鹰逐渐适应主人,并最终产生依赖。几天后,让疲惫之极的鹰吞下用皮革裹着的肉,因为皮革不能被消化,转天就会被吐出,同时带出体内多余的脂肪,达到“瘦身”目的。经过3至5次的吞吐,鹰的体重减少一些时,室内熬鹰宣告结束。

“熬鹰”过后还要“养鹰”。养鹰也有一套方法,驯鹰人把肉放在手臂的皮套上,让鹰前来啄食,饥饿许久的鹰见了肉便不顾一切地扑过来,驯鹰人则一次次地把距离拉远,而且每次都不给它吃饱。这样反复进行,直到鹰能飞起来,啄到驯鹰人手臂上的肉为止。喂鹰的肉也有讲究,必须是不含激素的鲜肉,各种动物的内脏也不行,脏肉、烂肉、有异味的肉都不能喂。

驯鹰

驯鹰依布拉依·库尔曼拉力是阿合奇县最有名的驯鹰家族传人,印有他擎鹰纵马形象的大幅广告牌伫立在阿合奇县城以及苏木塔什乡的交通要道。当地人可能不知道姚明,但没有人不认识他。

依布拉依·库尔曼拉力是他的家族第七代驯鹰传人,57岁的他已经有30年养鹰的历史。他的大儿子肉兹巴依也开始在他的指导下传承这门技艺,而他正想着将胳膊上一只养了3年的5岁鹰放野。

驯鹰的柯尔克孜族人通常只诱捕雄性鹰驯养,2到3岁最佳,否则驯化难度大,到鹰七八岁时放归。柯尔克孜族驯鹰的习俗是口头流传下来的,没有任何文字记载,但是柯尔克孜族民间却一直保留了几千年的口头驯鹰绝学。萨特米什说:“过去驯鹰的秘密是世代相传,驯鹰人不告诉外人。驯鹰和捕猎需要极大耐心和精力,现在已经没多少人愿学了。鹰性情凶悍,桀骜不驯,一般人都是从雏鹰开始喂养,逐步驯化。但它费时费工,驯出的鹰过于娇弱,缺少野生鹰的攻击力。而且到鹰巢中掏雏鹰也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一旦被发现,会受到雌雄苍鹰的攻击,轻则被抓伤皮肉,重则被抓伤双眼,甚至丧命。真正的驯鹰人直接捕捉成鹰驯养。难度虽大,但一旦驯化,威力加倍。”

在进行室外驯鹰前,要把鹰尾的羽毛缝起来,让它无法高飞;再用拴着绳子的活兔作猎物,让鹰从空中俯冲叼食。过些时日,把鹰尾线拆去,在鹰腿上拴根长绳,像放风筝一样在驯鹰人的控制下捕捉猎物。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鹰就成了猎鹰。

过去,鹰为主人捕猎。现在,人们不再需要猎鹰工作了。但柯尔克孜族人与鹰世代相袭的情断不了。驯鹰成了一种消遣、一种乐趣。只要鹰往臂弯那么一站,柯尔克孜男人的日子就过得带劲儿。就像草原上的汉子迷恋骏马,城市里的男人向往靓车。骏马、靓车和猎鹰,让男人的征服与驾驭欲望得以释放,使豪情挥洒自如。

在现代社会,猎鹰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小,牧民们仅把他们当作闲暇时的娱乐方式。但还是有一批一批的年轻人接过父辈手中的鹰,奔跑在空旷而深邃的山谷中,传承着古老的民族技艺。

放鹰

可是不管怎样,都得放它走。

在为主人服役一到五年后,猎鹰将重返天空,获得自由——这是柯尔克孜族人与鹰的另一个约定。

鹰在天空翱翔。这高原上凶猛、高贵的生物,或许怎么也想不到会与地面上的某个人类发生一段故事;又或许它早就知道,滚动在它血液里的与柯尔克孜人千百年的亲密感情,终将使他们再次相遇。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7 22:08:54